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七总皂苷肠溶微囊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肠溶微囊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度研究。方法:以聚丙烯酸树脂Ⅱ为囊材,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PNS肠溶微囊,并考察其包封率、载药量及其体外释放性能。结果:3批PNS肠溶微囊的包封率分别为90.85%,90.15%,89.06%;载药量分别为26.05%,25.04%,25.16%;R1,Rg1,Rb1在人工胃液中释放量<10%,人工肠液中45 min累积释放率分别达到86.08%,88.76%,84.98%。结论:溶剂-非溶剂法制备PNS肠溶微囊方法简单,体外释放符合药典对肠溶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白芍总苷微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伟  鲁传华  谢俊俊 《中草药》2009,40(11):1740-1743
目的 制备白芍总苷PVA微囊并探讨其包封率及药物释放情况.方法 采用悬浮界面交联法对不同质量浓度的PVA白芍总苷微囊的制备进行考察,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绘制白芍总苷在人工肠液(pH 7.4)中的标准曲线.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囊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优化工艺后微囊在12 h内溶出的量并作释放度考察曲线.结果 通过界面交联法得到的白芍总苷微囊,干燥后平均粒径为10μm左右,其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依次为71.08%、7.32%.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肠溶微囊中白芍总苷的包封率、载药量及释放方法可靠,线性良好,稳定性好,PVA微囊使包封药物白芍总苷有肠溶特性.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5,(7)
目的优化青蒿素微囊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青蒿素微囊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方法以明胶为囊材,单凝聚法制备青蒿素微囊,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并对包封率、载药量、微囊的粒径分布、体外溶出进行研究。结果明胶制备青蒿素微囊的最佳工艺条件的明胶质量分数为5.06%,囊心囊材质量比为1∶3,搅拌速度为751 r/min。此最佳工艺制备的青蒿素微囊包封率为89.31%,平均粒径69.91μm,载药量为22.25%,体外溶出度测定0.5 h为25.8%,12 h累积释放达到95%以上。结论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青蒿素微囊工艺稳定,包封率高,同时体外释放试验表明,该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尼莫地平肠溶微囊的制备工艺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考察。方法:以纤维醋法酯(CAP)为载体材料,利用单凝聚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囊材与囊芯比、溶解cAP所需磷酸氢二钠pH值及量、span-80量及凝聚剂用量、成囊温度等因素对微囊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影响,初步筛选出最佳处方工艺条件。此外,还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囊的栽药量与包封率,考查其体外释放度。结果:所得微囊外观圆整,测得平均包封率为80.4%,平均载药量为41.7%。结论: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所制得的微囊肠溶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陈钢  张晓  卢刚  邵阿丽  刘广泉  蔡冰 《中草药》2012,43(7):1306-1309
目的制备鸦胆子油微囊-原位凝胶,并探讨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以复凝聚法制备鸦胆子油微囊,并将微囊载于泊洛沙姆407形成的原位凝胶中,采用无膜溶出模型考察其体外溶蚀及释放情况。结果制得的微囊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89.399μ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4.5%~97.4%(n=3)和48.3%~52.6%(n=3);加入微囊后泊洛沙姆407凝胶的相变温度提高了6℃左右,微囊-原位凝胶的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且持续释放可达96 h以上。结论鸦胆子油微囊-原位凝胶制备方法简便,载药量高,并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娥  丁安伟  张丽 《中草药》2007,38(12):1799-1803
目的制备荆芥内酯聚乳酸乙醇酸纳米粒,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以粒径、分散度、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对溶剂挥发法、溶剂扩散法和溶剂-非溶剂法制备荆芥内酯纳米粒进行比较。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纳米粒的处方和溶剂-非溶剂法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了4℃和25℃条件下纳米粒溶液的稳定性。结果溶剂-非溶剂法制备的荆芥内酯纳米粒形态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80.3±1.75)nm,分散度0.0144±0.00625,包封率可达52.53%±0.97%,载药量27.56%±0.91%,显著优于溶剂挥发法和溶剂扩散法,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溶剂-非溶剂法制备荆芥内酯纳米粒具有工艺简便,粒径和分散度小,包封率和载药量高,重复性好,质量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并优化丹参酮ⅡA-PLGA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比较2种制备方法对纳米粒成型及其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纳米粒,并对制得的纳米粒进行质量评价及比较,包括粒径、形态、载药量、包封率、药物利用率、晶型及体外释放行为.结果:沉淀法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分别为225 nm和183 nm,包封率分别为95.49%和87.99%、载药量分别为2.03%和0.16%、药物利用率分别为38.42%和17.59%.结论:沉淀法制备丹参酮ⅡA-PLGA纳米粒的效果优于乳化溶剂蒸发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芷香豆素微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白芷香豆素微囊,用Doehlert设计法对白芷香豆素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用UV法测定微囊在20h内溶出的量并作释放度考察曲线,且采用电镜对其形态与粒径进行考察。结果:白芷香豆素微囊的囊材囊心比、搅拌速度及体系的pH值对微囊的包封率与载药量均有显著影响,当囊材囊心比为4.3∶1、搅拌速度为355 r·min-1、pH值5.0时,制得的白芷香豆素微囊圆整光滑,无粘连,粒径均匀,包封率可高达77.74%,载药量为23.03%,囊径在200μm以下,且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复凝聚法制备白芷香豆素微囊工艺简单、可靠,产品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芦丁微囊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芦丁微囊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明胶为囊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芦丁微囊,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其制备工艺,并对包封率、载药量、微囊的粒径分布、体外释放进行研究。结果:用本方法制备芦丁微囊的最佳工艺是明胶质量浓度为3%,囊心囊材比为1︰2,成囊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400 r·min-1。此工艺所制得芦丁微囊的平均包封率为75.24%,有76.40%的微囊粒径分布在20~35μm,平均载药量为32.04%,体外释放在0.5 h达到30.48%,12 h累积释放达到90%以上。结论: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含药微囊,重复性好,工艺稳定,同时体外释放试验表明,该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并优化丹参酮ⅡA-PLGA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比较2种制备方法对纳米粒成型及其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纳米粒,并对制得的纳米粒进行质量评价及比较,包括粒径、形态、载药量、包封率、药物利用率、晶型及体外释放行为。结果:沉淀法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分别为225 nm和183 nm,包封率分别为95.49%和87.99%、载药量分别为2.03%和0.16%、药物利用率分别为38.42%和17.59%。结论:沉淀法制备丹参酮ⅡA-PLGA纳米粒的效果优于乳化溶剂蒸发法。  相似文献   

11.
三七总皂苷肠溶微丸的体内外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考察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肠溶微丸在Beagle犬体内的释药行为及其体内外相关性。方法: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6只健康Beagle犬口服自制PNS普通胶囊或自制PNS肠溶微丸(胶囊型)后,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计算2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进行生物利用度比较,并对体外累积释度和体内累积吸收率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自制PNS肠溶微丸对PNS普通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三七皂苷R1 520.56%,人参皂苷Rb1 367.70%,人参皂苷Rg1251.66%,上述3成分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均延长;R1,Rb1,Rg1的体内外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 9,0.877 2,0.691 2。结论:自制PNS肠溶微丸与PNS普通胶囊相比生物利用度更高,在pH 6.8的缓冲液中R1,Rb1,Rg1的体内外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吴雨佳  王令充  张雯  李俊松  狄留庆 《中草药》2019,50(20):4896-4903
目的利用白及多糖(BSP)的生物黏附性,与海藻酸钠(SA)混合作为复合载体,以具有缓释特性的三七总皂苷(PNS)分散体作为包封药物,制备具有生物黏附性的PNS-BSP-SA复合微球。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微球,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考察并优化处方工艺。通过扫描电镜(SEM)、粒径分布、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溶胀性能测定、体外黏附性能评价、体外释放研究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 PNS-BSP-SA复合微球圆整度较好,表面粗糙不平有褶皱,粒径分布较窄,PNS原料药以无定形状态均匀分散于微球中。最佳处方工艺制备的微球工艺稳定,重现性较好,与直接加入PNS原料药制备的微球相比,PNS分散体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和得率均明显增加,分别为10.34%、51.25%、82.21%,而PNS原料药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得率分别为4.04%、12.16%、61.35%。BSP的加入增加了SA微球的溶胀性能,明显增加了其在大鼠胃部的滞留率。PNS-BSP-SA复合微球中人参皂苷Rg1的释放较PNS原料药缓慢。结论 BSP增加了微球的生物黏附性,将PNS制备为分散体,提高了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和得率,并使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他莫昔芬微胶囊的制备及体外药物释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他莫昔芬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放性能。方法通过向明胶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的单凝聚方法制备了他莫昔芬微胶囊;观测其形态、尺寸,鉴别其组分,测定他莫昔芬含量、包封率和回收率,并进行体外释放实验。结果他莫昔芬与明胶的质量比为1∶2,明胶溶液浓度为5%,体系pH值为3.6,以30%硫酸钠溶液为稀释液时能得到他莫昔芬/明胶微胶囊;光学显微镜观察可见得到的微胶囊具有很好的圆形形态,微胶囊的平均包封率为87.12%,他莫昔芬平均含量为29.04%,平均粒径尺寸为16.79μm。并对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的释放特征进行模拟,体外释放曲线都符合一级动力学释放规律,完全释放时间可达12h以上。结论以他莫昔芬为囊心、明胶为囊材能够制得具有良好的圆形形态和较好缓释效果的他莫昔芬/明胶微胶囊。  相似文献   

14.
地鳖中的纤溶活性蛋白是从地鳖中提取的具有抗栓及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其口服易被上消化道酶分解从而限制了应用。采用恒流泵滴制法开发地鳖纤溶活性蛋白时间/pH依赖口服结肠靶向微囊(EnpolypHaga fibrinolytic protein oral colon targeting microcapsules, CTM-EFP)。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寻找到包封率为60.17 % ± 2.72 %、载药量为15.50 % ± 0.44 % 的最佳配方。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微囊呈球形、表面光滑,在人工肠液中24 h的累积释放度为99.53 % ± 0.69 %,在人工胃液中24 h累积释放度为7.43 ± 1.04 %,通过时间/pH依赖达到结肠靶向作用。CTM-EFP在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放曲线符合Korsmeyer方程,提示地鳖纤溶活性蛋白(EnpolypHaga fibrinolytic protein, EFP)是通过扩散和侵蚀机制结合释放的。CTM-EFP为EFP的口服给药提供了一种新的剂型,为EFP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盐酸青藤碱微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用复凝聚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微囊,以包封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盐酸青藤碱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制备的微囊体外释药特性,并且对其形态、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结果盐酸青藤碱微囊的囊心囊材比、搅拌速率及成囊温度对微囊的包封率均有显著影响,当囊心与囊材比为1∶3、搅拌速率为200 r/min、成囊温度为60℃时,制得的盐酸青藤碱微囊囊形圆整光滑,囊壁清晰,粒径均匀,平均包封率可高达85%,载药量平均为16.5%,囊径为4~12μm。结论复凝聚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微囊工艺简单、可靠,产品稳定性好。微囊作为一种新兴剂型,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丹参素微囊的喷雾干燥法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信胜  王建华  穆象山  周红英  李作凤 《中草药》2009,40(11):1732-1735
目的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丹参素微囊.方法 以包封率为指标,比较不同囊材的包封情况;以微囊产率为指标,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和设计确定喷雾干燥条件;对制备的微囊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 以PVA作为囊材,囊材与药物比例为3:1,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90℃,蠕动泵进样速率36 r/min,微囊包封率为85.0%,产率为56.1%,70%以上微囊粒径在6~12 μm.结论 制备丹参素微囊工艺合理,产品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