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脑梗塞是神经系统常见病,致死率及致残率高,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是抢救、治疗急性脑梗塞的首选方法之一,但溶栓的时间窗要求在6h以内,我院选用的溶栓药物是尿激酶。尽管近年来有不少作者报道过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现状及治疗方法,但是关于超选择性接触性动脉溶栓后并发症状性颅内出血国内文献的报道极少,现将我院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发生颅内出血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颈内动脉闭塞15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25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22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8支。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21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8例;大脑中动脉16例;大脑中动脉分支14例;椎基底动脉5例。5例患者因明显血管狭窄,治疗后予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占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55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3例。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溶栓介入治疗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尚君  王济良  龙继发  游箭  邹辉 《西部医学》2009,21(11):1912-1913,1915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ICVD)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4例ICV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术后1年内再次发生中风的7例,动脉溶栓组2例;病情稳定的21例,其中静脉溶栓组5例,动脉溶栓占13例,其中2例动脉溶栓患者30 d后完全恢复正常生活,无神经缺陷;6例患者神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改善,生活能自理,动脉溶栓占4例。与静脉溶栓药物治疗组对照,再次中风发生率低,术后功能恢复好。结论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较静脉溶栓药物治疗可以更有效发挥药物局部作用,减少药物副作用对各系统影响,减轻大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塞的动脉内溶栓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7月急性脑梗塞患者 178例 ,男性 10 6例 ,年龄 4 2~ 74岁 ,平均为 5 9岁。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方法 ,起病距溶栓的时间为 2~ 2 4小时。尿激酶以 1~ 1.2万U min持续泵入 ,总量为 5 0~ 130万U,平均 85万U。结果 :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 117例 ,椎 -基底动脉系统闭塞 30例 ,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 31例。闭塞血管再通于颈内动脉 14例 ,大脑中动脉 2 9例 ,大脑中动脉分支 30例 ,椎 -基底动脉系统 2 0例。 11例因明显的血管狭窄 ,溶栓后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 10 8例 ,并发脑出血 6例 ,消化道出血 15例。结论 :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 ,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 ,疗效好 ,见效快 ,用药总量小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脑梗塞大多数是由血栓/栓子堵塞脑动脉所致。溶栓疗法是应用溶栓剂溶解脑动脉内的血栓/栓子,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恢复供血,使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体征得以缓解或减轻。溶栓治疗脑梗塞开始于1958年,60~70年代初期曾广泛地在临床上试用,当时治疗中并发脑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方法分析1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男98例、女52例、平均(60+10)岁,治疗时间为起病1—24小时。根据闭塞部位超选择性接触性溶栓,DSA下全脑血管造影,尿激酶以微量泵持续泵人,过程中经导引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88例、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58例、脑血管造影元明显异常4例。溶栓后颈内动脉闭塞再通10例、大脑前动脉闭塞再通25例、大脑中动脉及分支闭塞再通27例、椎一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再通38例、有一例因合并明显血管狭窄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人术。结论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是可行的,随着介入放射技术进展及经验的增加显示出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 颈内动脉闭塞15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25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22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8支.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21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8例;大脑中动脉16例;大脑中动脉分支14例;椎基底动脉5例.5例患者因明显血管狭窄,治疗后予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55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3例.结论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颈总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尿激酶颈总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国产尿激酶20万U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采用颈总动脉内推注方式,5min推完.分别现察溶栓前.溶栓后2h、24h、3d、7d、14d时间点,应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75%(15例)患者ESS分值在溶栓后24h迅速增加.截止溶栓后14d,ESS分值仅1例无变化,1例下降。其中,时间窗小于6h者ESS分值增加速度明显高于12h。本组非症状性脑出血1例,占5%,再瘫1例.结论:本研究提示颈总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有效。如能严格掌握溶栓时间窗及适应症,可提高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起病2.5~14h内进行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量25万~125万U(平均75万U)。结果 58例脑血管造影发现血栓闭塞51例,溶栓后成功再通37例。溶栓后发现3例血管狭窄明显,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无血栓闭塞7例。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21例,明显好转17例,死亡2例。并发脑出血2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好,见效快,用药总量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后再动脉溶栓治疗后循环梗死的疗效.方法 8例后循环梗死患者发病4~32 h内先行静脉溶栓,因效果欠佳,临床症状加重再行动脉溶栓.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 8例患者中有5例动脉溶栓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2例溶栓后临床症状稍改善,1例患者溶栓后有出血转变.动脉溶栓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31.75±3.20)分、(22.25±9.22)分和(16.5±9.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循环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如果效果差,病情重,再行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起病后6小时内进行尿激酶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量30万U-75万U(平均50U万)。结果:21例获得动脉完全再通,3例获得部分再通,1例没有再通,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5例。并发脑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随访6个月25人生活完全自理,1人生活部分自理,4人生活不能自理。结论:动脉内接触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好,见效快,用药总量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闭塞性脑梗死是因为栓塞或血液动力学改变减少血运而发生卒中,多与颅外段动脉狭窄有关.据临床统计,发病12小时内,脑血管造影显示,约90%患者可发现与症状相关的动脉狭窄部位.介入溶栓再通技术,能够缩短脑缺血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恢复脑的正常功能[1].我院自2006~2008年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AICD 1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溶栓治疗中各个环节的护理技术配合非常重要,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脑动脉内溶栓与静脉内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静脉溶栓组和动脉介入溶栓组。治疗前和发病后1、7、14、28d做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结果两组溶栓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脑动脉溶栓组评分迅速增加,与静脉溶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动脉溶栓组与静脉溶栓组的颅内出血率分别为2.08%与8.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塞疗效好,而且尿激酶脑动脉内溶栓比静脉溶栓相对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超早期脑梗塞尿激酶溶栓治疗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茁  毕齐 《北京医学》1998,20(3):134-136
采用尿激酶(UK)对13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做溶栓治疗。静脉溶栓12例,动脉溶栓1例,并在治疗前后对临床、CT、脑血管造影(DSA)进行分析。有效8例(61.52%0,无效3例(23.07%)、恶化2例(15.38%),无死亡,1例动脉溶栓后无症状性脑实质出血。尿激酶超早期溶栓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溶栓的同时应该加强脑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术所致脑血管痉挛(CVS)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研究分析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治疗;脑血管痉挛的诊断根据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并有TCD和脑血管造影的证据。结果6例患者中4例出现颈动脉系统血管痉挛,2例出现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痉挛。给予治疗后,6例患者完全恢复。结论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术致脑血管痉挛与介入治疗技术的熟练程度、造影材料及患者的原发病有关。及时给予扩张血管、抗凝溶栓药物治疗,可解除脑血管痉挛使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经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报告经血管内选择性溶栓治疗5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梗塞。均经股动脉入路,由全脑血管造影确认脑梗塞区的病变特点,再选择性将导管插入患侧颈内动脉并注入天普洛欣尿激酶行区域性溶栓治疗。5例在溶栓后于3周内神经损害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溶栓的指征和方式取决于术前脑CT扫描和脑实质血管造影的结果,在脑梗塞后尽快行患侧颈内动脉区域的局部动脉内溶栓有益于闭塞血管再通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经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11例经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10例(91%)溶栓治疗成功,血管造影显示血流通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例无效者血管造影显示与治疗前无变化,改行手术治疗.1例在溶栓过程中发生远端血管出血,采取局部压迫止血,其余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无截肢和死亡者.结论 经皮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疗效优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吴纪凯 《求医问药》2014,(20):189-190
目的 :探讨我院进行急性脑梗塞动物实验的成果,为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将10只杂种犬分为常温组和加温组。为常温组犬注入自体血凝块,导致脑梗塞。为加温组犬注入加温至50℃的自体血凝块,导致脑梗塞。为两组实验犬进行溶栓治疗,并对比分析其发生血管狭窄、阻塞与再通的相关指标。结果 :正常犬的脑动脉直径为(2.0±0.2)mm。在为两组实验犬注入自体血凝块后其脑前、中、后动脉均发生阻塞,但阻塞程度不同。在常温组犬发生急性脑梗塞1~4h内为其进行溶栓治疗的脑血管复通率为91%,在其发生急性脑梗塞6~12 h内为其进行溶栓治疗的脑血管复通率为89%,在其发生急性脑梗塞12~24h内为其进行溶栓治疗的脑血管复通率为76%,其脑血管的总复通率86%。在加温组犬发生急性脑梗塞1~4h内为其进行溶栓治疗的脑血管复通率为31.5%,在其发生急性脑梗塞6~12 h内为其进行溶栓治疗的脑血管复通率为20%,在其发生急性脑梗塞12~24h内为其进行溶栓治疗的脑血管复通率为5%,其脑血管的总复通率为53.6%。结论 :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的最佳时间窗为6h以内,为其进行溶栓治疗的时间与其疗效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应用尿激酶介入性治疗急性脑血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所致的缺血性脑中风经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及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效果,本文通过股动脉穿刺,采用Seldingers法将导管选择性插至脑动脉造影并溶栓治疗1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尿激酶用量25万单位至100万单位。结果:本组19例急性脑梗塞病例闭塞血管影像学再通89.5%(17/19),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率89.5%(17/19),其中治愈率36.8%(7/19),显效42.1%(8/19),有效10.5%(2/19),无效10.5%(2/19)。提示:急性脑梗塞的脑动脉内溶栓疗法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手段,特别对早期脑梗塞疗效较好,其预后与发病时间及闭塞部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基于OCSP分型及TOAST分型的脑梗死动脉溶栓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有效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对TACI、PACI、POCI型患者启动动脉溶栓程序,依据脑血管造影结果及TOAST分型对动脉闭塞组患者进行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及动脉溶栓前后患者NIHSS评分变化。结果 42例患者中TACI 9例,PACI 13例,POCI 8例,LACI 12例。脑血管造影提示有16例动脉主干闭塞,动脉溶栓后9例完全再通,3例部分再通,4例未再通。溶栓前后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基于OCSP分型及TOAST分型的脑梗死动脉溶栓可操作性强,临床疗效确切,溶栓方法尚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