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黎君君  梁正林 《内科》2009,4(5):732-73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临床及其肾穿活检的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9例PNS并发ARF患者的临床及肾穿活检病理特点、治疗及其预后情况。结果29例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及低蛋白血症。血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升高,肾穿活检病理检查提示以微小病变型肾病多见(18例占62.1%)。经治疗后25例肾功能恢复正常。占86.2%。19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结论PNS并发ARF常见于微小病变型肾病,部分病例有轻度系膜增生与肾小管损害及间质病变,早期进行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61例婴幼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1例婴幼儿肾小球疾病患儿进行肾穿刺检查,其中急性肾炎4例,迁延性肾炎1例,无症状性蛋白尿或血尿3例,单纯性肾病45例,肾炎性肾病7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1例。病理类型: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7例,微小病变5例,系膜增生性肾炎26例,IgA肾病5例,IgM肾肩10例,膜性肾病7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完全经解49例(88.5%),部分缓解6例(9.8%),无效1例(1.6%).结果表明,婴幼儿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炎为主,微小病变只占8.2%。婴幼儿肾小球疾病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肾员害的临床表现、免疫学特点和肾脏病理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原发性干燥征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肾活检病理及免疫病理、肾组织肾小球及小管间质病变程度采用半定量积分表示。结果:(1)育龄期妇女发病多见,肾脏受累以低渗尿和肾小管酸中毒(RTA)最为常见(92.9%),其中I型RTA8例,Ⅲ型RTA2例,混合型RTA2例,不完全型RTA1例。尿蛋白阳性的患者均表现为小管源性蛋白尿,镜下血尿少见。(2)免疫系统异常,13例患者有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冷球蛋白阳性率为50%(6/12),血清球蛋白升高71.4%,IgG异常升高71.4%(8/11),IgM异常升高9.09%(1/11),IgA异常升高18.2%(2/11)。(3)肾活检病理改变11例为慢性间质性肾炎,3例肾小管间质基本正常,肾小球均有系膜增生,部分有C3(50%)、IgM(21.4%),IgG(14.3%)沉积。小管基膜和间质血管壁均无免疫球蛋白沉积。结论:干燥综合征伴肾损害以尿浓缩功能减低和肾小管酸中毒最为多见,肾小管间质病变为慢性间质性肾炎,血管病变发生率低,高球蛋白血症和小管间质的功能和形态改变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病因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2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为4.2%,其诱因为血流动力学改变9例,感染5例,药物中毒4例,肾静脉血栓形成1例,余7例无明显诱因。肾脏病理检查肾小球以轻微改变为主,其中微小病变型10例,轻度系膜增生型9例,两者合计为73.1%;22例患者肾小管间质表现为广泛而显著的水肿,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和灶性坏死,4例肾间质内可见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以及多少不等的嗜酸粒细胞弥漫性浸润。所有患者均经强的松、利尿剂及消除诱因等治疗,其中7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所有患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临床并不少见,多发生于肾小球轻微改变者,尽早明确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以及诱发因素,并给予相应治疗,患者一般预后良好,肾功能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老年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及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21例老年肾小球疾病患者病理类型特点,并与126例非老年肾小球疾病患者病理类型进行对照。结果 老年肾小球疾病占肾小球疾病发病总人数14.3%,男/女为1/1.1。其中主要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61.9%,其次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38.1%。老年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衰竭为主,分别占47.8%和39.1%,其余为蛋白尿和/或血尿,占13.0%。老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所占比例依次为膜性肾病(50%)、IgA肾病(25%)和肾小球微小病变(25%)。老年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占比例依次为系统性血管炎(38.5%)、多发性骨髓瘤致肾损害(23.1%)、狼疮性肾炎(23.1%)、肾淀粉样变(7.7%)和糖尿病肾病(7.7%)。结论 老年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衰竭为主,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居多,其中系统性血管炎多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中膜性肾病占首位。  相似文献   

6.
新的尿红细胞分类计算法鉴别血尿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提高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准确性,用一种新的尿红细胞形态学分类方法,将尿红细胞分为5种肾小球性红细胞(G_1~G_5)、5种非肾小球性红细胞(N_1~N_5)和未能分类红细胞,对74例确诊的肾小球性血尿和58例非肾小球性血尿病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球性血尿组中,5种G类细胞的出现率均明显高于非肾小球性血尿组,其中G_1类细胞(带有1个以上芽孢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特别重要,以总的G细胞(ΣG)>20%为界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5.9%,以G_1>1%为界的诊断敏感性为75.7%特异性为96.5%;非肾小球性血尿组中以N_1类细胞(正常大小的双凹盘圆形红细胞)多见,占84.4%,该组94.8%(55/58)的病例N_1细胞>50%98.3%(57/58)的病例总的N类细胞(ΣN)>60%.与以往报道比较,本分类方法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的正确性更好,而且细胞分类客观明确,易于掌握,适于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急性胆道感染性疾病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认识老年人急性胆道感染疾病的特征方法分别就门诊、住院的老年人胆道病变特点与中青年人胆道病变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数据如下:①急性胆道感染住院的12例老年患者:@男11例(91.7%)、平均年龄67.6岁,有慢性胆道病史及烟酒嗜好各9例(75%),有胆道术史、糖尿病及心绞痛史各2例(16.7%);⑤起病时表现为突然发热、畏寒者6例(50%),腹痛4例(33.3%),胸痛1例(8.3%),巩膜黄疸2例(16.7%),休克2例(16.7%);临床上出现有上腹压痛、剑突下压痛、黄菲氏征阳性者7例(58%),肝肿大4例(33.3%);@化验:白总分异常者6例(50%),血总胆红素升高8例(66.7%),混合性黄疸(肝细胞 梗阻性)6例(50%),血离子紊乱、酸碱失衡4例(33.3%)碱性磷酸酶升高4例(33.3%),转氨酶升高2例(16.7%);③B超检查均或有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或胆道蛔虫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欠光滑,而胆总管梗阻或扩张8例(66.7%),其他患者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6例(50%),腹部X线透视发现液平、脱水2例(16.7%);@诊断急性化脓性胆管炎8例(66.7%),重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25%),因并发肝衰、肾衰及DIC致多脏器衰竭(MOF)死亡2例(16.7%).②患急性胆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近 10年间 2 6 1例PNS中并发ARF的 2 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PNS并发ARF的发生率为 9.9% ,临床治愈好转率为 86 .4% ,需终生透析者 4.5 % ,成活率为 95 .9%。 2 2例中微小病变型肾病 (MCD )占 40 .9% ,膜增殖性肾病(MPGN)占 2 7.3 % ,其共同病理变化是小管间质病变广泛。ARF恢复及NS缓解所需时间 :肾小球病变轻微组为 (2 2 .4± 15 .3)d及 (40 .5± 2 0 .7)d ;肾小球病变较重组为 (2 4.7± 18.6 )d及 (5 7.5±19 .8)d。结论 PNS并发ARF以MCD多见 ,其预后比MPGN好。应兼顾PNS和ARF的两个环节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联合诊断在糖尿病肾脏病变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94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行99mTC-DTPA肾小球滤过率和UACR检查。结果正常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及大量白蛋白尿患者中分别有9.6%(15/157)、25.3%(23/91)、45.7%(21/46)出现了GFR的下降;以UACR为标准诊断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9%、59.3%,以GFR为标准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6%、88.8%,而联合UACR与GFR诊断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4%、54.3%;结论UACR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已有部分出现肾功能下降,联合GFR有助于更好地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0.
汞中毒相关性膜性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汞中毒相关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和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病理诊断为汞中毒相关性膜性肾病的11例患者,引起汞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肾脏病理特点。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小球中IgG亚型的分布。结果:(1)年轻女性多见,女性10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34.0±9.2)岁(15~45岁);(2)引起汞中毒的原因包括:含汞中药丸剂(45.5%)、美容院自制不明美白祛斑化妆品(36.5%)及染发剂(9%)、职业接触长期吸入汞蒸汽(9%)等。接触汞的时间平均为(19.5±23)月(2~60月)。入院后平均尿汞浓度为12—400ng/L(105±121)ng/L;(3)本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中等量尿蛋白(2.33±0.76g/24h)、低白蛋白血症(27.4±3.74g/L),无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所有患者尿NAG酶均增高,部分患者有面部皮疹、睡眠障碍等汞中毒肾外表现;(4)肾组织学特点:肾小球毛细血管外周袢僵硬,肾小球基膜增厚。轻度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无内皮细胞成对。3例患者可见少量肾小球浸润细胞,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3例患者在小管间质慢性化病变基础上伴小灶性急性损伤。(5)免疫荧光示所有患者均有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颗粒样沉积。2例患者伴有C4沉积,6例伴有C4和C1q沉积,2例可见IgG、IgA、IgM、C3、C4、C1q共沉积。(6)肾组织IgG亚型沉积以IgG1和IgG4沉积为主,IgG1相对更强。(7)4例患者行驱汞治疗,尿蛋白明显下降,随访1年,尿蛋白转阴。结论:汞中毒相关性膜性肾病患者接触汞途径主要来源于含汞药物、化妆品、职业接触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中等量蛋白尿。肾小管功能受损主要表现为尿NAG酶升高。肾脏病理多数患者表现为非纯性肾小球膜性病变。免疫荧光可见部分患者C4和C1q共沉积。及时脱离汞中毒环境,行驱汞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170例糖尿病肾病肾活检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肾活检对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70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MAU)或临床蛋白尿(CAU)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进行肾穿刺活检,观察肾活检组织病理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70例伴MAU或CAU的DM患者中,DN119例(70.0%),其中早期系膜增生者22例,典型DN表现者97例。在典型DN表现者中,结节性肾小球硬化47例(39.5%),弥漫性肾小球硬化50例(42.0%)。DN或DM合并其他肾脏病变51例(30.0%),其中DN合并IgA肾病13例(25.5%)、间质性肾炎8例(15.7%)、膜增生性肾炎2例(3.9%),DM合并IgA肾病10例(19.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例(7.8%)、微小病变肾炎4例(7.8%)、间质性肾炎6例(11.8%)、膜性肾病2例(3.9%)、新月体性肾炎2例(3.9%)。结论对临床不能确诊的T2DM蛋白尿患者应提倡做肾活检。  相似文献   

12.
狼疮性肾炎临床与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万忠  程惠芳等 《中华内科杂志》1989,28(9):542-544,I017
对55例狼疮性肾炎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研究,其中26例为尸检病例,29例为肾穿刺材料;轻微病变型2例(3.6%),系膜增生型11例(20.0%),局灶型10例(18.2%),弥漫增生型17例(30.9%),膜型13例(23.6%)及增生硬化型2例(3.6%)。肾小球病变的多样性和非典型性,肾小球内巨块状免疫复合物沉积乃至毛细血管壁的白金耳样改变,纤维素样坏死,微血栓形成,小动脉炎,肾间质炎及苏木素小体形成等,均为狼疮性肾炎的常见病变,具有诊断意义。这些病变也是狼疮性肾炎活动进展的指征。  相似文献   

13.
89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A组)及3导同步DCG(B组)对缺血性ST段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9例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CAG)者,其中A组检测人数43人,B组检测人数46人,分别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B组在CAG结果证实冠状动脉三支以上病变中阳性率90%(9/10);双支病变中阳性率76.2%(16/21);单支病变中阳性率66.7%(8/12);而B组检测三支以上病变中阳性率72.7%(8/11);双支病变中阳性率52.9%(9/17);单支病变中阳性率18.8%(3/16)。结论对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检测了68例糖尿病、44例高血压病患者及30名正常人24小时尿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和β2微球蛋白(β2mG)排泄量。观察到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尿Alb、IgG、β2mG增高。结果表明,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肾脏病变时并非局限于肾小球,而且常伴有或仅存在肾小管病变;病程与肾损害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有关;糖尿病较高血压病患者一般发生肾损害早、进展快,高血压肾病肾小管病变早于肾小球。提示用RIA方法检测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者尿Alb、IgG、β2mG有助于早期、确切判断并发肾病时的病变部位及病损程度。  相似文献   

15.
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肾血管病变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目的:探讨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DPLN)不同类型肾间质血管病变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光镜和免疫荧光检查将169例DPLN的肾间质血管病变分为:无血管病变型(NRVL,n=84例),免疫复合物沉积型(ICD,n=11例),非炎症性坏死性血管病变型(NNV,n=27例),血栓性微血管病型(TMA,n=14例),血管炎型(VAS,n=1例)和动脉硬化型(AS,n=32例)6种类型。回顾性分析各型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169例患者中,85例(50.3%)存在肾间质血管病变。其中AS型18.9%,NNV型16%,TMA型8.3%,ICD型6.5%,VAS型0.6%;(2)肾损害:TMA型、NNV型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高于ICD型、AS型和NRVL型,分别为92.9%、59.3%、45.5%、34.4%和20.2%,TMA型SCr水平最高。肾小球新月体形成>50%患者比例TMA型(35.7%),NNV型(14.8%)明显高于其它各型,慢性化指数亦显著高于其它各型;(3)肾外损害:TMA型、NNV型贫血严重,浆膜腔炎发生率高,TMA型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各型,但皮肤损害少见;(4)血清学指标:ACL阳性率在TMA型最高(33.3%),ANCA阳性率在NNV型(22.7%)和TMA型(16.7%)较高,但与其它各型无统计学差异。ANA、抗ds-DNA和抗Sm抗体阳性率和血补体水平在各型无统计学差异;(5)近期治疗疗效:TMA型缓解率仅为15.4%,NNV型缓解率为42.1%,而ICD型、AS型与NRV型缓解率较高分别为75%,75%,78.9%;(6)远期预后:随访2年,TMA型、NNV型肾存活率分别为39.2%、83.2%,而ICD型、AS型和NRVL型均为100%。结论:DPLN的肾血管病变常见。TMA型和NNV型病情重,治疗反应和远期预后均较差。ICD型、AS型病情和预后与NRVL型无明显差异。DPLN患者肾血管病变不仅发生率高,而且血管病变性质及与临床症候的联系方面均存在差异。对DPLN患者肾脏血管病变进行分型有助于判断预后,也为DPLN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72例经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细菌计数≥10^5/ml,确诊为UTI的DN病人的临床特点与细菌学进行分析。结果:72例DN并UTI病人中有症状者14例,占19.44%(14/72),有典型膀胱刺激征(尿急、尿频、尿痛)者仅5例,(6.94%),9例临床表现均不典型。其余58例无任何临床症状仅为无症状性菌尿(ASP),占80.55%,(58/72)。UTI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81.33%,大肠埃希氏菌为优势菌株,占50.67%(38/75),其次为变形杆菌9.33%(7/75),枸橼酸杆菌5.34%(4/75),肺炎克雷白氏杆菌9.33%(7/75)。球菌占16.00%(12/75),其中肠球菌8.00%(6/75),表皮葡萄球菌4.00%(3/75)。白色念珠菌2.67%(2/75)。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DN并UTI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以无症状性菌尿(ASP)为多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方法将316例老年(≥60岁)AMI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76例)和非糖尿病组(ND组,240例),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PCI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DM组患者血脂异常、空腹血糖水平、前壁AMI百分比均显著高于ND组[分别为42.1%和24.2%,(10±3)mmol/L和(5±2.1)mmol/L,68.4%和49.6%,P〈0.05]。(2)DM组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者显著高于ND组(60.5%和42.1%,P〈0.05),DM组三支病变、弥漫病变率显著高于ND组(78.9%和46.3%,67.1%和46.3%,P〈0.01)。(3)PCI即刻成功率、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治疗老年AMI并发糖尿病患者近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成人肾小球疾病14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人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及其特点。方法分析我院145例成人肾小球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肾病理类型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145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2.4%,男/女为1/1.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22.8%,男/女为1/1.54;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占4.8%,男/女为2.5/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IgA肾病(IgAN)为主,占43.9%,膜性肾病(MN)占17.1%,微小病变(MCD)占17.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占15.2%,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PGN)占3.8%,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占1.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占1.0%。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以狼疮性肾炎(LN)为主,占27.3%,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占21.2%,过敏性紫癜肾炎占18.2%,系统性血管炎占18.2%,肾淀粉样变占6.0%,流行性出血热占3.0%,多发性骨髓瘤占3.0%,糖尿病肾病(DN)占3.0%。临床表现蛋白尿和(或)血尿占34.0%,肾病综合征占47.3%,急性肾衰竭占10.7%,急性肾炎综合征占8.0%。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成人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以IgAN为主。高发年龄虽在青壮年,但不应忽视老年发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LN多见,女性多发,其它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9.
格列齐特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多中心3年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评价格列齐特(商品名达美康)是否能有效地防止微血管病变的进展。方法 7个中心为期3年的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285例2型糖尿病分成格列齐特和格列本脲两个治疗组,调整降糖药用量、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基化血红蛋白至控制目标。每年检查眼底及尿微量白蛋白排量。结果 初访时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血压、视网膜病变程度及尿微量白蛋白排量差异均无显著性,3年治疗中,两组的血糖控制及血压水平亦无差异。3年末格列齐特治疗组视网膜病变进展1期3有4例(2.58%),格列本脲治疗组有24例(18.46%),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格列齐特治疗与视网膜病变进展1期呈独立负相关关系(P=0.0001)。利用相同的分析模式,3年末格列齐特治疗与尿微量白蛋白排量增加≥20μg/min状态也呈独立负相关关系(P=0.0096)。结论在本研究人群,格列齐特治疗3年防止视网膜病变进展1期和尿微量白蛋白轻度进展的作用稍优于格列本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内科胸腔镜在诊断老年疑难性渗出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应用内科胸腔镜对56例老年疑难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检查,术中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直视下多点活检,比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相关性,评价手术的安全性。结果56例疑难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病理确诊51例,诊断阳性率92.9%,其中转移性腺癌16例(28.5%),鳞癌7例(12.5%),小细胞癌2例(3.6%),食道癌胸膜转移1例(1.8%),淋巴瘤2例(3.6%),恶性胸膜问皮瘤4例(7.1%),结核病20例(35.7%),非特异性慢性炎症2例(3.6%);2例(3.6%)病理为阴性,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科胸腔镜检查对老年性疑难性渗出性胸腔积液诊断阳性率高、简单、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