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花枝子花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取并鉴定白花枝子花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枝子花中挥发油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并人工谱图解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 鉴定出45个化合物,主要为单萜,倍半萜及其氧化衍生物,相对含量高达97.1%.白花枝子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D-苧烯(24.93%),香茅醇(18.71%),反式-柠檬醛(3.90%),顺式-柠檬醛(3.67%),β-石竹烯(2.00%),α-非兰烯(3.42%),β-蒎烯(3.22%),香叶烯(2.07%),顺式-罗勒烯(12.65%),反式-罗勒烯(10.25%),乙酸香茅酯(2.10%),乙酸橙花酯(1.66%)等.结论 该研究为挖掘其药用及食品香料工业的应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GC-MS法分析罗勒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罗勒子中的挥发油,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罗勒子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8个化合物,鉴定了6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6.82%。主要组分为三十一酸甲酯(18.56%),对-烯丙基茴香醚(7.04%),γ-谷甾醇(6.52%),Z,Z,Z-7,10,13-十六碳三烯(5.88%),1,2-环氧十九烷(5.06%),3-甲基丁醛(4.78%)。结论:64种化合物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鉴定出,本研究为新疆罗勒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5,(12)
目的研究湖南产石菖蒲和水菖蒲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和体外抑菌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法分析其成分组成,平皿打孔和数学级试管稀释法测定其体外抑菌活性。结果在石菖蒲挥发油中鉴定出41个化合物,主要为甲基胡椒酚(45.06%)、顺式异丁香酚甲醚(35.51%)、β-细辛醚(9.38%)和长叶松烯(1.50%);在水菖蒲挥发油中鉴定出46个化合物,主要为β-细辛醚(16.58%)、蓝桉醇(14.38%)、水菖蒲酮(10.81%)、去羟基异菖蒲烯二醇(9.33%)、9-柏烷酮(8.07%)和喇叭烯氧化物(6.99%)。两者体外均对除绿脓杆菌外的7种供试菌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后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前者。结论湖南产石菖蒲和水菖蒲挥发油的成分和抑菌活性均有较大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应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尤力克柠檬花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为柠檬花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利用柠檬资源,促进柠檬产业链的发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柠檬花中的挥发油并计算收率,以GC-MS结合NIST14.0质谱库、保留指数和文献资料共同分析鉴定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种类,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尤力克柠檬花中挥发油的提取率为0.36%,共分离出76个峰,鉴定出6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94%。柠檬花中挥发油化学成分主要有烯烃类(28种)占81.90%,醇类(14种)占12.28%,醛类(6种)占3.34%,酯类(5种)占0.45%,烷烃类(6种)占0.79%;其中,含量由高到低的有d-柠檬烯(59.88%),β-蒎烯(5.52%),顺-β-罗勒烯(5.33%),反-橙花叔醇(4.84%),3,7,11-三甲基-6,10-十二烯-1-醇(4.49%)和γ-萜品烯(4.11%)等。结论:柠檬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绝大部分与柠檬果皮中的相似,均含有d-柠檬烯,β-蒎烯等活性成分,且d-柠檬烯含量(59.88%)远高于文献报道柠檬叶中d-柠檬烯含量(17.22%),这意味着尤力克柠檬花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山胡椒叶及果实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分析山胡椒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从山胡椒叶及果实中提取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联用仪结合保留指数进行鉴定。结果:山胡椒叶挥发油共鉴定出2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6.51%,主要成分为D-吉玛烯(45.56%)、(+)-喇叭烯(5.76%)、石竹烯(5.75%)等;山胡椒果实挥发油共鉴定出了3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9.73%,主要成分为β-顺-罗勒烯(31.90%)、可巴烯(12.75%)、α-石竹烯(8.06%)等。二者共有挥发性成分14个。结论:山胡椒叶及果实主要挥发性成分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浙产石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26个化合物。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麝香草酚(39.99%)和香荆芥酚(36.88%),此外还含有对聚伞花素(6.05%)和一定量的石竹烯及其氧化物。结论:浙产石香薷挥发油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短柄五加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柄五加(Acanthopanax brachypus Harms)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短柄五加茎中的挥发油,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法研究了其抑菌活性;经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离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挥发油对供试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黑曲霉无抑菌作用;挥发油中共分离和鉴定出了4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的91.37%.其中主要成分有庚酸(7.05%)、香草醛(6.09%)、反式-氧化-芳樟醇(6.07%)、邻异丙基甲苯(5.83%)、α-非兰烯(5.14%)、棕榈酸(5.15%)和β-香叶烯(5.07%).结论:短柄五加挥发油具有多种活性成分,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浙产山鸡椒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42个化合物。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17.04%)、桉树脑(15.92%)和桧烯(12.87%),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β-榄香烯、γ-榄香烯、石竹烯及其氧化物。结论:浙产山鸡椒叶中挥发油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7,(6)
目的:分析舞花姜根、茎、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舞花姜根、茎、叶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这3个部位挥发油成分对比研究,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舞花姜根、茎、叶中共鉴定出59种挥发油成分。其中,根中鉴定出了3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73%,主要成分是β-蒎烯(14.26%)、芳樟醇(14.06%)、γ-松油烯(12.64%)、莰烯(11.67%);茎中鉴定出了2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9.26%,主要成分为植醇(14.96%)、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2.93%)、龙涎酮(12.00%)、橙花叔醇(7.67%);叶中鉴定出了2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4.15%,主要成分是(-)-β-榄香烯(25.83%)、α-法尼烯(13.37%)、橙花叔醇(10.89%);根、茎、叶共有成分6个。结论:舞花姜根、茎、叶挥发油的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罗勒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研究罗勒挥发油成分。方法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 ,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有关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经计算机检索并结合文献调研 ,鉴定出个 46化合物。结论 :罗勒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1,7-二甲基-1 ,6-辛二烯-3-醇 ,其占挥发油总量的 29.8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腊梅花的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方法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I)对比的方法分离和鉴定腊梅花挥发油的组成和含量,通过β-胡萝卜素/亚油酸漂白体系和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滤纸片法检测其对常见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 共鉴定出31种成分,主要为β-石竹烯(16.06%),Elixene(14.65%),β-榄香烯(9.26%)和β-荜澄茄油烯(6.42%);腊梅花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物的能力(反应180 min后对亚油酸氧化的抑制率仍为52.08%),但是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一般(反应18 h后清除率仅为16.38%);抑菌实验显示其对常见的6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和3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腊梅花挥发油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金花葵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微波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从金花葵花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 结果: 微波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3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9.35%左右,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了3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4.81%左右。 结论: 所用方法为金花葵花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新疆一枝蒿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新疆一枝蒿的全草及花进行挥发性物质的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新疆一枝蒿全草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3种成分,从花挥发油中鉴定出36种成分。结论:2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0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和酮类。已鉴定组分分别占相应挥发油量的87.39%和76.4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比较白色与紫色玉兰花瓣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白色与紫色玉兰花瓣的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出37个和4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出了26个和20个,已鉴定挥发油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分别为83.97%和77.06%。结论:白色与紫色玉兰花瓣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通过分析和比较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尖瓣海莲叶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B21的发酵液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初筛。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桑叶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B21的发酵液挥发油,GC-MS鉴定挥发油成分,96孔板酶标法对挥发性组分抑菌活性初筛。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性组分,每100 g发酵产物得到挥发油1.82 g。GC-MS共鉴定出挥发油组分39个,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3.89%。抑菌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20 mg·L~(-1)下,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尖瓣海莲叶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B21发酵液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拓展了其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桂郁金茎叶、生品与炮制品挥发油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桂郁金茎叶、生品与炮制品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结果:从桂郁金茎叶中分离得到57个化学成分,鉴定了37个;桂郁金生品中分离出45个化学成分,鉴定了22个;从桂郁金炮制品中分离出44个化学成分,鉴定了32个。结论:3个样品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方法提取青蒿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对青蒿挥发油进行提取,研究提取过程的优化条件,并对所得青蒿挥发油分别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及GC-MS分析,用于指导制药。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和直接蒸馏法提取青蒿挥发油,分别进行抗菌实验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对两种方法得到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索氏提取法提取青蒿挥发油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比约为1∶7.8,提取时间为3 h。直接蒸馏法提取青蒿挥发油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比为1∶7.4,蒸馏时间为5 h。索氏提取法所得青蒿挥发油为青蒿油-1,直接蒸馏法所得青蒿挥发油为青蒿油-2。青蒿油-1对黑曲霉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1.25%,菌刺孢属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1.25%,青霉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5.0%,马青霉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1.25%。青蒿油-2对4种细菌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北京棒状杆菌:0.023 5%,枯草芽孢杆菌0.023 5%,四联球菌0.005 9%,普通变形杆菌3.75%。进行GC-MS分析,青蒿油-1中分离出55个峰,鉴定出48个化合物,青蒿油-2中分离出48个峰,鉴定出39个化合物。结论:青蒿油-1抗真菌作用好于抗细菌作用,可能与青蒿油-1中酮类、醚类、有机酸类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共占总量的8.25%)有关;烯类是挥发油中重要的抗菌成分,青蒿油-2的抗菌作用好于青蒿油-1,可能与青蒿油-2的烯类含量(烯类65.42%)远远高于青蒿油-1(26.49%)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野生芍药花瓣与被斑蝥采食花瓣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芍药干燥花瓣挥发油,石油醚浸出法提取新鲜花瓣挥发性物质,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斑蝥咬食的干燥花瓣挥发油的得率较未被咬食的有明显增高,分别为0.13%和0.06%(mL·g-1),斑蝥的采食对芍药花瓣的挥发性成分组分影响不大,但是其相对含量会有所变化。从芍药干燥和新鲜花瓣挥发性物质中分别鉴定出34种和19种化学成分。新鲜花瓣含有更多的分子量小的芳香成分,如苯甲醛,苯乙醛,苯乙醇等。结论:斑蝥的采食对芍药花瓣的挥发性成分总量和各组分的相对含量有影响。干燥花瓣和新鲜花瓣的的主要成分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9.
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为茜草科鸡矢藤属植物,是一种常用的民间药,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黄酮、挥发油、苯丙素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癌症疼痛、糖尿病足及胃肠疾病等。本文以“鸡矢藤”“化学成分”“活性”“Paederia scandens”“chemical components”“activity”为关键词,组合查询近年来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鸡矢藤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今后该药材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三桠乌药叶片中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三桠乌药叶片中所含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三桠乌药叶片中所含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滤纸片固相扩散法和平板连续稀释法进行挥发油抗菌活性试验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研究。结果:首次提取了三桠乌药叶片中所含挥发油,成功鉴定出46种化合物,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具有广谱抗菌性。结论:三桠乌药叶片中所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醇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和少量氧化物、酯类化合物及其他物质。其对供试菌的抑菌强度由大到小为金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桔青霉>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球菌>黑曲霉>绿脓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