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辛脑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剂鼻腔给药脑内释药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家兔静脉注射细辛脑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剂与家兔鼻腔灌流细辛脑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剂相比较,探求细辛脑鼻腔给药后药物在脑内释放的可行性通路。结果: 鼻腔灌流方式血液中细辛脑质量浓度与嗅脑、大脑、筛鼻甲内的细辛脑的量,均高于静脉给药方式。结论: 细辛脑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剂经过筛鼻甲进入脑部这一通路过程中,药物的吸收量方面,静脉给药要小于鼻腔灌流,故细辛脑鼻腔给药脑内释药具有实践之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细辛脑溶解度及羟丙基环糊精包合作用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溶剂、温度及环糊精对细辛脑溶解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HPLC-UV法,测定细辛脑在不同溶剂、不同温度及不同浓度环糊精溶液下的溶解度.结果 细辛脑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在茶油、乙醇、甲醇中溶解度较大,环糊精可以增加其在水中溶解的量.结论 细辛脑为水难溶性成分,采用高浓度环糊精可以有效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溶剂、温度及环糊精对细辛脑溶解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HPLC-UV法,测定细辛脑在不同溶剂、不同温度及不同浓度环糊精溶液中的溶解度.结果 细辛脑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 mg·mL-1,在茶油、乙醇、甲醇中分别为13.44 mg·mL-1、1.87 mg·mL-1、1.76 mg·mL-1;环糊精浓度及温度与细辛脑溶解度呈现正相关,常温下45%丙基环糊精可使细辛脑在水中的溶解量增加10倍.结论 细辛脑为水难溶性成分,采用高浓度环糊精可以有效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量.  相似文献   

4.
冰片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研究冰片的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稳定性。方法:冰片分别用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研磨包合,采用气相色谱考察了包合物中冰片的稳定性。结果:冰片采用环糊精包合后可显著提高其稳定性,经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溶解度更好。结论:冰片经环糊精包合后可以提高其稳定性,且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溶液澄明度优于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5.
甘草黄酮-β-环糊精包合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化甘草黄酮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甘草黄酮-β-环糊精包合的主要参数进行考察,以综合评分为指标,筛选最佳工艺,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结果:甘草黄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为:甘草黄酮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10,加水量为β-环糊精的10倍,包合温度40℃,搅拌时间1h。结论: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甘草黄酮-β-环糊精,方法可行,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α-细辛脑-(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合率为指标,比较超声波,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的包合效果,确定最优包合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仪一细辛脑与HP—B—CD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包合率的影响;以包合率和细辛脑的溶解度验证包合条件。结果:用超声波法包合率最高;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α-细辛脑与HP-β-cD比例为1.4,包合温度为35℃,包合时间为4h;采用最佳条件验证,α-细辛脑的包合率为33.4%,α-细辛脑溶解度提高了14倍多。结论:该工艺简便,重复性好,能使α-细辛脑的溶解度得到提高,适用于α-细辛脑包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羟丙基-β-环糊精对人参皂苷Rg1溶解度的影响。方法:用HPLC测定人参皂苷Rg1的含量,设计正交试验考察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温度、搅拌时间,单因素考察pH对人参皂苷Rg1溶解度的影响,对制备的样品进行冻融稳定性考察。结果:羟丙基-β-环糊精质量浓度40%,温度40℃,搅拌时间12 h,pH 7时,人参皂苷Rg1溶解度为353.20 g.L-1,样品冻融稳定性好。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对人参皂苷Rg1溶解度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Rut)是吴茱萸中提取的一种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研究表明吴茱萸次碱有抗高血压、抗癌、抗炎、抗血栓形成等多种药理学作用,目前许多学者正致力于将其开发成一种全新作用机制的抗高血压、抗炎药物,但是研究发现吴茱萸次碱属于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油的高脂溶性药物,Rut的高度难溶性是其口服吸收应用的主要障碍,极大的降低了吴茱萸次碱的生物利用度,因此本实验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包合材料制备Rut包合物,以提高吴茱萸次碱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该实验采用搅拌法-冷冻干燥法制备Rut-HP-β-CD包合物,以包合率为指标,运用正交试验法,以主客分子摩尔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搅拌速度为影响因素,优化 Rut-HP-β-CD 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通过考察表观溶解度、薄层色谱、显微鉴别和熔点测定、溶出度考察等方法验证包合物。结果显示当Rut与HP-β-CD摩尔比为1:1,温度60 ℃、包合时间 4 h、搅拌速度600 r·min-1的条件下制备Rut-HP-β-CD 包合物,包合率达 91.04%,工艺优化成功。因此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 Rut-HP-β-CD 包合物制备工艺简便、易行,包合率高,重复性好,能显著提高Rut的溶解度及生物利用度,为吴茱萸次碱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β—环糊精包合细辛挥发油的最佳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香叶木苷的紫外含量测定方法,考察甲基-β-环糊精(RM-β-CD)对香叶木苷的增溶作用.方法:绘制香叶木苷紫外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进行方法学考察,采用相溶解度法考察RM-β-CD对香叶木苷的增溶作用,计算包和稳定常数.结果:香叶木苷紫外测定波长372 nm,在8~32 mg?L-1线性关系良好,溶解度随着RM-β-CD浓度的增加而成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属于AL型,包合稳定常数111.09 mol? L-1.结论:RM-β-CD对香叶木苷具有良好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苯丙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片与苯丙醇胶丸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制剂双周期交叉实验设计,8只Beagle犬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单剂量口服苯丙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片(受试制剂)和苯丙醇胶丸(参比制剂)各100mg(以苯丙醇计),12d后交叉服药。于给药后0.083,0.25,0.5,1.0,1.5,2,3,4,6,8,12,14,24,36h取血样,0.5mL血浆加入15%高氯酸溶液100μL,涡旋振荡40s,4000r·min-1离心10min,上清液经0.45μm滤膜过滤后,取20μL进行HPLC分析。流动相为甲醇-双蒸水=60:40,流速为1.0mL·min-1,色谱柱为Diamond C18柱(4.6mm×250mm,5μm),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犬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的测定,犬血浆中苯丙醇质量浓度在0.01287~25.73mg·L-1内线性关系好(r=0.99999);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05mg·L-1(以S/N≥3计)。参比制剂的t1/2为(5.68±1.11)h,tmaxρmax分别为(0.8±0.5)h和(4.46±0.73)mg·L-1;受试制剂t1/2为(4.53±0.72)h,tmaxρmax分别为(1.0±0.7)h和(3.05±0.44)mg·L-1,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9±14.0)%。结论所建立方法准确可靠,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犬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药动学统计数据表明,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2.
蛇床子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蛇床子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蛇床子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UV技术、显微鉴定、GC-MS技术对包合物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蛇床子挥发油与HP-β-CD的体积质量比1∶8,包合时间2.0h,包合温度40℃.采用紫外光谱法验证包合前后紫外吸收图谱基本一致,显微鉴定表明油已被包合,GC-MS验证了包合前后挥发油中各成分基本未发生变化.结论:该提取、包合工艺合理可行,为临床制剂的合理使用和包合物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白头翁总皂苷结肠靶向微丸。方法:采用水溶液-搅拌法制备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再以制粒-滚圆法制备微丸,利用Glatt流化床进行包衣。结果:白头翁总皂苷微丸2 h溶出度为16.0%,而包合物微丸0.5 h溶出度达91.9%。以Eudragit S100为包衣材料、TEC为增塑剂、滑石粉为抗黏剂、包衣增重为12%时,包衣效率高,几乎无黏结现象,包衣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几乎无药物释放,人工小肠液4 h药物累积释放度小于15%,人工结肠液4 h药物累积释放度大于90%。结论: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包衣微丸具有良好的体外结肠靶向释药特征,可进一步研制成口服结肠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微丸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分别单剂量口服给药白头翁总皂苷和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微丸(200 mg/kg),采用LC-MS法测定大鼠血药浓度,根据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经时过程,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白头翁总皂苷和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微丸AUC分别为574.82和1776.32μg/(L·h)。结论:白头翁总皂苷制成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微丸后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柚皮苷后酶解制备柚皮素的主要因素,并优选出高转化效率、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逐步滴加法制备柚皮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利用蜗牛酶将其水解制备柚皮素,以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pH、温度、反应时间、酶用量及底物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验证柚皮苷是否被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采用1H-NMR,13C-NMR鉴定水解产物。结果:柚皮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在最佳酶解条件下(温度37℃、pH 5.0、底物质量浓度30 g.L-1,酶与底物比3∶5,反应时间12 h)的转化率为98.4%,远大于未包合柚皮苷的转化效率;反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72.25,核磁共振谱证实产物为柚皮素。结论:柚皮苷经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酶解制备柚皮素,可以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底物浓度、减少酶用量,从而显著提高转化效率。该工艺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细辛辛夷挥发油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对细辛、辛夷混合挥发油(1:1V/V)的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挥发油的包结率为指标确定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包合前后的挥发油进行鉴别。结果与结论: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挥发油与HP-β-CD比例为1:8(v/m),包合温度40℃,研磨时间60min;包合前后挥发油成分未发现改变。  相似文献   

17.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对盐酸哌唑嗪的增溶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对几乎不溶于水的药物盐酸哌唑嗪溶解度和溶出度的增强作用。方法分别采用研磨法、超声波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盐酸哌唑嗪的HP-β-CD包合物,测定其溶出度,并与盐酸哌唑嗪原药,以及盐酸哌唑嗪与HP-β-CD的物理混合物的溶出性能进行比较。用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结果 HP-β-CD与盐酸哌唑嗪形成包合物并使其溶解度增加(226.4±3.0)%。结论 HP-β-CD能大幅度地提高盐酸哌唑嗪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相似文献   

18.
苯环壬酯-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苯环壬酯-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其性质.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苯环壬酯-β-环糊精包合物;紫外吸收法、显微镜法、X射线衍射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环壬酯-β-环糊精包合物的载药量和包合率.结果:苯环壬酯与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质量比1:2,包合物载药量33.30%,包合率80.20%.结论:可采用研磨法制备载药量和包合率较高的苯环壬酯-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制备异甘草素-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以达到提高药物水溶性的目的.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包合率和收率为指标优化最佳工艺条件,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比较了不同包合方式和包合比的能量变化,通过IR和XRD对包合物进行表征,荧光光度法验证包合比.结果: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最佳包合条件为异甘草素和β-CD的摩尔比1∶2,包合时间5h,温度60℃.包合率>98%,可能的包合方式为异甘草素的A环进入β-CD的大口端,B环进入β-CD的小口端.结论:异甘草素制成β-CD包合物可以达到提高药物水溶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砂仁挥发油包合物的稳定性及羟丙基-β-环糊精对挥发油的增溶作用。方法:以乙酸龙脑酯和樟脑的为考察指标,采用HPLC测定包合物及物理混合物中乙酸龙脑酯及樟脑的含量,在高温高湿及强光照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并采用相溶解度法测定羟丙基-β-环糊精对挥发油的增溶作用。结果:在高温高湿及强光照条件下,包合物中乙酸龙脑酯及樟脑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物理混合物中的两种成分的含量,增溶试验显示羟丙基-β-环糊精在50%浓度下可提高挥发油的溶解度约35倍。结论:包合物抗高温、高湿、强光照较物理混合物强,且羟丙基-β-环糊精可明显增加砂仁挥发油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