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丹参的两种主要成分对培养内皮祖细胞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丹参的两种主要成分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对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分别加入丹参素5mg/L、10ms/L及20mg/L,丹参酮ⅡA0.05mg/L、0.2mg/L及0.8mg/L干预72h。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组化法鉴定EPC,分别观察EPC的数量、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丹参素干预组促进外周血EPC扩增,并显著改善外周血EPC的黏附、迁移及增殖能力,丹参酮ⅡA组对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丹参的两种主要成分中,丹参素可增加培养EPC的数量并改善其功能,丹参酮ⅡA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ve low density lipopmtein Ox-LDL)损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内皮祖细胞.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100 mg·L~(-1))及丹参素干预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100 mg·L~(-1)加丹参素,浓度分为2,10,50 mg·L~(-1)),干预24 h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的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并取各组细胞上清液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结果: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后,外周血EPCs的增殖能力、黏附能力显著受损,细胞上清液SOD含量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丹参素干预24 h后,显著改善了外周血EPCs的功能,各组SOD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减少.结论:丹参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后内皮祖细胞的功能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保护作用。方法: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各6例入选研究,各取空腹外周血20 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选择法行EPCs培养,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样一分为二,分别为高胆固醇组及丹参组,丹参组培养时另添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0μg/mL,采用流式细胞术、倒置显微镜、MTT法、Boyden小室等分别观察各组EPCs数量、集落形成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6.13±0.84)vs(24.53±3.67),P<0.01〕,且其克隆形成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也显著降低,培养时添加复方丹参注射液使丹参组克隆形成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较高胆固醇组显著提高,但低于对照组,其中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虽仍较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下降,功能受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周血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丹参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丹参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另接受2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束后各取空腹外周血20 mL贴壁选择法行EPCs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倒置显微镜、MTT法、Boyden小室等分别观察其对EPCs数量、集落形成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提高其克隆形成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显著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尚官红    王晓丽  刘向哲 《陕西中医》2021,(9):1159-1162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活血方对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及黏附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设空白对照组、健脾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0.35 g/ml)、健脾补肾活血方中剂量组(0.65 g/ml)、健脾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1.0 g/ml)。药物干预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健脾补肾活血方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提高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的增殖水平,促进细胞迁移,增强细胞的黏附能力,且健脾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对细胞增殖、迁移及黏附的影响最大。结论:健脾补肾活血方能促进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迁移及黏附功能,具有恢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 ,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 ,培养 7d后 ,收集贴壁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葛根素 (分别为 0.1,0.5,1,3mmol·L-1)培养一定的时间 (6,12,24 ,48h)。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Ⅰ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被认为是正在分化的EPC ,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观察EPC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 :葛根素显著增加外周血EPC数量 ,并且EPC数量随葛根素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 ,3mmol·L-1浓度葛根素作用 24h对EPC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较对照组增加了 1倍 ,P<0.01)。葛根素也显著改善了外周血EPC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增殖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论 :结果提示葛根素可增加EPC的数量且伴随着EPC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内皮祖细胞,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黄芪干预组(黄芪甲苷浓度分别为5、25和75μg/mL),各自干预24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黏附能力测定试验、Matrigel体外成血管试验及Transwell小室法观察黄芪甲苷对EPCs增殖、黏附、成血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各剂量干预组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黏附细胞数、血管数、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增加。结论:黄芪甲苷可显著提高内皮祖细胞多种细胞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8.
沈艺  谢南姿 《中医药研究》2012,(10):1214-1216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功能、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FITC-UEA-I)、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荧光双染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单个核细胞培养4d后进行实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黄芪甲苷干预组。干预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分别为10μg/mL、20μg/mL、40μg/mL)培养72h。分别采用四氮唑溴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来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来观察EPCs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EPCs数量增加,EPCs的黏附、迁移、增殖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增强,且黄芪甲苷20μg/mL时作用最显著。结论黄芪甲苷可增加体外培养的EPCs数量,改善EPCs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内皮祖细胞(EPC)功能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VEGFR)的影响。方法: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诱导处理内皮祖细胞后,采用MTT,Boyden小室、黏附试验和RT-PCR技术分别观察药物对EPCs增殖、迁移、黏附以及VEGF-VEGFR转录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含药血清对EPC增殖和黏附均有明显促进作用;药物对细胞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从5%含药血清的显著抑制到10%和15%含药血清的显著促进作用,且10%和15%含药血清均可明显上调VEGF和VEGFR的转录。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上调VEGF-VEGFR通路,影响内皮祖细胞功能,具有诱导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含脑血康颗粒的培养基对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的EPCs,加入含脑血康颗粒的相应培养基中,并根据培养基中脑血康颗粒浓度0,10,50,100 mg/mL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检测培养基孵育7 d后EPCs的数量及细胞功能。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脑出血组的外周血EPCs数目及黏附、迁移、增殖及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脑血康各组外周血的EPCs增殖能力及黏附、迁移及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均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脑血康颗粒能明显增加脑出血患者外周血EPCs的数量,并且改善其功能,增强EPCs的增殖、分化、黏附和迁移能力,能够更快形成血管样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素(DSS)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重点在于是否与其抗氧化作用及改变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及影响相关核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有关。方法:通过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高铁还原、亚铁螯合实验和DCFH-DA荧光探针标记ROS,检测DSS的抗氧化活性及对A549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DSS对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时效与量效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SS对A549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氧化还原调节转录因子Nrf2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上游Akt,ERK1/2 MAPK信号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DSS能够剂量依赖性降低A549细胞内ROS水平,与其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活性有关;DSS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A549细胞生长,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DSS能降低Nrf2表达,与抑制Akt以及ERK1/2的磷酸化水平有关,但对HIF-1α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DSS具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在于通过清除ROS进而抑制Akt,ERK1/2的磷酸化而下调Nrf2的表达并最终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王远航  李微 《中医药学刊》2010,(10):2193-2194
目的:研究蒲黄提取物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脂质过氧化的影向。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蒲黄提取物对内皮细胞有无毒性。根据MTT法的结果,采用蒲黄提取物(10mg/L,50mg/L,100mg/L)预处理细胞24h,再加入100mg/L Ox-LDL造成细胞损伤,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Ox-LDL损伤组LDH的活性、MDA的含量显著升高,SOD的活力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10、50、100mg/L蒲黄提取物可显著降低LDH的活性、MDA的含量,提高SOD的活力。结论:蒲黄提取物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滴注液中丹参素钠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健康Beagle犬禁食12 h后,静脉滴注丹参滴注液10 mL.kg-1,血浆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采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血药浓度。结果:丹参素钠在0.225~18.000mg.L-1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113 mg.L-1,Beagle犬静脉滴注丹参滴注液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30 min,Cmax为(9.574 2±2.371 5)mg.L-1,t1/2为(19.23±2.97)min,CL为(0.012 7±0.003 0)L.min-1.kg-1,AUC0-tn为(474.954±95.483)mg.min.L-1,AUC0-∞为(482.494±95.353)mg.min.L-1。结论:所建立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简便、稳定、可靠,丹参素钠在Beagle犬体内呈单室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MNCs),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采用多波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scanningeonfoealmicroscope,LSCM)鉴定后将细胞随机分成:(l)对照组;(2)辛伐他汀对照组;(3)黄芪甲苷组。24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PCs的增殖周期;MTT比色法、黏附能力实验检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eells,EPCs)的增殖能力、黏附能力。结果:黄芪甲苷在10-1mmol/L~10-10mmol/L的浓度范围中均有效,在黄芪甲苷10-9mmol/L浓度时,EPCs的增殖力最强,黄芪甲苷能明显增强EPCs的黏附、增殖能力。结论:黄芪甲苷能够增强EPCs的生物学功能,对EPCs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以不同浓度(20μg/mL、50μg/mL、100μg/mL)的EGb761对其生长进行干预后,H2O2诱导其损伤,MTT法观察细胞活力,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荧光探针DCFH-DA进行活性氧(ROS)检测;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20μg/mL、50μg/mL、100μg/mL)的EGb761均能提高H2O2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细胞存活率和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活性氧水平和细胞凋亡率,且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EGB761在一定范围内能保护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且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干预高糖受损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的最佳浓度,并探讨AS-IV对高糖受损E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取足月新生儿脐带血分离、培养并鉴定EPCs,将鉴定成功的EPCs用30 mmol/L的葡萄糖预处理120 h后,随机分为实验组(HG+AS-IV组)和对照组(HG组),同时设置正常组(NC组)。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AS-IV(0、25、50、100、200、400 mg/L)干预EPCs 24 h后的增殖情况,绘制增殖曲线,初步得出AS-IV干预高糖受损人EPCs增殖的最佳浓度。进而通过CCK-8增殖实验、黏附能力测定试验、细胞划痕试验及Matrigel体外成血管实验检测最佳浓度的AS-IV对高糖受损EPCs增殖、黏附、迁移和成管功能的影响。结果:AS-IV促高糖受损EPCs增殖的最佳浓度为100 mg/L;与对照组比较,100 mg/L AS-IV干预后的高糖受损EPCs增殖能力、黏附细胞数、细胞迁移率、体外成管数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05);同时检测实验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0.05)。结论:AS-IV可显著改善体外高糖受损的人EPCs的生物学功能,恢复其原有活力并具有介导血管新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黄芪注射液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功能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黄芪(分别为10,20,50,100g/L)培养24h,同时,对照组与黄芪50g/L组分别培养6,12,24,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EPCs,将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来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免疫印迹杂交法半定量测定iNOS含量。结果黄芪能增加外周血EPCs数量,促进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并随黄芪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黄芪还能增加EPCs中iNOS含量。结论黄芪能增加EPCs的数量,促进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这可能与其增加iNOS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Luteolin,Lu)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DPPH法测定Lu抗氧化活性;MTT法测定Lu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影响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Lu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其浓度呈正相关(r2=0.979);5,10,20,40μmol/L的Lu作用48 h后对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08%,7.09%,25.27%和53.77%,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7.88±5.81)μmol/L;Lu以浓度依赖性阻滞细胞周期在G2/M期,且S期细胞比例呈下降趋势。40μmol/L的Lu作用72 h后,BGC-823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镜下观察发现经Lu处理后细胞固缩并伴随细胞膜破裂的现象。结论 Lu在体外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抗氧化、改变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