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缩短禁食时间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自2010年4月至2010年12月1年间我院收治的61例饥结直肠癌患者,按病人意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前6小时禁食,2小时禁水,术后24小时即开始进半流质饮食.对照组遵循传统的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术后通气方能进半流质饮食.调查记录两组的通气、排便时间,统计两组的呕吐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日.结果 缩短围手术期禁食时间能加速肠道功能恢复,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2.
3.
改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的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对常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改良:腹腔镜下采用普通8号注射器针头带入4号丝线,体外持针,腹腔内辅助,分次行疝囊颈2个"半圈"缝合,将腹腔内两线头经辅助Trocar拖出体外,打结,倒拉回腹腔内,收紧线尾,打结于腹股沟处皮下。采用改良的手术术式对183例患儿进行手术,观察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83例(男142例,女41例)患儿(共计278侧次)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单侧6.8~15.2 min,平均(13.1±1.2)min;双侧22.7~33.3 min,平均(28.4±4.7)min。术后住院时间1~3 d,平均(2.3±0.6)d;术后复发率为0.7%。术中发现隐匿疝48例(发现率达35.2%),均同时予以高位缝扎。结论改良的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疗效肯定,且取材容易,值得进一步实践以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黄芸新 《微创医学》2007,2(2):166-166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它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康复快、切口较美观、术后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2005年1月至2006年11月,我科应用两孔法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42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在小儿斜疝腹腔镜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8年1~12月接诊的160例小儿斜疝患儿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在腹腔镜高位结扎术中应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术后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等指标,并对两组患儿的应激指标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2.52±0.28) d vs (3.55±0.42) d]、卧床时间[(1.31±0.20) d vs (1.83±0.27) d]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儿的胰岛素水平为(13.94±2.03) I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72±1.42)IU/mL,血糖水平为(4.78±0.61)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7±0.70)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6.
李美林  何晓睿  高艳  柯燕  王会 《安徽医学》2016,37(10):1294-1296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安徽省立医院小儿外科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照组25例患儿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25例患儿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儿在复苏时间、疼痛程度、肠道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的差异来对比两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术后复苏时间平均缩短了15.4 min,肠道排气时间平均提前了5.6 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减少5.3 h,疼痛例数减少了7人,呕吐、腹胀发生率为0。观察组患儿上述各项康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能明显减少患儿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以及减轻患儿疼痛,得到患儿家属的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是新发展起来的微创外科技术,由于手术创伤小、肠蠕动恢复快、切口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及住院时间短等,很快被外科医生、家属及患者所接受.2010年2~6月,我院行腹腔镜疝修补术10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江兵  李启信  唐维平 《安徽医学》2017,38(6):769-771
目的 探讨单孔法腹腔镜在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的患者86例,根据手术结扎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43例.试验组采用单孔法腹腔镜在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手术和术后住院时间、切口大小以及阴囊肿胀率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0.30±11.79)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91±0.92)d、切口大小为(1.04±0.26)cm,试验组无阴囊肿胀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可减少手术和术后恢复时间,并且能够降低阴囊肿胀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儿童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护理配合的要点及注意事项,总结经验。方法回顾2010年4月~2012年3月接受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21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和手术护理资料,总结儿童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配合方法及注意要点。结果所有患儿的手术都取得成功,手术时间单侧平均36分钟,术后麻醉清醒顺利,4~10小时肛门开始排气排便,术后第2天正常进食。术后无1例复发,3例术中探测对侧腹股沟管闭合术后6月对侧腹股沟斜疝发病。患儿4~6小时开始床上活动,3~5天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儿童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前期、中期和后期进行相应的护理积极配合能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促进术后的恢复,减小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67-69+73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12月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TAPP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记录并比较两组①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②住院指标: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③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cGill疼痛问卷简表(SF-MPQ)对患者术后1、2、3 d时疼痛程度的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3.37±7.45)min,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8.55±5.37)mL、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42±0.54)d及住院时间为(5.54±1.36)d,均分别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血肿及尿潴留等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P<0.05)。术后1、2及3 d时观察组疼痛MPQ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低(P<0.05)。结论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可减少腹股沟疝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已经渐渐被广大患儿家属以及小儿外科医师所接受,该文回顾性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肌沟斜疝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7):42-44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repair,TAPP)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及操作简便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普通外科开展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18例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安全性与技术可行性,观察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18例患者术中全部采用“七步法”操作顺序及相关要领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5.5±13.2)min、术中出血量(25.7±10.3)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4.6±3.5)h,术后住院时间(3.5±1.5)d,无因术后切口疼痛需使用止疼药物病例,术后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切口,无需拆线,美观满意度可,无阴囊血肿、切口感染及使用抗生素病例,无补片排异、肠粘连梗阻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病例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解剖清晰,操作简单,具有临床操作可行性、安全性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41-44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TAPP)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7),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TAPP术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和对侧隐匿疝发现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和对照组依次为10.65%、27.6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2.13%,对照组为6.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侧隐匿疝发现率为100%,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相较于传统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术在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发现对侧隐匿疝及对无张力修补后的复发疝再次手术均具有良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行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和术后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行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早,肠蠕动恢复快,肛门排气时间早,能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而术后患者并发症并没有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8例,并与小儿腹股沟疝的传统手术在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过程顺利,适合于3岁以上的患儿,其平均手术时间为(12±5)分钟,肠鸣音恢复时间为(4.8±0.3)小时,住院时间2天,较传统手术具有明显优势。术后随访3个月-4年末见肠管损伤、输精管损伤、膀胱损伤、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复发1例。结论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无疤痕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不同腹腔镜技术在腹股沟疝修补术应用过程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抽取该院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在腹腔镜微创外科接受腹腔镜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使用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术(A组),40例患者使用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B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成功做完手术,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5±15)min,B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1±19)min,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使用安全有效,不同腹腔镜技术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临床具体应用还需要依照患者自身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开放式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9年8月期间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无张力组相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P〉0.05),但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正常活动早、住院时间短和切口满意度高(P〈0.01),2组在并发症、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安全可靠、恢复快及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4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水平、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降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治疗满意度,效果优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外科临床上采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该院外科2011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随机数表的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60例患者采用临床上常规的开腹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60例患者则采用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情况、切口感染率、术后恢复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复发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常规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方面均要长于研究组患者,两组之间以上数据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率等方面均显著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外科临床上采用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率等方面与常规开腹手术方法相比差异极显著,该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