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加深对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民航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由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25例)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25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病例组中男性比例以及55岁以上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vs 44%,80%vs 52%(P<0.05)]。病例组中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vs 56%,52%vs 40%),合并高脂血症的比例少于对照组(84%vs 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听力下降和眼球震颤的比例多于对照组(分别为68%vs 56%,52%vs40%,16%vs 4%,24%vs 16%),而表现为耳鸣的比例少于对照组(8%vs 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小脑梗死18例(72%),脑干梗死5例(20%),枕叶梗死1例(4%),海马梗死1例(4%)。结论 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性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显著高于女性,55岁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预测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发病48小时内经临床和颅脑CT检查确诊的心房颤动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及无合并脑梗死的房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浆NT-proBNP,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合并急性脑梗死房颤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无合并脑梗死的房颤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NT-proBNP在预测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方面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伴房颤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伴房颤患者(观察组)及200例不房颤患者(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详细情况。结果组间年龄、合并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次随访后,观察组的死亡率(20%)、病情复发率(25%)及致残率(40%)显著高于对照组6%、12%、24%,组间预后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房颤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多为高龄患者,且合并症较多,其神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预后情况较差。  相似文献   

4.
男21例,女14例,年龄47~90岁,平均年龄68.2岁。风心病伴房颤2例,冠心病伴房颤14例(包括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高血压5例),高血压病18例(合并糖尿病5例),糖尿病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合并有高血脂15例,纤维蛋白原增高26例,红细胞压积>40%为25例。 起病形式:本组在清醒时急性起病20例(其中活动时起病11例),晨醒时发病15例,发病后立即昏迷11例,逐渐昏迷6例,神志清醒18例。  相似文献   

5.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22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玥  陈宁 《四川医学》2012,33(6):950-951
目的 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治疗、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12例,存活的10例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生活难以自理;病死者入院年龄、房颤发生率与其他病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病情严重,致残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张笑 《中国民康医学》2023,(7):20-22+32
目的:分析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该院139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行静脉溶栓治疗,统计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65)和预后不良组(n=74),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并分析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139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良好65例,占46.76%,预后不良74例,占53.24%;预后不良组合并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3 h、合并糖尿病、病情中重度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入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 mmol/L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3 h、合并糖尿病、病情中重度均为影响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3 h、合并糖尿病、病情中重度均为影响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与代谢紊乱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进  陆磊  施弘  贾伟平 《上海医学》2003,26(1):35-38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对 2 72名上海地区正常人及 92 3例急性脑血管病 (5 0 3例脑梗死、4 2 0例脑出血 )患者住院的基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 5 0 3例脑梗死、4 2 0例脑出血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 (BMI)、血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 (LDL)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②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中 ,伴高血压者分别为 95 .0 %、97.1% ;伴高血糖者分别为 4 4 .0 %、39.7% ;伴高三酰甘油 (TG) /低高密度脂蛋白 (HDL)分别为 34.8%、38.1% ;③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中 ,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分别占 14 .7%、16 .7% ;合并 2种代谢紊乱者分别占 4 6 .9%、4 3.1% ;合并 1种代谢紊乱者分别占 36 .0 %、38.8% ;无代谢紊乱者仅分别占2 .4 %、1.4 %。④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中 ,除代谢紊乱者血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代谢紊乱者外 ,合并 2种以上代谢紊乱患者中BMI、血糖、TG均高于对照组及无代谢紊乱者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多伴有多种代谢紊乱 ,因而 ,有效控制代谢紊乱与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1—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病房治疗的73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本信息。根据患者的疾病史、入院心电图检查、住院期间心电监测确定有无房颤及类型。随访出院结局和3个月预后。将合并阵发性房颤组分别与无房颤组及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对比临床特征及预后。 结果 ①合并阵发性房颤与无房颤的患者相比,入院时神经功能受损更严重(P<0.001),患者严重神经功能受损比例更高(P=0.002)。合并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异常的比例更高(均P<0.05)。合并阵发性房颤是出院结局及出院3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为2.190(1.111,4.316)、3.399(1.701,6.791)。②合并阵发性房颤与合并持续性房颤的患者相比,患心脏瓣膜性疾病的比例更低(P<0.001),住院期间病情明显缓解比例更高(P=0.017)。 结论 合并阵发性房颤相比无房颤患者起病时病情重、伴发疾病更多;相比于持续性房颤患者,仅心脏瓣膜性疾病比例更低;相比于无房颤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及3个月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黄淑勤 《华夏医学》2005,18(1):43-4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32例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高危因素首位是高血压(78.1%),其次为冠心病(34.4%)、房颤(18.8%)、糖尿病史(9.4%),神经体征表现随阻塞血管而异.经治疗好转24例,无变化5例,恶化2例,死亡1例,恶化死亡病例均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结论:影响脑梗死的预后因素是多方面的,高血压、房颤是脑梗死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对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97例高龄脑梗死住院患者,结合临床资料、化验结果及统计学分析,对该病的发病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及几种主要并发症进行讨论.结果 显示有并发症39例(40.21%),其中肺部感染9例(9.28%),高血糖12例(12.37%),脑心综合征10例(10.31%),消化道出血2例(2.06%),伴有2种以上并发症6例(6.09%).结论 高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并发症是导致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心房颤动(新发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368例,分为研究组(合并新发房颤,82例)和对照组(无新发房颤,286例),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脏彩超等资料,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脏彩超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的年龄、术前心功能Killip分级>1、再灌注时间>6h、前壁心肌梗死、二尖瓣反流及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吸烟、高血压和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及左室收缩末径高于对照组,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房颤患者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加强新发房颤监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所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对110例NVAF所致的及400例无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VAF病人有以下临床特点:年龄偏大;病人瘫痪重,意识障碍程度深,偏盲发生率高而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低;病死率高。结论 NVAF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病情重,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HA2DS2-VASc评分、基线NIHSS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2020年住院的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完整收集所有病人临床资料,按照发病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2组相关资料的差异,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根据ROC曲线的结果评估CHA2DS2-VASc评分、基线NIHSS评分、NLR单个指标以及三者联合对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38例病人,其中预后不良组90例,预后良好组148例。2组年龄、性别、合并肺部感染率、基线NIHSS评分、CHA2DS2-VASc评分、NLR、尿酸、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HA2DS2-VASc评分、基线NIHSS评分和NLR均为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三项指标及联合预测对NVAF...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收治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66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案、预后等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37例好转(包括2例溶栓患者),无效14例,其中11例家属放弃治疗,15例死亡。其中,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以女性及70岁以上老人居多。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更易累及颈内动脉系统,特别是大脑中动脉。房颤并发脑栓塞时,左右大脑半球受累基本相当,但常为大面积脑梗死,易并发梗死灶内点状或片状的出血。对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脱水降颅压,脑细胞保护剂,改善血液循环等方案治疗。结论房颤并发脑栓塞,神经系统功能损伤严重,预后差,应积极预防;特别对高龄(年龄〉70岁)及女性房颤患者加强脑卒中预防,可能使患者更多获益。积极抗凝治疗控制INR在适当范围可能减少抗凝治疗患者发生脑栓塞,超早期溶栓可能使患者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CIS)老年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与心电图变化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其入院时(48 h内)、发病第7天实行12导联心电图进行监测,研究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梗死分型与心电图变化的关系。结果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80例(66.67%)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异常的类型为S-T段及心律失常;检测出心电图异常患者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未检出心电图异常者(P<0.05);检出者心电图异常情况≥2次的其病情严重程度显著高于48 h内检出心电图异常者及发病第7天检出异常者(P<0.05)。结论老年急性CIS患者大多存在心电图异常情况,加大对心电图变化观察对CIS评估及近期预后具有一定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变化特点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瑞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发病48 h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观察发病30 d内生存情况评估患者预后,并分析不同因素对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中正常心电图10例,异常心电图73例,异常率为87.95%;发病30 d,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仍有48例生存,总生存率(OS)为57.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昏厥、休克、心脏病史、慢性肺病史、心率>100次/min、顺钟向转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房颤、肢导低电压与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30 d内OS存在相关性(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率>100次/min、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休克、心脏病史是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极高,心电图异常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且心率>100次/min、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休克、心脏病史是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9月~2011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56例,其中有出血性转化的共32例(男18例,女14例),从病因、临床特点、MR和CT影像学征象及综合性治疗等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2例出血性转化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占多数,尤其是房颤引起的脑栓塞。经调整治疗,多数预后良好,只有脑实质内血肿面积较大患者预后较差。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及脑栓塞患者易继发出血性转化,对可疑患者应常规复查头颅CT/MRI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将97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病史和入院3天内血糖测定分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血糖升高组和非糖尿病血糖正常组。前二组又按血糖水平分为血糖轻度升高和血糖显著升高两种,然后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脑CT改变及预后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无论是糖尿病或是应激性高血糖引起的显著血糖升高者,均可使临床症状和肢体瘫痪加重,大面积梗塞和严重并发症增多,脑机能恢复不良和病死率增高;而糖尿病组和轻度血糖升高者仅造成病死率增高和脑机能恢复不良。提示血糖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个人史,合并症,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基线血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观察上述指标与患者溶栓结局的关系。结果 143例患者中84例(58.74%)结局良好(结局良好组),结局不良患者59例(41.26%)(结局不良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的饮酒、房颤史、基线收缩压和基线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发病至溶栓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基线NIHSS评分、基线血糖、基线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至溶栓时间[R=4.274(95% CI:2.085,8.169)]、基线NIHSS评分[R=1.459(95%CI:1.238,2.054)]、基线血糖[R=1.794(95% CI:1.317,2.576)]和基线低密度脂蛋白[R=2.246(95% CI:1.872,3.417)]是导致溶栓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发病至溶栓时间、基线NIHSS评分、基线血糖、基线低密度脂蛋白是导致溶栓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改善静脉溶栓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