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的确定 ,通常是按照WHO在1979年提出的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酶学变化确定[1]。心电图(ECG)诊断冠心病简单 ,快捷 ,无创 ,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近年来 ,随着介入技术的开展 ,冠状动脉造影 (CAG)以其直观、准确、可靠的特点 ,被公认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本文对于2001年1月~2002年6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55例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患者的CAG结果与常规EC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旨在评价二者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2001年1月~2002年6月临床上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心电图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作用.方法 选择118例于2001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以冠脉造影为对照,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3.0%,特异性为79.5%.结论 心电图是简便、安全、无创,对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并为冠状动脉造影提供科学性筛选.  相似文献   

3.
疑似冠心病人的确诊是目前临床上存在的问题,过去往往依靠心电图ST-T改变来诊断冠心病,轻视对心绞痛病史的询问及了解,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冠状动脉造影(CAG)在血管内超声未问世之前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1],但由于经济费用高,且是一个有创检查,在临床中的开展运用受到限制.本研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对疑诊冠心病病人的症状与心电图ST-T改变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酶变化,选择初诊为冠心病患者64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与体表心电图对比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狭窄或闭塞45例,占70%,造影正常者19例,占30%.结论体表心电图简便、常用,能够帮助诊断大多数冠心病,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冠状动脉造影目前仍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也有局限性和风险.必须全面分析患者资料,选择性的实施冠状动脉造影,以减少冠心病的误诊.  相似文献   

5.
成玲 《中外医疗》2016,(16):191-193
目的:对比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患冠心病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心电图组和造影组,每组83例。心电图组给予行心电图检查,造影组给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组阳性率为90.36%﹑阴性率为40.96%与造影组对比(83.13%﹑4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检查对冠心病诊断无差别,但心电图乃对冠心病检查诊断具有一定作用,对冠心病病变诊断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疑诊冠心病的患者。患者均接受心电图监测,记录心肌心电图改变情况,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两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心电图检查结果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对于疑诊冠心病患者而言,二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0,P=0.004)。将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疑诊冠心病患者经心电图诊断的灵敏度为71.15%,特异度为66.67%。结论: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符合度相对较高,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在临床工作中应注重结合患者危险因素、症状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必要可辅助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以免出现漏诊或误诊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是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方法,而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1999年10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行SCA检查并做心电图检查的852例患者,男601例、女251例,年龄29~78岁,平均(57.9±13.5)岁。心电图检查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运动平板试验,二者中有一项符合心肌缺血者可判断为心电图阳性;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1],分别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常规多体位投照,用目测法和计算机辅助图像密度法对冠状动脉血管进行综合分析。冠脉狭窄≥…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春梅  展屏 《中国热带医学》2006,6(2):325-325,311
目的 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以避免误诊和漏诊。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5岁以下年龄组,男性心电图阳性率87.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25%(P〈0.05),46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几乎一致,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而士性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低于心电图的阳性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成正比,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者,心电图阳性率较低(60%)。另外,相当比例的病人虽然心电图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却无明显病变。结论 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冠心病的方法在临床中虽然应用广泛,但应注意它与心肌缺血改变有时并不一定呈平行关系,这是单纯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局限性。临床应注意结合患者的病史、一般状态、主诉、既往史等,必要时进行冠脉造影及其他辅助检查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院 1997年以来以心电图异常为依据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的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心电图异常对冠心病诊断的有关问题。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共 10 0例 ,男 5 2例 ,女 4 8例 ,年龄 35~ 80岁 ,平均 5 3岁 ,其中 5 0例有胸闷和不典型胸疼 ;4 5例有冠心病易患因素 1~ 3种。其中以ST段压低 38例 ,T波低平或倒置 2 0例 ,ST段抬高 12例 ,R波幅度降低 10例 ,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 2 0例。有典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未包括在内1 2 方法 :采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采用Judkins法 ,血管内径狭窄≥ 5 0 %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监测和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为68.3%,特异性为73.7%。且动态心电图诊断的阳性率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单支病变的阳性率为53.8%,双支病变的阳性率为75.0%,三支病变的阳性率为83.3%。结论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一种重要的筛查手段,必要时应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与冠脉造影所见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心电图改变与冠脉病变和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1-11~2004-12收治并经冠脉造影检查ACS病人的临床资料238例,平均年龄(61.9±13.7)岁,按年龄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对比两组心电图,造影所见病变特点以及危险因素组成。结果在除右室导联组以外的各导联组,单支病变≥70岁组明显少于<70岁组;≥70岁组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明显增多,下后壁组虽有增多,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46.3%比53.1%,P>0.05;糖尿病比例≥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19.5%比58.26%,P<0.05;≥70岁组Tchol高于<70岁组(5.92±0.31)比(5.15±0.37),P<0.05;≥70岁组LDL低于<70岁组(5.31±0.22)mmol/L比(4.25±0.17)mmol/L,P<0.05;TG无明显差异(2.68±0.19)比(2.73±0.21),P>0.05;非致死性AMI在≥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35%比65.5%,P<0.05;ST段下移的AMI≥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11.6)%比(43.8)%;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多支血管病变多见;ST段下移的急性心肌梗死更多见;高龄、糖尿病和心电图ST段下移多预示多支血管病变;危险因素方面高血压病组按年龄分组无明显差异;老年组,糖尿病、高甘油三酯增多,低于70岁组高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定位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关系。方法:对100例陈旧心肌梗死者的心电图(ECG)及冠状动脉造影(CAG)行半定量分段对照研究。结果:ECG共检出异常心肌节段171段,其中呈Q波改变155段,缺血16段。ECG与CAG的LAD、RGA、LCX符合率分别为67.4%、65.9%、15.9%。结论:ECG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定位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符合率偏低,只作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患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发现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优点。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6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其中剔除心室肥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动态组和常规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并对患者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进行诊断,阳性率为81.8%;采用常规心电图技术进行诊断,检出阳性率为54.5%,可以看出前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临床症状不明显,用常规方法检出率低,容易漏检,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检出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动态心电图已逐渐成为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的重要手段,值得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TET)及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6例,先后行运动平板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为金标准对TET及24 h动态心电图两种方法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ET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68.9%、72.7%、91.2%、36.4%、69.7%,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60.0%、54.5%、84.4%、25.0%、58.9%。TET对冠状动脉双支及多支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0%、100.0%明显高于单支冠状动脉的检出率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双支及多支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7%、100.0%,显著高于单支冠状动脉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T和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支。  相似文献   

15.
多元分析方法是现代医学计量诊断的主要方法。本文运用多元分析方法结合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冠心病脉图计量诊断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判别冠心病及阳气虚与气阴虚不同证型,回代符合率分别为94.25%和82%.用主成分分析法的结果表明,只取三个主成分便可反映原指标中75%以上的主要信息,三个主成分基本上综合了冠心病血流动力流变学方面的病理性改变。并依据主成分值的大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了病理分型,为临床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提供了综合性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及差异.方法:对68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常规心电图诊断阳性36例,阴性32例,阳性率为52.94%,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41例,阴性27例,阳性率为60.29%,2种心电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室性与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与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而室性与房性早搏早发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阳性率与常规心电图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效果更佳,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方法对8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ST抬高Ⅲ>Ⅱ,ST下降avL>I时梗死相关动脉大部分为右冠(96.5%,92.6%).7例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全部为右冠.10例急性下壁心梗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全为右冠.15例无ST抬高Ⅲ>Ⅱ及ST下降avL>I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全为左回旋支.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有房室传导阻滞或右室心梗则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的可能性大;心电图ST抬高Ⅲ>Ⅱ,ST下降avL>I时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的可能性大;心电图无ST抬高Ⅲ>Ⅱ和ST下降avL>I时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和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患者均于住院期间作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前描记静态心电图,运动显像的同时记录心电图.结果:50例冠心病患者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和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两者总的符合率分别为94.0%及80.0%(P<0.05),两者对陈旧性心肌梗塞的检出率相似,而99Tcm-MIBI静态与运动心肌灌注显像对检出冠状动供血不足比静息与运动心电图特异性高.结论: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变的检出率和对病变范围的估价优于心电图,是判断心肌缺血敏感、可靠、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冠脉造影的对比,探讨心电图编辑后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收集18例在CT冠脉造影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且在一周内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将使用心电编辑功能进行后处理的CT冠脉图像与冠脉造影进行对比。结果心电编辑后的CT冠脉图像与冠脉造影两者在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方面,均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心电图编辑处理后的CT冠脉成像能很好反映冠状动脉的真实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与冠脉造影所见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病变与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1-11~2004年底收治并经冠脉造影检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两组:<70岁组,≥70岁组.对比两组心电图、造影所见病变特点以及危险因素组成.结果 在除右室导联组以外的各导联组,单支病变在<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老年组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明显增多,下后壁组虽有增多,但统计学意义不明显;高血压病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46.3%比53.1%,P>0.05;糖尿病所占比例≥70岁组多于<70岁组:19.5%比58.26%,P<0.05;Tchol≥70岁组高于<70岁组:5.92±0.31比5.15±0.37,P<0.05;LDL≥70岁组低于<70岁组:5.31±0.22比4.25±0.17,P<0.05;TG无明显差异:2.68±0.19比2.73±10.21,P>0.05;AMI≥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35%比65.5%,P<0.05;ST段下移的AMI≥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11.6%比43.8%;P<0.05.结论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脉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多见,AMI ST段下移更多见,高龄、糖尿病和心电图ST段下移多预示多支血管病变;危险因素方面高血压病组成年龄分组无明显差异,老年组糖尿病高甘油三酯增多,低于70岁组高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