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EEG)监测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118例昏迷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并给予分级,同时进行格拉斯昏迷量表(GCS)评分,依据结果进行预后判断,与病人3个月后随访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电图分级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33,P<0.05),GCS评分和脑电图分级与预后有关,GCS评分综合预后判断准确率为77.1%,EEG分级综合预后判断准确率为93.8%。结论动态脑电图监测可以较准确地判断昏迷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动态脑电图(AEEG)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昏迷患者进行ERP、AEEG及BAEP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昏迷患者AEEG分级和BAEP分级与GOS评分的相关性,并探讨ERP、AEEG联合BAEP对昏迷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昏迷患者入院1 w内AEEG分级与昏迷发生3个月后GOS评分呈负相关(r=-0.715 2,P=0.000);昏迷患者入院1 w内BAEP分级与昏迷发生3个月后GOS评分呈负相关(r=-0.632 6,P=0.000)。患者入院1 w内行ERP、AEEG联合BAEP检测对昏迷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其敏感性(SE)、特异性(SP)、对预后评估的准确率(AC)优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ERP、AEEG以及BAEP(P<0.05),而预后评估的错误率(FA)均低于GCS、ERP、AEEG以及BAEP。结论 ERP、AEEG联合BAEP可以作为评估昏迷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EEG)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昏迷病人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昏迷病人行动态脑电图和脑干诱发电位监测,将动态EEG、BAEP结果及临床指标与病人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动态脑电图与BAEP联合检查对预后评估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高于Glasgow组、单纯脑电图组和单纯诱发电位组(P<0.05)。结论动态EEG结合BAEP是判断昏迷病人临床预后的客观、经济、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视频脑电图反应性与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脑梗死病人126例,采用视频脑电图检测仪监测病人脑电图,分析Synek分级、脑电背景波、睡眠纺锤波、脑电图反应性对病人预后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诊断率。结果 126例病人中,预后良好85例(67.46%),预后不良41例(32.54%)。Synek分级良性者预后良好率为89.47%,高于Synek分级不确定性者(66.67%)与Synek分级差者(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种脑电背景波模式中,预后良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睡眠纺锤波、α和β波、θ和δ波、爆发-抑制、平坦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睡眠纺锤波者预后不良4例,无睡眠纺锤波者预后不良3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电图无反应者出院时预后不良为57.14%,有反应者预后不良率为25.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睡眠纺锤波、Synek分级、脑电图反应性;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Synek分级、脑电图反应性、睡眠纺锤波;正确诊断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ynek分级、脑电图反应性、睡眠纺锤波。结论视频脑电图指标结果可反映脑梗死病人预后情况,脑电图反应性可作为脑梗死病人预后的预测指标,特异性较高,建议和其他指标相结合,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脑电图反应性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应用床边动态脑电图观察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电图反应性 ,建立一种评价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损伤程度及预测预后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或格拉斯哥 匹斯堡昏迷评分(GCS P) <2 7分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 ,床边记录动态脑电图 ,判定刺激后脑电图 (EEG)反应性 ,同时记录GCS和GCS P。结果 双盲法判定EEG反应性的相符性 ,Kappa值 0 .82 3,GCS P评分与EEG反应性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EEG反应性生存预测准确率 88.89% ,死亡预测准确率 72 .73%。GCS P评分生存预测准确率 6 6 .6 7% ,死亡预测准确率 72 .73%。EEG反应性和GCS P评分联合预测比单纯EEG反应性预测准确率没有明显提高。结论 EEG反应性判定标准临床可行。EEG反应性是急性重症脑血管病预后非常好的客观预测指标。EEG反应性预测准确率明显高于GCS P评分 ,尤其是生存预测准确率。EEG反应性需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6.
潘莉  黄云旗  尹苏红 《内科》2007,2(4):542-543
目的探讨脑电图及其反应性对昏迷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视频脑电图加刺激(疼痛和声音呼唤)对30例昏迷患者进行4~24h的监测,观察脑电波的动态变化。结果Ⅰ~Ⅲ级者对刺激表现有反应的预后较好;而Ⅲ~Ⅴ级者,对刺激表现为可疑反应或无反应,常提示预后不良;Ⅳ~Ⅴ级的死亡率高达100%。结论可利用视频脑电图加刺激的方法对昏迷患者进行监测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判定昏迷患者昏迷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5例ICU病房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7分的昏迷患者,昏迷后24 h内行BIS监测,同时行GCS评分和GCS-匹斯堡(Pittsburgh)评分,观察6个月预后。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BIS与GCS评分、GCS-Pittsburgh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BIS与GCS评分和GCS-Pittsburgh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r分别为0.820、0.873;预后良好者BIS显著高于预后不良者(P〈0.01)。结论 BIS监测在评估昏迷患者昏迷程度和判定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程脑电图(EEG)监测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脑功能的评价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根据GCS评分选取重症(GCS≤7分)脑出血患者128例,监测患者EEG变化,采用EEG分级评定标准进行分级,并分析EEG分级与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重症脑出血患者脑电图极度异常患者病死率92.8%;重度异常患者病死率38.7%;中度异常患者病死率25.6%;脑电图轻度异常患者无死亡病例.结论:持续监测重症脑出血患者EEG改变可准确、客观地评价患者脑功能,并能预测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体感诱发电位对脑功能损伤的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运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评价脑功能损伤程度和预测预后,比较SEP与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脑功能损伤评估的准确性。方法对66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SEP动态监测,根据Judson分级标准进行SEP评价。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各33例。结果SEP分级和GCS均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SEP级别越高,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经logistic回归分析,SEP分级预测准确率高于GCS。结论分级量化的SEP较临床观察指标敏感、特异,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脑功能损伤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昏迷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可由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以外的各种疾病所引起 ,属意识障碍之一种。脑电图(EEG)监测是了解脑病理状态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 1 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收治的 70例昏迷病人进行脑电图监测 ,以探讨昏迷病人的脑电图表现及与临床转归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70例患者中 ,男 46例 ,女 2 4例。年龄9~ 91岁 ,平均 48.3 4± 2 1 .1 3岁。1 0岁以下 1例 ,1 1~ 2 0岁 6例 ,2 1~ 3 0岁 7例 ,3 1~ 40岁 1 4例 ,41~ 5 0岁 1 3例 ,5 1~ 60岁 7例 ,60岁以上 2 2例。昏迷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昏迷患者动态脑电图表现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探讨脑电图在昏迷患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昏迷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临床结局作对照。结果脑电图慢波型昏迷49例,死亡14例(28.6%);α-波昏迷型5例,死亡4例(80.0%);β-波昏迷型1例留有后遗症;纺锤形昏迷1例基本痊愈;发作型昏迷6例,死亡1例(16.7%),后遗症2例(33.3%),好转2例(33.3%),痊愈1例(16.7);平坦型昏迷10例,死亡9例(90.0%),1例留有严重后遗症。结论动态脑电图能较好地反映昏迷患者的脑功能损伤程度,为患者的预后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对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幕上自发性脑出血合并昏迷患者术后脑电监测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神经疾病科重症监护室发病72 h内的幕上自发性脑出血合并昏迷并行急诊血肿清除术患者136例,术后14 d行床旁视频脑电监测并分析脑电图(EEG)特征,术后90 d通过扩展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评估预后。结果 136例患者中69例(50.7%)预后良好,67例(49.3%)预后不良。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肿体积较大(OR=6.450,95%CI:3.018~13.783)、EEG Young分级较高(OR=2.516,95%CI:1.804~3.510)、EEG无反应性(OR=2.167,95%CI:1.091~4.303)、无睡眠波(OR=3.040,95%CI:1.319~7.006)提示预后不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得分越高(OR=0.549,95%CI:0.242~1.246)提示预后越好。结论 脑电监测可作为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昏迷患者急诊血肿清除术后预后的评估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对脑损伤患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脑损伤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73例,应用BIS检查动态观察意识障碍程度的变化,同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观察2个月的预后.根据预后的意识水平分为死亡组、意识障碍组和清醒组,分析BIS值和预后的关系,GCS评分与BIS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意识障碍组、清醒组的BIS值分别为35.3 ±24.9、54.8 ±16.6、68.4±14.7;预后越差,BIS值越低,预后的意识水平与BIS值具有线性相关(x2=11.090,P<0.01),BIS与GC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701,P<O.01).结论:BIS与脑损伤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BIS监测在评估NICU脑损伤患者昏迷程度和预测转归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脑电图模式对预后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脑电图评估时间和脑电图模式对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64例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行脑电图评估。按首次脑电图监测时间段将患者分为1~3d、4~7d及〉7d监测组。脑电图监测包括全面抑制、爆发-抑制、α/θ昏迷和慢波增多四个模式,临床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以6个月为终点。分别统计四个脑电图模式在三个时间段内预测预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及总符合率。结果心肺复苏后脑电图全面抑制模式在7d内预测预后不良敏感性(67%~80%)、特异性(100%)较高;爆发-抑制模式在7d内预测预后不良特异性高(100%),但敏感性(6%~8%)低;α/θ昏迷模式预测预后不良敏感性为3%~40%、特异性为50%~67%;慢波增多在7d内预测预后良好敏感性(100%)、特异性(91%~94%)均高。结论心肺复苏后早期(7d内)脑电图显示全面抑制和爆发-抑制模式预测预后不良准确、可靠;慢波增多模式预测预后良好准确、可靠;α/θ昏迷模式预测预后不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动态脑电监测(CEEG)系统,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受损的脑功能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及评分,比较不同脑电图分级标准对重症脑血管疾病(CVD)导致的脑功能受损程度做出评估。方法搜集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20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且发病5d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分,年龄40岁~78岁。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动态脑电监测资料。结果 3种不同标准的脑电图分级与重症脑血管病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Synek分级标准最能反映脑血管病的脑功能损伤程度。结论脑电图分级后,Synek分级的生存预测准确率均最高,更适用于重症脑血管病的病情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损伤指数(craniocerebral injury idex,CCII,即GCS评分/CT计分比值)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CI)昏迷患者的应用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SCCI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取GCS评分及对患者头颅CT图像进行Rotterdam CT计分,并分析CCII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的CCII较预后不良组高,GCS评分6~8分组较3~5分组的CCII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CCII与患者GOS预后评分呈正相关(r_p=0.932,P=0.000)。GOS预后评分各组患者之间的CCII从好到差的不同预后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II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临床诊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晕厥和昏迷     
动态脑电图对皮层或脑干病变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倾斜训练联合毕索洛尔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列日昏迷评分(GLS)、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GCSP)、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反应水平量表(RLS)5个昏迷量表,在预测急性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发病≤3d的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120例,于发病第3、5、7天,分别采用不同昏迷量表对其进行评估,评估者间的一致性检验采用加权Kappa检验,量表内容一致性采用Cronbach α检验;以发病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的预后为标准,判断5个量表预测预后的准确性,预后预测的辨别力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①评估者间一致性方面FOUR量表最好(Kappa值:0.647),其他依次是GCSP(0.628)、RLS(0.613)、GCS(0.554)和GLS(0.497)量表。②GCS、GLS、GCSP、FOUR量表的内容一致性均较好(RLS为单一项目,不进行此项分析),Cronbachd值分别为0.826、0.845、0.913和0.853。③各昏迷量表均对不良预后具有较好的辨别预测能力,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FOUR(0.854)、GCS(0.844)、GLS(0.838)、GCSP(0.793)和RLS(0.775)。④预测不良预后的最佳分界值为GCS≤6分、GCSP≤17分、GLS≤9分、FOUR评分≤8分、RLS〉16分。以昏迷量表分界值预测不良预后,FOUR、GCS、GLS、RLS、GCSP量表的准确率分别为82.3%、81.2%、79.4%、78.1%、76.5%。结论GCS和FOUR量表更适合用于对急性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评估,前者为神经科医护人员所熟悉,而后者更容易培训和掌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昏迷的客观评估方法和主观评估方法判定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的昏迷患者39例,复苏后24 h内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同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GCS-Pittsburgh评分,观察其6个月时的预后,并分析不同评估方法判定预后的价值。结果 6个月后,预后良好11例,预后不良28例。三种评估方法的预后不良组分值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患者运动反应、对光反射、脑干反射及自主呼吸消失判断预后不良的敏感性均为100%,其中脑干反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BIS监测判断预后不良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显著高于GCS-Pittsburgh评分(P<0.05)。结论三种昏迷评估方法均可判定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预后,但客观评估方法 BIS监测对预后不良的判定价值优于主观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脑出血及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呼吸紊乱的类型、程度及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关系.方法 对2例脑外伤、2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在入院当天、1周后及2周后进行睡眠呼吸监测,然后将睡眠呼吸监测相关指标与患者的意识状态和GCS评分进行对照.结果 4例患者均存在严重的呼吸暂停,包括中枢性呼吸暂停和阻塞性呼吸暂停.4例昏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