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大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文中明确指出其针对病机为寒,即寒实证,大黄附子的作用是温下。胡氏[1]认为,凡偏侧痛用该方加减治疗均有效。受此启发,笔者近年来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类痹证引起的偏侧关节肿痛取得较好的疗效,特就一些典型案例及其病机方药作一介绍,以抛砖引玉。1方药介绍1.1方药组成及用量  相似文献   

2.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2,2(5):19-20, 27
<正>麻黄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著名治病方之一,方由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个,炙甘草一两所组成,因张仲景将麻黄汤设在太阳病篇,所以长期以来将麻黄汤局限于解表用方。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治病用方体会,运用麻黄汤不仅能辨治太阳伤寒证,更能辨治诸多疑难杂病,于此试将理论探索与临床应用介绍于次,以抛砖引玉。1解读方药1.1诠释用药要点方中麻黄辛  相似文献   

3.
大黄附子汤方出《金匮要略》,系张仲景为寒实积聚而设,功具温阳导滞。笔者师此方灵活加减,治疗脏毒、寒疝、不孕症,每获捷效。兹举数案如下。 1 脏毒(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何某,男,49岁,1982年10月2日初诊。腹泻血水,夹带粘液10年。开始时每日3次~5次,最近2年反复发作,有时每日10次~20次。每食生冷、油腻,则腹泻加重。曾经某医院多次检查,诊断为慢性  相似文献   

4.
大黄附子汤证症状为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病机为阳虚生寒,寒气上逆,方中附子温经祛寒,细辛散寒止痛,大黄破积聚、下逆满,并可制约附子、细辛之温燥,诸药相配,共奏散寒开结,通经止痛之功。该证病位或在脾胃,或在肝肾,其临床表现或为胁痛、腹痛,或为便难,或为发热,也可能诸症并见,临床应用大黄附子汤不必拘泥于偏痛或满痛,也不应将病位定在“胁下”,只要病机相同即可随证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全篇条文前后联系,先有腹满病,兼有外感发为厚朴七物汤证,不解则邪盛正虚,进而兼腹满虚、实之证,再不解,邪正相搏,发为寒疝,故该篇所言各证为同一类病证失治误治后病机的各种转化,体现了张仲景整体恒动思维。  相似文献   

5.
大黄附子汤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病案举隅的方式论述大黄附子汤的临施用。  相似文献   

6.
大黄附子汤古方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原为寒实内结而设,以达温阳散寒、泻结行滞之效,是温下之祖方。我在临床以本方为主用于内、外、妇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对大黄附子汤的作用机理和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机理与下法较其他治法,具有更为广泛而快捷的宣通脏腑经络,调理气血阴阳等全身作用,以及大黄、附子等药物“无所不至”、“无坚不摧”的特性有关。根据中医的标本缓急理论,在疾病过程中,一旦出现或伴有“阴结”,即应考虑运用大黄附子汤。归纳了该方的适应证、禁忌证、常用剂量、煎服法和服药反应等临床运用要点。  相似文献   

9.
遵古法治胆囊炎李××,男,30岁,工人,1983年5月12日就诊。右胁下剧疼20天,昼轻夜重,翻转难卧,每夜如此。痛处不放射,血象不高。西医以“胆囊炎”治疗半月,症状依然;又服中药寒凉消炎之品,数剂不效,刻诊痛处拒按,但欲热敷,又喜热饮,舌苔白腻质淡,脉象紧弦有力。此寒实内结,经气不通,非温通攻下其痛不止,予大黄附子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中大黄附子汤乃张仲景为寒疝里实证所设。笔者就其温经散寒,通便止痛之功效,用以治疗阴寒积聚于胃肠诸症,疗效满意,今举验案3则,以供同道参考。1.寒实腹痛案谢某,男,35岁,1993年12月4日初诊。自述午饭因贪食生冷,遂致腹痛,绕脐而作,按...  相似文献   

11.
大黄附子汤治疗急危重症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大黄、附子、细辛三药组成 ,具有温阳散寒、通便止痛之效 ,主治寒积实证。笔者常运用本方加味治疗急危重病症 ,往往取得显著效果 ,现举例如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陈某 ,男性 ,68岁 ,1 997年 1 1月 2 0日初诊。患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 2 0年 ,1周前因受冷后出现咳嗽 ,咳痰色白量多 ,呼吸急促 ,动则喘息 ,张口抬肩 ,不能平卧 ,胸闷心悸 ,面目及下肢浮肿 ,腹胀纳呆 ,形寒肢冷 ,大便 3日未行 ,小便短少。诊见体温 37.5℃ ,脉搏 1 2 0次 /分 ,呼吸 2 8次 /分 ,血压 1 3.6/1 1 kpa。神清倦怠、口唇发绀 ,…  相似文献   

12.
王高强  高鹏  龚少飞 《河南中医》2010,30(10):958-959
目的:观察大黄附子汤酊剂外涂治疗甲沟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患者给予外涂大黄附子汤酊剂治疗,早晚各用1次,直至创面痊愈。结果:68例患者全部治愈,追访1-2月,无1例复发,治愈率100%。结论:大黄附子汤酊剂外涂治疗甲沟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大黄附子汤治疗顽固性便秘验案1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林军  郑博 《河北中医》2004,26(6):445-445
冯某,女,45岁。主因大便秘结5年,加重6个月,于2 0 0 2 -1 0 -1 2就诊。5年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大便秘结,大便日行1次,未曾治疗。近2年来,病情加重且时有腹胀、腹痛、嗳气,自己用果导片或番泻叶,大便得通后诸症消失。6个月前,大便四五日一行,用上法无效,即到当地某医院给予清热通腑的中药治疗,病情时有缓解,停药后病情同前。于3个月前到省会某中医院根据胃镜结果诊断为浅表性胃炎,给予温中健脾之理中四逆辈加减。腹胀、腹痛时有缓解,大便仍干,2~3日一行。但每当饮食寒冷之品则腹胀、腹痛、大便秘结加重,经介绍前来诊治。患者平素畏寒喜暖,…  相似文献   

14.
大黄附子汤治疗肠梗阻21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进龙  魏广平  王娟 《陕西中医》2002,23(12):1084-1084
肠梗阻是常见急腹症 ,多由肠道气血凝滞 ,气机升降失常所致。大黄附子汤为温下剂 ,具有温阳散寒、泻结行滞之功 ,治疗本证取得可靠疗效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 1 998年 -2 0 0 0年以大黄附子汤为主治疗肠梗阻 2 1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男性 1 7例 ,女性 4例 ;最大年龄 6 8岁 ,最小年龄 7岁 ;病程最长 7天 ,最短 6h。全部病人均根据比较典型症状、体征及X线腹部检查确诊 ,2 1例患者均采用保守疗法。2 治疗方法大黄附子汤加味、大黄、附子、细辛、莱菔子、大腹皮。若热盛者加败酱草、黄芩、栀子 ;虫积者加槟榔、乌梅、蜀椒、川楝子 ;血瘀明显者加丹参、元胡、鸡血藤 ;呕吐频繁者加代赭石、竹茹 ,必要时胃管灌入 ;腹胀明显者可用上药煎汤 ,保留灌肠 ;全部配合针…  相似文献   

16.
张智华 《河南中医》2012,32(9):1123-1124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不仅仅限于伤寒之太少两感证,如再合他药或他方适当配伍,则可广泛应用于阳虚感寒的多种病症。因此,凡有外感之因而症见精神不振,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胖,苔白润,脉沉细或迟或弱等阳气不足之候,无论有无外感症状,均可运用本方,只要辨证准确,往往可取殊效。  相似文献   

17.
大黄附子汤来源于《金匮要略》;其组成为大黄、附子、细辛。用法与用量:水煎服,日1剂。功用为温阳散寒,泻结行滞。主治:寒积里实。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舌苔白腻,脉紧弦者。目前临床上常其方加  相似文献   

18.
大黄附子汤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临床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附子汤载于<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篇,由大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物组成.具有温里散寒,通便止痛的功效.传统用于寒积内结,阳气不运所致的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等症.该方为温下剂的代表方.近年来,本方在药效学以及临床运用方面有较多地研究,一定程度地探索了该方现代临床运用的科学规律和新的用途,为深入开发运用该方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酸碱对药大黄与附子在大黄附子汤中配伍后酸、碱性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黄、附子单味药提取液、大黄附子对药提取液及全方提取液中蒽醌类成分和乌头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对大黄而言,蒽醌类成分的提取量随着单药、对药及全方的配伍变化,水煎滤过、水煎离心逐渐减低,乙醇回流蒽醌类成分的提取总量逐渐升高。水煎煮单药与对药、对药与全方之间的变化趋势均明显。对附子而言,水煎煮只检测到单酯型乌头生物碱,乙醇提取既可检测到单酯型乌头生物碱,又可检测到双酯型乌头生物碱;乌头生物碱的提取量随着单药、对药及全方的配伍变化,水煎滤过、水煎离心逐渐减低,乙醇回流变化不明显;水煎煮单药与对药、对药与全方之间的变化趋势均明显。结论:大黄、附子单煎和乙醇回流、大黄、附子对药煎煮或和乙醇回流、大黄附子汤全方煎煮和乙醇回流,酸、碱性成分的提取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酸碱对药大黄与附子在大黄附子汤中配伍后酸、碱性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黄、附子单味药提取液、大黄附子对药提取液及全方提取液中蒽醌类成分和乌头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对大黄而言,蒽醌类成分的提取量随着单药、对药及全方的配伍变化,水煎滤过、水煎离心逐渐减低,乙醇回流蒽醌类成分的提取总量逐渐升高。水煎煮单药与对药、对药与全方之间的变化趋势均明显。对附子而言,水煎煮只检测到单酯型乌头生物碱,乙醇提取既可检测到单酯型乌头生物碱,又可检测到双酯型乌头生物碱;乌头生物碱的提取量随着单药、对药及全方的配伍变化,水煎滤过、水煎离心逐渐减低,乙醇回流变化不明显;水煎煮单药与对药、对药与全方之间的变化趋势均明显。结论:大黄、附子单煎和乙醇回流,大黄、附子对药煎煮和乙醇回流,大黄附子汤全方煎煮和乙醇回流,酸、碱性成分的提取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