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需行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经血管内超声指导的介入治疗组和经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介入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选择支架的直径及个数、支架扩张时最大球囊压力、管腔直径的急性获得值、支架植入后残余狭窄、最小管腔直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观察死亡、Q波心肌梗死、因不稳定心绞痛再次住院、亚急性血栓闭塞等情况。结果经血管内超声指导组患者达到满意的介入效果,球囊压力、管腔直径的急性获得值及最小管腔直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1491.77±197.96)kPa对(1317.04±180.79)kPa,P<0.01;(2.25±0.38)mm对(2.02±0.34)mm,P<0.05;(2.98±0.38)mm对(2.69±0.37)mm,P<0.01];术后靶病变血管残余狭窄率、术后12个月内因不稳定心绞痛住院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4.42±6.05)%对(8.65±8.43)%,P<0.05;3.85%对23.07%,P<0.05]。结论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时,血管内超声指导比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可操作性和远期效果均好;支架内球囊压力大于1519.87kPa(15大气压)时,介入治疗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冠心病患者病情变化及功能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132例患者的静息心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冠心病组静息心率(次/min)快于正常对照组(80±7和70±7,t=9.04,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静息心率快于正常对照组(87±6,79±8和70±7;t=11.10,6.46,P均<0.05);多支血管狭窄组静息心率快于单支血管狭窄组(83±9和74±9;t=4.64,P<0.05),也快于双支血管狭窄组(83±9和78±10;t=2.42,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85%者快于<85%者的静息心率(81±9和71±10;t=5.86,P<0.05)。以左主干或左前降支狭窄为主者静息心率快于右冠状动脉和回旋支狭窄者(84±7和74±9;t=5.69,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静息心率与左前降支狭窄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r=0.486,P<0.01)。结论: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可作为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指标和介入康复干预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3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前后作运动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PTCA前冠状动脉平均狭窄82.58±16.04%,术后为17.7±6.21%,26例(83.9%)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显示PTCA术后心肌缺血完全消失及明显改善。90.3%病例PTCA术后运动试验较术前进步。认为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可做为判断PTCA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疗效.方法 66例 AMI患者接受急诊 PCI术,其中 59例同时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结果急诊 PCI成功 62例,成功率为 93.93%. 59例获 TIMI 3级血流.术后死亡 2例.术前梗塞相关血管狭窄程度为( 98.4± 1.5)%,术后残余狭窄为( 8.6± 6.1)%( P<0.001).术中心室颤动 1例、心室扑动 2例、房颤 1例、 2例出现无再流现象.随访 1~ 48个月,平均 25.5个月,有 6例( 9.09%)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急诊 PCI治疗 AMI安全,成功率高,梗塞相关血管残余狭窄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估冠心病支架术前、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价值。方法  2 8例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对狭窄的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PTCA)后各置入 1枚支架。分别于术前、术后 72h内 ,采用经胸超声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远端静息舒张期血流峰速 (r Vd)、注射潘生丁时最大舒张期血流峰速 (d Vd)及CFR。结果  2 8例患者行支架术均获成功 ,狭窄率由术前 84.2 %± 8.6%降至术后 5 .4%± 0 .8% ,(P <0 .0 5 ) 。 2 8例患者共 40支病变血管中 ,3 4支狭窄冠状动脉远端检测到多普勒频谱 (检出率 85 % )。支架术后r Vd较术前r Vd有增加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 ;术后静脉注射潘生丁后最大d Vd及CFR均较术前明显增加 [( 0 .94± 0 .2 1)m/s对 ( 0 .5 1± 0 .18)m /s ,3 .2 1± 1.2 1对 1.89± 0 .40 ,均P <0 .0 5 ]。结论经胸超声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结合潘生丁试验是一种简便、易行、无创性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储备变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和范围的关系及支架置入术前后QTd的变化。方法分析119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观察不同狭窄程度和范围的冠状动脉病变QTd指标以及冠脉重度狭窄者支架置入术前后QTd的变化。结果冠脉正常组QTd为46.7±10.3m s,轻度狭窄组(49.4±10.6m s)与正常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狭窄组(68.5±10.7m s)与中度狭窄组(60.8±10.5m s)相比,中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相比,QTd均显著增大(P<0.01)。单支病变组QTd为55.3±10.4m s,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多支病变组(69.3±10.1m s)与双支病变组(62.5±10.2m s)比较,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QTd均显著增大(P<0.05)。重度狭窄组支架置入术后QTd为44.9±10.1m s,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QTd增大提示冠脉狭窄更严重,病变范围更广泛。成功的支架植入术可明显缩短冠脉重度狭窄患者QTd。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Sono Vue经静脉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分析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搭桥前后心肌微血管灌注状况,评价冠状动脉搭桥后心肌微血管灌注的改善情况。方法15例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于术前1~5d及术后15~20d采用均匀缓慢经静脉注射Sono Vue进行实时心肌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图像取标准胸骨旁及心尖切面,包括心尖四腔观、两腔观、左心长轴观。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造影图像。结果术前严重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心肌的A值、k值和A×k值[分别为(4.50±2.61)dB、0.32±0.15、1.28±0.75]小于未见明显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心肌的A值、k值和A×k值[(7.83±2.35)dB、0.45±0.15、3.5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P=0.02,P<0.001)。术前严重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心肌的A值和A×k值在术后增大[分别为(4.50±2.61)dB对(6.06±2.52)dB,1.28±0.75对1.99±0.92;P值分别为P=0.02,P<0.001],同样相应的标化值术后大于术前(分别为0.52±0.22对0.78±0.32,0.37±0.18对0.58±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8,P<0.001)。结论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可以检测严重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心肌存在的心肌灌注异常,并且为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微血管灌注的恢复情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评价主动脉瓣狭窄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重度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3例,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再行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检查,测定前降支中远端的平均峰值流速(APV),舒张收缩流速比值(DSV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等,并测定左室舒张末压力(LVEDP),用10例正常数据作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主动脉瓣狭窄时,冠状动脉血流LVEDP升高[(18.6±9.5)mmHgvs(7.9±5.5)mm-Hg,P<0.05];APV降低[(15.8±9.5)cm/svs(24.8±14.6)cm/s,P<0.05];DSVR无变化(2.4±1.9vs2.6±1.7,P>0.05);CFR升高(4.8±2.7vs3.5±2.2,P<0.05);前降支中段内径变化不大[(3.7±1.5)mmvs(3.5±1.4)mm,P>0.05]。结论慢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对冠状动脉血流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基础状态时APV降低,DSVR无变化和CFR升高,并使左室舒张功能减低。APV减低可能是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心绞痛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 >90 %及完全闭塞性病变 ,根据造影结果选择合适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结果 42例 5 1个血管段的 PTCA及支架置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单纯 PTCA7例 ,8个血管段病变狭窄 <90 %直接置入支架。 42例 ACS患者共置入 5 5个支架 ,支架置入成功率 10 0 % ,支架置入后管腔残余狭窄程度 ( 0± 10 ) % ,病变成功率为 96.1% ( 49/5 1处 )。 2例因引导钢丝未通过 C型病变而失败 ,无一例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冠脉搭桥、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 ,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出血。术后随访 1~ 12月 7例再发心绞痛 ,1例因再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治疗 ,无症状及经造影证实靶血管通畅率为 82 .5 % ( 33/4 0例 )。结论 ACS患者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重建可降低冠心病事件 ,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后腔内β-照射对MMP2的表达。材料与方法应用酶谱检测对照组和照射组冠状动脉局部组织中MMP2水平。用计算机辅助组织形态学测量仪进行测量。结果照射组冠状动脉LAD和LCX局部组织中MMP2的水平较对照组冠状动脉LAD和LCX下降30%。照射组血管腔面积为LAD3.98±0.79mm2和LCX4.108±0.59mm2,对照组则分别为LAD2.54±0.61mm2和LCX3.01±0.55mm2(P<0.05)。新生内膜面积照射组为LAD1.21±0.27mm2和LCX1.19±0.23mm2,对照组为LAD1.67±0.18mm2和LCX1.73±0.14mm2(P<0.01)结论猪的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后,经腔内β—照射可抑制局部组织中M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一氧化氮(NO)在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反应性充血扩张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2条。应用超声心动图仪分别观察记录基础状态反应性充血试验前后、冠状动脉内注射NO合成抑制剂LNAME时反应性充血试验前后的二维图像。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径(LADd)并计算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基础状态下,反应性充血试验后LADd明显增宽[由(2.23±0.19)mm增为(2.52±0.24)mm,P<0.01],内径百分变化率为(13.10±3.59)%。冠状动脉内注射LNAME时,反应性充血试验前、后LADd与基础状态反应性充血试验前LADd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内径百分变化率为(1.07±2.97)%,较基础状态显著减小(P<0.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观察到的血流介导性冠状动脉内径的变化与内皮来源的扩血管物质NO有关,超声心动图可用于检测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血管重构类型对单纯球囊扩张的影响。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内超声对 76例心绞痛患者 (不稳定型 3 7例 ,稳定型 3 9例 )在球囊扩张前、扩张后即刻及术后 3个月时连续观察。对发生再狭窄的患者进行切割球囊成形术和血管内放射治疗。结果  76例患者中具有典型血管正向重构(VPR)的患者 3 7例 ,非正向重构 (NPR)的患者 3 9例 ,两组年龄及性别等参数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VPR患者的重构指数 (PR) [1.40± 0 .13 )mm2 ]大于NPR组 [( 0 .79± 0 .11)mm2 ] ;VPR的总发生率为 49% ,这一部分患者中冠状动脉内超声下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为 70 % ( 2 6/ 3 7) ,后者中脂肪核的检出率为 46% ( 12 / 2 6) ,尤其以近 2 4h内具有静息心绞痛 ( 14例 )的患者多见 ( 9/ 14 ,64 % ) ;VPR组术后 3个月时血管外弹力膜面积增加值 [( -0 .2 5± 1.13 )mm2 ]明显小于NPR组 [( 0 .40± 1.2 3 )mm2 ] ,而血管腔截面积丢失值 [( -1.5 7± 0 .14 )mm2 ]明显大于NPR组 [( -0 .88± 0 .12 )mm2 ] ,再狭窄率高于NPR组。两组再狭窄病变在血管内照射时痉挛的发生率较高 ,且以VPR组最明显 ( 70 % )。再狭窄主要见于病变的近端边缘处。结论 冠状动脉超声下VPR组轻中度狭窄患者斑块多为不稳定型 ,VPR组单纯球囊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 (Stenting)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5 8例冠状动脉闭塞血管 6 7处 ,行PTCA加置入支架 5 9枚。结果 随访平均 10个月全部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或缓解TIMIⅢ级 ,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有不同程度改善 ,术后平均狭窄 (14 .1± 5 .7) %较术前 (87.4± 12 .7) %有明显降低 ,再狭窄率为 5 .35 % ,影响远期疗效因素为高龄、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吸烟。结论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应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 ,最后置入支架 ,可获较好近期与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巫林伟  何晓顺 《新医学》2004,35(3):F003-F003
12例高血压老人,均经常规降压药治疗但疗效不佳。接受呋塞米治疗后观察血压、血浆肾素活性(plasmareninoutinty,PRA)、醛固酮和心房利钠肽(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变化情况。结果,83%患者基础PRA偏低犤小于1mg/(mL·h)犦。与用药前比较,呋塞米使67%的患者收缩压犤(22.1±0.7)kPa降至(17.9±0.7)kPa,P<0.001犦、舒张压犤(10.9±0.5)kPa降至(9.5±0.5)kPa,P=0.004犦及平均血压犤(14.8±0.4)kPa降至(12.3±0.4)kPa,P<0.001犦,伴PRA犤(2.1±1.2)μg·L-1·h-1升至(5.1±1.8)μg·L-1·h-1,P=0.01犦和醛固酮犤(48±10)ng/L升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切割球囊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即刻和 6个月内随访效果。方法 :69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切割球囊 (3 8例 )和普通球囊治疗组 (3 1例 )。球囊扩张前及扩张后即刻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下 ,测定相关参数。随访 6个月内临床改善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研究终点包括出现心肌梗死 ,需要冠状动脉搭桥或再介入治疗。结果 :2组的手术成功率为 10 0 %。切割球囊组 1例患者扩张后在支架的远端出现夹层。平均随访 6 7± 2 3月。切割球囊组于术后 3和 6个月时的再狭窄率显著低于普通球囊组 (15 %、3 8%及 18%、43 % ,P <0 0 0 1)。扩张后即刻血管直径获得值在切割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分别为 1 72± 0 5 2mm和 1 15± 0 5 4mm ,而随访终点时切割球囊组的血管直径晚期丢失为 0 2 6± 0 0 5mm (3个月 )及 0 3 8± 0 0 6mm ,同时的普通球囊组丢失值为 0 78± 0 19mm(3个月 )及 0 89± 0 16mm。对于支架体部狭窄 ,普通球囊难以固定 ,扩张时移动明显 ,而切割球囊较易于固定 ,扩张时罕见移动。结论 :切割球囊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效果可靠 ,安全 ,容易操作。再狭窄率低 ,手术费用相对易于患者接受 ,是一个较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赵欣  惠杰  王立志 《临床荟萃》2004,19(17):967-969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后远期疗效。方法 对 10 7例患者接受PBMV术治疗后进行随访 ,包括超声心动图和临床心功能评价 ,平均随访时间 (5 .3± 1.6 )年。结果 超声心动图的术前、术后 7天内、随诊的二尖瓣面积、左房内径、二尖瓣跨瓣压力阶差分别为 (1.0 4± 0 .2 1)mm2 、(4 6± 6 )mm、(18± 7)mmHg(1mmHg=0 .133kPa) ;(1.73± 0 .2 7)mm2 、(4 4± 8)mm、(8± 4 )mmHg ;(1.6 3± 0 .2 4 )mm2 、(38± 6 )mm、(10± 4 )mmHg。术前与术后 7天内相比P <0 .0 1,术前与随访相比P <0 .0 1,再狭窄率为 10 % ,心功能改善并维持Ⅰ、Ⅱ级有 86 .9%(93例 )。结论 PBMV治疗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远期效果良好 ,未见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 2 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保证术后平稳恢复。用动脉导管及Swan -Gans导管监测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排血量等指标。结果 术后 1小时临床上出现血压高、心率快、肺毛细血管楔压增高、心排血量减少等问题。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采取有效措施 ,术后 8小时心排血量从 (4 .9± 0 .8)L/min增加到 (5 .6± 1.2 )L/min ;肺毛细血管楔压从 (2 .4± 0 .8)kPa降至 (1.6± 0 .5 )kPa。结论 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准确地反映术后病情变化 ,指导临床治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管腔内对比度衰减梯度(TAG)和改良校正的管腔内对比度衰减梯度(MTAG-CCO)分级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302支狭窄血管)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和53例(130支血管)无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对照组)的冠状动脉CTA (CCTA)资料。对狭窄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将其分为5个亚组:1级亚组,狭窄程度<25%;2级亚组,25%≤狭窄程度<49%;3级亚组,49%≤狭窄程度<69%;4级亚组,69%≤狭窄程度<99%;5级亚组,狭窄程度≥99%。测量并比较组间及亚组间TAG、MTAG-CCO值。结果 狭窄组TAG值[-(18.20±7.42) HU/10 mm]低于对照组[-(12.39±4.40) HU/10 mm;Z=9 389.00,P<0.001],MTAG-CCO值[-(0.027±0.011)/10 mm]亦低于对照组[-(0.014±0.005)/10 mm;Z=4 555.50,P<0.001]。狭窄组各亚组TAG及MTAG-CCO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级、2级亚组TAG值高于4级、5级亚组(P均<0.05)。1级、2级亚组MTAG-CCO值高于3级、4级、5级亚组,3级亚组MTAG-CCO值高于5级亚组(P均<0.05),其余亚组间TAG及MTAG-CCO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G及MTAG-CCO均有助于分级诊断冠状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9.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护理技术的可行性、实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2 0 9例经桡动脉PCI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全程特别介入护理技术。结果 全组均顺利通过手术治疗 ,无 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 97.5 % ,PCI成功率 98.2 % ,冠脉狭窄度从 (85 .2 8± 10 .6 6 ) %降低至 (6 .32±5 .16 ) %。总手术时程为 (6 8.90± 2 4 .32 )min。并发伤口渗血 1例 ,前臂皮下瘀斑 2例。术后 (2± 8)h生活自理 ,术后住院时间 (4.2± 2 .5 )d。结论 全程特别介入护理技术对于经桡动脉行PCI的顺利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A型行为评分之间的关系,了解冠心病患者A型行为分布情况。方法:①选择2001-04/2004-03在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心内科住院胸痛、胸闷或疑似胸痛患者186例,男133例,女53例。均自愿参加。将受试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冠心病组(至少一支主要冠状动脉和/或分支直径狭窄≥50%)126例,对照组(任何一支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60例。再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冠心病组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前降支或回旋支单支闭塞≥50%)44例;中度组(前降支、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有两处病变,至少有一处闭塞≥70%,<90%)43例;重度组(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有多处病变,至少有一处病变≥90%)39例。②评估冠心病患者行为类型采用A型行为问卷(包括3个分量表:时间匆忙感量表;竞争意识量表;掩饰量表,掩饰<7为有效问卷。根据时间匆忙感+竞争意识总分分为A型行为36~50,中间偏A型行为特征28~35,极端中间型27,中间偏B型行为特征19~26,B型行为特征1~18)。③对冠心病行为类型分布、A型行为评分与不同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④计数资料的统计叙述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方差分析,两两对比采用t检验。结果:冠心病患者18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冠心病患者的A型行为分布:冠心病组A型行为比例高于对照组(34.1%,13.3%,P<0.01),重度狭窄组A型行为比例高于轻度狭窄组(49%,23%,P<0.05)。②A型行为模式问卷因子分比较结果:竞争意识因子和竞争意识+时间匆忙感因子得分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竞争意识因子: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分别为14.25±3.15,16.13±4.78,18.03±3.12;竞争意识+时间匆忙感因子: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分别为27.22±7.31,30.21±6.56,32.78±5.78,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87±3.25,24.59±6.50,P<0.05)。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患者时间匆忙感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患者时间匆忙感因子得分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A型行为在冠心病患者中分布较多;A型行为性格特征越明显,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