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适应证、椎体造影表现、关键技术、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资料与方法 43例骨质疏松症并55节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透视监视下经椎弓根行椎体穿刺,所有椎体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行椎体造影,注入粉/液/对比剂比例为3:2:1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methaerylate,PMMA),术后CT观察PMMA分布状况和有无渗漏,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PVP技术成功率100%。椎体造影主要有4种表现,其中独特的征象是对比剂注入压缩骨折椎体内后呈囊状分布并滞留。PMMA平均注入量胸椎3.3ml,腰椎4.5ml。随访1-18个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无效(NR)分别为74.4%、20.9%和4.7%,总有效率95.3%。CT证实椎体周围PMMA渗漏5例,但无l例出现临床症状。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可行;椎体造影有助于预测注射PMMA在椎体内的分布状况和发生渗漏的可能性;主要并发症为PMMA渗漏,防止渗漏的关键是必须在PMMA黏稠阶段及透视监视注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单球囊单侧跨中线扩张、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及双球囊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疗效.方法 选择PKP治疗的OVCF共98例156个椎体,其中单球囊跨中线组(A组)40例行单球囊单侧入路PKP;双球囊双侧扩张组(B组)33例行双球囊双侧入路PKP;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支架成形术(PS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10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PSP组与PKP组,每组各5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用量。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局部Cobb角、压缩Cobb角。结果 PSP组、PKP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P组、PKP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水泥渗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根性疼痛、肺栓塞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均较术前增大,局部Cobb角、压缩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P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苏州平江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n=30,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与B组(n=44,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水泥注入量、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3 d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两组术后3 d疼痛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P <0. 05)。两组术后3 d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两组术后3 d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术前(P <0. 05)。两组术后3 d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本组术前(P <0. 05),且B组术后3 d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A组(P <0. 05)。两组术后3 d椎体后缘高度均高于本组术前(P <0. 05),且B组术后3 d椎体后缘高度明显高于A组(P <0. 05)。两组术后3 d的Cobb角均低于本组术前(P <0. 05),且B组术后3 d的Cobb角明显低于A组(P <0. 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脊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恢复椎体高度,改善Cobb角,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通过双线中点法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脊柱外科收治重度OVCF患者32例,男性7例,女性25例;年龄60~86岁,平均73.1岁,患者椎体压缩>75%.摔伤21例,扭伤3例,负...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国产器械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观察其疗效。探讨椎体成形术操作技术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1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5个椎体应用国产器械经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术。国产PMMA的粉、液及对比剂比例为3:2:1。操作在X线监测下进行。PMMA在浆糊期向椎体内注射。手术前后CT检查对照。随访患者5~24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术后CT检查显示PMMA填充病灶均在50%以上。术后3d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CR15例,PR2例,临床治疗有效率达100%。17例患者随访5—24个月。未发现注射PMMA的椎体有新压缩出现,未发生由于PMMA外溢出现临床症状的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器械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良好,在浆糊期注射是预防PMMA外溢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宏建 《放射学实践》2004,19(4):305-308
椎体骨折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老年人死亡不可低估的原因[1] 。在美国,共有2 40 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并以每年新增75万患者的速度递增[2 ] ,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每年有15万人需住院治疗,每年因各种病因导致椎体骨折者总治疗费用约7.46亿美元[3 ] 。目前该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n=35)与观察组(n=35)。常规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年,损伤椎体高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突角度变化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视觉疼痛评分(VAS)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低于常规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理想,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采用PKP治疗老年OVCF患者共113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72例;年龄70~97岁,平均75. 1岁。患者均行单侧穿刺。通过X线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了解评估手术情况;通过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的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通过术后及随访X线片、CT了解是否存在骨水泥渗漏及邻近节段再次骨折。结果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 6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骨水泥渗漏4. 42%(5/113),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2. 65%(3/113)。患者术前VAS、ODI评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分别为:(8. 95±0. 82)分、(85. 18±2. 99)分、(14. 33±1. 36) mm、(17. 26±1. 42) mm、(30. 55±4. 57)°,术后3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3. 92±0. 79)分、(2. 11±0. 82)分,ODI评分分别为:(35. 32±5. 43)分、(32. 19±5. 33)分,椎体前缘分别为:(22. 19±1. 77) mm、(21. 15±1. 57) mm,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23. 05±1. 28) mm、(22. 25±1. 18) mm,Cobb角分别为:(14. 69±3. 83)°、(15. 27±4. 36)°,术后3d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d与末次随访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侧PKP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快速恢复椎体高度,缓解背部疼痛,改善后凸畸形,减少患者卧床时间,进而进行正常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PVP)治疗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临床上比较少见,我院近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6例,其中23例患者为多节段椎体骨折。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3节椎体,4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4节椎体。3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和呼吸困难。术前VAS评分及ODI值平均8.58±1.12、81.43±12.54,术后1d平均为3.03±0.98、31.04±11.11,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显著。5例患者1年内出现再发椎体压缩骨折。13节椎体发生骨水泥外漏。结论PVP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必须注意脂肪栓塞并发症,一次手术至多完成3节椎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并存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并与单纯性(不合并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以分析椎体内裂隙样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PVP治疗95例患者、176节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本组研究中除外多节段骨折、合并肿瘤病史、影像资料不全和术后随访不配合患者.入选43例分A、B两组,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裂隙样变患者为A组,25例无椎体内裂隙样变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间术前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分析两组术后1周局部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情况;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术后1周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明显(P<0.05);两组间术后1周疼痛缓解的程度和日常活动功能改善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水泥外漏发生率相似(P>0.05),但两组间骨水泥外漏类型分布有差异(P<0.05).结论 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椎体内裂隙样变对PVP的止痛疗效、功能改善与骨水泥外漏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对骨水泥的外漏类型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6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高龄患者,按手术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情况、Cobb’s角矫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s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4.
郭大兴  薛福平 《武警医学》2020,31(8):679-682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01至2019-12医院收治的因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行PVP或PKP治疗的老年患者共112例(132椎),根据选择术式的不同分为PVP组和PKP组,其中PVP组伤椎68个,PKP组伤椎64个。记录两种不同术式手术前后 VAS 评分、伤椎椎体增加高度、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PVP 组和PKP组术前和术后1 d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KP组术后修复伤椎高度为(11.5±3.2)mm,明显高于PVP组的(2.1±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骨水泥注入量也明显多于PV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 组术中骨水泥渗漏 23个椎体(33.8%),PKP 组渗漏12个椎体(18.8%),PVP 组并发症高于PKP 组。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达到很好的止痛效果。但PKP恢复椎体高度上优于PVP,骨水泥注入量多,渗漏率低,临床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和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疗效、安全性和效价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共96椎)经PVP(34例)和PKP( 38例)治疗的OVCFs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进行比较。72例患者均在C形臂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椎弓根到病变椎体,然后,PVP组在病变处直接注入骨水泥;PKP组在病变部位置入球囊进行扩张后注入骨水泥。记录手术透视时间、每椎骨水泥注射量和治疗费用(手术费+耗材费)。统计手术前和手术后24h、1周、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手术前后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Cobb角矫正情况,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中计量资料2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的治疗操作均顺利并成功,术后随访1.0~34.0个月,平均(8.9±3.2)个月。(1)PVP组平均手术透视时间为(11.1±10.6) min/椎,PKP为(23.5±13.0) min/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PVP组平均治疗费用为(5127.2±502.3)元/例,PKP为(32 301.4±3204.6)元/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VP组平均每椎骨水泥注射量为(4.9±1.1)ml,PKP为(5.4±1.7)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24h疼痛缓解率PVP组为94.1%( 32/34)、PKP组为92.1%(35/3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VAS评分术前,术后24h、1周、1个月分别为(8.3±0.4)、(2.9±0.9)、(2.6±0.9)、(2.6±0.9)分,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VP组VAS评分术前,术后24h、1周、1个月分别为(7.9±0.8)、(2.8±1.2)、(2.6±1.1)、(2.5±1.3)分,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PVP和PKP两种手术方法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PVP组术前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分别为(19.1±1.4) nun、(25.2±1.0) mm、(24.2±3.8)°,术后分别为(21.0±1.5) mm、(27.0±1.2) mm、(19.4±3.9)°,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KP组术前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分别为(19.5±1.5)mm、(25.4±1.1) mm、(25.1±5.0)°,术后分别为(24.3±1.9) mm、(29.7±1.3) mm、(10.7±2.8)°,术后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KP组矫正效果优于PVP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PVP组9例椎骨发生水泥渗漏,PKP组3例椎骨发生水泥渗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水泥渗漏均未引起临床症状。(7)所有经治患者未发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PVP和PKP治疗OVCFs 效果良好、安全,但PVP效价比优于PK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臂CT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对110例OVCF患者实施PVP治疗,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48例在普通DSA引导下完成,B组62例在平板DSA C臂CT引导下完成,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1d和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填充率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两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高于B组,而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填充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用C臂CT成像技术可以更直观地监测PVP中的穿刺过程,准确评判骨水泥的分布和泄漏情况,降低高龄患者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完成椎体成形术88例患者,包括167节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椎体.20例患者25节椎体为严重压缩骨折.严重压缩骨折定义为骨折椎体高度小于原来椎体高度的1/3.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并观察其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0例患者25节严重压缩骨折椎体采用单侧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术中注射骨水泥量平均为(4.4±0.9)mm.术后1 d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显著(P<0.05).7节椎体发生骨水泥椎间盘外漏,16节椎旁静脉丛外漏,10节椎体周围软组织外漏,1节椎体硬膜外漏,上述病例均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 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压缩性骨折的可行及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完成椎体成形术88例患者,包括167节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椎体。20例患者25节椎体为严重压缩骨折。严重压缩骨折定义为骨折椎体高度小于原来椎体高度的1/3。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并观察其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0例患者25节严重压缩骨折椎体采用单侧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术中注射骨水泥量平均为(4.4±0.9)ml。术后1d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显著(P<0.05)。7节椎体发生骨水泥椎间盘外漏,16节椎旁静脉丛外漏,10节椎体周围软组织外漏,1节椎体硬膜外漏,上述病例均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压缩性骨折的可行及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命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长期生活质量.方法 随访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83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25例,用形象类比(VAS)评价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程度,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和下腰部功能活动障碍(OLBPDQ)量表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大于1年的生活质量,并观察骨水泥渗漏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 术后末次随访平均36.5个月(13~42个月).术前、术后1 d、3、6个月及1年以上随访时VAS疼痛分值分别为8.96±1.11、4.58±2.56、3.16±2.28、2.11±0.27、1.63±0.21;ADL量表(Barthel指数)术前、术后分别为54.34±13.21、84.28±18.30,较术前提高了55%;OLBPDQ量表(ODI指数)术前、术后分别为25.64±13.84、17.52±10.71,较术前下降了32%.两组间P值均<0.05.术后CT证实少量骨水泥渗漏5例,平均随访32个月均无临床症状.结论 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仅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而且可长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少量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对患者长期生命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慢性症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伤后3个月以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对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行PVP术的22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MRI表现分为骨髓水肿组(组Ⅰ)和无骨髓水肿组(组Ⅱ),手术前后给予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不同骨折时间的VAS变化的差异,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2.2个月,术前VAS评分组Ⅰ为7.77 &#177; 0.73,组Ⅱ为7.44 &#177; 0.88,总体为7.63 &#177; 0.79。术后1 d VAS评分,组Ⅰ为3.61 &#177; 0.51,组Ⅱ为3.88 &#177; 0.60,总体为3.72 &#177; 0.55。随访时VAS评分组Ⅰ为3.46 &#177; 1.05,组Ⅱ为3.56 &#177; 0.73,总体为3.50 &#177; 0.91。所有患者无骨水泥渗漏造成的神经压迫等并发症,手术的主观满意度良好(约90.9%)。结论 对于慢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P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疗法;MRI对于病变的评估非常重要,术前MRI出现骨髓水肿信号的患者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