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指导高脂血症的临床用药方案。方法: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统计学方法进行高脂血症用药规律的研究。结果:利水消肿药、补气药和消食药占了40.3%,其余各类中的药物使用相对来说频率比较均匀。结论:说明高脂血症多表现为痰浊内阻,对指导临床用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育芳  孙国凌  奚胜艳  钱小燕 《中医杂志》2011,52(14):1233-1235,1245
目的研究中医抗肝纤维化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1990年1月至2010年1月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研究的文献,统计药物的使用频次和频率,分析总结规律。结果共选取符合标准的文献80篇,其中临床研究44篇,动物实验研究36篇,所用中药共136味。临床研究文献中抗肝纤维化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两类药是补虚药(27.76%)和活血化瘀药(23.62%),使用频率在1%以上的药物依次为活血化瘀药8味,补虚药7味,清热药3味,利水渗湿药2味,解表药、泻下药、止血药、消食药、理气药各1味;实验研究文献中抗肝纤维化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两类药是补虚药(30.54%)和活血化瘀药(26.60%),使用频率在1%以上的药物依次为活血化瘀药7味,补虚药8味,清热药3味,利水渗湿药2味,解表药、泻下药各1味。结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是抗肝纤维化组方的基本构成要素,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泻下药、止血药、消食药、理气药是主要配伍形式。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证治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发作期和缓解期中医证治用药规律和特点,为该病中医证治的规范化研究提供借鉴。 方法 :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开展文献的整理研究,按发作期用药和缓解期用药分类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98篇慢性阻塞性肺病证治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归类,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 结果 :发作期用药以化痰药的使用频率为最,其次为止咳平喘药,使用频次较多的药物是杏仁、半夏;缓解期则以补气药使用频率为最,化痰药和活血药的用药频次相当,位居第二;其中使用频次较多的药物为茯苓、黄芪。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发作期用药和缓解期用药在相互交叉的基础上各自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发作期重在化痰止咳平喘,兼顾活血理气;而缓解期则重在补虚益气,兼顾行气化痰祛瘀。无论在发作期还是缓解期,在治疗时都应合理应用活血理气及息风止痉药。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证治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用药规律,以便于为该病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提供借鉴。 方法: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证治文献中的药物进行分类,用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 结果: 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分别是茵陈(44%)、甘草(3.8%)、赤芍(3.8%)、茯苓(4.4%)、丹参(3.4%)、黄芪(3.4%)、当归(3.7%)、白术(3.9%),如果按归类则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27.3%),其次为活血化瘀药(17.0%)和利水渗湿药(16.1%)。 结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用药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过程中,在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应当重视对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的使用。同时,一些已经被证实有利胆退黄作用的单味中药的加入,能更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一病症。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发生坏死和炎症刺激时,肝脏内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弥漫性过度增生、沉积的病理过程[1];是肝硬变的早期和必经阶段,25%~40%发展为肝硬变[2]。近年来研究证实肝纤维化可以逆转,这为肝纤维化的有效治疗带来新的希望,但临床上仍缺乏高效、无明显毒副作用的西药。中医学无肝纤维化一词,但它的症状表现类似于中医所说的瘀血或疒徵瘕痞块,所以可将它归属于臌胀、积聚、胁痛之类。而中医中药在治疗此病方面体现出巨大的优势,方兴未艾。本文就近5年来中医药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一概述。1病因病机张亚兵[3]…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以下简称乙肝肝纤维化)是临床常见疑难症,治疗较为棘手。中医对其发病机理的认识尚不明了,难以指导临床治疗。笔者认为,乙肝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也即是一个由实而虚,由表及里,由气入血,由轻到重的变化过程。病程中存在湿热疫毒残留难尽,肝郁脾虚,气血瘀滞,正气渐虚的病机特点。在临床上应充分考虑其病机特点,指导治疗。 1 湿热疫毒之邪留恋 乙型肝炎是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而HBV作为病因与中医的湿热相一致[1]。湿热疫毒影响肝之气血正常运行而致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瘀久而甚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明清时期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对明清时期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中医证治文献中的哮喘药物进行分类,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明清时期治疗哮喘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分别是甘草(6.89%)、半夏(5.15%)、杏仁(4.48%)、陈皮(3.32%)、麻黄(2.89%)、茯苓(2.89%)、人参(2.31%)、桔梗(2.26%);按归类则为化痰止咳平喘药(27.65%)、补虚药(19.65%)、解表药(12.57%)。[结论]明清时期治疗哮喘用药有着自身的规律及特点,与现代治疗哮喘的药物有所不同,但"痰饮"仍是贯穿古今的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医治肝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古今中医治肝方剂,建立中医治肝中药复方数据库,从用药和辨证用药规律两方面进行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 (1)常见疾病种类为眩晕、胁痛、中风、黄疸;(2)总体用药规律:①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依次为理气药、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②常用中药有陈皮、枳实、木香、钩藤、天麻、黄芩、黄连、当归;③常用药味有酸味、苦味、甘味、辛味.结论 肝之治法以疏肝、补肝、镇肝、凉肝、平肝、清肝、泻肝、温肝为常用.肝经病症的治疗,以顾护肝之阴血与调达肝气并重.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是在各种“毒邪”长期损伤肝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肝脏气血运行失调,肝体失于濡养,浊邪失于渗泄,终致肝脏体用俱损,不能正常发挥“疏泄”和“藏血”的生理功能,导致肝络失和而成,病变中同时存在肝胆湿热,脾胃正气损伤,痰瘀互结。因此,治疗肝纤维化应以疏肝和肝、健脾扶正、祛除湿热、通络散结为主。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77篇文献,涉及中药153味,累计870味次;使用频率2.0%以上的中药共15味,累积频率57.95%;最常用的5类药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湿药、解表药,累积频率84.92%。结论: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是以扶正补虚和活血化瘀为主,辅以清热、除湿、行气、化痰、软坚散结等。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分型及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对于中医辩证分型、中医药抗肝纤维化药理模型以及研究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分型及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对于中医辩证分型、中医药抗肝纤维化药理模型以及研究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是肝脏受到损伤时产生的病理变化。其实质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并在肝脏中过度堆积形成瘢痕组织,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重要环节。中药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途径作用于HSCs,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堆积,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本综述通过总结HSCs活化机制、中药活性成分、中药有效部位、中药复方抑制HSCs活化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中药治疗HF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在抗肾纤维化过程中对CTGF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TGF-β1的关系和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等方面就目前中医药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寻求中医药抗肾纤维化的作用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肺间质纤维化是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喘息、气短、干咳、喘憋为临床表现、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为特点的肺间质性疾病。由于其病因的多样,发病机制的复杂,临床有效治疗方法的欠缺,肺间质纤维化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中最富挑战性的疾病。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研究也渐成热点,文章旨在通过对肺间质纤维化中医病名、病机以及治疗的阐述,为进一步探讨该病发病机理及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思路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强肝溶纤汤预防及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法造大鼠肝纤维化的模型,观察中药强肝溶纤汤预防组和治疗组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的GOT、GPT、GGP、TP、ALB、A/G、ALP、LDH及对大鼠肝、脾指数和肝脏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中药强肝溶纤汤预防组血清GPT、GGP、LDH水平与模型组比有显著性降低(P<0.05),中药强肝溶纤汤预防组A/G与模型组比有显著性升高(P<0.01),中药强肝溶纤汤预防组肝指数与模型组比有显著性升高(P<0.05),中药强肝溶纤汤预防组脾指数与模型组比有显著降低(P<0.05),对肝细胞脂肪变、肝细胞坏死、肝纤维组织增生有明显的预防作用(P<0.01);中药强肝溶纤汤治疗组血清GOT、BUN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中药强肝溶纤汤治疗组脾指数与模型组比有显著降低(P<0.05),对肝细胞脂肪变、肝细胞坏死、肝纤维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中药强肝溶纤汤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研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0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王琦中医体质分型法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体质类型。结果:308例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中,痰湿质出现频率最高,其它依次为瘀血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平和质、特禀质。结论:痰湿质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体质类型,痰湿质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关系最密切,其次为瘀血质、气虚质、阴虚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与总结近5年间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用药及组方规律,为今后黄褐斑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检索2015—2019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相关文献,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数据挖掘构建数据库,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总结出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处方特点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