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调查我市水产品中 O15 7大肠杆菌的污染情况 ,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用 VIDAS (E.coliO15 7)试条及 E.coli O15 7检测卡对样品进行初筛 ,初筛阳性的样品再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 :2 6份水产品中检出 2株 O15 7∶ H7大肠杆菌 ,检出率 7.6 9%。结论 :我市部分水产品中存在 O15 7∶ H7大肠杆菌的污染 ,防治工作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大肠杆菌O157H7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进一步探讨免疫磁珠法(IMS)分离大肠杆菌O157H7(E.O157H7) 的敏感性。方法:应用IMS检测该菌的主要贮存宿主动物(家禽,家畜)E.O157H7感染情况,同时用传统分离法作对照。结果:家禽(畜)粪便中E.O157H7分离率分别为鸡2.38%(2/84),牛9.52%(4/42),猪2.41%(2/83),鸭,鹅、狗、驴和羊的粪便中分离到E.O157H7,传统法均未从上述家畜(畜)粪便中分离到E.O157H7,结论:据本次检测结果,表明IMS分离O157能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检测水平为2cfu/g,传统法为200cfu/g),并缩短检测时间1天,是开展E.O157H7病原学分离(包括人间和宿主动物的流行病学监测)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大肠杆菌O157∶H7特异性质粒、噬菌体与染色体上与其致病性有关的基因分析及检测各种方法,包括培养法、各种血清学检测与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食品污染微生物监测点,调查O157∶H7大肠杆菌在生肉类食品中污染状况. [方法]采用 E.Coli O157∶H7检测卡对样品初筛,对阳性样品再进行分离培养鉴定. [结果] 从生猪肉和生羊肉中分离出2株O157∶H7 大肠杆菌,生肉类食品检出率3.7%. [结论] 首次证实了漳州市有O157∶H7大肠杆菌的存在,动物性食品是该菌感染人类的主要来源,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三年的监测 ,发现E .coliO1 5 7∶H7感染性腹泻的分布特征、临床特点、家畜、家禽的带菌状况及外环境污染程度。方法 用O1 5 7特异性筛查方法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 ,应用分子生学、微生物学、生化学技术进行病人、家畜、家禽的病原学分离、培养、毒素因子测定。结果  2 0 0 0年— 2 0 0 2年从 2 5 4 1份标本中检出E .coliO1 5 7∶H71 99株 ,其中 76株具有毒素基因 ;显示有 5个毒素因子组合型。结论 E .coliO1 5 7∶H7是引起发病的主要致病菌 ,发病率的高低与家畜家禽的带菌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郑州市2005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恩平  刘灵芝  张燕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455-2456
目的:了解郑州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腹泻病人中的检出情况和宿主动物带菌及毒力基因情况.方法:对采集的宿主动物和腹泻病人粪便及食品应用免疫磁珠富集分离法进行大肠杆菌O157∶H7分离和鉴定.结果:郑州市内共发现3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病例,首次从腹泻病人中检出产毒O157∶H7菌株,采集5种以上动物粪便标本共计475份,从牛粪(247份)中分离到16株O157∶H7,检出率为6.48%,从羊粪(33份)中分离到3株O157∶H7,检出率为9.10%,并检出3株产毒O157∶H7菌株.采集5类市售食品共146份,未分离到O157∶H7.结论:郑州市存在发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暴发或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福建省食品中O157∶H7大肠杆菌进行分离调查,并对分离菌株的O157抗原编码基因(rfbO157)和H7抗原编码基因(flicH7)以及毒力基因(志贺毒素基因stx、粘附抹平因子基因eaeA、溶血素基因hlyA)进行检测。方法:按照《全国食品污染物检测相关实验室操作手册(食源性致病菌部分)》的要求,用EC肉汤增菌,快诊金卡筛选,接种CHROM agar O157显色平板,血清和生化系列证实。结果:1 380件食品中分离到O157∶H7大肠杆菌4株,分别为福州的生猪肉和水产品蚶中各1株、尤溪的冻鸡肉2株,检出率0.29%。结论:福建省食品中存在O157∶H7大肠杆菌的污染,虽检出率较低,这可能与福建不是O157∶H7大肠杆菌的流行地区有关,但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防患于未然,同时福建省也将O157∶H7大肠杆菌列入了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霍乱弧菌的多重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 7∶H7)和霍乱弧菌的多重PCR方法 ,为霍乱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首先选择O15 7∶H7的O抗原(rfbE)、H鞭毛抗原 (fliC)基因以及霍乱弧菌外膜蛋白 (ompW )和肠毒素A亚单位 (ctxA)基因特异的 4对引物 ,分别或共同对O15 7∶H7和霍乱弧菌进行PCR扩增 ,并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结果 所有O15 7∶H7菌株均在 4 97bp和 6 2 5bp处出现O15 7rfbE基因和H7fliC基因扩增产物 ;霍乱菌株均出现 5 6 0bp、30 2bp的ompW和ctxA基因扩增产物 ,O15 7∶H7和霍乱弧菌共同扩增可出现 4条单一条带。结论 选择 4对特异引物的多重PCR方法可简便、特异、快速、灵敏地对O15 7∶H7和霍乱弧菌进行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O157∶H7在8种水质中存活力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HECO15 7∶H7在各种水质中存活力。方法 采集 8种不同水质的水样 ,将适当浓度的第 5代EHCEO15 7∶H7933株菌悬液加入水样中 ,使染菌浓度为 10 6CFU/ml,染菌后每隔 5天采样 1次 ,进行细菌的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确认后予以计数。结果 EHECO15 7∶H7污染水样后存活时间最短的为 15天 ,最长的达 40天以上 ;EHECO15 7∶H7在 4℃游泳池新水、矿泉水中存活量呈急剧衰减 ,在 4℃井水中存活量则在 15天内剧降 2个数量级后略呈平稳接近 10 4 CFU/ml之后又快速衰减 ,在其他水样 4℃条件下存活数量变化均呈逐渐衰减 ,降至 10 3CFU/ml~ 10 4 CFU/ml数量级 (池塘水位于10 5CFU/ml数量级 )后存活菌量急剧减少 ;EHECO15 7∶H7在2 5℃井水中存活量 5天内急剧衰减 3个数量级后在 10 3CFU/ml呈平稳持续至第 15天后衰减再次加速 ,在 2 5℃纯净水逐渐衰减 ,在其余 2 5℃水样中则均呈急剧衰减。除在 2 5℃游泳池旧水中第 10天时其存活量高于 4℃游泳池旧水外 ,在其余水样 2 5℃条件下EHECO15 7∶H7存活量均比同期 4℃条件下水样少 ,而且在 2 5℃水样中存活菌量衰减速度明显较快。结论 EHECO15 7∶H7在水中存活情况与水质种类、水温以及水中有机物、抑菌物质含量密切相关 ;在EHECO15 7∶H7水型暴发疫情控制中 ,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多酶恒温核酸快速扩增(MIRA)荧光法,结合金属有机骨架免疫磁珠富集功能,开发大肠杆菌O157∶H7快速富集和检测方法。【方法】以rfbE基因为靶标,筛选引物、探针及优化反应体系,同时考察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实际应用情况。【结果】检测大肠杆菌O157∶H7菌体的检测限为1.18×105CFU·m-1,菌体DNA质量浓度检测限为9 pg·μL-1,检测过程可在20 min内完成。47株菌(24株目标菌和23株非目标菌)特异性验证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一致。【结论】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免疫磁珠富集结合MIRA的检测方法,该法操作简单、反应迅速,适用于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富集和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和掌握安阳市市售生鲜肉类食品受EHECO157:H7污染的状况。方法从安阳市市售生鲜类食品中随机采样,选择增菌培养后,用免疫磁珠富集分离病原菌,应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血清学方法鉴定,并用PCR方法进行STX1、STX2、eaeA、hlyA、rfbO157和flicH7基因检测。结果从一份生羊肉中分离到一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该菌株有rfbO157、flicH7、STX2、eaeA和hlyA基因,不含有STX1。结论此次从生羊肉中分离出带有毒性基因的O157:H7。该菌在我市食品中的存在有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性,须引起重视,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 了解宝山区是否存在大肠杆菌O157∶H7以及动物带菌和食品、水源的污染情况。  [方法 ] 对采集的肉、乳制品、家禽、家畜粪便 ,快餐原料、各类水源等标本应用免疫磁珠法集菌进行E .coliO157∶H7分离和鉴定。  [结果 ] 共采集家禽、家畜、肉乳制品、快餐原料、各类水源等标本 610份 ,检出E .coliO157∶H73株 ,总检出率为 0 .49%。其中以肉类制品检出率最高 ,为 1.3 7% ;其次为其它标本 ,检出率为 1.0 2 % ,家禽、家畜粪便 ,检出率为 0 .3 8%。  [结论 ] 宝山区存在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爆发或流行的隐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金华市外环境中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中生化特征、毒力因子的携带与耐药情况。方法:直接分离接种于O157显色培养基。结果:从51份样品中分离出2株O157:H7大肠杆菌,对这2株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PCR毒力因子的测定,携带eaeA、stx2毒力因子。结论: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两株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利福平类、四环素耐药。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东台市大肠埃希菌O157:H7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东台地区1999-2001年和2005-2006年间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coli O157:H7)宿主动物和腹泻患者带菌情况,按照《江苏省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监测工作实施计划》及《国家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在东台市开展E.coli O157:H7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 7∶H7,本研究通过优化培养基成份和筛选选择性抑菌物质设计了一种选择性分离鉴别培养基 ,CTV MUG RSMAC琼脂。使用该培养基不仅可有效抑制杂菌的生长 ,还能同时鉴定大肠杆菌O15 7∶H7的三种主要生化特征———不发酵山梨醇、不发醇鼠李糖、不分解MUG ,可避免漏检发酵山梨醇的大肠杆菌O15 7∶H7变异株。样品用选择性增菌肉汤 42℃培养过夜后 ,在CTV MUG RSMAC平板上划线接种 ,37℃培养 2 4小时 ,挑选特征菌落做O15 7、H7抗血清凝集试验和肠杆菌科主要生化试验 ,整个程序可在 3天内完成。检测了 12 6份食品样品 ,结果检出 3份阳性 ,与用FDA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腹泻患者和宿主动物中带菌及毒力基因情况,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2009年河南省监测点所送可疑菌株进行血清学和PCR复核,对确认菌株进行stx1、stx2、eaeA、hlyA毒力基因测定。结果河南省2005-2009年共监测各类标本10 732份,检出O157∶H7菌株255株,检出率为2.38%;其中动物粪便标本的检出率为6.31%,检出率最高的为羊粪(8.04%),其次为牛粪(7.20%);各年份菌株检出率之间有一定差异;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产毒株主要来自于羊、牛、鸡粪便及蝇类和生肉标本;毒株类型主要为stx2、eaeA、hlyA组合型。结论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人群和各类动物中均存在,最重要的动物宿主是羊和牛;部分食品在加工环节有可能被污染,存在引起暴发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河南省局部地区腹泻病人感染及携带大肠杆菌O157:H7的情况,观察带菌时间及预后。[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发现病人,通过病人粪便mEC肉汤增菌14h、胶体金免疫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分离、rfbO157、rfbO111、hlyA、stx1、stx2、eaeA引物PCR扩增方法进行毒力因子测定等方法,观察、研究感染病人的发病和预后。[结果]从1303份腹泻病人中共分离出的38株O157:H7菌株,检出率2.9%,PCR rfbO157扩增均为阳性。其中2株具有stx2、hlyA和eaeA毒力基因,36株为O157:H7不产毒株。[结论]我省首次从病人中分离出O157:H7产毒株,病人发病后可于第3~8d内检出病原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能在12小时内同时快速检测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体系。方法碱性蛋白胨水(BPW)非选择性增菌6h;100℃10min制备DNA模板;根据大肠杆菌O157∶H7的uidA基因、志贺菌的ipaH基因及沙门菌的invA基因序列设计各菌引物,进行PCR扩增及电泳检测。同时优化反应体系,测定体系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该多重PCR体系能在12h内同时检测3种目的菌;灵敏度为10~30cfuml;通过对23株目的菌和15株非目的菌检测,提示该体系特异性高。结论初步探讨出能在12h内快速、灵敏、特异地同时测定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准确地甄别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方法。方法:选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编码脂多糖基因(rfbE)和编码鞭毛抗原基因(fliC)作为检测靶基因,建立荧光PCR反应体系。结果:通过多种标准菌株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熔解曲线分析法可特异性地甄别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纯培养的灵敏度达到2.8×101cfu/ml;检测108例临床样本,其中18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阳性,3例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非H7阳性,与常规培养方法的符合率达到100%。结论:本方法可简便、准确地甄别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结果可靠,通过进一步增加反应体系中引物的数量可同时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其他血清型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河北省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分布状况及菌株的毒力研究。方法:运用免疫磁珠富集进行分离培养,并用PCR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共采集食品530份,检出O157:H7大肠杆菌5株,总检出率为0.9%。其中,以生牛、羊肉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7%和4.4%。5株O157:H7菌株中,4株带有SLT2、eae和H ly 3种毒力基因,1株带有SLT1、SLT2、eae和H ly 4种毒力基因。结论:掌握食品中O157:H7分布及生物学特性对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