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和方法: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制备心肌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别在缺氧前及缺氧后,用复方丹参滴丸及消心痛对心肌给予保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离体大鼠心肌组织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利用H-600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本实验共分6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复方丹参滴丸前、后保护组;消心痛前、后保护组。结果:①单纯缺氧/复氧组心肌组织中AMP、ADP、ATP及AN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复方丹参滴丸前、后保护组大鼠心肌组织内的AMP、ADP、ATP、AN含量均高于单纯缺氧/复氧组(P<0.01),也相应高于消心痛前、后保护组(P<0.01),两组的ATP、AN含量均接近正常水平(P>0.05)。③消心痛前、后保护组的AMP、ADP、ATP、AN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电镜结果也证明复方丹参滴丸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无论在缺氧前预灌注时及缺氧后再灌注时给予,均能通过提高心肌组织中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保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来保护心肌,其保护效果优于消心痛。 相似文献
2.
随着临床冠状动脉旁路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以及溶栓术的应用,虽然挽救了许多心肌缺血性疾病患者的生命,但是也应运而出现了“再灌注损伤”问题。目前,人们认识到能量代谢障碍是造成心肌再灌注后细胞及亚细胞损伤的重要始动因素[1],而心肌线粒体肌酸激酶与能量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在大鼠心肌缺氧复氧(H/R)损伤中的抗氧化效应。方法 W istar成年雄性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EPO预处理组(EPO组),每组30只。EPO组大鼠经腹腔注射5 000 U/kg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两组各15只大鼠于给药24 h后采血,检测血清心肌酶活性,取心肌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每组其余15只大鼠置于常压缺氧环境中(O2的体积分数为7%)12 h后,移至常压常氧环境中2 h,予H/R损伤,取血及心肌组织,检测以上各指标。结果 H/R损伤前2组SOD、GSH以及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损伤后两组心肌SOD活力及GSH含量较损伤前显著降低(P〈0.05,P〈0.01),而MDA含量较损伤前显著升高(P〈0.05,P〈0.01),EPO组SOD活力、GSH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R损伤后两组的血清心肌酶活性显著高于损伤前(P〈0.01),而EPO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R导致对照组心肌超微结构显著异常,而EPO组基本正常。结论 EPO预处理在心肌H/R损伤中具有抗氧化作用,这可能是其在H/R损伤中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和方法:观察缺氧、复氧对人心房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急性分离人心房肌细胞,以Fluo-3作为Ca2+指示剂,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结果:人心房肌细胞在缺氧前[Ca2+]i为(117±48)nmol/L。在缺氧15 min时,[Ca2+]i即增加为(187±64)nmol/L(P<0.05,vs缺氧前)。缺氧30 min时[Ca2+]i为(417±139)nmol/L(P<0.01,vs缺氧前)。缺氧后复氧30 min[Ca2+]i为(786±238)nmol/L(P<0.01,vs缺氧前)。结论:人心房肌细胞在缺氧状态下胞内Ca2+浓度升高,而当其短期复氧时,胞Ca2+浓度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β2激动剂舒喘灵对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及肺β2受体mRNA的作用。方法:常压缺氧4周,同时用舒喘灵灌胃(5mg·kg-1·d-1),用肺动脉插管测压,用RT-PCR术测肺β2受体mRNA。结果:缺氧同时给舒喘灵可减轻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压及右心室肥厚,同时使降低的β2受体mRNA回升到对照水平,动脉血氧分压不受影响,对体动脉压无明显作用。结论:舒喘灵能防止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肺肾上腺素能β2受体mRNA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后继缺氧再给氧所致心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影响及蛋白激酶C(PKC)和百日咳毒素(PTX)敏感的G-蛋白在缺氧预处理的作用.方法:循环灌流法分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肥大心肌细胞,用Fu ra-2AM测定钙浓度.结果:[Ca2+].为1.0 mmol/L时,预处理组缺氧再给氧后其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为(194.0±24.8) nmol/L,未预处理组为(297.5 ±24.5) nmol/L;无外钙预处理组缺氧再给氧后其心肌细胞[Ca2+]i为(162.0 ±30.7) nmol/L,未预处理组为(236.5±28.3) nmol/L,提示缺氧预处理可减少缺氧再给氧所致心肌细胞内钙释放及外钙内流.在[Ca2+].为1.0 mmol/L组,于预处理前分别预先给予PKC拮抗剂Staurosporine(10 nmol/L)及Gi-蛋白失活剂百日咳毒素(PTX,200 ng /L),可见经后继缺氧再给氧后其心肌细胞[Ca2+]i分别为(264.8±19.3)及(25 8.0±27.7) nmol/L,高于缺氧预处理组但低于未预处理组.结论:SH R肥大心肌细胞,缺氧预处理可减轻后继缺氧再给氧所致心肌细胞内钙超载;PKC及PTX敏感的G- 蛋白可能部分参与缺氧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源性低浓度多胺对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钙超载的影响。 方法: 酶解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用正常氧合Tyrode液灌流8 min, 换为缺氧液灌流32 min, 再转换为正常氧合Tyrode液灌流8 min,复制心肌缺氧-复氧模型。分别在缺氧前给予精胺,缺氧-复氧后给予精胺、精脒、腐胺。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连续观察细胞内钙荧光强度的动态变化。 结果: 精胺(1 mol/L)对正常静息状态下大鼠心室肌[Ca2+]i无影响。缺氧前给予精胺,可取消复氧引起的心肌[Ca2+]i增高;缺氧-复氧后给予精胺、精脒、腐胺对缺氧-复氧引起[Ca2+]i升高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其中以精胺的作用最强。复氧后给予精胺降低缺氧-复氧[Ca2+]i 升高的作用小于缺氧前给予。 结论: 缺氧前给予精胺可拮抗缺氧-复氧心肌细胞钙超载发生;复氧后给予精胺可使缺氧-复氧心肌细胞钙超载减轻,但其作用力度不如缺氧前给药。多胺拮抗缺氧-复氧心肌细胞钙超载的作用以精胺>精脒>腐胺的顺序递减。 相似文献
9.
丹参对抗缺氧/复氧引起的大鼠心室肌细胞收缩和细胞内钙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丹参在常氧和缺氧/复氧过程中对心肌细胞收缩和电刺激诱导的细胞内钙([Ca2+]i)瞬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解分离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化学缺氧模型, 用视频跟踪计算机系统和细胞内双波长钙荧光系统分别观察心肌细胞收缩力学和[Ca2+]i等指标。结果:丹参(1-9 g/L)处理后降低心肌细胞最大收缩和舒张速率、收缩幅度以及电刺激诱导的[Ca2+]i幅度, 且呈剂量依赖性。缺氧后, 与对照相比细胞收缩力和钙瞬态幅度降低、舒张末细胞长度缩短、舒张末钙水平增高;复氧后细胞收缩力、钙瞬态幅度和舒张末钙水平有所回复, 但不能达对照水平。用3 g/L的丹参处理后, 缺氧/复氧引起的心肌细胞最大收缩和舒张速率、收缩幅度和电刺激诱导的[Ca2+]i幅度高于单纯缺氧组, 舒张末[Ca2+]i水平低于单纯缺氧组。结论:丹参可对抗缺氧/复氧引起的大鼠心室肌细胞收缩力降低和细胞内动态和静态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缺氧复氧早期,促使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措施,涉及一系列相关基因的改变和受多种基因调控。
目的:观察二氮嗪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PI3K、Akt和FKN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培养SD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按照不同的干预方式将细胞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二氮嗪组、二氮嗪+阻断剂组。观察凋亡细胞形态、活力及PI3K、Akt和FKN mRNA转录水平。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Akt和FKN显著升高(P < 0.01)。与缺氧/复氧组比较,二氮嗪组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P < 0.05);PI3K和Akt 显著升高、FKN显著降低(P < 0.01)。二氮嗪+阻断剂组取消了二氮嗪的作用,与缺氧/复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二氮嗪预处理通过促使细胞增殖,上调PI3K、Akt mRNA表达、下调FKN mRNA表达而实现对缺氧复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慢性缺氧影响肺脏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慢性缺氧大鼠肺组织内内皮素-1(ET-1)mRNA.内皮素受体-A(ETR-A)mRNA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缺氧1,2.3周时,肺内ET-1mRNA分别较正常对照上升63.8%,105.5%和40.9%(P均<0.05)。ETR-AmRNA分别上升50.6%.57.4%和56.3%(P均<0.05),而NOSmNRAR则分别较正常对照下降34.2%.49.6%和33.5%(P均<0.05)。提示缺氧时肺内ET水平上升和NO减少与缺氧刺激肺内ET-1mRNA表达增加和NOSmRNA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M)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6只大鼠随机分为低氧组和对照组,间断常压低氧14d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静脉右心导管测定右室收缩压(RVSP)的变化,分离心室检测右室/(左室+室间隔)(RV/LV+SP)比值,原位杂交法检测AMmRNA在右心室中的表达。结果:低氧组大鼠右室压为(63.63±3.42)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13±3.40)mmHg(P<0.01)。低氧组大鼠(RV/LV+SP)比值为0.439±0.0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3±0.025(P<0.01)。AMmRNA在对照组大鼠的右室心肌细胞也有少量表达,低氧组大鼠其表达显著多于对照组。图像分析表明,低氧组的平均吸光度、平均表达面积分别为0.1061±0.0188,0.1421±0.016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872±0.0171,0.0967±0.0135。结论:低氧时右心室AMmRNA表达增加,提示可能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在体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细胞膜钙转运通道蛋白的mRNA变化对钙超载的作用。方法 1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IR组和对照组。IR组通过结扎(缺血20 min)后松解(再灌注60 min)前降支造成心肌IR,对照组则免除结扎松解前降支。应用生理记录仪连续监测两组大鼠缺血开始前及再灌注60 min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缺血前及再灌注60 min后两组大鼠血钙及肌钙蛋白T(cTnT)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再灌注60 min后两组大鼠左心室缺血区和右心室心肌细胞膜钙转运通道蛋白即心肌细胞膜钠钙交换器1(NCX1),L型钙通道(LVDCC)α-1C和胞膜钙转运ATP酶1(PMCA1 )mRNA的表达。结果两组大鼠缺血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再灌注60 min后,而两组间缺血前和再灌注60 min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浆Ca2+浓度在缺血前与再灌注60 min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间点两组之间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缺血前IR组与对照组血浆cTnT浓度水平相近,缺血60 min后IR组血浆cTnT浓度较对照组升高[(4.29±2.22) μg/L比(1.62±0.60)μg/L,P=0.031];两组血浆cTnT浓度在缺血前与再灌注60 min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CX1,LVDCCα-1C和PMCA1的mRNA表达在再灌注60 min后同心室两组间和同组内左右心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CX1:对照组左心室为50±4,右心室为47±9;IR组左心室为55±6,右心室为53±11;LVDCCα-1C:对照组左心室为33±7,右心室为30±7;IR组左心室为28±3,右心室为37±5;PMCA1,对照组左心室为70±10,右心室为53±11;IR组左心室为66±12,右心室为78±8;均P>0.05)。结论 大鼠在体心肌缺血20 min再灌注60 min后,NCX1、LVDCCα-1C和PMCA1的mRNA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改变,提示钙超载并非由细胞膜钙转运通道蛋白数量改变引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缺血后内源性缩血管活性肽神经肽Y(NPY)的变化规律以及中药复圣散对其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喂养复制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在此基础上采用反复脑缺血再灌流手术造成大鼠脑损伤模型,以放免法测定高脂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NPY含量的动态变化,并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模型组大鼠脑组织NPYmRNA表达模式。结果:脑缺血再灌后1d模型组大鼠脑内NPY含量比正常对照组高51.86%(P<0.05),并持续至术后7d,且NPYmRNA表达上调,而复圣散预防和治疗性给药组大鼠脑内NPY含量明显少于同期模型组(P<0.05);同时,复圣散预防和治疗组大鼠脑内NPYmRNA表达下调。结论:提示脑缺血性损伤与脑内NPY释放失衡密切相关,而中药复圣散对脑内神经肽Y含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推测这可能是该方防治脑血管病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预处置和再灌注损伤时心肌内源性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poxyeicosatrienoicacid, 11,12-EET)的改变, 探讨内源性11,12-EET在缺血预处置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雄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60 min)和松开(30 min)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采用缺血5 min, 再灌注5 min两次造成缺血预处置。实验分5组: ①假手术组(sham); ②缺血再灌注组(I/R); ③短阵缺血预处置组(SI); ④短阵缺血预处置缺血/再灌注组(SI+I/R)。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心肌11,12-EET的含量, 并观察再灌注过程中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I/R组+dp/dtmax、-dp/dtmax以及LVDP均低于、心肌11,12-EET高于sham组及SI+I/R组(P<0.01); 而SI+I/R组心肌11,12-EET也高于sham组(P<0.01)。结论: 整体动物心肌再灌注使大量内源性11,12-EET释放, 是再灌注损伤机制之一;缺血预处置抑制再灌注时心肌11,12-EET的增加, 可能与缺血预处置心肌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非创伤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确定非创伤性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损伤是否具有对抗作用,以扩展缺血预处理的实际应用.方法:采用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及经典缺血预处理的动物模型,比较两种处理方法对I/R心肌损伤的效应.实验动物分4组:正常对照组(NC,n=8),开胸旷置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n=12),结扎冠脉30 min,再灌注20、180 min;经典缺血预处理组(C-IPC,n=12),按经典Murry法复制;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组(N-WIPC,n=12),捆绑双下肢5 min,松开5 min,反复4次后,阻断冠脉30 min,再灌20、180 min.以左室功能,心肌梗塞范围,血清肌酸激酶(CK)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观察指标.结果:与I/R组相比,N-WIPC组与C-IPC组均显著缩小I/R后的心肌梗塞范围(P<0.01);明显恢复I/R后的左室功能(P<0.05,0.01);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血清CK,心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N-WIPC组还使心肌SOD活性增高(P<0.05).结论: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与经典缺血预处理可诱发同等强度的心肌预处理效应. 相似文献
17.
缺血预处置及磷酸肌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羟自由基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置及磷酸肌酸对·OH的影响。方法:以离体大鼠心脏为模型,以水杨酸为捕捉剂,利用其与再灌注产生的羟自由基(·OH)反应生成的二羟苯甲酸(DHBA)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缺血心肌再灌注冠脉流出液和心肌组织中DHBA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冠脉流出液和心肌DHBA生成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缺血预处置组与非处置组相比DHBA生成明显降低,而且四次预处置组低于一次预处置组;缺血前给予磷酸肌酸使DHBA生成明显减低,但与缺血预处置并用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缺血预处置与磷酸肌酸可以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OH的生成保护心肌,但二者无协同作用,且缺血预处置有累加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后处理(IPT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梗塞面积和PKCα表达的影响。方法:Evan’s蓝、TTC染色,观察心肌IPTC与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I/R心肌梗死范围(IS)的影响,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心肌IPTC对心肌组织中PKCα的表达。结果:①IPTC组的梗死面积(IS)显著低于I/R组(P <0 . 0 1) ,心肌细胞膜PKCα表达明显多于I/R组(P <0 . 0 1) ;②IPTC组的IS、心肌细胞膜PKCα的表达与IPC组无显著差异(P >0 . 0 5 )。结论:心肌IPTC能减少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其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膜PKC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压力负荷性肥大心肌中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及卡托普利(captopril)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大模型,于术后42 d采血、摘取心脏,测定心肌肥大指数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及左心室肌TNF-α含量;应用心肌原位杂交法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并观测TNF-α mRNA在心肌组织中的定位。结果:术后42 d心肌明显肥大,以左心室为主;主动脉缩窄(aorta-constriction, AC)组心室肌TNF-α含量比假手术(sham-operation, SO)组高98%(P<0.01);卡托普利干预使心室肌TNF-α含量比AC组低64.14%(P<0.01),但未达到对照水平;心肌组织原位杂交显示TNF-α mRNA表达主要在心肌间质部位,假手术组心肌TNF-α mRNA表达水平极低,明显低于AC术后(P<0.01),captopril干预虽明显抑制AC术后心肌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但并未使其达到SO组水平。结论:心肌组织内源性TNF-α的表达增加在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大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过表达可能与RAS激活促心肌间质TNF-α mRNA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