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山东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现状 ,为规范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对 2 0 0 3年山东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卫生人力、建筑规模、医疗设备及业务开展情况等进行调查。 [结果 ]山东省妇幼保健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比较低 ,职称结构层次相应较低。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床位数和门诊业务用房面积基本达到了“山东省各级妇幼保健院门诊建设标准”(标准 )的要求 ,但有 3 3所妇幼保健机构没有床位。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设备均未达到“标准”要求 ,各级均有未建立生殖道感染检测设施的妇幼保健机构。 [结论 ]山东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 ,房屋简陋 ,缺少设备 ,业务工作开展受到限制 ,远不能满足广大妇女、儿童保健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东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现状,为规范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山东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卫生人力、建筑规模、医疗设备及业务开展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山东省妇幼保健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比较低,职称结构层次相应较低。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床位数和门诊业务用房面积基本达到了“山东省各级妇幼保健院门诊建设标准”(标准)的要求,但有33所妇幼保健机构没有床位。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设备均未达到“标准”要求,各级均有未建立生殖道感染检测设施的妇幼保健机构。[结论]山东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房屋简陋,缺少设备,业务工作开展受到限制,远不能满足广大妇女、儿童保健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评估山东省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方法]设计专项调查表对全省160家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普查。[结果]调查的160家妇幼保健机构中,37家未开展住院服务;平均市级机构有床位245.5张,县级机构有床位43.5张。全省妇幼保健机构实际在岗职工23,397人,编制人员13,772人;其中,市级机构平均实际在岗职工446.5人,编制人员266人;县级机构平均实际在岗职工73.5人,编制人员54人;与标准相比,全省妇幼保健机构实际在岗职工数、编制人数三套标准均不达标比例分别为25.63%和41.25%。[结论]全省妇幼保健机构临床住院服务条件建设仍需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远不能适应妇幼健康服务需求,定期发布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建设达标程度排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4年全国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用房面积现况及分布情况,为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监测直报系统,收集2014年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用房情况.结果 全国有购建业务用房的2 463所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中,平均人均业务用房面积为42.2 m2.按照《妇幼保健院、所建设标准(试行)》中的业务用房人均面积标准,未达到标准的共计1 163所(47.2%),开展住院服务的机构,平均人均面积及达标比例低于未开展住院服务的机构.独立机构平均人均面积低于非独立机构,中部地区平均人均面积及达标比例低于东部及西部地区,全国30个省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均面积不达标情况.结论 根据目前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用房建设落后状况,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增加投入,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能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能力现状,查找不足,为实验室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专用调查表,对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按照国家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能力标准,必须开展和有条件开展项目中有能力开展和实际开展比例省级分别为83.7%、74.8%、61.2%、54.7%,市级分别为76.5%、48.2%、57.5%、36.2%,县级分别为89.8%、59.2%、56.8%、37.4%;有28.6%的市级和30.9%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须开展项目的实际开展比例未达50%;检验项目未开展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无计划要求、缺设备、缺经费。[结论]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能力还未达到国家要求,尤其是市级、县级差距还比较大,需要进一步提高检验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找出存在问题,为卫生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与建议。[方法]基于四川省妇幼保健监测直报系统,对机构的基本情况、人力资源、资源配置状况与服务运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全省缺编6102人;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7%,未能达到标准;人员素质偏低;服务运营能力有限。[结论]有关部门应根据现实情况,重新修订人员编制、吸收人才,同时应加强妇幼保健人员的素质培养,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政府应加大对妇幼保健机构的投入,增加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改善设备条件,保证妇幼保健机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7年全国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用房面积现况及达标情况,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监测直报系统,收集2015—2017年全国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资源及运营等基本情况,分析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业务用房面积分布现状,并根据2018年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新标准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用房达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全国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用房总面积为2 459万平方米,省、市、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用房面积达到标准的比例分别为26.7%、14.5%和14.4%。其中有住院服务机构的用房面积高于无住院服务机构,但达标率低于无住院服务机构,我国东部地区机构的业务用房面积和达标率都高于中西部地区。结论我国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用房面积虽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各级机构达标率仍较低,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强支持,促进我国妇幼卫生事业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2-2017年山东省妇幼保健资源配置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优化妇幼保健资源配置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对2012-2017年山东省妇幼保健资源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和评价山东省妇幼保健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山东省妇幼保健资源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按人口和按地理配置的基尼系数均在0.3以下;区域内妇幼保健机构、机构床位数、医师数及护士数配置上的差异对总泰尔指数的贡献率远高于区域间差异对总泰尔指数的贡献率。[结论]山东省妇幼保健资源总量稳步增加,按人口和地理配置的公平性较高,区域内差异对妇幼保健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影响较大。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统筹兼顾,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改善妇幼保健资源配置不公平现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太原市妇幼保健机构运营状况,为机构自身建设和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方法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机构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对太原市11个妇幼保健机构运营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太原市妇幼保健机构基本情况:市级和县级均为独立机构,地市级妇幼机构为差额/全额拨款单位,区级和县级妇幼机构则以全额拨款的方式为主。开展住院服务的机构占27.27%,不开展住院服务的占72.73%;2人力资源情况:与卫生部颁布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试行)》中规定的编制下限比较,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缺编112人,区级缺编17人,县级缺编60.50人。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地市级76.74%、区级77.03%、县级78.35%;3资产情况:地市级的固定资产和专业设备固定资产都远远高于区级和县级,但如果按人均固定资产计算则是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最高,其次为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区级最低;4运营情况: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年门诊量253 261人次,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县级的年门诊量5 520人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 1太原市妇幼保健机构以独立形式和全额拨款为主;2太原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都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现象;3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购建房屋面积严重不足,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4市级妇幼保健机构业务开展有特色,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门诊服务则待提高,应积极探索妇幼保健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全国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服务开展及医务人员工作负担情况,掌握妇幼保健机构人员配置状况对其服务开展的影响,为政府决策部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及制定卫生人力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根据《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的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在全国抽取了432所妇幼保健机构开展调查.调查妇幼保健机构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服务开展情况、未开展的原因以及人员配置.结果 省级、市级、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岗职工总数分别超过原核定编制数的66.3%、45.1%和28.2%.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和妇女保健未开展服务项目的比例均超过25%,其中43.6%是由于人员数量不足,13.4%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未开展的比例为45.7%,其中35.2%的原因是由于人员数量不足造成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服务中未开展服务项目的比例均高于省、市两级机构,人员不足和技术水平受限分别占38.4%和29.2%.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群体保健未开展项目的比例为11% ~ 13%;三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名医生日均门诊量分别为28.5人次、18.9人次和13.6人次,每医生日均负担住院床日分别为3.2、2.9、1.7床日.结论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均存在明显的人员编制不足、人员数量和能力不足的情况,工作负担高于综合性医院,影响了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的开展和服务的提供,建议增加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员配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变目前人力严重不足的现状,提高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影响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利用基本生育健康服务的因素。[方法]采用现况调查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195名育龄妇女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及就医距离是人群利用基本生育健康服务的主要障碍。[结论]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投入,加强健康知识宣传与普及,加强农村妇幼卫生保健网络的建设,改善基本生育健康服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日益增高。近20年来,中国妇幼保健网络已成体系,但由于各种原因,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挑战,急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因此,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妇幼保健专业人才培训方法,充分发挥各地医学院校教学医院的优势和作用,培养既懂保健又懂临床的复合型妇幼保健人才,以满足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现状,从而促进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设计调查问卷,对全省所有妇幼保健机构进行电子问卷调查,从中医药服务基本条件、服务能力和参与妇幼保健服务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整体开设中医药专科服务的比例较低(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我国各省市妇幼保健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了解现状,为进一步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提供参考。 方法 结合权威资料选取可以体现妇幼保健水平的相关合理指标,利用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2018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妇幼保健工作质量。 结果 依据计算所得的Ci值大小对各省市妇幼保健服务质量进行排序,前三位是上海、北京、吉林,末三位是云南、广西、西藏。 结论 我国不同省市、区域间妇幼保健服务质量仍存在较大差异,国家应加强财政投入、精准施策,重点强化中西部基层妇幼保健机构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其服务能力,以期不同区域间的妇幼群体均能享受公平、可及且优质的妇幼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了解潍坊市产妇对孕产妇保健知识的需求状况,以期为妇幼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4月,在潍坊市城区抽取在4家医院住院分娩的460名产妇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460人中,需要母婴常见疾病的预防和自查指导的占95.87%,需要母婴保健的宣传和教育的占95.22%,需要婴幼儿动作发育和锻炼指导的占93.26%,需要母婴合理膳食营养均衡指导的占88.70%,需要产褥期保健和康复指导的占88.48%,需要家庭卫生知识指导的占83.04%,需要妇幼保健人员上门进行母婴健康检查或抚育指导的占85.43%;当母婴发生异常状况时(非急症),需要医务人员上门治疗或服务的占75.65%;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和优生优育咨询的占80.43%,需要了解畸胎形成有关知识的占78.04%。[结论]潍坊市城区产妇最需要的孕产妇保健知识是母婴常见疾病的预防和自查,母婴保健的宣传和教育,婴幼儿动作发育和锻炼指导的。不同居住地、不同文化程度者需求率高的项目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合分析区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提出健康发展策略和建议。方法:基于EFE矩阵IFE矩阵对区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区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具有医保覆盖、财政投入及妇幼健康服务需求增长等优势和机会;但同时存在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和居民期望高、高龄孕产妇数量上升的矛盾;总体适合实行调整型多元化战略。结论:区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构建妇幼健康服务集团,建立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特色服务模式,打造“互联网+妇幼健康”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  相似文献   

17.
根据妇幼保健机构的功能定位确定服务项目是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笔者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对妇幼保健服务的重要性打分和一轮集中讨论,围绕着妇幼保健机构的功能定位,在大保健的理念下,梳理了三级妇幼保健服务项目,重新对省、地、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应该开展的服务项目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开展及门诊设置情况, 为规范化建设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2012年我国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现状进行横断面调查, 以及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调查的232所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各儿童保健门诊设置率仅50%左右。县级和区级机构间门诊设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东、中、西部地区仅听力保健门诊设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构业务用房面积、儿保门诊用房面积和儿保门诊人数与儿保门诊设置数量有关。结论 我国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门诊设置率低, 不同地区机构间门诊设置存在差异, 应加强业务用房面积和人员投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合评价2020年内蒙古旗(县、区)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为内蒙古妇幼相关政策制定和服务水平改善提供参考。[方法]抽样选取内蒙古6个盟市33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问卷调查,采取TOPSIS和RSR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档。[结果]2020年内蒙古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水平综合评价各档理论C;值均值分别为优秀0.8873、良好0.6801、一般0.4945、较差0.3240,优秀档是较差档的2.7倍。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水平综合评价理论C;值均值分别为0.5163、0.6361和0.6989。[结论]内蒙古县级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总体良好,但东中西部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存在差异:西部最优,中部次之,东部最差,县级妇幼健康部分服务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青春期生殖健康服务的现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妇幼保健机构提供青春期生殖健康服务的现况,对已开展服务的适宜性、可接受性、有效性以及服务提供者对青少年特有的敏感性和服务态度进行评价。方法 在北京、山东、湖北、广东等省市各选择了1个妇幼保健机构,采用核心人物访谈、门诊观察、病例查阅等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结果 所调查的妇幼保健机构均已将青春期生殖健康服务纳入了现有的服务之中。从青少年患者的就诊需求以及病例分析,10~24岁青少年人群,特别是女性,对妇幼保健机构提供生殖健康保健服务的优势已给予一定的认同。但妇幼保健机构整体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方面尚缺乏以青少年为本的考虑。结论 尽快发展制定有关的青春期生殖健康服务指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