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 0 2 12 4 2 川崎病患儿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改变的意义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常健 (吉林大学一院儿科 )…∥临床儿科杂志 .- 2 0 0 1,19(4) .- 2 0 8~ 2 0 9为探讨一氧化氮 (NO)与川崎病 (KD)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 ,测定了 10 5例患儿血浆 NO2 - /NO3 -含量。结  相似文献   

2.
20 0 10 4 4 0 人细小病毒 B19感染与川崎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周南 (西安市儿童医院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 2 0 0 0 ,2 1( 4 ) .- 355~ 357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对 30例急性川崎病( KD)患儿和 2 5例健康儿童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30例急性 K D患儿血清中人细小病毒 B19( H PV B19-DN A )阳性 7例 ,阳性率为 2 3.3% ,其中 6例合并冠状动脉扩张 ;对照组 2 5例血清中 HPV B19- DN A均阴性。结论 :HPV B19可能是 K D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且可能参与了 KD患儿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形成。表 3参 7(沈子伟 )2 0 0 10 4 4 1 川崎…  相似文献   

3.
20 0 1192 6 川崎病患儿血清 TNF- ︿、IL- 6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关系的探讨 /邓淑珍 (湖北武汉市儿童医院心内科 )…∥临床儿科杂志 .- 2 0 0 0 ,18( 6) .-360~ 361采用 ELISA测定川崎病 ( KD)患儿血清 TNF-α和 IL - 6水平 ,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并将 KD并冠状动脉疾病 ( CAD)组与无 CAD组进行比较。结果 KD患儿血清 TNF- α和 IL- 6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1) ,TNF- α在 KD并 CAD组患儿高于无 CAD组患儿 ( P<0 .0 5) ,而 IL- 6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别。提示TNF- α和 IL- 6皆参与了 KD的发生 ,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川崎病 (KD)患儿皮疹表现及其特点 ,提高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详细描述记录KD患儿皮疹的类型及表现 ,入院次日做血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血沉等检查 ,入院时至病程第 6周进行心脏冠状动脉检查 2~ 3次。结果 KD患儿皮疹多在病程 3~ 4天出现 ,种类以猩红热样、麻疹样、荨麻疹样皮疹较多见 ,1例表现为无菌性脓疱疹。有皮疹的患儿误诊率较高 ,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结论 临床医生对小儿发热疹性疾病应高度警惕KD ,以免因误诊而失去预防冠状血管损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好发的川崎病不仅在日本,在世界各地也正在增加.该病以全身性炎性病变为基础,通过伴发冠状动脉瘤引起血栓性闭塞,有时导致患儿突然死亡.关于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还未被阐明.美国哈佛大学小组就本病的发病机理发表了极其简明的假说.Leung等从免疫学方面研究了川崎病的发病机理.本病免疫异常的特征是,T细胞水平:T_8±细胞(抑制性T细胞)减少及Ia±/T_4±细胞(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显著增加,另外B细胞被多克隆活化.在川崎病急性期血清中有自身抗体IgM,此抗体对经Υ-干扰素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及人隐静脉内皮细胞(HSVE)有补体依赖性细胞的损害作用.晚近研究表明,对于经白细胞介  相似文献   

6.
在川崎病(KD)发病的10天内使用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可缩短发热持续时间和预防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然而,约10%的患儿尽管IVIG治疗,但仍有持续或反复发热和进行性冠状动脉扩张,表明了对IVIG治疗的抵抗。一般认为这些患者有发生冠状动脉瘤和长期后遗症的较大危险性。对于这些难治病例以往无有效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是一种幼儿的血管炎,20%~40%病例在疾病发生的第10~25天并发冠状动脉瘤,导致血栓形成,心肌梗塞,突然死亡.本病急性期常伴有免疫系统调节异常.本文报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30例川崎病患儿的多中心回顾性研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川崎病(KD)病例临床诊治及随访经验。方法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诊治的101例川崎病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及随访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最长1年10月。本文病例中60例(A组)选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4l例(B组)选用阿司匹林治疗。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者短期应用甘露醇脱水及激素治疗。结果我科住院的10l例川崎病病病例经积极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出院。A组出院时发生冠状动脉病变33例(55.0%),失访1例;B组发生冠状动脉病变16例(39.0%),KD并发无菌性脑膜炎为KD的重症病例,本文12例并发无菌性脑炎中同时并发冠状动脉病变11例(91.7%)。结论近年KD有增多趋势,不完全KD及并发无菌性脑膜炎的病例数有增多趋势,临床应引起重视。去除并发无菌性脑膜炎病例数,A、B两组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相比,X^2=0.51,P〉0.05,无显著差异。儿科医师要提高对KD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减轻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20101694川崎病误诊2例/王玉文(海南省医院皮肤科),蒙秉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3).-283~284回顾性总结2例川崎病误诊病例的特点、误诊过程等情况,分析了误诊的原因。结果显示,川崎病误诊因素可能在于:①对川崎病的认知缺乏及对疾病诊断缺乏统观全病程的意识;②对于川崎病相鉴别的疾病了解不足,片面做出疾病诊断;③询问病史及查体不够细致。认为提高对川崎病的认识,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该病误诊率的发生。参7(刘彤)20101695 Netherton综合征/闫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薛晓东,李薇…∥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39(2).-102~104女,21岁,  相似文献   

10.
20 0 3 3 2 91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流变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黄建萍 (云南大理州医院儿科 )…∥医学理论与实践 . -2 0 0 3 ,1 6(5) .-51 2~ 51 3检测了 1 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及 1 7例正常对照儿童的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过敏性紫癜组红细胞压积增高 ,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显著增高 ,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电泳均值与对照组无差别。认为过敏性紫癜的高血液粘滞状态 ,可加剧血管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损伤。表 1参 6  (马勇 )2 0 0 3 3 2 92 小柴胡汤加商陆、潘生丁治疗过敏性紫癜 3 7例 /陈百顺 (焦作市中医院 )∥四川中医 .-2 0 0 3 ,2 1 (5) . -3 3…  相似文献   

11.
20 0 2 0 2 10 掌跖角化病一家系九例 /魏羽佳 (贵阳医学院附院皮肤科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 0 0 1,34 ( 3) .-2 33先证者 ( 2 ) ,女 ,11岁。双手掌、足跖明显角化过度 ,表面光滑 ,呈黄亮色 ,且指、趾甲板明显增厚、浑浊。该家系中尚有 8人患类似疾病 ,均有不同程度掌跖角化、甲板增厚。从家系图中可看出 ,该家系的发病情况基本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图 1  (冯义国 )2 0 0 2 0 2 11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 1例家系报告 /张正华 (中国医科院协和医大皮研所 )…∥临床皮肤科杂志 .- 2 0 0 1,30 ( 4) .- 2 4 02 0 0 2 0 2 12 慢性苔藓样角化病 1例 /姜福娜 (山东海阳市三院 )…∥皮肤病与性病 .- 2 0 0 1,2 3( 3) .- 2 8~ 2 92 0 0 2 0 2 13 疣状肢端角化症 1例 /吴瑞斌 (江苏吴县市皮防所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 2 0 0 1,8( 1) .- 572 0 0 2 0 2 14 中药外洗治疗手足角化性皮肤病的临床体会 /王亚美 (贵州省医院皮肤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早诊断和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2月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诊治的85例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患儿年龄2个月~7岁,男:女为1.74:1。主要临床表现发生率依次为发热100%、结膜充血90.59%、口唇黏膜改变84.71%、皮疹81.18%、淋巴结肿大69.41%和四肢末端改变55.29%。实验室检查中WBC,PLT,CRP和ESR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38.82%,43.53%,90.59%和85.88%。2岁组较2~7岁组的KD患儿PLT升高发生率高。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20.00%,发热率100.00%,以发热10d的KD患儿冠脉扩张发生率较高。有84例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阿司匹林治疗,有效80例,5例无效。结论 KD患儿结膜充血、口唇黏膜改变和皮疹是仅次于发热的临床特征性表现,其对本病诊断价值较大,值得皮肤科医生注意,且尽早使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对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20 0 12 52 7 急性过敏性紫癜发作与恢复期血 TN F-︿的变化 /罗春华 (沈阳客运集团公司医疗卫生处 )…∥辽宁医学杂志 .- 2 0 0 1,15( 1) .- 45TN F-α为单核 -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常见的炎性细胞因子 ,在过敏性紫癜血管损伤这一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急性过敏性紫癜患者在发作期TN F-α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和恢复期组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 ( P<0 .0 1)。恢复期患者 T NF- α虽仍高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从初步结果看 ,是否可以把TN F-α作为过敏性紫癜病情变化的一个监测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表 1  (宋志学 )2 0 0 12 52…  相似文献   

14.
20 0 0 2 4 6 6 毛囊角化病皮损中 ICAM- 1表达的研究 /杨小英 (山西太原市中心医院皮肤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2 0 0 0 ,14(2 ) .- 95为评价粘附分子 - 1(ICAM- 1)在毛囊角化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 7例毛囊角化病中 ICAM- 1的表达 ,并以 7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 :7例中有 5例患者皮损基底层 ICAM- 1表达阳性 ,7例正常对照均阴性。认为 ICAM- 1的表达在毛囊角化病的发病机理中有一定作用。参 4  (马慧群 )2 0 0 0 2 4 6 7 脂溢性角化病 4 4例临床病理分析 /杨文勇(云南马关县医院 )…∥皮肤病与…  相似文献   

15.
20130872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检测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意义/吴大军(即墨市医院皮肤科),吴秀华,江安世∥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11).-1042~1043研究结果显示,尿常规异常组(HSP)尿常规正常组和(HSPN)血浆FIB,D-D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HSPN组血浆FIB,D-D水平明显高于HSP组(P<0.01)。表明可能为免疫复合物沉  相似文献   

16.
药物反应     
20 0 10 189 警惕药源性血管性水肿 /徐丽娟 (浙江淳安县中医院 )…∥辽宁医学杂志 .- 2 0 0 0 ,14 ( 4 ) .- 2 11该病是一种过敏反应的严重临床表现 ,一旦累及喉与声门往往导致窒息 ,甚至死亡。归纳为非抗感染与抗感染药二大类概述。 1.非抗感染药物血管性水肿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A CEL)发生率 0 .1%~0 .2 % ,其机制与 A CEL致血中缓激肽增加有关。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均可引起 ,同时伴呼吸困难发生率为0 .0 4 %~ 0 .2 %。2阿司匹林 ( ASP)、消炎痛 ,两者有交叉过敏 ,对有过敏史的哮喘病人宜慎用。3安定主要副作用为嗜睡、…  相似文献   

17.
20 0 4 0 4 46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9例 /谭启明 (解放军第 2 5 2医院 )…∥实用护理杂志 .- 2 0 0 3,19(8) .- 32男 3例 ,女 6例 ,年龄 7天~ 3岁。轻型 7例 ,重型 2例 ;血培养示败血症 2例 ,胸片示支气管肺炎 1例。护理着重以体温增高、皮肤损伤、败血症和支气管肺炎等方面治疗护理 ,全部患儿治愈出院 ,住院 4~ 15天 ,平均 7天。参 1  (俞晓林 )2 0 0 4 0 4 47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分析/张德春 (吉林大学二院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 0 3,36 (6 ) .- 3452 0 0 4 0 4 48 幼儿葡萄球菌性烫伤…  相似文献   

18.
毛发疾病     
00 3 1 0 3 5 斑秃皮损区毛囊角质形成细胞超微结构的初步观察 /高顺强 (河北医大四院皮肤科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2 0 0 2 ,2 3 (6) . 3 4 3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 6例斑秃皮损毛囊及 6例正常头皮毛囊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6例斑秃皮损的根鞘角质形成细胞中有异常的颗粒或小体存在 ,而正常头皮毛囊中无异常发现。认为该异常小体来源、性质及在斑秃发病中的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高玉民 )2 0 0 3 1 0 3 6 斑秃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测定 /李美洲 (河北医大四院皮肤科 )…∥临床皮肤科杂志 . 2 0 0 2 ,3 1 (5 ) . 2 97~ 2 98运用免疫…  相似文献   

19.
毛发疾病     
971095 斑秃患者新喋呤水平测定/邱家全…∥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9(5).-371~372新蝶呤是体内激活T细胞、产生r干扰素、激活巨噬细胞的特异性指标,在不少与免疫异相关的疾病中均可测得其水平异常.对6O例患者采用酶联免疫竞争法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斑秃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又明显高于静止期患者.表明细胞免疫的异常参与了斑秃的发病.参6(张孝友)971096斑秃的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其探讨/曾昭明…∥武汉医学杂志.-1996.20(4).-195  相似文献   

20.
20 0 2 32 5 6  UBIO对白塞综合征病人免疫指标及粘附分子影响 /李金星 (山东济南军区总医院口腔科 )…∥口腔医学 .- 2 0 0 2 ,2 2 (1) .- 43~ 4 4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测定 2 1例白塞综合征病人 UBIO治疗前后血中 Ig A、Ig G、Ig M,补体 C3 、CD3 、CD4、CD8、CD44变化 ,以药物治疗 10例为药物组作疗效比较 ,选 10例正常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组 ,比较白塞综合征与正常人群上述指标差异。结果白塞综合征病人治疗前血中 Ig G、Ig A、Ig M、补体 C3 低于正常组 ,治疗后 Ig G、Ig A、Ig M、C3 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尤以 UBIO组明显。表 3  (盛琪 )2 0 0 2 32 5 7 白塞氏综合征 2例 /李海燕 (大理医学院妇产科 )…∥云南医药 .- 2 0 0 2 ,2 3(3) .- 2 5 72 0 0 2 32 5 8 康惠乐敷料治愈白塞氏病合并的小腿深溃疡 1例 /王红云 (昆明医学院一附院皮肤科 )…∥皮肤病与性病 .- 2 0 0 2 ,2 4 (2 ) .- 372 0 0 2 3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