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埃兹蛋白(Ez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的表达与NSCLC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该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在8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2种蛋白Ezrin蛋白、VEGF蛋白的表达的概况,并对其在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这几个方面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肺癌组Ezrin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肺组织.Ezrin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肺癌组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肺组织.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zrin蛋白、VEGF蛋白都有高表达.Ezrin蛋白与VEGF蛋白的表达共同作用,对肺癌的转移起到了促进作用.可以通过同时检测这2个指标,用来评价肺癌转移的潜能和评价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转移相关因子CD44v6、MMP9、VEGF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淋巴结转移与转移相关因子:细胞粘附分子CD44变异型v6(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Elivision法)检测88例行手术切除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CD44v6、MMP9和VEGF表达情况,探讨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88例行手术切除乳腺癌病理标本81例(92%)CD44v6阳性,76例(86.4%)MMP9阳性,71例(80.7%)VEGF阳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CD44v6、MMP9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的表达可能与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有关,检测CD44v6、MMP9、VEGF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氧化还原因子(Ref-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法检测Ref-1蛋白在88例NSCLC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并与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ef-1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8%,而在正常肺组织为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f-1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肿瘤病理类型等临床参数无关(P>0.05),而与分化、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Ref-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对NSCLC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肺癌组织中Ref-1过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CD44v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 ,探讨两种基因与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波 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4v6和VEGF两种基因在 78例NSCLC的表达 ,同时用图像分析仪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并与 10例正常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78例NSCLC中 2 7例有淋巴结转移 ,5 1例无转移 ;所有NSCLC中CD44v6和VEGF两种基因的平均光密度 (OD)值均增高 ,与正常组织的OD值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淋巴结转移组的OD值明显增高 ,与非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更为显著 (P <0 0 1)。结论 :NSCLC中CD44v6和VEGF的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两者均可作为判定NSCLC病人预后和发生转移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D44v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两种基因与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4v6和VEGF两种基因在78例NSCLC的表达,同时用图像分析仪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并与10例正常组织进行对照.结果:78例NSCLC中27例有淋巴结转移,51例无转移;所有NSCLC中CD44v6和VEGF两种基因的平均光密度(OD)值均增高,与正常组织的OD值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淋巴结转移组的OD值明显增高,与非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NSCLC中CD44v6和VEGF的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均可作为判定NSCLC病人预后和发生转移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袁永刚  张伟  马歌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130-13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sVEGF)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71例NSCLC患者的sVEGF水平。结果 NSCLC患者sVEGF水平与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sVEGF在鳞癌与腺癌患者的表达水平分别是(163.4±22.4)pg/mL、(152.4±20.6)pg/mL(P〈0.05)。sVEGF在有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表达水平分别是(182.1±22.1)pg/mL、(137.2±19.1)pg/mL(P〈0.05)。结论 sVEGF在NSCLC中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有关,是NSCLC增生和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霍小森  张逊 《天津医药》2006,34(9):658-659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转移出现早,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晚期[1].肿瘤的转移机制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黏附因子CD44s和CD44v6与肿瘤转移关系密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笔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探讨CD44s和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瘤(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关系.方法 运用SP免疫组化法对52例经病理证实周围型肺癌的患者进行VEGF和iNOS表达的检测,分析其与术前CT征象的关系.结果 VEGF和iNOS表达与瘤体大小、深分叶征、癌性空洞、胸腔积液、瘤体内钙化、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无关.结论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中,瘤体直径>3cm、深分叶征、癌性空洞、胸腔积液、瘤体内钙化、纵隔淋巴结转移提示肿瘤的恶性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关系.方法 运用SP免疫组化法对5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进行VEGF和iNOS表达的检测,分析其与术前CT征象的关系.结果 VEGF和iNOS表达与瘤体大小、深分叶征、癌性空洞、胸腔积液、瘤体内钙化、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无关.结论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中,瘤体直径大于3 cm 、深分叶征、癌性空洞、胸腔积液、瘤体内钙化、纵隔淋巴结转移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11.
陈若  朱之华  刘峰 《江苏医药》2008,34(2):135-136,F000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根治术后且术前未接受过放化疗等抗癌治疗的NSCLC患者的癌组织及正常癌旁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VEGF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P<0.01).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血型、病理类型、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VEGF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增高,提示VEGF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情况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SCLC肿瘤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微淋巴管的密度,分析VEGF-C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的关系,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和VEGF-C阳性、阴性表达的不同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密度.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VEGF-C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x2=15.461,P<0.05);不同分化程度和不同病理类型的NSCLC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阳性表达的NSCLC组织微淋巴管计数高于VEGF-C阴性NSCLC组织(t=22.080,P<0.05);有淋巴结转移NSCLC组织微淋巴管和微血管计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NSCLC组织(t分别为37.312、20.847,P<0.05).结论 VEGF-C可能通过调节微淋巴管生成的数目促进NSCLC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的石蜡切片标本中VEGF和nm23‐H1基因的蛋白表达,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VEGF和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26/40)和65%(26/40);VEGF和nm23‐H1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VEGF和nm23‐H1与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无相关(P>0.05)。结论 VEGF、nm23‐H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VEGF、nm23‐H1的表达将有助于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潜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IHC)染色技术检测10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CD44v6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正常肺组织中CD44v6阳性率均在15%,经χ2检验,CD44v6在NSCLC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D44v6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CD44v6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NSCLC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CD44v6与原发灶大小无关,CD44v6的阳性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CD44v6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NSCLC具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CD44v6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及临床预后的生物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IHC)染色技术检测10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VEGF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χ2检验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VEGF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NSCLC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与原发灶大小有关,VEGF的阳性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具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结论:VEGF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及临床预后的生物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RECK基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在小细胞肺癌(SCLC)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肺癌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RECK和VEGF、MVD的表达水平.结果 SCLC癌组织中RECK蛋白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值为0.003),VEGF蛋白表达和MVD值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值分别为0.011和0.001).三个指标在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中数据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RECK与VEGF表达无相关,RECK与MVD呈现负相关,且当VEGF表达高时两者负相关更加显著.结论 RECK基因与SCLC的侵袭和转移可能有一定关系.RECK、VEGF、MVD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未见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促红素人肝细胞2(EphA2)、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62例NSCLC中EphA2、E-cad和VEGF的表达。结果 EphA2的阳性表达率与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5年生存率有关(P<0.05),E-cad的异常表达率与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5年生存率有关(P<0.01),VEGF的过表达与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1)。EphA2与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在NSCLC中EphA2和VEGF的过表达及E-cad的低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EphA2、E-cad的异常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有关,可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下调黏附分子CD44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厄洛替尼对HCC827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效应及计算药物作用48 h的IC50;采用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3组[control、EGF(50 ng/ml)刺激组、厄洛替尼(0.323 μmol/L)处理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从细胞及蛋白水平检测3组[control、EGF(50 ng/ml)刺激组、厄洛替尼(0.323 μmol/L)处理组]细胞CD44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厄洛替尼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也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C50为0.323 μmol/L.Transwell及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厄洛替尼阻断EGFR信号通路后可降低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0.05).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三组细胞CD44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当使用EGF刺激细胞后,CD44表达明显上调,而使用厄洛替尼阻断EGFR信号通路后CD44表达则被明显下调(P<0.05).结果提示,厄洛替尼抑制肿瘤转移可能与改变CD44表达有关.结论 使用厄洛替尼阻断EGFR信号通路后,可间接下调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进而发挥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VEGF) is the main mediator of angiogenesis. In addition, VEGF contributes to cancer growth and metastasis directly targeting tumor cells. VEGF overexpression and/or high VEGF serum levels have been reported in lung cancer.

Areas covered We searched Pubmed for relevant preclinical studies with the terms ‘lung cancer’ ‘VEGF’ and ‘in vivo’. We also searched the Clinicaltrials.gov database, the FDA and the EMA websites for the most recent updates on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anti-VEGF agents.

Expert opinion VEGF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stain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ung cancer and it might represent an attractive target for therapeutic strategies. Nevertheless, clinical trials failed to attend the promising expectations deriving from preclinical studies with anti-VEGF agents.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anti-VEGF therapies in lung cancer, potential strategies might be the employment of combinatory therapies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or agents that inhibit signaling pathways and proangiogenic factors activated in response to VEGF blockad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targets in the VEGF cascade. Finally,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edictive markers might help to select patients who are more likely to respond to anti-angiogenic drugs.  相似文献   


20.
目的联合检测术前肺癌患者血清中VEGF、VEGF-C及MMP-9的水平,探讨其作为预测肺癌淋巴转移、预后和手术疗效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联合检测65例NSCLC患者术前的血清VEGF、VEGF-C及MMP-9的表达。结果有淋巴转移组的血清VEGF、VEGF-C、MMP-9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相对于检测单个蛋白因子或两项蛋白因子,联合检测3项蛋白因子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更有价值。结论联合检测血清VEGF、VEGF-C及MMP-9水平有助于提高对NSCLC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率,手术前观察肺癌患者血清VEGF、VEGF-C及MMP-9水平将有助于判断疗效,监测预后和指导肺癌术后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