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模拟失重大鼠间断性站立或离心对抗骨骼肌萎缩的效果。方法:将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CON),悬吊4周组(SUS),SUS+站立1h/d组(1G),SUS+1.5G离心1h/d组(1.5G),与SUS+2.6G离心1h/d组(2.6G)。取大鼠左后肢的比目鱼肌(SOL)、腓肠肌内侧头(MG)和外侧头(LG)及趾长伸肌(EDL),称重,用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对肌纤维模截面积(CSA)、I型纤维比例及毛细血管数/肌纤维数比值(C/F)进行定量分析及比较。结果:SUS组4种骨骼肌的湿重均下降(P<0.05),SOL与MGI、Ⅱ型肌纤维的CSA、I型纤维的比例及C/F比值均降低(P<0.05),LGI、Ⅱ型肌纤维的CSA与I型纤维的比例降低(P<0.05)。站立1h对减轻模拟失重大鼠SOL与MG萎缩的效果最佳,1.5G或2.6G暴露反而使对抗效果下降。LG的变化与MG相似。EDL的萎缩变化最轻,对EDL的对抗效果随G值增大而增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站立对预防模拟失重大鼠SOL和MG肌萎缩的效果最佳,G值升高,其对抗效果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对抗模拟失重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作用。方法采用-30°尾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的生理效应。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n=10):对照组(CON)、30 d尾吊组(TS)和30 d尾吊+多穴位刺激组(TS+MA)。CON组自由活动;TS组大鼠尾吊30 d;TS+MA组大鼠尾吊30 d,外加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双侧对称穴位隔日刺激30 min。结果 TS组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束排列不规则,肌纤维横截面积变小,间质水肿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TS+MA组与TS组变化相似,但肌细胞核数量增多,没有观察到炎性细胞浸润。与CON组比,TS和TS+MA组大鼠Ⅱ型肌纤维数量均出现显著增加(P0.01);与TS组比,TS+MA组肌纤维数量显著下降(P0.01)。与CON组比,TS组大鼠比目鱼肌指数显著降低(P0.05),TS+MA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多穴位电针刺激对抗模拟失重所导致的大鼠比目鱼肌萎缩作用明显,但更好的穴位刺激处方和刺激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间断性头高位45°对21d模拟失重兔股静脉及颈静脉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组和对抗组,每组8只。模拟失重组在21d实验期间保持头低位-20°。对抗组在21d模拟失重期间每天保持45°头高位倾斜2h。实验结束后取股静脉和颈静脉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可见模拟失重组股静脉内皮细胞脱落,平滑肌细胞层萎缩,管壁变薄;颈静脉内皮细胞增生,弹力层增厚;对抗组静脉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透射电镜下可见模拟失重组股静脉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肿胀,染色质边集;颈静脉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发达,向分泌型转变;对抗组静脉的超微结构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结论21d模拟失重可引起兔股静脉发生萎缩性改变,颈静脉发生增生性改变;每天2h头高位45°可部分对抗模拟失重所引起的股静脉及颈静脉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间断性头高位45°锻炼对模拟失重兔股静脉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兔头低位-20°倾斜的方法模拟失重。24只雄性健康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21d组(HDT)和每天2h头高位45°对抗组(HUT),每组8只。实验21d后测试离体股静脉轴向和环向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结果在相同应力下,模拟失重组兔股静脉环向加、卸载形变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轴向加、卸载形变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对抗组与模拟失重组相比,在同等应力情况下,环向形变明显减小(P<0·05或P<0·01),轴向形变无明显变化。对抗组与对照组相比,轴向及环向形变均无显著差异。结论21d模拟失重可引起兔股静脉顺应性显著增加,每天2h头高位45°锻炼可部分对抗模拟失重所引起的股静脉顺应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两种气功对模拟失重对抗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比较两种气功对模拟失重的对抗能力,观察了77名男性青年被试者。其中10名为未练过任何气功的对照组;17名为大专气功二年级学生,修练动功1年多为气功1组。50名相当于大专的气功师资班学生练的是智能气功,为气功Ⅱ组。以受试者头低位(─30°)30min作为模拟失重的急性刺激,观察心搏量、下肢血流、血压、心率、膻中和劳宫穴的皮肤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在头低位(─30°)的刺激下,气功组的下肢血流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气功Ⅱ组又好于气功Ⅰ组。对照组的舒张血压升高,达14%,而气功Ⅰ组只增加4%,气功Ⅱ组则未有增减。同时,气功组的膻中、劳宫穴皮肤温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气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较高的对抗模拟失重能力。两组气功组相比,则气功Ⅱ组对模拟失重有更好的对抗能力。  相似文献   

6.
头低位模拟失重状态对前庭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头低位模拟失重对运动病症状、垂直视动眼震(VOKN)及体液重新分配的影响,在头低位-10°的模拟失重状态下,采用大视野的垂直视动刺激,观察18名正常人的运动病症状、VOKN、激素(AVP、VIP、CORT、ALDO)的反应特点。结果表明,头低位-10°状态下的大视野垂直视动刺激可以诱发出明显的运动病症状,头低位-10°的垂直视动刺激比坐位更容易诱发运动病。坐位状态VOKN慢相速度有明显的方向性不对称,敏感组VOKN方向性不对称有显著差异(P<0.05)。头低位-10°时VOKN的不对称现象不明显,向下方向运动的VOKN慢相速度显著增加。分析指出,头低位-10°状态下垂直视动刺激比坐位和秋千刺激的贡献率大。尿中CORT(皮质醇)在秋千和头低位的垂直视动刺激前后有显著性增加。提示:大视野的垂直视动刺激与头低位-10°两种刺激的结合可能成为预测空间运动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缺氧预处理对模拟失重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缺氧预处理对失重状态下发生的骨骼肌萎缩是否有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动物模型,将雌性SD大鼠按体重配对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尾部悬吊组(SUS)及缺氧预处理+尾部悬吊(HCP+SUS)组。首先,对HCP+SUS组进行1周的缺氧预处理。处理完成后,将SUS及HCP+SUS组大鼠尾部悬吊2周。试验结束处死3组大鼠,取双后肢比目鱼肌,分别称重。将部分比目鱼肌制成匀浆,取上清液用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检测。结果尾部悬吊2周后,SUS组大鼠双后肢比目鱼肌湿重明显低于CON及HCP+SUS组(P〈0.01)。与SUS组相比,HCP+SUS组比目鱼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可提高大鼠骨骼肌的抗氧化能力,对失重状态下发生的骨骼肌萎缩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作用下生成语音的语音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被试者为 6名健康男性青年 ,头低位 - 6°模拟失重条件下记录语音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模拟失重作用下语音的时长有一定增加 ;平均能量明显降低 ,结果非常显著 ;基频有一定降低 ,并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模拟失重对人的语音特征产生一定影响 ,某些语音特征的影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模拟失重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及下体负压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年来本实验室有关模拟失重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及下体负压对抗作用的研究,讨论了模拟失重致立位耐力不良的机理可能与心血管功能降低,脑血流降低及内分泌改变等有关,以及采用数学模型方法探讨失重致立位耐力降低机制的作用意义,重点论述了下体负压对抗方案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药在改善模拟失重兔血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探讨中药在改善失重状态下血循环的作用,本实验通过建模和辨证、筛选药物、确定用药剂量、药理实验及丹黄合剂的毒副作用等的研究,选出了两种对模拟失重兔血循环紊乱有良好改善作用的中药即丹黄合剂和川穹。在此基础上,对模拟失重动物模型、航天血瘀证、中药作用机理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多次发生+Gz致意识丧失对脑的影响及其机制,观察了反复下体负压(LBNP)致脑缺血对大鼠脑组织离子含量、ATP酶活性及神经元形态的影响。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将动物麻醉后置于-4.0kPa的下体负压舱内(下降速率为0.67kPa/s),至脑电波消失2min后恢复常压。分别于一次和三次LBNP作用后1h测定脑组织Na+-K+-ATP酶活性、K+、Na+及水含量等。结果表明,一次LBNP作用后1h,大鼠脑组织Na+-K+-ATP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K+、Na+及水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顶叶皮层和海马区神经元与对照组基本相似。三次LBNP作用后1h,脑组织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K+、Na+及水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顶叶皮层和海马区多数神经元表现为缺血性改变。结果提示,反复三次LBNP致脑缺血可引起大鼠脑组织离子平衡紊乱及神经元损害  相似文献   

12.
Sternberg双重任务测验效度检验及文化因素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Sternberg双重任务测验对飞行能力的评价意义及不同教育程度对评价效果的影响,为航天员心理选拔研究提供有效的指标,112名现役歼击机,强击机,运输机及轰炸机飞行员,完成Sternberg双重任务测验和飞行技术水平多效标系统评价。结果显示:Sternberg双重任务测验主要用于评价飞行员快速反应能力和实际操纵能力,在评价时效考虑年龄和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结论:St  相似文献   

13.
持续性正加速度致意识丧失的机理及其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在加速度引起的意识丧失(G-LOC)是当胶威胁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综述了G_LOC的机理及其生理监测,慢增长率正加速度导致的意识丧失的机理主要大脑缺血/缺氧;快增长率正加速度导致物意识丧失可能与颅内高应力有关,但缺直接的实验证据。用于G-LOC监测的生理指标中,眼水平动脉血压、脑氧饱和度等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6.67kPa下体负压(LBNP)持续作用期间人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SBPV)谱的变化,并探讨了谱特征与心血管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耐力良好者HRV谱的高频峰功率(HFHRV)显著降低,归一化高频参数(HFHRV,n)与低频参数(LFHRV,n)分别呈明确的降低或升高变化;SBPV谱的低频峰功率(LFSBPV)LBNP作用时降低,后又回升,至实验终止时已超出对照水平。LBNP作用初期,耐力不良被试者HRV、SBPV谱特征的变化趋势与耐力良好者相同,但在出现晕厥前症状时,LFSBPV及LFSBPV,n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上述结果提示:耐力不良被试者心血管反应失代偿主要与外周血管交感神经活动水平的迅速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