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SN)协细胞因子对人脐血造血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使用rIL-3,rI-1β,rIL-6,和SCF等细胞因子或SN或者两者联用长期培养人脐血造血细胞,进行细胞增殖和表面标志测定。结果 培养7d细胞已开始增殖,14d达高峰,细胞总数在细胞因子组(1)增加了134.5倍和SN组(3)增加81.5倍,两者联用(2)增加了171.3倍。21d开始下降,(3)组下降最明显,35d时细胞总数为培养前的(3)组26.65倍,(1)组54.15倍.(2)仍组有92.25倍。CD34^ 细胞第7天已升高。14d达高峰。(1)、(3)组和(2)组分别比培养前增加了68.43%、69.77%和82.47%,2ld开始减少。分别比培养前增加56.16%、12.33%和71.72%;CD33^ 细胞7天时均显著增加,14d达高峰,分别比培养前增加了80.67%、82.14%和69.69%,21d时维持在14d水平;CD38 细胞7d时均有显著增加,分别比培养前增加了66.65%、70.42%和73.8%,14~21d均在该水平维持,三组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可促进脐血造血细胞的增殖,但比细胞因子作用弱,两者联用时作用明显强于两者分别使用,提示骨髓基质细胞还可产生其它物质刺激造血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硫酸Z酰肝素(HS)协同细胞因子对人脐血造血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分成四组.A组用细胞因子(rIL3.rIL-lβ.rIL-6,和SCF等)、B组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SN) 细胞因子、C组用SN、D组用HS 细胞因子体外培养扩增脐血造血细胞.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结果:①培养7 d.细胞已开始增殖,14 d达高峰,细胞总数A、B、C、D四组依次增加了134.5、171.3、81.5、167.2倍.2l d细胞数量开始下降,D组下降最明显.35 d时细胞总数依次仅为培养前的54.15、92.25、26.65和100.2倍.②CD34 细胞第7 d已升高,14 d达高峰,依次比培养前增加了68.43%、82.47%、69.77%和79.3%,21 d开始减少,但仍依次比培养前增加56.16%、71.72%、12.33%和73.7%.CD33 细胞7 d时均显著增加,14 d达高峰,依次比培养前增加了80.22%、68.64%、81.58%和70.30%,21 d时维持在14 d水平.CD38 细胞7 d时均有显著增加.比培养前增加了66.65%、73.8%、70.42%和71.9%,14~21 d均在该水平上维持.结论: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与细胞因子联用对脐血造血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两者单用.②硫酸乙酰肝素可替代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与细胞因子联用.  相似文献   

3.
张伶  黄宗干  涂植光  冯文莉 《医学争鸣》2003,24(12):1075-1077
目的 :探讨不同造血生长因子组合对人脐血造血细胞的体外增殖效应 .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祖细胞集落测定 ,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 (MNC)经多种造血生长因子的不同组合作用 2wk后其有核细胞、CD34+ 细胞和祖细胞数量的变化 ,并用脾结节形成实验和骨髓祖细胞培养等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短期造血能力 .结果 :脐血MNC分别与A(SCF /IL 3/IL 6 /G CSF/GM CSF) ,B(SCF/IL 3/IL 6 /FL/EPO) ,C(SCF/IL 3/IL 6 /EPO ) ,3种造血生长因子组合悬浮培养 2wk ,有核细胞、CD34+ 细胞和祖细胞数量增加 .有核细胞总数在B组因子作用下增加最显著 [(2 6± 5 )倍 ],而CD34+ 细胞数量在A组因子作用下增加最明显 [(8± 2 )倍 ].3种因子组合对不同种类祖细胞的增殖效应不同 ,其中A组因子主要刺激早期混合系祖细胞CFU Mix扩增 [(11± 2 )倍 ],B组因子主要刺激粒单系祖细胞CFU GM扩增 [(2 2± 3)倍 ],C组因子主要刺激早期红系祖细胞BFU E扩增 [(13± 4 )倍 ].此外 ,给受照小鼠输注A组因子作用后的人脐血细胞 ,13d在小鼠脾脏形成脾结节 (CFU S) ,30d从小鼠骨髓检出造血祖细胞(CFU GM和CFU E) ,造血细胞数量与从输注新鲜脐血细胞的小鼠体内检出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具有体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脐带血来源的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 细胞体外扩增的促进作用。 方法:应用MACS磁珠分离系统分离脐血CD34+细胞,通过细胞因子对脐血前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使其产生基质细胞和形成造血微环境。观察基质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并建立以该基质细胞为滋养层的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体系。结果:细胞因子联合培养对CFU-GM增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对于CFU-E的形成和细胞增长的影响细胞因子组和细胞因子+基质细胞组所培养的CPU-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 )。脐带血来源的基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时间-效应曲线显示,脐血基质细胞培养3、7、10、14和20 d后,TPO、SCF浓度在培养第7天时达到最高,而GM-CSF在第7天以后则逐渐降至最低。在脐血基质细胞作为滋养层的扩增体系中,加入相应的细胞因子可以使脐血造血细胞明显扩增,其中细胞因子(SCF+IL-3+EPO+TPO+GM-CSF)联合基质细胞培养体系的扩增作用最强。结论: 应用细胞因子可以体外培养脐血前体基质细胞产生脐血基质细胞,并可在该基础上形成造血微环境支持体外造血。  相似文献   

5.
采用脐血造血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动态观察脐血贴壁生长细胞所分泌的IL-6、TNF水平和对造血于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脐血贴壁生长细胞形成后有较高的IL-6分泌水平,TNF第一周分泌水平增高,第二周下降至正常。贴壁细胞形成后能良好地支持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本研究为进行脐血造血基质细胞体外扩增,用于临床重建骨髓造血微环境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克隆化培养及其对体外造血干细胞扩增的影响。方法:取正常肋骨分离骨髓,制备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约5d后取集落样生长的梭形细胞扩增培养,传代、将分选的脐血造血干/祖细胞接种到克隆培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其他培养条件液上,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及不同代次骨髓基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扩增能力及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人骨髓基质干细胞能扩增达20代以上,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基质干细胞,单纯细胞因子组和细胞因子加基质干细胞组能有效扩增造血细胞,而后者有维持长期造血的作用。结论:该克隆培养方法能有效扩增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的细胞有体外支持长期造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造血生长因子体外诱导脐血造血细胞向粒系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 从新鲜的脐血标本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脐血血清和造血生长因子的IMDM培养液中悬浮培养 5周 ,采用有核细胞计数、免疫荧光染色计数和祖细胞集落测定对有核细胞总数、CD3 4+ 细胞和粒单系祖细胞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干细胞因子、白介素 3和白介素 6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 3周 ,可以显著扩增有核细胞总数和CFU GM ,扩增倍数分别为培养前的 5 8 3倍和 12 2倍 ,且培养后的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而CD3 4+ 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则从 0 97%下降到 0 0 5 %。按照此培养条件 ,可以使单份新鲜脐血样本中有核细胞总数增加 ( 5 1± 2 3 )倍 ,CFU GM增加 ( 2 2± 0 95 )倍。结论 本培养体系在体外可以诱导脐血造血细胞向粒系定向诱导分化 ,从而增加单份脐血中粒单系祖细胞和粒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贴壁层的形成,体外传代培养,扩增的情况,研究各阶段(CFU-F)对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和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生长及细胞因子对造血的支持作用,并测定骨髓有核细胞对基质细胞的粘附能力,方法:利用改进的液体培养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并传代,利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培养人骨髓细胞,观察CFU-GM,CFU-E集落数,:人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可以传代培养4代并能扩增28倍,其中F3代对CFU-GM和CFUE的促进增殖作用最强,且对骨髓有核细胞的粘附能力最强,结论:人,骨髓基质细胞可体外传代扩增并支持造血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9.
当归补血汤对内皮细胞和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对内皮细胞及骨髓造血细胞的刺激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方法:在培养的内皮细胞及骨髓造血细胞半固体和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当归补血汤,采用流式细胞术、双抗夹心法检测其对内皮细胞及骨髓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当归补血汤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由G1期进入S期及细胞因子的分泌,但对BFU—E,CFU—E,CFU—GM和CFU—MK集落产率的提高及细胞表面表达CD13和CD71的细胞数量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在体外,当归补血汤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但未发现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nl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为基质的无血清培养方法,体外扩增脐血造血干细胞(cord blood stem cells,CBSC),研究BM—MSC支持造血的功能,以能最终用于临床。方法:用含血小板生成素(TPO)、干细胞因子(SCF)、fit3/flk2配体(FL)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无血清培养液,比较有或无MSC条件下,体外扩增脐血CD34^ 细胞两周后检测总细胞TC、CD34^ 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和长期培养-起始细胞(LTC—IC)增加倍数。结果:在TPO、FL、SCF、和G-CSF的作用下,经两周体外扩增后有MSC组的TC、CD34^ 细胞、CFU—GM、CFU—C和LTC—IC数较起始分别增加了427、39、125、104和16倍。单纯用上述4种细胞因子的无MSC组,TC、CD34^ 细胞、CFU—GM、CFU—C数分别增加了62、11、25、24倍,但LTC-IC只有扩增前的0.8倍。结论:以人BM—MSC为基质的无血清体外培养体系可以更有效扩增CBSC,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细胞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探讨利用其治疗神经损伤疾病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直接分离培养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对其细胞特性进行鉴定,化学诱导法诱导其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免疫组化技术验证诱导细胞特性。结果成功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鉴定结果为CD73、CD90、CD105表达阳性,CD14、CD34、CD45表达阴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诱导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Nestin、GFAP和成熟神经元标志物NSE等。结论骨髓间充质细胞在特定诱导因子作用下能向神经细胞表型转化,并能稳定表达神经细胞因子,可以作为神经损伤疾病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培养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将其定向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及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含有生长因子的内皮培养基将其体外培养、定向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及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流式细胞技术及RT-PCR通过对内皮祖细胞及内皮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的检测进行细胞鉴定.结果 分离获得的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形成梭状的内皮样细胞,部分细胞积聚成团形成克隆集落,流式细胞仪鉴定该细胞表达内皮祖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CD133及VEGFR.继续培养4周后细胞形成典型铺路石样改变,RT-PCR检测有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基因vWF、eNOS表达.结论 可成功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可将其定向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及成熟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3.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的培养条件、生物特性及分化能力。方法 抽取健康成人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培养人MSC,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体外诱导MSC向成骨细胞分化。结果 成功地进行了人MSC的原代和传代培养;MSC CD34、CD45、HLA DR、CD62p等为阴性,CD29、CD44、CD166、CD90 等为阳性;MSC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结论 人骨髓MSC在体外有较强的扩增能力,并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人外周血树状突细胞(DendriticCel,DC)增强LAK抗HL-60活性时的形态学进行观察。方法:将LAK细胞以不同效靶比与HL-60细胞混合,再加入不同浓度的血DC。样本培养36h后,取少许涂片作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其余作透射电镜标本制备。结果:涂片上可见血DC和LAK、HL-60细胞形成细胞簇样结构。透射电镜下可见血DC与LAK、HL-60紧密接触。结论:血DC与LAK、HL-60细胞紧密接触可增强LAK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5.
人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样干细胞分化潜能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人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样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为研究其分化的调控机制及寻找新的人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将人胚胎干细胞与人羊膜共培养 4 d,定向诱导其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克隆,用胰酶消化后移植裸鼠皮下 20 d、 30 d及 50 d.对移植后细胞的分化情况进行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析.[结果]人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样干细胞在裸鼠皮下 20~ 30 d后,细胞分化为由单层或复层上皮样细胞构成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它们可分别呈 CEA和 CK18阳性.种植 50 d后,除上述结构外,可见角化复层扁平上皮、毛囊样、汗腺样及皮脂腺样等结构.[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人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样干细胞具有分化为角化复层扁平上皮及毛囊样、汗腺样和皮脂腺样等结构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王刚 《医学综述》2011,17(7):972-975
血管内皮细胞在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其中使用最广泛的当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然而就其各种亚系细胞有何特点和优劣,国内尚未见报道。现通过总结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延长寿命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系、永生化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系等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和进展,对不同种类之间优势和局限性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新建系的人胚胎干细胞株SYSU-7,运用胚体形成的方法,探讨不同的分化条件对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的影响。【方法】 首先检测人胚胎干细胞株SYSU-7的Oct4SSEA4(stage-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4)、TRA-1-60和AKP(Alkaline phosphatase)等胚胎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及体内外三胚层分化的能力;之后,应用含20% Knockout Serum Replacement (KSR)的培养液和神经干细胞培养液(neural progenitor medium, NPM)分别诱导细胞形成悬浮的拟胚体(悬浮时间为4 d或7 d),然后将拟胚体贴壁于多聚鸟氨酸(Polyornithine, PO)和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 FN)包被的培养皿中继续培养4 ~ 10 d在分化的不同时间点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胚胎干细胞和神经细胞相关的标志性抗原。【结果】 SYSU-7胚胎干细胞表达未分化细胞特异性标志Oct4SSEA4,TRA-1-60,AKP染色呈强阳性,在体内外具有向三胚层分化的潜能;在体外诱导其向神经分化,结果发现KSR培养液比神经干细胞培养液更有利于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分化,悬浮生长7 d的拟胚体贴壁后出现特征性的玫瑰花环样结构(rosette structure)的时间更早数量更多。【结论】 SYSU-7细胞系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等胚胎干细胞特性。本实验为研究人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分化提供了新的细胞模型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人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干扰素γ(IFNγ)预处理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IFNγ)]的培养上清处理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观察PC-3细胞形态的变化,并以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PC-3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联反应(qRT-PCR)法检测EMT相关的基因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PBS预处理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PC-3细胞有从上皮的类圆形细胞向间质的梭形细胞转化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E-cadherin mRNA表达下调,而Vimentin及N-cadherin mRNA表达上调(P均〈0.05);实验组PC-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 IFNγ预处理的MSCs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发生EMT,并使得前列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方法 由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所引发的伦理学争论及带来的伦理忧患,导出应注意的医学伦理方面的问题。结果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应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结论 医学伦理学应规范和引导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小儿骨髓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为组织工程血管、补片或带瓣管道的制备找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采集小儿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培养液EGM-2培养,种植于提前包埋了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皿进行体外扩增,分别取48 h内贴壁细胞和48 h后贴壁细胞,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鉴定内皮细胞系列标志:CD34、CD31、FLK-1、VE-Cadherin和Ⅷ因子以及祖细胞标志CD133.结果经过梯度密度离心和贴壁法选择的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CD31、FLK-1、VE-Cadherin和Ⅷ因子,部分表达CD133.培养至第5代细胞形态基本相似,细胞总数可以达到108以上.结论自小儿骨髓可以分离培养出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并能体外扩增,可以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血管、补片或带瓣管道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