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豚鱼的肝脏、卵巢、睾丸、眼球、血液、卵及皮肤均含有剧毒的河豚毒素,此毒素性质稳定,能溶于水,日晒、盐腌及一般炒煮方法都不能破坏毒素,各种消化酶也不能将其分解。我院于2003-2005年共收治8例误食河豚鱼中毒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当食或误食河豚鱼时 ,积聚在鱼肝、卵巢、卵中的毒素进入人体内 ,可造成河豚毒素中毒。常见的是食河豚鱼而未彻底清除鱼中的毒素而引起的中毒。2 0 0 2年 6月 2 1日我院收治 6例河豚鱼中毒患者 ,现将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6例 ,男 4例 ,女 2例。于 2 0 0 2年 6月 2 1日 19:0 0食河豚鱼 ,3 0min后逐渐出现口唇紫绀 ,胃部不适 ,恶心、呕吐 ,四肢无力 ,头晕、指端发麻 ,其中 1例出现上睑下垂 ,行走困难 ,出冷汗 ,血压 12 / 8kPa( 90 / 60mmHg)。诊断为河豚鱼中毒 ,经洗胃、导泻、吸氧、应用莨菪碱类药物、对症处理及护理 ,4…  相似文献   

3.
河豚鱼,俗名鯅鲃鱼,为脊椎动物鲀科东方鲀属多种鱼类。是我国北方海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白嫩细腻,鲜美可口,但内脏及血液中却含有大量毒素,主要成分为河豚毒素(Tetrodoto xin或Spherosdine)和河豚酸(Teerodonicacid)。  相似文献   

4.
<正> 河豚鱼,俗名鯅鲃鱼,为脊椎动物鲀科东方鲀属多种鱼类。是我国北方海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白嫩细腻,鲜美可口,但内脏及血液中却含有大量毒素,主要成分为河豚毒素(Tetrodoto xin或Spherosdine)和河豚酸(Teerodonicacid)。  相似文献   

5.
在食物的烹调过程中,要重视食物的整理、洗涤与烧熟煮透。特别是有些食物含有某些有毒物质,在整理洗涤时必须别除,如毒蘑菇、河豚鱼、猪甲状腺、肾上腺和淋巴腺、虎鱼肝、鲨鱼肝、马鲸鱼肝等,因它们分别含有毒蕈毒素、毒覃碱、河豚酸、河豚毒素。各种激素和大量维生素A也可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6.
蜀葵结合西药治疗河豚鱼中毒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豚鱼是一种暖水性海产鱼类,常见的有30余种。其中毒后发病快,症状出现早,病情发展快,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很高。目前对其治疗仍是以西医对症治疗为主,但存在疗效不肯定、病人死亡率较高等问题;中药治疗虽有报道,但未经有效的研究验证,效果不满意。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威海沿海渔民很早就有用蜀葵治疗河豚鱼中毒的经验。据此我们于1988年开始有计划地对发病于春夏季节的河豚鱼中毒者在常规应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新鲜蜀葵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 方法我们从春夏季节发病的病人中随机抽出30例作为治疗组,30例作为对照组。将病人按病情轻…  相似文献   

7.
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25-2026
黄曲霉毒素是由真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一类有毒次生代谢产物,毒性极大.食物和加工食品对其含量有严格的限度控制要求.部分研究报告证明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制剂中也含有一定的黄曲霉毒素,但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尚未规定有关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方法和限度标准,本文对建立中药饮片黄曲霉毒素含量限度标准的必要性,检测方法以及含量限度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毒蕈俗称毒蘑菇,种类多,中毒表现多种多样,其主要表现有毒成分为毒蕈碱、类阿托品样毒素、溶血毒素、肝毒素、神经毒素[1].误食毒蕈在临床上偶有发生,因毒蕈种类和食用量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重者可危及生命.我院2001-2004年共收治毒蕈中毒患者7例,现将抢救和护理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河豚鱼中毒致呼吸麻痹的临床实质与抢救措施.方法:总结分析103例诊断明确的河豚鱼中毒患者抢救方法与效果.结果:轻-中症患者在3小时-3天左右痊愈,极重症患者也可在30-80小时内恢复自主呼吸.结论:中毒后有效措施为及时建立人工气道维持有效呼吸与生命支持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薏苡仁为药食同源的常用大宗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其原植物薏苡为禾本科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气候原因易受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黄色镰刀菌F.culmorum等产生呕吐毒素等多种真菌污染。《中国药典》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中呕吐毒素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检测周期长,费时、费力,不能满足药品的现场质量检测要求。通过将呕吐毒素进行化学衍生,与蛋白偶联后获得呕吐毒素的完全抗原。利用抗体制备技术,制备呕吐毒素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方法学考察,进而建立薏苡仁中呕吐毒素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基于薏苡仁中呕吐毒素ELISA的IC_(50)为3.88μg·L^(-1),加样回收率为77.32%~93.73%,RSD为4.6%~9.7%。利用所建立的ELISA方法,测定了14批薏苡仁样品中的呕吐毒素残留量,并使用LC-MS进行验证,发现2种检测方法测定结果相关性为0.997 8,表明所建立的酶联免疫方法可用于薏苡仁中呕吐毒素残留量的定量检测,可以实现薏苡仁中呕吐毒素残留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张鹏  袁红霞  黄霞 《吉林中医药》2012,32(8):848-849
便秘作为一个独立的证候,常并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由于便秘,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可引起毒血症,诱发肠癌;临厕努挣,又可导致肛裂、痔疮等病变.便秘亦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和致死因素[1],西医对本症的治疗多采用对症治疗,多用泻剂,而中医药对便秘的治疗有西医无可比拟的优势[2].导师袁红霞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研究20余年,善用经方,临证治疗辨证灵活.现将其用药经验概括整理,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结合柱后光化学衍生化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建立同步检测常用中药材及染菌中药制剂中间体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洗脱结合柱后光化学衍生手段,建立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分析方法,并分别对14种中药材及染菌中药制剂中间体进行检测.结果:黄曲霉毒素B2和G2,B1和G1分别在0.15 ~ 6.0和0.5 ~20.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准确稳定.所选的14种中药中川芎和柏子仁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1,而以染菌中药川芎所制备的5种提取物中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结论:采用此方法检测常用中药材及其制剂中间体中的黄曲霉毒素无干扰性杂峰,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展青霉素产生菌对不同种类药材侵染的影响以及毒素积累规律.方法 采用微生物学及HPLC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展青霉素产生菌侵染及毒素生物合成的特性.结果 展青霉素产生菌容易侵染富含淀粉以及其他糖类物质的药材,且在25℃,95%湿度和散装的条件下,菌体生长良好,毒素产量较高,较低的光照度对菌体生长和毒素生物合成没有明显的影响;此外,进行样品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和回收率实验,建立了展青霉素HPLC的分析方法,检测方法可靠、稳定.结论 建立适宜的药材贮藏条件能有效控制产毒素微生物对中药材的侵染,因此开展产毒素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及毒素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为建立中药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研究表明CKD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与其肾功能降低不能有效清除毒素有关,同时肠道微生物群在蛋白质发酵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肠源性尿毒症毒素(GDUTs);“肠-肾轴”理论认为肠肾互相作用,CKD降低了清除尿毒素(UTs)的能力,导致UTs在血液中积聚。同时,UTs的积累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导致恶性循环。该文着重从GDUTs中硫酸吲哚酚、对甲酚硫酸来源及其对CKD的作用机制(如诱导肾小管细胞死亡、氧化应激、内皮损伤,促进肾纤维化及下调肾保护性蛋白)和氧化三甲胺来源及其对CKD的作用机制(如促肾纤维化、促炎)来阐述;从肠-肾轴角度出发,总结饮食营养调节、毒素吸附、强化透析增加清除率、抑制肠源性毒素来源、中医疗法(中药制剂、中药活性成分)方式来调节肠道微生态及减少GDUTs的产生以期延缓CKD的进展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秦筱茂  郭顺星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4):3397-3401
霉变是引起药材品质变坏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药材霉菌污染情况的分析发现污染霉菌主要有曲霉、青霉、镰刀菌、木霉、根霉等,当条件适宜时,这些霉菌会进一步产生黄曲霉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等多种霉菌毒素,引起药材霉菌毒素污染,直接影响服用者的身体健康.药材在田间生长、储藏、加工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霉菌、霉菌毒素的污染,污染情况与药材性质以及一系列的环境因素有关,尽管目前有一些物理、化学方法用于药材去霉,但是去霉效果有限.鉴于药材化学性质及服用者的特殊性,从安全、经济的角度考虑,在各个环节控制药材霉变是重点.作者就药材霉菌、霉菌毒素污染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了解和控制药材霉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储藏条件对柏子仁药材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影响,并探讨洗脱方法对柏子仁中黄曲霉毒素的脱除效果,为确定柏子仁药材的合理储藏条件及脱毒技术提供参考。方法:HPLC方法测定10个批次柏子仁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程度,并设计2个温度及2种包装进行储藏试验,对比不同储藏条件下柏子仁黄曲霉毒素B1(AFB1)及黄曲霉毒素B1、B2、G1、G2之和(AFs)的污染量。采用乙醇洗、水洗两种方法对柏子仁中黄曲霉毒素进行脱除。结果:有9个批次柏子仁存在黄曲霉毒素污染,其中5个批次的污染程度超出2015版《中国药典》限量标准。在10℃和25℃两个储藏温度下,AFB1和AFs均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储藏2个月时,AFB1的最大增加量达到起始的8.3倍,AFs的最大增加量达到7.8倍。真空包装与普通塑料袋相比,并不能显著降低毒素的增加量。乙醇洗对柏子仁中AFB1和AFs脱除率达到90%以上,水洗可以达到87%以上。结论:柏子仁在10℃、25℃时采用塑料袋及真空包装储藏期不宜超过1个月,两种清洗方法可部分脱除柏子仁中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药用角度概述了河豚鱼体各部位的综合利用,并着重介绍了河豚毒素在药理学及临床上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有诸多并发症,而心脏损害并发症为其最常见及最严重的并发症.随着现代研究发现,慢性肾脏病心脏损害与毒素相关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慢性肾脏病体内蓄积的毒素对机体造成的影响与中医浊毒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故认为浊毒在慢性肾脏病心脏损害发病中担任重要作用.通过从对浊毒的认识、浊毒与慢性肾脏病心脏损害病机、浊毒与慢性肾脏病心脏...  相似文献   

19.
对镰刀菌毒素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分子生物学及植物育种过程在内的镰刀菌毒素脱毒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人到40—50岁以后,逐渐出现记忆减退、反应迟钝、思维障碍、甚至性格及情感改变。动作笨拙等衰老症状。这种情况的出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老年便秘(排便间隔时间及排便时间延长)使老年人肠道内的细菌产生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使机体慢性中毒所致,这种毒素作用于分化组织尤其是神经细胞而引起障碍。此外,高血压、高血脂、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