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江岸区、江汉区ll53名4~5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父母责备打骂儿童、父亲和儿童在一起玩耍,儿童经常患病、儿童医疗保健形式及幼儿园教师对儿童教育态度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愈来愈多地受到父母和老师的重视。一般报告已累及学龄前儿童的5%~ 10 %。本调查旨在通过对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 ,了解其发病率 ,从而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提高人群健康计划和预防治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因其有效好的信度和效度 ,目前该问卷已被广泛应用到很多国家的儿童行为问题研究。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样本来自鞍钢 5所全民幼儿园10 0 0名 4~ 6岁发育正常的学龄前儿童 ,其中有效问卷 70 0名 ,男 354人 ,女 346人。1 2 研究程序 根据Rutter问卷程序 ,…  相似文献   

3.
曾宏  陈小燕  徐晓清 《海南医学》2020,31(4):470-475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对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并探究有效的睡眠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6~11月深圳市龙岗区坪地预防保健所合作幼儿园的200名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长处和困难问卷(SDQ)调查儿童睡眠问题。选择存在睡眠问题的36名学龄前儿童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试验组实施儿童睡眠矫正干预,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持续6个月。采用比奈西蒙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SIC-CR)、Luria成套神经心理测验以及伊利诺斯言语能力测验(ITPA)对两组儿童睡眠、智力、神经心理及言语能力状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1)睡床方式:受试儿童合睡与分房睡发生率比较(84.50%vs 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床睡与同房分睡、分房睡的发生率比较(64.00%vs 20.50%;64.00%vs 15.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学历、养育方式和养育观念分歧是影响睡床方式的相关因素(P<0.05)。(2)睡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现况,以便更好地进行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适用于4~16周岁,家长用)对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572名4~6岁儿童行为问题现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0.10%,其中男童为22.41%,女童为17.58%,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P>0.05);男童前3位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性问题、分裂样及社会退缩,女童前3位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性问题、肥胖及多动。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且行为问题因子以性问题等为主。应针对学龄前儿童早期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加强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6.
贵阳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学城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研究影响儿童行为问题危险因素的作用。方法用问卷和评价的方法调查1 795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5.2%,多为交往不良、焦虑、社交退缩、集体诉述、多动、抑郁及强迫性行为。母亲有孕期异常、管教方法不当、父母责备打骂儿童、儿童气质类型为难养型是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幼儿老师应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农村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目的 了解农村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2方法 采用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的影响因素问卷 ,调查青岛市市郊 4~ 6岁儿童 6 84名。 3结果 农村学龄前儿童有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8.86 %± 2 .96 % ,其中男童为 15 .76 %± 3.82 % ,女童为 2 2 .0 9%± 4.44 % ;男童检出率较高的因子有体诉、不成熟、性问题及违纪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婴幼儿期疾病、独生子女 ;女童的多动性、攻击性、分裂样及强迫性因子的检出率较高 ,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父亲参与娱乐性赌博、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及出生时体质量等。 4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应对方式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应对方式对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学前儿童行为问题量表和情境故事评价的方法对204名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测量。结果3~5岁学前儿童最突出的行为问题是注意问题,其次是攻击行为和焦虑/压抑,外显行为问题[3岁,(0.63±0.23)分;4岁,(0.51±0.16)分;5岁,(0.50±0.26)分]多于内隐行为问题[3岁,(0.41±0.21)分;4岁,(0.29±0.15)分;5岁,(0.28±0.17)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逐渐减少。问题趋向应对对学前儿童的内隐、外显行为问题和行为问题总得分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部分学前儿童存在行为问题,问题趋向应对可以减少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丽  王念蓉  赵妍  樊欣 《重庆医学》2021,50(7):1205-1207
目的 对重庆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进行现状调查,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重庆市主城6个城区及5个区县幼儿园5 135名4~6岁儿童家长及带养人采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进行行为问题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3.30%,主城区检出率(14.4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应对方式对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Achenbach学前儿童行为问题量表和情境故事评价的方法对204名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测量.结果 3~5岁学前儿童最突出的行为问题是注意问题,其次是攻击行为和焦虑/压抑,外显行为问题[3岁,(0.63±0.23)分;4岁,(0.51±0.16)分;5岁,(0.50±0.26)分]多于内隐行为问题[3岁,(0.41±0.21)分;4岁,(0.29±0.15)分;5岁,(0.28±0.17)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逐渐减少.问题趋向应对对学前儿童的内隐、外显行为问题和行为问题总得分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部分学前儿童存在行为问题,问题趋向应对可以减少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其适应行为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抽取武汉市武昌区3所幼儿园,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自拟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评定。结果909名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商数平均为(119.32±14.95)分;各年龄组儿童的适应行为不同(F=23.86,P<0.01);女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高于男童(t=3.70,P<0.01);不同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儿童适应行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受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影响,父母应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促进其适应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昆明市城区4~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现状,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法 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KMBU),随机抽取昆明市五华区城区5所幼儿园中年龄为4~6岁的儿童500名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总阳性检出率为46.5%。(男孩为52.5%,女孩为40.3%),男女行为问题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儿童行为和父母养育方式互动模型的构建分析发现,影响儿童行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母亲的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母亲的养育方式对于儿童的影响力更大于父亲。结论 妥善的养育方式对儿童的成长更为有利,为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应加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和监测,采取积极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行为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南京市城市一个街道,农村一个乡的3-6岁学龄前儿童,经CBCL量表筛查后,按DSM-Ⅳ诊断的ADHD,并将ADHD儿童与正常的CBCL行为问题因子进行对照。结果:学龄前儿童ADHD的 率为2.49%,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1.8:1,CBCL与DSM-Ⅳ的诊断符合率为88.57%,ADHD儿童的大多数CBCL行为问题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ADH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且大多伴有行为问题,包括多向性行为和内内性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收集学龄前儿童(0~6周岁)饮食行为问题发生情况,探讨饮食行为问题与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保健科门诊查体的1258例0~6周岁儿童看护人进行儿童饮食行为问卷调查,获得儿童及其看护人的一般资料和各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 调查发现儿童体质量指数(BMI)正常的比例约为66.1%(832/1258),存在消瘦问题儿童的比例约为14.1%(177/1258),另外还有约19.8%(249/1258)的儿童存在超重和肥胖问题;0~6周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出现最多的三位分别是吃饭注意力不集中(62.5%)、看护人过度关心(59.1%)、吃饭地点不固定(45.4%).不同月龄组儿童出现吃饭注意力不集中、吃饭地点不固定等饮食习惯与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均呈现相关性(P<0.05).结论 吃饭注意力不集中、看护人过度关心、吃饭地点不固定等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在本市儿童中发生较普遍,且容易导致儿童消瘦、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会对学龄前儿童成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南京市学龄前儿童母亲育儿压力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5~6月抽取南京市主城区6家幼儿园3~6岁儿童共400名,通过自制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及母亲育儿压力量表对其母的育儿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母亲育儿压力值分别为:3岁组(82.86±13.55)分、4岁组(86.72±15.92)分、5岁组(82.50±12.88)分、6岁组(86.12±14.57)分、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F=2.29,P=0.08)。不同性别儿童的母亲育儿压力值分别为:男孩(84.88±14.93)分,女孩(84.23±13.95)分,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t=0.43,P=0.67)。在调查的33项有关母婴健康状况、育儿环境、母亲自身职业相关的因素中,母亲流产史(P=0.041)、目前健康状况(P=0.003)、住房面积(P=0.010)及近期工作量增减(P=0.022)与母亲育儿压力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亲生理及心理健康对其育儿压力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关注儿童身心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育儿母亲的身心健康,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当地少数民族、汉族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汉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utter行为儿童行为量表对少数民族598名,汉族542名学龄前儿童家长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少数民族为32.11%;汉族为30.26%,无显著性;单因素分析结果,影响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是年龄、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妊娠时间等;汉族是年龄、性格、家庭对子女教育方式等;多因素分析结果,主要影响因素,少数民族为:年龄、生活环境、教育方式等;汉族为:年龄、性格、教育方式等。结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1.23%,少数民族为32.11%,汉族为30.26%,少数民族略高于汉族,但少数民族、汉族学龄前儿童在生活环境、性格、家庭结构功能和生源地方面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其适应行为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抽取武汉市武昌区3所幼儿园,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自拟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评定.结果 909名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商数平均为(119.32±14.95)分;各年龄组儿童的适应行为不同(F=23.86,P<0.01);女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高于男童(t=3.70,P<0.01);不同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儿童适应行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受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影响,父母应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促进其适应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和分析南通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等级幼儿园儿童在心理行为发育方面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ek List,CBCL)中国标准化版对南通市随机抽取四所不同等级幼儿园1 102例4~7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南通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分布情况为:优良26.95%,正常63.88%,不正常9.17%,与国内外报道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5%~20%)基本一致[1-2].各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省示范3.47%,一类1.87%,二类16.10%,三类23,81%,省示范、一类、二类幼儿园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低于三类幼儿园,不同等级幼儿园中,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认为影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幼儿园、家庭是否重视儿童心理教育,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情况,是否参加早教等.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各类幼儿园尤其是三类幼儿园的家长和老师要重视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减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759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弘  梅少林 《河北医学》1999,5(12):91-92
儿童饮食行为与儿童所摄取的营养素能否保障其正常的生理和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我们于1999年5月对本地区机关第一、第二两所幼儿园4~7岁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日托于本地区机关第一、第二两所幼儿园4~7岁儿童。1.2 方法:①调查方式与内容:根据当前儿童饮食行为中所存在的具普遍性的问题,设计问卷调查卡。调查卡由家长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除填写的儿童性别、实龄外,对调查卡中孩子的饮食行为习惯和家长对孩子饮食行为的态度等两个方面共11个问题进行了适宜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家庭环境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愿意配合研究的3~6岁的儿童400人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n=200),对照组儿童家庭环境、父母关系正常;试验组儿童的家庭父母离异、2地分居、单亲等。对2组儿童的心理行为及表现追踪观察3个月,并采用儿童心理行为量表CBCL、自制问卷及访谈、家庭环境量表对其分析。结果经过调查对其进行专业分析研究后可知,对照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2.00%)显著低于试验组发生率(28.00%),试验组(49.00%)综合影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关系对儿童心理行为有重大影响,家庭关系融洽父母和睦环境下的儿童心理问题较不正常的家庭环境成长下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