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树突细胞在喉鳞癌中的浸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定量分析喉鳞癌组织中浸润性树突细胞的密度 ,探讨树突细胞 (DC)在喉鳞癌患者临床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重新制备 4 0例喉鳞癌及 10例喉正常黏膜的石蜡标本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S10 0阳性树突细胞的浸润密度 ,并与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喉鳞癌中S10 0DC细胞的阳性率为 77.5 % ,正常黏膜的阳性率为 1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S10 0阳性DC浸润程度与喉鳞癌分化程度及分期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与淋巴结转移、预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浸润性树突细胞的密度反映了喉鳞癌患者的抗肿瘤免疫状况 ,是判断临床分级、分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Paxillin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桩蛋白(Paxillin)基因在人肺癌组织中表达,探讨它与肺癌患者病理特征、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20例肺癌、80例癌旁无癌浸润的肺组织、53例正常肺组织的桩蛋白的基因表达。结果:肺癌、癌旁无癌浸润肺组织、正常肺组织桩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1%(47/120),81.3%(65/80),83.3%(44/53),三者的阳性表达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桩蛋白表达低下与肺癌P-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小细胞肺癌(SCLC)中桩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251%(1/16),显著低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桩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4.2%(46/104)(x~2=8.40,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Paxillin基因的表达低下与肺癌侵袭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价肺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丁剑锋  刘颖  靳钦  王伟  周正友 《重庆医学》2023,(9):1363-1367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动力相关蛋白1(DRP1)、p53及Ki67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腺癌的141例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RP1、p53及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DRP1、p53、Ki67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肿瘤浸润深度(N分期)、淋巴结转移(T分期)、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DRP1和Ki6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高的肿瘤T分期、N分期、TNM分期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DRP1与p53、Ki6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48、0.471,P<0.001),p53与Ki67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r=0.353,P<0.001)。结论 DR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与结直肠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DRP1可能作为评估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非转移淋巴结中树突细胞(DC)浸润对临床预后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显微测微尺检测8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相应119枚盆腔淋巴结中树突细胞的浸润密度。结果 宫颈癌原发灶中DC浸润密度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P〈0.05),与肿瘤组织淋巴管/血管浸润无关(P〉0.05),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非转移淋巴结中DC浸润密度与临床预后相关。结论 DC浸润反映了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检测DC的浸润密度可作为判定宫颈癌临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冷玥  张涛  赵津璋  刘洋  王柏欣 《重庆医学》2022,(18):3111-3115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组织小脑锌指结构5(ZIC5)和Krüppel样因子5(KLF5)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北京市石景山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ZIC5及KLF5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患者结直肠癌组织ZIC5及KLF5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两种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结直肠癌组织ZIC5和KLF5阳性率和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ZIC5表达情况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KLF5表达情况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和浸润深度明显相关(P<0.05)。ZIC5和KLF5蛋白阴性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DFS和OS均明显长于阳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ZIC5和KLF5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相关且能提示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FAS在结直肠癌组织与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关系,探讨FAS对评估结直肠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90例,对其癌组织与癌周组织,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RT-PCR检测,比较FAS在癌组织与癌周组织中的不同表达;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FAS和CEA水平,分析FAS与CEA的相关性;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90例,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者血清FAS水平的差异;根据以上9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与临床检查进行临床分期,分析血清FAS水平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在癌组织中的表达远高于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检测结果提示FAS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ELISA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FAS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者;结直肠癌患者血清FAS水平与其血清CEA水平具有相关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清FAS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性(r=0.883,P<0.01);结论 FAS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清中均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提示FAS高表达预示着结直肠癌具有较高的侵袭性且患者预后不良,FAS对评判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与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 OP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OPN表达水平,分析OPN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原发肿瘤浸润深度相关;OPN阳性表达组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均短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OPN的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OPN呈高表达, OPN在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早期复发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梁丽金  赵睿学  王上  李城 《重庆医学》2022,(17):3010-3015
目的 探讨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预后意义,并结合免疫浸润初步探究其机制。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评估LOXL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预后潜能,并分析LOXL2与结直肠癌免疫浸润水平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结直肠组织比较,LOXL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上调,且LOXL2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较差的总生存期相关(P<0.05)。LOXL2与结直肠癌中巨噬细胞的浸润水平及其细胞标志物关系密切。结论 LOXL2与结直肠癌临床预后及免疫浸润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nhibitors of DNA binding-1,I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结直肠腺癌中,分析Id-1和MMP-9与结直肠腺癌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d-1和MMP-9在5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50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0%(36/50)和78.00%(39/50),而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00%(12/50)和22.00%(1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Id-1和MMP-9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2,P=0.002)?Id-1和MMP-9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具有相关性(P 均 < 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P均 > 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生存分析显示Id-1和MMP-9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Id-1和MMP-9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论: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腺癌的浸润?转移具有高度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对判断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结直肠腺癌中Caveolin-1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的关系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联。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90例结直肠腺癌和4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并以D2-40为标记物,测定结直肠腺癌组织的LMVD,分析Caveolin-1和LMVD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联。结果:结直肠腺癌中Caveolin-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3.33%)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11.11%,P<0.01);结直肠腺癌中的LMVD值(18.25±2.36)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3.14±1.58,P<0.01);Caveolin-1表达程度和LMVD与肝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1);Caveolin-1表达阴性组的LMVD值明显低于阳性组(P<0.01);结论:Caveolin-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微淋巴管生成密切相关,其表达和LMVD是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S-100蛋白、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粘膜中S-100阳性细胞(S-100 DC)浸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例胃癌、18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S-100 DC、PCNA进行检测。结果S-100 DC、PCNA在胃癌组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组(P<0.05)。在低分化、淋巴结转移阳性和有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S-100 DC数目明显减少(P<0.01)。PCNA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S-100 DC与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胃粘膜微环境中S-100 DC与PCNA的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胃癌组织内S-100 DC增多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潜力,并具有抗肿瘤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真皮纤维瘤(dermatofibroma,DF)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eoma promberans,DFSP)的组织起源和分化.方法:选取DF和DFSP各26例,收集详细临床资料,分析两组的组织病理形态;采用组织芯片对全部病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抗体为FactorⅫa,HLA-DR,CD34,CD14,S-100,MSA和Ki67;用体外转录法制备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探针;用原位杂交法检测TGF-β和bFGF在肿瘤中的表达.结果:全部病例均不同程度表达Factor Ⅻa.HLA-DR和CD34.三者阳性细胞率的中位数在26例DF中分别为:actor Ⅻ a为90%,HLA-DR为70%,CD34为5%.三者阳性细胞率的中位数在26例DFSP中分别为:actor Ⅻa为10%,HLA-DR为5%,CD34为80%.3例DF和1例DFSP有少数细胞CD14阳性.2例DF和6例DFSP有少数细胞S-100阳性.3例DF和5例DFSP有极少数细胞MSA阳性.全部病例Ki67阳性细胞率小于5%.原位杂交检测结果:GF-β在DF中的表达强度高于DFSP.结论:F和DFSP不同程度表达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谱系特征,DF在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上更趋向表达成熟DC特征,支持该肿瘤良性的生物学行为;而DFSP趋向显示不成熟的真皮储备细胞(dermal reserve cell ,DRC)特征,与该肿瘤低度恶性生物学行为相符;某些肿瘤两种抗体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呈中间状态;有关Factor Ⅻa和CD34表达差异的认识和运用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S-100蛋白阳性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s,TIDC)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将S-100蛋白抗体作为TIDC的特异性标记物,对30例胃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TIDC进行定量计数分析.结果胃癌患者TIDC高度浸润率随肿瘤TNM分期趋向晚期而显著降低(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TIDC高度浸润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不同部位、不同分化程度和不同浸润程度的病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TIDC浸润情况改变,可能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胃癌组织内TIDC浸润程度对判断胃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LA-DR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卵巢癌、卵巢良性上皮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HLA-DR的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中HLA-DR阳性率为57.89%(33/57),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上皮肿瘤(P<0.05),早期卵巢癌HLA-D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晚期(P<0.01);高分化组HLA-D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组(P<0.05);HLA-DR阳性率与肿瘤组织局部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①HLA-DR异常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病机制有关;②HLA-DR的低表达预示卵巢癌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VEGF-C和VEGF-D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EGF-C和-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C和-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VEGF-C和-D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而且两项指标间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r=0.466,P<0.01).大肠癌VEGF-C或-D表达率在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间差异显著.(P<0.01,P<0.05).大肠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VEGF-C和-D表达相一致(P<0.01,r=0.429和P<0.01,r=0.511).结论大肠癌VEGF-C和-D高表达可能在肿瘤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并且可以作为判断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LA-D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为胃癌的免疫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6例胃癌及正常胃黏膜上皮中HLA-DR抗原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LA-DR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8.3%)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上皮(5.60%,P<0.05),并且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HLA-DR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P>0.05);HLA-DR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阳性表达率(43.5%)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84.6%)(P<0.05)。HLA-DR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2.9%)及表达水平(0.760±0.158)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上皮(8.30%,0.551±0.027,均P<0.05);HLA-DRαmRNA的表达与与胃癌患者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HLA-DR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对判断胃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S100A4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100A4和nm23H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A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 =0.021);nm23H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04)。S100A4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远处转移、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100A4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程度越差,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nm23H1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A4和nm23H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402,P =0.002)。结论 nm23H1和S100A4是评价结直肠癌恶性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的有价值指标;通过对其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浸润、转移情况及预后,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中树突状细胞浸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TIDC)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 (S -P法 )检测 5 8例乳腺癌中树突状细胞浸润程度及ER的表达 ,其中 30例检测PCNA表达 ,分析TIDC与PCNA、ER表达的关系。进行随访并以COX模型做生存分析。结果 :树突状细胞浸润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 ,r=- 0 .6 96 ,肿瘤不同组织学分级及不同ER状况的TIDC浸润有显著性差异 ,TIDC浸润影响患者预后。结论 :TIDC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并影响其分化状况 ,可作为评估乳腺癌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 (D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和区域淋巴结中的浸润状况 ,探讨其抗肿瘤免疫作用。方法 4 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和 6 8枚盆腔淋巴结石蜡标本 ,用SP法检测DC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浸润分布 ,并对浸润细胞数目进行计数。结果 DC在高分化癌组织中的浸润数目多于中分化和低分化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术后生存期超过 5年的患者癌组织中DC的浸润多于术后生存期低于 5年者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无转移者的淋巴结中DC浸润数目多于有转移者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D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微环境和区域淋巴结中的浸润 ,反映了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可以作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