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CT表现,提高CT对诊断脊柱结核重要性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51例脊柱结核进行CT扫描,13例做了静脉增强,5例做了CTM扫描,均有常规脊柱正侧位片。均经穿刺活检和,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穿刺活检11例,手术证实40例。结果:病变部位分布:胸椎18例,腰椎25例,骶椎3例,胸腰段3例,腰骶段2例。其CT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死骨及新生骨形成、椎间盘的溶解破坏或退变、椎旁软组织肿胀朋中块和腰大肌脓肿、骨性椎管狭窄。结论:应用CT扫描不仅能显示脊柱结核的形态特征,而且能发现早期骨质破坏。对脊柱结核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CT分型和影像学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胸腰椎结核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47例患者117个椎体受累,涉及胸椎12例(25.53%),胸腰椎17例(36.17%),腰椎18例(38.30%)。单个椎体受累7例,2个椎体受累32例,3个椎体受累6例,4个椎体受累2例,以连续2个椎体破坏为最常见(68.09%)。整个椎体破坏31个,部分椎体破坏57个;68个椎间盘受累,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18个,椎间隙消失8个。笔者根据结核破坏椎体累及脊髓、神经根和椎体周围脓肿形成的程度进行分型,即椎体型结核(12例),椎旁脓肿形成型结核(17例),脊神经根管(椎问孔)型结核(10例),椎管(脊髓)型结核(8例)。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合理有效的影像学分型对l临床手术和/或介入联合药物治疗提供手术路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脊柱结核骨显像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骨显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骨显像及CT资料。结果:21例患者累及颈椎9例、胸椎12例、腰椎10例、骶椎3例,7例患者同时累及2个以上脊柱节段。2例患者见单发病灶,其余19例见2个或2个以上病灶,其中呈比邻分布者18例。3例患者伴有脊柱外骨质受累,其中肋骨2例,股骨1例。41个病灶有CT对照,其中椎体型11个,椎间型14个,椎旁型9个,附件型7个。在放射性分布方面,椎体型、椎间型及椎旁型多累及相邻多个椎骨,单发病灶较少,而附件型单发病灶比例相对较高。在放射性形态方面,椎间型多为整个椎体放射性浓聚,附件型均为局灶性放射性浓聚。结论:脊柱结核的典型骨显像表现为放射性浓聚灶呈比邻分布且不伴肋骨或四肢受累,骨显像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脊柱结核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人脊柱结核的CT和MRI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抗结核治疗证实的50例老年人脊柱结核行CT检查,其中35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老年人脊柱结核的CT表现为椎体的骨质破坏,分为溶骨状、虫蚀状及碎裂状三种形式,39例分布于椎体上、下缘的前方、侧方的外1/3带,11例累及全椎体,19例可见硬化边,21例可见砂粒状死骨,13例可见椎旁脓肿。MRI表现为椎体边缘的骨质破坏,常累及相邻椎体上、下缘,呈T1WI低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破坏区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区,呈T1WI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椎间隙变窄21例,其中13例椎间盘出现T2WI高信号,椎旁脓肿表现为边缘不清的T1WI低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CT与MRI结合可全面反映老年人脊柱结核的影像学及病理特点,对正确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程春  曾勇  杨超  杨友林  陈蕾 《磁共振成像》2016,7(5):371-37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磁共振(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67例本院既往诊断的脊柱结核患者(结核组)、40例非脊柱结核性脊柱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资料,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 67例患者,共累及162个椎体,其中累及腰椎的患者有30例(44.77%)、累及腰椎椎体80个(49.38%);累及的162个椎体中,MRI下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的有62例(92.54%)、脓肿形成57例(85.07%)、终板破坏52例(77.61%);MRI对骨质破坏、椎间盘受累的检出率均达到100%;MRI对骨质破坏、终板破坏、椎间盘受累、脓肿形成、椎管受累、死骨形成的检出率显著的高于X线、CT(P0.05),MRI对钙化情况的检出率低于CT的检出率(P0.05);MRI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为92.54%、特异度为87.50%;CT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为68.66%、特异度为82.50%;X线平片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为47.76%、特异度为70.00%。结论 MRI对脊柱结核患者的各项特征早期检出率均较高,诊断脊柱结核患者的效能显著地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6.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影像表现及评价CT检查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结结核25例,其中女17例,男8例,全部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结果25例均为多个淋巴结同时受累(100%),以中下颈部及颈后三角区受累最常见,IV区+锁骨上区占84%,V区占60%。CT增强扫描分4型:1型:均匀强化;2型:薄环状强化;3型:花环状强化;4型:不均匀强化。各种增强类型可同时存在,二种及二种以上增强类型同时存在占80%,淋巴结融合占84%。结论CT增强检查能清楚显示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变的数目、部位、形态及周围结构关系,多种增强类型同时存在反映不同时期病理改变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7.
脊柱结核是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CT扫描主要用于X线平片不能确诊的病例,早期的脊柱结核以及准备手术的患者判断手术入路,但对于脊柱结核术后的影像学特点,文献很少涉及。我院2000-10-2005-11经病理证实脊柱结核48例,就其术后CT表现意义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理及痰菌检查证实的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胸部CT表现,总结支气管本身的异常以及肺实质、淋巴结和胸膜改变.结果 16例共发现病灶22处,表现为受累支气管管壁增厚18处,其中管腔狭窄14处, 本组13处支气管内膜结核狭窄位于肺叶、段支气管起始部或分支部,6例呈锥形狭窄、阻塞引起肺叶、段完全性肺不张.13例并存支气管播散灶;胸水3例,胸膜增厚9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结论不规则支气管壁中心性增厚为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主要表现,多数并存肺实质和胸膜病变.  相似文献   

9.
脊柱淋巴瘤的CT、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脊柱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MRI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6例病理证实的脊柱淋巴瘤患者接受CT检查,12例接受MRI检查.结果 16例患者年龄8~63岁,共65个脊椎受累,颈、胸、腰骶椎分别为15、22、28个.11例患者病灶为多发、连续性,其中3例伴跳跃性分布.CT示病灶为溶骨、成骨、混合性骨质破坏及骨质破坏不明显各13、27、10、15个.MRI病灶以T1WI低或等信号、T2WI等和稍高信号为主.CT及MRI均显示椎管内侵犯范围较椎体破坏范围广泛的特点.结论 CT病灶呈多种形式骨质破坏,MRI以T1WI低或等、T2WI等和稍高信号为主,病灶易侵及椎旁或硬膜外间隙,沿椎管呈纵向分布;MRI对显示病灶较CT更清晰、敏感,部分病灶MRI可见信号异常而CT无明显骨质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各种病理组织成分MRI、CT、X线平片影像学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17例经手术证实、12例经临床抗结核治疗后病情稳定、症状好转而证实的脊柱结核,对其各种病理组织的MRI、CT、X线平片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MRI、CT、X线平片检查共显示23例存在较明显的冷脓肿,26例存在椎间盘破坏,23例可见死骨形成,10例脊柱后突畸形,15例椎体骨炎,10例可见结核肉芽肿,9例可见未液化的干酪样坏死物质。结论:通过CT、MRI平扫与增强扫描能清楚显示并甄别脊柱结核的各种病理组织成分。  相似文献   

11.
结核性腹膜炎CT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及特点。方法搜集12例经临床证实且CT扫描资料完整的结核性腹膜炎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渗出型7例,黏连型4例,干酪型1例。主要表现有:1.壁腹膜增厚:均匀增厚6例,不规则增厚3例,8例增厚的腹膜有强化;2.腹水:大量腹水7例,少量腹水3例;3.大网膜、肠系膜增厚9例,表现为絮状增厚4例,结节样增厚2例,饼状增厚3例;4.淋巴结增大6例;5.肠瘘破渍形成脓腔1例。结论CT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有较大的价值,结合临床,大多数病例可作出正确诊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结核性腹膜炎CT的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评价CT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符合率。方法60例经病理证实结核性腹膜炎病例均使用Toshibal6层螺旋CT扫描,回顾性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解剖特点可以分为渗出型(29例)、粘连型(21例)、干酪型(7例)、混合型(3例),以前两型为多见。渗出型主要表现是腹腔积液,粘连型则腹膜增厚粘连,干酷型为分房状肿块并增强扫描时肿块环形强化.混合型则为上述两种或三种类型的综合表现,所有类型均可伴有以下一至多种征象:不同程度的腹腔积液、肠壁增厚、网膜及肠系膜增厚、肠梗阻、脂肪间隙密度增高等。结论病理分型与CT增强表现是对应的,CT检查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以及明确病灶范围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儿童肝脏间叶错构瘤CT影像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儿童肝脏间叶错构瘤(HMH)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9例HMH患儿,术前均行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CT影像学特征。根据CT平扫图像显示的病变密度,将瘤灶分囊性、囊实性、实性3种类型。结果 19例HMH病灶均为巨大类圆形或长椭圆形,肿瘤最大径4~23 cm,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78.95%(15/19)。CT平扫12例表现为囊实性,4例为单纯实性,3例为多分隔囊性占位。1例囊实性占位内见点状钙化。增强后囊性成分无强化,实性成分轻、中度不均匀性强化。7例(3例囊实性和4例实性)病灶内见肝血管分支穿行。结论 HMH的CT平扫可表现为多分隔囊性、囊实性和实性,瘤灶实性成分强化模式多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肝包虫病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和/或血清学证实的肝包虫病患儿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27例肝包虫病中,肝囊型包虫病26例,肝泡型包虫病1例;单纯肝包虫病10例,合并其他器官包虫病17例;肝内单发包虫18例,多发包虫9例。共发现囊型病灶47个,其中单囊型囊肿占51.06%(24/47),内囊塌陷型囊肿占42.55%(20/47),钙化型囊肿占4.26%(2/47),多子囊型囊肿占2.13%(1/47),未见实变型囊肿;泡型病灶1个。74.47%(35/47)的囊肿直径>5 cm。结论 CT可定性诊断儿童肝包虫病,是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膈肌内型肺隔离症(PS)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膈肌内型PS患儿的CT及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7例均位于左侧膈肌内,可见膈肌将病灶包裹在内。4例呈新月形,以实性为主;3例呈椭圆形,为囊实混合性。增强后6例实性成分呈明显强化,1例合并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Ⅱ型者实性成分呈轻度强化;6例为单支血管供血(3例源于腹腔干,2例源于腹主动脉,1例源于胃左动脉),1例为双支血管供血(来源于腹腔干及脾动脉)。1例同时合并CCAMⅡ型及融合肾。结论膈肌内型PS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9岁,下腹部坠胀痛10余天,无其他不适,外院B超提示左侧卵巢囊肿。入院查体: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盆腔可扪及包块,质软,表面光滑,活动度尚可。因患者既往无性生活史,未行经阴道检查。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胸部X线片提示两上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核性中耳乳突炎的HR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5例(6耳)结核性中耳乳突炎HRCT表现.结果 结核性中耳乳突炎HR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及骨质异常,患耳鼓室腔、乳突窦及乳突气房内充满软组织影,病理学证实为大量肉芽组织.患耳骨质异常HRCT表现为乳突气房骨性间隔模糊(3耳)、骨质破坏(6耳)累及鼓室壁、听小骨、岩尖等,不伴骨质硬化以及死骨形成(4耳),分别位于乳突窦、鼓室腔、内耳及岩尖.结论 结核性中耳乳突炎具有一定影像学表现特征,单侧气化型乳突呈广泛炎症改变并伴骨性间隔模糊,特别是发现"死骨"可提示本病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小儿输尿管息肉IVP和CT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输尿管息肉10例,所有病例均行IVP和CT增强扫描。结果6例IVP显示梗阻段输尿管扩张,其内可见多种形态充盈缺损影;4例仅显示盂管交界处梗阻;9例CT检查显示管腔内软组织影,增强后动脉期轻微强化,延迟期显示更为清晰;1例显示局部管壁增厚。结论IVP和CT是诊断小儿输尿管息肉的有效方法,尤其是CT扫描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