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危重疾病.心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往往是非特异性的,仅凭临床表现很难做出准确的诊断,心衰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出现提高了心衰的判别.回顾了传统的心衰生物标志物,如心脏特异性的B型利钠肽、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等,在心衰患者的诊断和疗效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研究深入,一系列新型心衰标志物被发现并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本文简述了生长分化因子-15、可溶性肿瘤抑制因子-2、半乳糖凝集素-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肾上腺髓质素、血清胱抑素-C、髓过氧化物酶、内皮素-1、miRNA等,对于心衰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综述分析了传统心衰标志物、新型心衰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并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2.
儿童心力衰竭(心衰)是由多因素互相作用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因其临床特征不明显,为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异的生物标志物能客观反映机体当前所处的病理状态,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心衰标志物,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对心衰发生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日益完善,发现了伴随其病生过程产生的一系列生物标志物,对患儿的诊断、危险度分级、疗效的评价和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影像学联合肿瘤标志物对卵巢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淳  文智 《医学综述》2014,(5):894-896
卵巢癌发病率很高,诊断方法主要为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PET-CT等,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及不足,卵巢癌肿瘤标志物主要有血清糖类抗原125和人附睾分泌蛋白4,每种标志物亦有其各自的特性,但目前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查大多是独立诊断,现有学者将两者联合检测进行研究,并应用于临床诊断,效果显著。该文将影像学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卵巢癌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李明瑞  钟志雄 《海南医学》2022,(15):2004-2007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也是共同结局,其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预后差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寻找特异性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用于心衰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ST2是近年来心血管方面的研究热点之一。与目前常用心衰标志物脑钠肽(BNP)相比,ST2稳定性更高,受年龄、肾功能和肥胖等因素影响小,被认为是心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从ST2的生物学特征、抗炎抗纤维化机制以及在心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评估其作为心衰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医学综述》2013,19(4):632-634
恶性肿瘤发生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其根本原因是对恶性肿瘤缺乏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纵观恶性肿瘤的各种诊断方法,血清检测最为简便、快捷、经济实用,但是目前应用的各种血清标志物的诊断价值尚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且运用上尚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如何研发出新的具有较好诊断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对其临床应用进行系统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3年病死率约为60%.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在以后12周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死亡的发生率为25%.心力衰竭所致的死亡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较短时间内对心力衰竭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十分重要.传统诊断心衰的指标主要依靠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临床体征,一直缺乏有效评价心脏功能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生物标志物分析可能是心衰诊断的重要补充.目前几个大的、以成果为基础的研究,正着手调查使用BNP系列监测心衰病人的发病率,死亡率及整体医疗费用的降低[1].  相似文献   

7.
合理应用结直肠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岩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9):2023-2024
结直肠癌是位居世界第三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居胃肠道肿瘤的第二位,平均5年生存率不超过40%.目前,结直肠癌的诊断主要依据结肠镜及病理检查,但由于各种原因限制,尚不能作为普查方法.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在结直肠癌筛选、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迄今,较广泛用于临床的是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检测,主要有癌胚抗原(CEA)等的蛋白类抗原,CA242等的糖链抗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等激素类.蛋白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快速方便及所需样本少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大肠癌辅助诊断手段,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联合检测可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3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各种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348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AFP、CEA的测定,评价其对恶性肿瘤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评价指标。结果3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性为87.6%,准确性为93.8%,特异性为97.4%。结论TSGF、AFP、CEA联合检测模式能明显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减少漏诊,在临床肿瘤血清学诊断和筛查中有其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心肌桥联因子1(cardiac bridging integrator 1,cBIN1)是一种新型的心力衰竭(心衰)诊断生物标志物及心衰潜在的治疗靶点,动物试验中引入外源cBIN1基因疗法可以改善衰竭心脏的功能,延缓甚至逆转心衰的进展。心肌桥联因子1评分(cardiac bridging integrator 1 score, CS)可以评估心肌健康状况,对稳定性非卧床心衰患者具有辅助临床诊断和预测预后作用,并且支持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可能进展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假设。未来仍需进一步明确CS在早期亚临床心衰检测中的作用,并挖掘cBIN1基因靶向治疗衰竭心肌细胞cBIN1微域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8 急性心衰的基础疾病处理 8.1 缺血性心脏病所致的急性心衰 8.1.1 缺血性心脏病是40岁以上人群心衰的最常见病因.通过询问病史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检查,特别是心电图和心肌血清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多数可以明确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了解和评价心脏的结构变化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终末阶段,寻找心衰的特征性标志物有助于及时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脑钠肽作为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指标,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研究表明,脑钠肽与新一代生物标志物可能在心力衰竭病情评估方面提供更多有效信息,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和再入院风险。本文总结现有文献,综述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在心力衰竭早期阶段选取适当的生物学标志物,对心衰识别、风险评估和患者管理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介绍了传统和新兴的心衰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以及这些标志物在早期心衰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曹飞 《医学综述》2011,17(19):2999-300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血浆脑钠肽能敏感地反映心功能改变,具有特异性,被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中医证型可能有一定相关性,随着中医证候加重,脑钠肽水平相应增高。血浆脑钠肽水平可以从血清学角度直观反映CHF病势的轻重程度,可能是CHF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物质基础,亦有可能成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制并评估一种用于建立蟾蜍心力衰竭模型和测定蟾蜍心脏功能的医学机能学实验仪器.方法 根据压力负荷或容量负荷过重引起心力衰竭的病因学理论,一方面选择不同管径的微导管体现动脉缩窄的程度,实现心脏压力负荷的变化;另一方面选用蠕动泵调控不同的输液速度,实现心脏容量负荷的变化;最终观察两种变化对蟾蜍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 当微导管管径由1,2 mm缩小至0.4 mm或输液速度由2.2 mL/min加快至3.0 mL/min对,蟾蜍心脏功能逐渐由正常、代偿转为失代偿,即最终出现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心律失常、心输出量明显减少等心力衰竭表现.结论 成功研制了一种用于医学机能学实验的蟾蜍心脏功能测定系统,并建立了由压力负荷或容量负荷过重引起心力衰竭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生长分化因子15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病,其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GDF-15可能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新的生物标志物,且GDF-15的分泌有助于心力衰竭的改善,帮助心力衰竭患者得到更好的诊治.该文通过阐述GDF-15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GDF-15在心力衰竭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田军 《医学综述》2010,16(17):2673-2675
脑钠肽(BNP)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液体平衡及血管张力,其水平能反映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及瓣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应用BNP能有效鉴别急诊患者呼吸衰竭的病因。但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种疾病及治疗措施都会对BNP水平产生显著影响,故其对鉴别危重症患者呼吸困难病因价值不高,同时由于心肌损伤、液体复苏以及正压通气都会影响心肌的应力,所以对重症监护室患者BNP水平的理解必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ST2与其他心功能指标相比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心力衰竭的患者192例,正常对照组81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T2水平。所有入组病例均详细询问病史及实验室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BNP、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及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血清ST2水平与BNP、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相关性。结论:与BNP和超声心动图相比,血清ST2在心力衰竭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血清ST2与BNP的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代佩灵  张翠丽 《医学综述》2012,18(17):2746-2748
急性心肌梗死后往往伴随许多并发症,生化标志物能对由泵衰竭、炎性反应和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后再梗死等)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监测,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病情监测以及治疗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现主要针对B型脑钠肽、ST2、肾上腺髓质素、和肽素、内皮素1、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溶性CD40L、生长分化因子15、C反应蛋白等预后标志物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o reveal the underly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CM)syndromes and ultrafiltration(UF)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based on a metabonomic approach.Methods:Seventeen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patients were enrolled,and their CM syndromes before and after UF were collected.In addition,their venous plasma collected before and after UF was used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based metabonomic analysis.Both reversed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plasma samples.Partial least-squares to latent structure-discriminant analyses were used for data analysis.Results:An obvious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preand post-treatment.A total of 17 potential biomarkers associating with alterd syndromes with UF including hypoxanthine,1-methylhistidine,phytosphingosine,O-decanoyl-R-carnitine,etc.were screened out,showing a significant change after UF.The major adjusted m etabolic pathways were purine metabolism,histidine metabolism,leucine and isoleucine metabolism,arginine and proline metabolism,carnitine shuttle,sphingolipid metabolism and phospholipid metabolism.Conclusions:Metabonomic approach is a useful tool to identify potential biomarkers of altered syndromes link to UF and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UF combined with CM.  相似文献   

20.
姜如珈 《医学综述》2011,17(2):259-262
在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肾功能恶化往往使心力衰竭的治疗更加艰难和复杂化。其机制可能与动脉充盈、肾脏灌注、静脉淤血和腹内压升高有关。传统上,肾功能损伤的诊断通常是通过测定血清肌酐。一些较新的生物学标志物被认为可能对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有帮助,其中包括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等,其指标的升高均早于血清肌酐的升高,并且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