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7例12处B型与C型冠脉病变经球囊预扩张后,4处冠状动脉内膜夹层形成,2处血管弹性回缩而置入枝架6处直接置入支架,术后造影内膜夹层及血管弹性回缩消失,全部病例扩张满意,血流改善充分,1例术后发出血,处理后康复,随诊1~24月,1例术后2月再发心绞痛,药物能缓解。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184-1185
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78例冠心病患者,其冠状动脉造影示冠脉狭窄为70%~90%病变。分为FFR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变个数、支架个数、住院期间心绞痛、心肌梗死、住院费用及出院后MACE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病变数目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FFR组支架个数、住院费用上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期间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后6月MACE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FR在临床上的应用可以更好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同时减少病人痛苦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2年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94例资料。结果 :94例患者 131支冠状动脉的 15 1处病变共置入支架 112枚 ,手术和临床成功率分别为 99.1%和 97.8%。术前病变平均狭窄为 (92 .8± 4.9) % ,术后残余狭窄为 (5 .4± 8.1) %。因球囊扩张后不理想占 43.7% (4 9枚 ) ,PTCA并发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占 2 5 .9% (2 9枚 ) ,选择性置入支架占 30 .4% (34枚 )。严重并发症 2例 (2 .1% )。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 ,疗效好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0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6年1月-2000年12月在我院行C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5例老年(共156支冠脉血管)和90例非老年(共120支冠脉血管)冠心病患者接受CS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的冠脉特点和发病血管支数与非老年患者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在CS成功率,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近期临床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支架术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 5 6例年龄≥ 6 0岁 (老年组 )和 4 3例年龄 <6 0岁 (非老年组 )已行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病灶特点 ,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近、远期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组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基础上行支架术总成功率与非老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 (96 .3%与 97.6 % ,P >0 .0 5 ) ;两组间冠状动脉血管 ,外周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老年组因冠状动脉扩张后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或严重内膜撕裂而置入支架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P <0 .0 0 1) ;老年组左主干病变化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P <0 .0 0 1)。随访 6 - 18个月 ,两组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但老年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P <0 .0 5 )。结论 对 6 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PTC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成功率较高 ,并发症少 ,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6.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术中急性闭塞发生率达2.2%,术后再狭窄率高达30%~50%。以往一旦发生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则需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近年研究表明,血管内支架植入术不仅可治疗PTCA术中发生的急性...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血管闭塞李天德,杨庭树,智光,沈洪1临床资料例1,男,56岁,因发作性胸痛3月余人院,1993年12月曾在外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月后来我院治疗。ECG示Q、Ⅱ、Ⅲ、avF、T波低平,心前导联ST-T正常,80%极量活动平板运...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术治疗心肌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术治疗心肌桥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捡出的7例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患者,未进行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支架.结果 支架置入后即刻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肌桥在心脏收缩期的狡窄均消失,残余狭窄不明显.术后心绞痛症状缓解明显,术后随访6~30个月无心绞痛发作.结论 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术治疗心肌桥是有效、安全的,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远期预后需要曼多的病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老年患者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整体护理水平。方法:对在我院实施的36例老年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对提高护理质量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结粜:通过接受健康教育宣教和整体护理的患者均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运用合理的护理程序作好老年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提高该手术临床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6例240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265只支架,其中左前降支139只,右冠状动脉84只,左回旋支40只,左主干2只。结果206例全部成功。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其中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置入支架后22例病情迅速缓解。择期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死亡1例,死因为颅内出血。其他并发症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术中低血压反应9例。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 31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并发急性血管内闭塞、内膜严重撕裂、术后显著残留狭窄及短期内再狭窄等的情况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CASI) ,均获成功 ,术后急性血管闭塞和内膜撕裂征象消失 ,残留狭窄及再狭窄解除 ,未出现出血和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及CASI后亚急性血栓形成。随访 2 6例 ,1例术后 1 3天发生猝死 ,2例因胸痛复发经造影证实支架血管再狭窄 ,再次球囊扩张后再狭窄有所改善 ,余 2 3例冠状动脉造影示支架血管正常 ,结果表明 ,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CASI是解除PTCA急性并发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亦有助于PTCA后再狭窄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临床效果。方法 19例冠心病患者被植入支架共20枚,其中男性17例,女性2例,年龄31~70岁,急性心肌梗塞12例,陈阳性心肌梗塞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例。结果 全部支架植入成功。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安全有效的冠心病临床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3.
19例疑为冠心病作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给予葛根素丙二醇溶液lmg/kg左冠脉内注射。发现注射后即刻有左冠脉主干、前降支及旋支相应节段明显扩张。其直径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从3.8±0.6mm、2.4±0.6mm、2.3±0.3mm增加到4.1±0.8mm、2.7±0.6mm、2.6±0.4mm、平均扩张率为11.5%(p<0.001),而丙二醇溶剂对照组冠脉直径无明显变化。葛根素冠脉注射后心率从77±19次/分降为57±24次/分。主动脉收缩压从147±22mmHg降低至130±22mmHg,主动脉舒张压从88±14mmHg降低至76±11mmHg(p<0.001)。本研究表明,葛根素可产生轻中度冠脉扩张作用,这可能与临床上缓解心绞痛作用有关。葛根素冠脉内注射所产生的负变时作用和心肌抑制现象,可能参与解释其抗心律失常及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并对无复流现象发生机制进行探讨。②方法 采用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AMI病人170例,观察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TIMI Ⅲ级血流及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出院时左心室功能、住院病死率。③结果 急诊支架安置术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为98.8%,TIMI Ⅲ级血流150例(88.2%),发生无复流现象20例(11.8%)。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58%,住院死亡7例,住院病死率4.1%。④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AMI,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较高,但仍有少数病人会出现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11月至2000年9月对61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S),共置入支架82个,回顾分析临床成功率、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97.6%(80/82),术中支架脱落1个,术后3d室颤死亡1例。结论:ICS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好,成功率高,但亦有个别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诊断问题。方法分析81例女性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冠心病临床胸痛症状常不典型,绝经后出现典型或不典型胸痛,同时又有明显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生冠心病可能性大。绝经后仅有典型或不典型胸痛,而无明显危险因素,则冠心病可能性较小。结论绝经是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绝经后冠心病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区域肥大细胞的分布及与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将经苏木素一伊红染色筛选出的属于中晚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脂质核心面积大于斑块面积的40%)的组织块和10例尸检正常冠状动脉标本进行抗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CD3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正常内膜、斑块的纤维帽区、核心区、肩区肥大细胞密度(细胞如视野)和新生微血管密度(微血管杉视野)分别为1.2±1.7、2.6±2.1、3.1±2.4、7.2±3.9和0、2.8±1.6、3.6±1.8、8.3±2.6,斑块肩区肥大细胞密度(MCD)和新生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其它部位(P〈0.05或P〈0.01)且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545;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肥大细胞的分布与新生微血管密度具有相关性且可能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 6例冠心病患者 ,不作冠状动脉预扩张而直接置入支架 ,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效果。结果 :2 6例患者 30处病变均未行球囊预扩张 ,成功置入 30只支架 ,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6~ 30个月 ,平均 (1 8.6± 8.2 )个月 ,4例有胸闷不适 ,冠脉造影复查此 4例 (6个支架 )有 3例 (3个支架 )再狭窄。结论 :在选择的冠心病人中 ,直接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是安全的 ,近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肥大细胞分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方法:将42例经尸检后获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标本和10例尸检正常冠状动脉标本进行抗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正常内膜、斑块帽区、核心区、肩区肥大细胞密度(细胞数/视野)分别为(1.2±1.7)、(2.6±2.1)、(3.1±2.4)、(7.2±3.9),斑块肩区肥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结论:肥大细胞参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并通过释放类胰蛋白酶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HCY)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以及三支病变组,并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部位进行记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三支病变组HCY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三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CY与冠状动脉狭窄积分正相关(r=0.517,P<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CY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病变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Y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独立相关,高HCY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和病变程度加重.HCY可作为判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