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制双黄白及膏敷贴治疗儿童鼻中隔黏膜糜烂出血临床疗效。方法:47例治疗组鼻中隔黏膜糜烂出血儿童进行双黄白及膏敷贴治疗,与43例对照组金霉素眼膏敷贴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双黄白及膏是治疗儿童鼻中隔黏膜糜烂出血的有效良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中隔粘一软骨膜分离加瘢痕形成术治疗复发性鼻中隔Lettle′s区鼻出血的疗效。并以激光、微波或高频电灼鼻中隔出血点的治疗方法作对照。观察患者术后2年内鼻出血情况。结果鼻中隔瘢痕形成术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证明鼻中隔粘一软骨膜分离加瘢痕形成术是治疗鼻中隔Lettle′s区复发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421例鼻出血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凝固治疗鼻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鼻内镜下微波凝固术治疗鼻腔深、浅部位出血421例。结果 421例患者中,除17例因未能找到明确出血点,采用填塞治疗外,其余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成功微波凝固止血,治疗后出现鼻中隔穿孔1例(0.24%)。全部病例1次治愈390例(92.7%),2次治愈26例(6.2%),4次治愈5例(1.2%)。经随访治疗后4周以内原部位均未再次出血。结论鼻内镜下微波凝固术治疗鼻出血是可靠、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1998年 6月— 2 0 0 1年 6月 ,笔者采用微波治疗鼻中隔黎氏区出血患者 1 5 8例 ,对其中 81例术后创面覆盖吸收性明胶海绵 ,经观察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1 5 8例均诊断为鼻中隔黎氏区出血 ,其中男91例 ,女 67例 ;年龄 1 2~ 4 5岁 ,平均 2 4岁 ;病程 3~ 8年。患者皆因反复鼻出血就诊 ,经检查发现鼻中隔黎氏区黏膜糜烂 ,血管露张 ,病变范围相似。全部患者术前检查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无异常。1 2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 2组并在局麻下行微波治疗。A组 77例 ,术后给予 1 %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和1 %链霉素滴鼻液…  相似文献   

5.
北方地区春秋季气候干燥、风沙较大 ,易患鼻黏膜干燥、糜烂、溃疡、出血等症。我院使用口腔溃疡膜贴敷治疗鼻中隔糜烂、溃疡患者 4 5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5例中 ,男 2 8例 ,女 17例 ;年龄 8~6 5岁 ;病程 5d~ 8年。治疗前均有反复鼻出血 ,有口服药物及滴鼻剂治疗史。局部检查均可见鼻中隔前下区黏膜干燥、糜烂、溃疡及出血。随机分为治疗组 2 5例和对照组 2 0例。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使用口腔溃疡膜贴敷鼻中隔前下方 ,每天 1次 ,7d为 1个疗程。病情较重、有活动性鼻出血者先用 1%麻黄素棉片填…  相似文献   

6.
<正>鼻出血是耳鼻喉科门诊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油沙条填塞止血法,因鼻腔填塞后妨碍了通气,又有胀痛,鼻窦引流不畅易感染等诸多不适。自2005年至今,笔者在门诊采用微波烧灼治疗鼻出血50多例,止血快,又没有油沙填塞后引起的不适,减轻了患者治疗后的痛苦,患者易于接受。笔者用微波治疗鼻出血后在烧灼区涂上湿润烧伤膏,并给患者口服3 d抗生素。所有患者全部治愈,鼻黏膜恢复正常,没有再出血,也未发生一起因感染导致鼻中隔穿孔病例。1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波配合腐尽生肌膏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7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微波治疗,治疗组于治疗后第5天创面贴敷腐尽生肌膏,隔2 d 1次,5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重度糜烂4周及8周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单纯型、颗粒型、乳头型8周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配合腐尽生肌膏治疗宫颈糜烂可促进组织再生修复,加速宫颈局部创面愈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8.
蔡而玮  赵诚 《福建中医药》2023,(11):67-68+71
目的 观察紫白膏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二科住院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太宁乳膏组和紫白膏组,每组100例。2组在全麻下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内痔结扎术+外痔切除术,术后当天给予肛肠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太宁乳膏组于术后第1天在创面上涂抹太宁乳膏,紫白膏组涂抹紫白膏。检测2组治疗3、7、14 d疼痛、水肿和出血评分,记录2组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 与治疗3、7 d比较,2组治疗14 d疼痛、水肿和出血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太宁乳膏组比较,紫白膏组治疗14 d疼痛、水肿和出血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紫白膏治愈率为96.00%,明显高于太宁乳膏组的86.00%。结论 紫白膏可改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疼痛、水肿和出血情况,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新安鼻渊方加减治疗鼻中隔前下方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6~65岁鼻中隔前下方鼻出血患者90例,辨证属于肺经风热或肝胆火热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根据鼻出血情况给予对症止血后,以金霉素眼膏涂鼻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内服新安鼻渊方加减方治疗2周。2周后,观察2组患者止血时间、出血量及再出血率,比较鼻部症状VAS评分与鼻内镜检查评分。治疗后随访2周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止血时间、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鼻部症状VAS评分及鼻内镜检查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鼻部症状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周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9.58%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 新安鼻渊方加减治疗肺经风热、肝胆火热型鼻出血,可以减少出血量、再出血率,促进鼻腔黏膜愈合,改善患者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症状。随访2周疗效确切,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老年褥疮效果的观察。方法:将60例褥疮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常规处理后,治疗组给予湿润烧伤膏涂抹在褥疮创面,每日清洁创面,换药1~2次,对照组创面外涂庆大霉素,红外线微波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15.09±2.13)d短于对照组的治愈时间(21.17±3.42)d。在治疗组中患者褥疮创面不经过结痴愈合,患者没有愈合前的干燥痒感,感觉均良好。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褥疮创面方法简单,实用、疗效好、治愈率高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的眼睛保护措施对全麻手术患者眼部的保护效果,以寻找最佳的眼睛保护方法,并形成相关护理规范.方法 将全麻手术患者150 例随机分为A、B、C3 个观察组(每组50 例).A 组:将患者眼睑闭合后直接覆盖生理盐水纱布;B 组:金霉素眼膏涂抹后保鲜膜覆盖固定;C 组:金霉素眼膏涂抹后用3M(6cm×7cm)敷贴覆盖.观察各组手术患者术后两天内的眼部表现.结果 各组眼部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C 组最低,B 组次之,A 组最高.结果 使用金霉素眼膏涂抹后用3M(6cm×7cm )敷贴保护,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2 组(P<0.05;P<0.01).结论 对全麻下头面部手术患者,应采取必要的眼保护措施,而采取眼部涂布金霉素眼膏后再贴3M 敷贴保护,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眼睛保护方法,可有效促使上下眼睑闭合,保持角膜表面湿润,同时可以防止灰尘、异物对眼睛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李阿平  卫英 《陕西中医》2014,(5):566-567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方配合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鼻中隔前下LITTE’S区8周以上反复出血患者,予以清热凉血方(白茅根、大蓟、小蓟、血余炭、仙鹤草、蒲黄炭、川牛膝等)配合微波治疗。结果:94例患者在治疗一次后8周内同一部位未发生出血为有效,有效率为96%。结论:清热凉血方配合微波治疗鼻出血临床有效率较高,且疗效持久,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3.
王文灵 《河北中医》2008,30(12):1254-1255
目的观察微波术联合长皮膏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单纯予微波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微波联合长皮膏治疗(隔日1次,7日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2组术后每周复查,记录阴道流液、术后脱痂出血及创面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阴道流液少于10日、术后脱痂出血少于15日的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创面感染例数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联合长皮膏治疗宫颈糜烂可缩短阴道排液时间,减少术后脱痂出血,控制创面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鼻出血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尤以秋冬季多发 ,鼻中隔Little区出血多见。选择快速、有效、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尽快止血十分重要。我科自 2 0 0 0年以来 ,对 2 6例鼻出血患者采用 2 0 %硝酸银烧灼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患者 ,年龄 9~ 5 6岁 ,平均 39岁。鼻出血时间 1~ 2 2d ,反复出血 5~ 12次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经检查除外血液病及其他凝血功能障碍。鼻出血部位均在鼻中隔Little区 ,可见搏动性出血或明显出血点。1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端坐位 ,用 1%的卡因 +1%麻黄素棉片行Little区…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45岁,5d前因鼻出血就诊。诊断为左侧鼻中隔黎氏区黏膜糜烂出血,给予微波止血治疗,术后无渗、出血,但5d后因左侧鼻腔阻塞来复诊。查:鼻中隔黎氏区左侧隆起,鼻通气极差,触及有波动感。局部穿刺可见脓性血液。给予切开冲洗,用碘仿纱条填压,3d后取出,观察1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因鼻中隔偏曲引起鼻出血的手术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对160例因鼻中隔偏曲引起鼻出血患者采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58例术后未再出血,随访6个月~2 a无复发,治愈率98.7%。结论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因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出血治愈率高,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龙血竭联合金霉素眼膏及护理干预治疗晚期癌症患者Ⅱ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晚期癌症Ⅱ期压疮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均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清洗创面,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及0.5%碘伏纱外敷治疗,观察组采用龙血竭联合金霉素眼膏及护理干预方法治疗。换药1次/d,1个疗程为7 d,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出现新生健康肉芽组织时间(5.8±0.3)d,对照组出现新生健康肉芽组织时间为(7.1±0.6)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14.7±0.6)d,对照组愈合时间(18.2±0.9)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龙血竭联合金霉素眼膏及护理干预治疗晚期癌症患者Ⅱ期压疮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促进患者压疮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8.
姚××,女,62.岁.1992年10月8日因反复发作鼻出血近20年前来就诊.患者自述于1972年因外伤后开始左侧鼻腔内出血,先后经多处医治无好转.曾经×医院住院治疗作鼻中隔粘膜下剥离手术,亦未治愈;后又到省级医院检查排除癌变,诊断为鼻粘膜慢性溃疡.多年来采用多方治疗只达暂时止血效果,常因洗脸,咳嗽,搐鼻用力而诱发出血.视患者面色萎黄,神疲,脉虚细无力,去淡苔薄白,左侧鼻中隔处有一约0.6cm大的溃疡面,创面有少量渗血.证属气血两虚,虚火上灼.当以内外合治,方可治愈.处以黄芪20g,党参15g,云苓12g,当归、白术、阿胶、桅子、地骨皮、麦冬、大枣各10g,甘草3g.每日一剂煎服,连服十剂.外用珍珠粉5g,麝香1g,研匀备用.每日撒于创面,并用金霉素眼膏外涂防止干燥出血.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创伤后指、趾甲缺失甲床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甲床外露患者作为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创面应用湿润烧伤膏药纱包扎治疗,每日换药1次,保持创面湿润,5d后改为单纯外涂湿润烧伤膏治疗,每4~6h换药1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凡士林纱条覆盖。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甲床外露创面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龙血竭胶囊合九华膏对环状混合痔术后恢复的疗效,及其对创面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90例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两组患者均行分段多层次弧切缝合加注射术,术后常规进行抗生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并内服芪蓉润肠口服液,20 mL/次,3次/d,便后采用苦参汤伤口清洗。对照组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涂抹肛门,以无菌纱布覆盖创面,1 g/次,1~2次/d。观察组以龙血竭胶囊合九华膏涂抹肛门,以无菌纱布覆盖创面,1 g/次,1~2次/d。两组疗程均为10 d。记录术后第3,10天创面的疼痛、水肿、创面渗液、创面面积和创面肉芽组织情况,记录创面愈合时间;评价术后10 d创面毛细血管含量,采用免疫组化评价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表达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F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结果:术后10 d,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58%,优于对照组的77.89%(χ~2=6.877,P0.01);观察组在术后3 d和10 d疼痛、水肿、创面渗液、创面面积和创面肉芽组织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1.5±2.1)d,低于对照组的(13.7±2.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创面毛细血管数目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创面VEGF和b FGF表达的MOD值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PDFG,VEGF和b F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龙血竭联合九华膏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龙血竭胶囊合九华膏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创面的治疗,能促进创面的修复,缩短愈合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和创面VEGF,PDFG,b FGF等因子表达,促进创面毛细管血管形成,促使肉芽组织生长与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