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无血液透析插管史的中心静脉狭窄五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血液透析(血透)插管史的中心静脉狭窄患者的造影表现及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5例无血透插管史的中心静脉狭窄的病例临床资料。 结果 女3例,男2例,年龄43~65岁,平均(53±8)岁;5例均表现为上肢肿胀;5例均为左腕部自体动静脉通路,平均建立时间(33.6±35.4)个月。静脉造影显示闭塞性病变2例,狭窄3例,其中头臂静脉狭窄1例,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各一处狭窄1例,锁骨下静脉双处狭窄1例。头臂静脉狭窄部位较恒定,均位于气管前方部位,CT显示局部受主动脉压迫。采用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锁骨下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旁路术、血透通路关闭术治疗后,症状缓解。 结论 高流量的动脉血流加剧了中心静脉潜在受压部位或瓣膜部位的内膜增殖,可能是导致无插管史的中心静脉狭窄的病因。静脉造影是首选诊断方法。治疗的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评价电极片-缝线固定血液透析颈内静脉插管的可行性.方法 将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胶布固定,观察组(60例)采用电极片与缝线的改良固定法.结果 两组舒适度、视觉美感、导管固定时间、皮肤过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电极片-缝线固定法可有效维持导管固定效果,降低皮肤过敏发生. 相似文献
5.
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作者对加强医疗病房收治的危重病患者留置的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CRS)进行了研究,以了解其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总共151根中心静脉插管中,13根(8.6%)伴有CRS;危重病患者CRS的发生率为每天16.7次/1000导管。插管时患者存在其它感染灶、插管穿刺部位、插管留置时间、拔管后24小时内体温下降程度均与明确的CRS相关;插管操作时间、拔管时体温、拔管后24小时内患者体温下降程度均与没有CRS呈显著相关。作者认为,危重病患者CRS的发生率较高,导管穿刺和留置过程中仔细操作和护理是降低CRS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4)
目的探讨Viabahn覆膜支架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8例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静脉造影检查,18例血液透析患者确诊为中心静脉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发生弹性回缩或残余狭窄30%,或伴有PTA术后短期出现再狭窄,植入Viabahn覆膜支架。一期植入18枚Viabahn血管内覆膜支架,二期再狭窄植入2枚。随访2~21个月。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一期支架通畅率为85.2%和75.8%,一期辅助通畅率为100%。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治疗首选PTA,但PTA和金属裸支架(BMS)通畅率较低,对于中心静脉再狭窄的患者使用新型Viabahn血管内覆膜支架近期通畅率令人满意,远期通畅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循征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插管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应用中心静脉插管行血液透析治疗的78例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方法.结果 采用中心静脉插管行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并发症与实施循证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其中因内瘘成熟拔管28例,占插管总数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0,(7)
正1病例摘要患者,女,66岁,因"维持性血液透析4年余,右上臂内瘘闭塞1日"入院。患者4年前因为糖尿病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病初因为患者外周血管条件欠佳而以右颈内静脉卡夫深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透析1年后卡夫深静脉导管自行脱落出体外,再次行右颈部卡夫深静脉导 相似文献
9.
10.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因素进行原困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8例行48次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尖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培养阳性5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鲍蔓不动杆菌1例,铅黄球菌1例,白假丝酵母菌1例,感染率10.3%(5/48)。结论留置导管时间过长,忽略插管部位的监测和护理,无菌操作不严格,高渗静脉液等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基础性疾病的治疗及抗生素技术的应用等可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导管所在血管内的血栓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时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HD)患者上腔静脉及其属支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 方法 以我院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新留置临时颈内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分析颈内静脉导管所在的上腔静脉及其属支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 结果 (1)43例患者中21例的上腔静脉及其属支静脉内有血栓形成(100%),患病率为48.8%。(2)在有血栓形成的21例患者中,颈内静脉内均有血栓形成(100%),6例(28.6%)为无名静脉,5例(23.8%)为锁骨下静脉,4例(19.0%)为上腔静脉。⑶在有血栓形成的21例患者中,10例出现临床症状,其中同侧上肢水肿者5例,发生憋气、胸闷,确诊肺栓塞者2例,透析时血液从导管皮肤入口处溢出者3例。⑷ 与无血栓形成的患者比较,有血栓形成者并发糖尿病、恶性肿瘤、血清脂蛋白a增高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其优势比(OR)值分别为5.758、4.750、6.967和8.533。 结论 颈内静脉留置临时透析导管后,上腔静脉及其属支静脉内血栓形成的患病率较高,症状隐匿且严重。糖尿病、恶性肿瘤、血清脂蛋白a增高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栓形成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探讨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延期留置临时导管后中心静脉病变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延期留置临时导管(留置时间≥4周)的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CT血管造影检查判断中心静脉病变(CVD),按照中心静脉病变及狭窄程度分组。Logistic回归法分析延期留置导管致CVD的危险因素。113例患者中67例(59.3%)存在中心静脉病变,病变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较无病变组高(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长透析龄是延期留置导管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留置时间>4周足以导致中心静脉病变,建议应避免延期留置中心静脉临时导管。 相似文献
15.
Malposi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s a complica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A case of left internal jugular catheterization via left external jugular vein is reported. Details of the procedure are described and the literature is reviewed for similar malpositio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和高危因素.方法 以历史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感染率为18.83/1 000导管日.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使用非隧道导管(non-tenneled catheter,NTC)导致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TC外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而导管留置部位和时间都不是外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使用NTC的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使用NTC的患者外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论 应控制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case reports》2014,5(5):219-221
INTRODUCTIONFracture and emboliza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placed via the subclavian approach is well recognized, but fractured catheters placed via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are extremely rare.PRESENTATION OF CASEA 65-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a catheter embolus after placement of a central venous port using the internal jugular approach undertaken to administer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colon cancer with lung metastases. Goose neck and conformational loop snares were successfully used to percutaneously retrieve the severed catheter, which had migrated to the right ventricle.DISCUSSIONCatheter fracture may occur even after placement via the internal jugular approach and may be underestimated because it is often asymptomatic.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techniques using goose-neck and conformational loop snares may be useful to retract an intravascular foreign body.CONCLUSIONImaging studies such as a chest X-ray are mandatory to check that the catheter tip is in the appropriate position during the entire follow-up period even if it was placed through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相似文献
18.
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穿刺置管是临床常用技术,用于液体或药物管理,以及CVP测定等。随着小儿身高、体重的变化,IJV导管置入的合适深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文章描述了IJV导管尖端理想位置,介绍了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胸部X线检查(chest radiograph,CXR)和腔内心电图等方法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此外,还对右侧IJV置管深度、特殊人群的IJV置管深度、左侧IJV解剖特点及置管深度进行了综述。目前已有不少计算IJV置管深度的公式,由于儿童在发育阶段存在一定的发育差异,它对于个体的适用性仍有待临床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在特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将42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DK)5期并欲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术的患者设为A组,以颈外静脉切开方法置管;同期选取36例已行右颈内静脉置入术的患者设为B组,置管方法为经皮穿刺右颈内静脉经撕脱鞘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记录透析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变化以及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指标,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并比较.A组42例患者行颈外静脉切开置管患者根据原发病:糖尿病肾脏疾病、Ⅱ型心肾综合征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慢性肾小球肾炎、强直性脊柱炎肾损害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急性肾损伤,比较导管留存时间、导管中位留存时间.结果 2组患者Kt/V值均达标,血流量、回血静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透析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组手术后未出现出血、血流量不佳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A组中心肾综合征及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导管留存时间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尽管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推荐首选经典撕脱鞘置管,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但是经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术式在特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中手术安全,能够保证透析充分性,并发症少,临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