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安全有效的材料制作鼻导管,保证不同年龄患儿氧疗效果。方法:将在我院PICU进行鼻导管吸氧的肺炎患儿131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双腔鼻导管吸氧的方式给氧,研究组则采用自制鼻导管给氧,分别观察患儿吸氧前、吸氧后1h、吸氧后6h、吸氧后24h的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等数据,并观察患儿三凹征、鼻翼煽动、紫绀改善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吸氧后三凹征、鼻翼煽动、紫绀等情况比吸氧前明显缓解。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指标均比吸氧前得到改善,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吸氧前、吸氧后1h、6h、24h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吸痰管材料安全,取材便捷,具有不同型号可供选择,方便护理人员操作,可以保证患儿有效吸氧,保护患儿鼻粘膜不被损伤,保证足够的氧流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文丘里面罩吸氧和经鼻高流量吸氧的效果。方法:根据研究需求,收集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2例,病例纳入起始时间为2021年7月,截止时间为2022年7月,随机分成两组。应用经鼻高流量吸氧的36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应用文丘里面罩吸氧的36例患者归入观察组。结果:氧疗5h、24h后,两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和血pH值均无明显改变(P<0.05),但观察组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氧疗5h、24h后,两组患者的咳痰难易程度评分和痰液性状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文丘里面罩吸氧的效果明显优于经鼻高流量吸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种吸氧方法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以单纯随机抽样法,对心血管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3组:鼻塞组、双鼻吸氧管组、头皮针导管组,每组70例.鼻塞组选用一次性鼻塞吸氧,双鼻吸氧管组选用一次性双鼻吸氧管,头皮针导管组选用一次性静脉输液头皮针,将头皮针导管与吸氧导管相连接,给患者吸氧.结果 3组患者吸氧30 min、60 min后,3种吸氧方式均能使血氧饱和度提高(P<0.05),达到吸氧目的.3种吸氧方法吸氧前后血氧饱和度的比较,3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3种吸氧方法之间吸氧效果相同.结论 头皮针导管吸氧与鼻塞吸氧、双鼻吸氧管吸氧一样能达到吸氧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病人最佳的吸氧方法。[方法]选择全身麻醉腹部大手术后胃肠减压病人60例,分为3组,分别采取与胃管同侧鼻孔鼻导管吸氧法、留置胃管对侧鼻孔鼻导管吸氧法、面罩吸氧法给病人供氧,于吸氧前及吸氧20h后分别采集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观察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厦病人的舒适度。[结果]3种吸氧方法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留置胃管对侧鼻孔鼻导管吸氧法病人舒适感优于留置胃管同侧鼻孔鼻导管吸氧法和面罩吸氧法。[结论]一般全身麻醉腹部大手术后胃肠减压的病人选择留置胃管对侧鼻孔鼻导管吸氧法,病人更愿接受。  相似文献   

5.
两种给氧方法吸氧前后血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塞及鼻导管吸氧对静脉血氧分压的影响。方法 将30例需给氧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鼻塞法及导管法吸氧,两组患者在吸氧前于肘静脉采血1ml,然后给氧。吸氧时嘱患者闭口,一律经鼻呼吸,氧流量为5L/min。吸氧30min后再取同一静脉采血1ml,再将吸氧前后的2次血标本送实验室作血气分析。结果 吸氧后两组患者酸碱度(pH)均有轻度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有轻度下降,鼻塞组的静脉血氧分压(PO2)有上升,而导管组反而下降。经统计学测验,两组之间的pH、PCO2与PO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鼻导管给氧法可因导管有时被呼吸道分泌物阻塞使供氧效果差,又可因导管插入鼻咽部使患者感到不适,而面罩法给氧虽避免了上述缺点,但耗氧量大,鼻塞法吸氧可以避免上述常见缺陷,临床应用效果好。经血气分析优于其他给氧方法。  相似文献   

6.
秦寒枝 《全科护理》2012,10(6):483-484
[目的]探讨面罩内鼻导管吸氧在无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疗效。[方法]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面罩内鼻导管吸氧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使用面罩外接氧气无创机械通气。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4h、12h、24h的心率、呼吸频率、pH、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的变化。[结果]面罩内鼻导管吸氧组经治疗4h、12h和24h后心率、呼吸频率、PCO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降低更明显(P<0.05);pH值、氧分压(PO2)及氧合指数则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内鼻导管吸氧较常规面罩外接氧气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明显提高无创机械通气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69-3670
观察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79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湿化吸氧治疗,观察组予以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三凹征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临床疗效。观察组心率恢复正常、三凹征消失及肺啰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a O2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缩短心率恢复正常、三凹征消失及肺啰音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恒温箱内低流量吸氧对早产儿缺氧状况的治疗效果。[方法]52例早产儿采用吸氧导管直接插入恒温箱内,使氧气均匀弥散在恒温箱内,让患儿自由吸氧。[结果]51例患儿呼吸改善,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1例缺氧状况无明显改善.改用头罩吸氧。[结论]对于需要恒温箱内保暖的早产儿可采用恒温箱内低流量吸氧法代替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恒温箱内低流量吸氧对早产儿缺氧状况的治疗效果。[方法]52例早产儿采用吸氧导管直接插入恒温箱内,使氧气均匀弥散在恒温箱内,让患儿自由吸氧。[结果]51例患儿呼吸改善,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1例缺氧状况无明显改善,改用头罩吸氧。[结论]对于需要恒温箱内保暖的早产儿可采用恒温箱内低流量吸氧法代替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法。  相似文献   

10.
韦敏 《系统医学》2023,(10):133-137
目的 评估比较新生儿肺炎运用头罩吸氧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新生儿科接受新生儿肺炎治疗的9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6例)。两组均予以新生儿肺炎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结合头罩吸氧治疗,观察组则结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时间指标、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机体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呼吸与心率恢复正常、气促缓解时间、住院用氧总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与血pH值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5,P<0.05)。结论 针对新生儿肺炎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效果优异,其更有利于优化患儿血气以及机体指标,且治疗手段不良反应甚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HFNC)及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20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HFNC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h血气分析结果,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及pH值水平,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h、48h心率和呼吸频率,检测两组心肌损害标志物[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48h后PaO_2、SpO_2、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PaCO_2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H值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h后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aO_2、SpO_2、pH值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h、48h后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48h后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显著低于治疗24h后(P0.05);观察组治疗48h后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0%,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对改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肺功能及血氧指标具有临床价值,且可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胡瑞 《家庭护士》2009,7(7):578-579
[目的]观察鼻前庭吸氧在2岁以内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岁以内患支气管肺炎并且有中度缺氧症状的住院惠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鼻前庭吸氧,对照组采用常规鼻导管吸氧.设定氧流量为1.5L/min.观察两组患儿吸氧前、吸氧后30 min、吸氧后1 h测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及临床缺氧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SpO<,2>和缺氧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前庭吸氧和常规鼻导管吸氧对2岁以内中度缺氧患儿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无创呼吸机与鼻导管吸氧在肺结核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并呼吸衰竭患者89例作为分析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鼻导管吸氧治疗,研究组予以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变化、肺功能变化。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2,P<0.05)。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鼻...  相似文献   

14.
鼻导管吸氧时导管插入深度不同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适宜的鼻导管吸氧时导管适宜的插入深度。方法将鼻导管分别插入 1.5cm、2cm、3cm及 5cm ,观察记录吸氧前后的血氧饱和度 ,并分别与传统组进行对照。结果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氧饱和度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P >0 .10 )。结论采用鼻导管吸氧时导管插入深度以 2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922-924
目的探究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呼吸暂停新生儿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患儿舒适度、家属接受度。结果观察组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有创通气比率、治疗72h内呼吸暂停次数和总用氧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潴留、心率加快、鼻损伤、气胸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不良反应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舒适度、家属接受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舒适度、家属接受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妇短时间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是否需要湿化.方法 按400例产妇入院号单双顺序分为常规湿化吸氧组(对照组)和未湿化吸氧组(观察组),观察比较产妇的呼吸道反应、微生物检测结果、更换吸氧装置花费的时间.结果 两组产妇的呼吸道均无不适症状出现,两组产妇感到有氧气异味感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化瓶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更换吸氧装置时间观察组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呼吸道功能无异常的产妇实施短时(5 h内)中低流量的鼻导管吸氧可不经湿化.  相似文献   

17.
鼻导管吸氧法导管插入深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鼻导管吸氧时导管的适宜插入深度 ,将鼻导管分别插入1.5cm、2cm、3cm及5cm ,观察记录吸氧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 ,吸氧 8h后导管前端分泌物粘附情况及病人的感受 ,并分别与传统组进行对照。结果显示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氧饱和度及其他生命体征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P >0 .10 ) ,而在导管分泌物粘附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1)。提示 :采用鼻导管吸氧时导管插入深度以2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面罩吸氧法与鼻塞吸氧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疗是缺氧病人治疗的一种重要措施,许多喘憋严重的病人张门呼吸,单纯鼻塞吸氧不能缓解缺氧状态,我们应采用面罩吸氧。通过对102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分成两组用单纯鼻导管和面罩吸氧进行比较疗效(主要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发现面罩吸氧疗效优于单纯鼻导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导管经口给氧治疗老年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 观察因各种疾病所致老年低氧血症患者48例.除常规抗感染、扩张支气管、营养支持外.根据吸氧途径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鼻导管经口给氧)22例和对照组(鼻导管经鼻给氧)26例.比较两组患者吸氧30min后的临床症状、动脉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及PaO2、SaO2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为77.27%。结论 鼻导管经口给氧可显著改善老年低氧血症患者的缺氧症状.且利于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早期面罩雾化给氧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方法:临产孕妇9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9例、对照组499例,观察组早期采用面罩雾化给氧方式,对照组采用鼻导管给氧方式。结果: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与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明显,两组窒息率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面罩雾化吸氧能有效预防新生儿低氧血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