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及治疗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重要的致病菌.该菌易形成生物被膜,常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多困难.在生物被膜形成的细菌早期定植、蘑菇状结构形成以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各个阶段均受多种分子及基因的调控,而密度感知信号系统整体调控生物被膜的形成.根据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及调控机制,多种针对生物被膜的治疗对策已应用于临床,一些新药物和新方法也在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总结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抗生素敏感性的分布情况。方法:对70例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有irby-Bauer)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70例中83%(58/70)患有基础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部X线多表现为双下肺斑片状阴影,药敏监测谝力对复达欣、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氨基糖甙类等药物敏感。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多有基础疾病,抵抗力低下,临床表现中毒症状严重,诊断与治疗有赖于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和鉴定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方法采用改良平板法,用扫描电镜、Fontana镀银染色法和刚果红-阿利新蓝(AB)染液联合胞外多糖染色法观察体外生物膜型的铜绿假单胞菌和浮游型铜绿假单胞菌的形态,建立稳定、可靠的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模型。结果刚果红-阿利新蓝(AB)染液联合细菌胞外糖染色法,细菌细胞呈淡红色,胞外糖为深紫红色,背景呈蓝色;Fontana镀银染色法细菌细胞呈绛红色,胞外糖为深黄色,背景呈桔黄色;扫描电镜下生物膜细菌呈短杆状,周围被黏稠状物质紧紧包绕,菌体间以黏稠的纤维状黏液丝相连。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体外培养建立生物膜的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重复性好,为进一步开展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4.
王昆  张绵  康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6):809-810,814
目的了解呼吸科重症监护病区(RICU)和普通病区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与药敏试验的结果.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为35.8%,其中RICU病区23.6%,普通病区为12.2%,RICU病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普通病区(P<0.0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仍然是呼吸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致病菌,应根据不同病区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Wang R  Pei F  Chai D  Chen Q  Li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1276-1278
目的 探讨抗藻酸盐血清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中细菌形态上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培养平板法建立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型 ,经不同稀释度的抗藻酸盐血清与不同浓度的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处理后 ,以银染法快速鉴定 ,扫描电镜 (SEM)确认细菌生物被膜形态 ,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显示 ,空白组生物被膜的平均光密度为 0 82± 0 0 6 ;加入抗藻酸盐血清后 ,抗藻酸盐血清组、抗藻酸盐血清与加替沙星联合用药组生物被膜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 0 79± 0 0 6和 0 70± 0 0 4 ,加替沙星单独用药组生物被膜平均光密度值为 0 76± 0 0 7的 ;光镜和电镜图像可见黏液样物变稀疏 ,细菌数减少 ,形态不甚规则。结论抗藻酸盐血清能够影响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构建和形态 ,与加替沙星联用后可以使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破坏。  相似文献   

6.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柴栋  王睿  裴斐  陈迁  方翼  刘皈阳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5):934-936
目的:观察不同结构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细菌生物被膜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平板培养法培养细菌生物被膜,银染法鉴定,经不同浓度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加替沙星对生物被膜处理后,用MTT法测定存活细菌数。结晶紫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粘附性的影响。结果:1/16,1/4MIC的克拉霉素,阿齐霉素强减少加替沙星作用后被膜存活菌数(P<0.05),并可减少细菌对硅胶片的粘附(P<0.05),而螺旋霉素无明显作用。结论:减少细菌的粘附,防止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克拉霉素,阿齐霉素可与抗菌药物(加替沙星)起到协同杀菌作用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呼吸道感染革兰氏阴性病原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院内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6年4月抚顺市中心医院住院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菌株来自患者清晨第一次痰。使用美国BD公司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及配套软件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出434株阴性病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96例(22%),肺炎克雷伯氏菌162例(37%)。药敏监测本细菌对17种抗生素的敏感率依次为:美洛培南(92.7%)、亚胺培南(87.5%)、环丙沙星(82.6%)、阿米卡星(78.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7.7%)、左氧氟沙星(71.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最有效的抗生素是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在治疗中,应结合本医院感染特点,合理选择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大鼠肺气虚证模型,为研究因慢性呼吸道感染导致肺气虚证的诊治提供可靠的实验动物。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烟熏对照组,以及高、中、低菌量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呼吸道生物被膜菌(bacterialbiofilm,BF)铜绿假单胞菌滴鼻法,辅以寒冷疲劳刺激引起大鼠呼吸道慢性感染,诱导肺气虚证的发生。观察各组证候表现、游泳时间、体重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以及肺支气管组织器官病理改变。结果:高、中、低菌量模型组大鼠的一般体征均符合肺气虚证,症状较烟熏组稳定。游泳时间和体重增加低于空白对照组,尤以高菌量组为明显(P〈0.05,P〈0.01)。血流变指标提示血液流变性有障碍,肺及支气管炎症明显,炎症的程度和感染菌量有关。结论:将呼吸道生物被膜菌(铜绿假单胞菌)以滴鼻法并辅以寒冷疲劳刺激,可以诱导大鼠肺气虚证模型,相关的指标表明证候表现与中医学理论的病机相符,且该模型具有稳固、易复制、贴近原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江秀全  林燕青 《实用医技》2007,14(34):4691-4692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肿瘤科、呼吸内科、老年科的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送检的痰和咽找子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标本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其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氨曲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在6.4%到60.9%之间。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江新  甘正端 《吉林医学》2015,(7):1439-1442
<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为非发酵菌类单胞菌属。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和耐药菌之一[1],可引起肺部感染、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及弥漫性泛支气管炎(DPB)和肺囊性纤维化(CF)继发感染等疾病。在感染的机体中常以生物被膜(Biofilm,BF)的形式存在[2]。细菌BF是由细菌吸附于惰性物体如生物医学材料或机体黏膜表面后,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蛋白等复合物,将细菌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小鼠PA下呼吸道感梁模型的制作及光镜、电镜技术夺PA呼吸道感染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初步建立了BALB/C小白鼠呼吸道PA感染动物模型,提出了模型的参考指标并动态观察了PA呼吸道感染过程不同时间在呼吸道,肺内的粘附、定值及侵袭部位,在粘液型PA及非粘液型PA呼吸道感染机制的研究中明确了粘液型PA的肺内向肝、脾、血中的侵袭力要比非粘液型强。  相似文献   

12.
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水、空气、人体皮肤、肠道、呼吸道均存在,特别是儿童、癌症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带菌率较高。为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在癌症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耐药性特点,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笔者对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住院癌症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64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总结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生素敏感性的分布情况。方法:对28例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采用纸片法(Kirby-Bauer)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28例患者均有基础肺部疾病,其中以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脑部X线表现为双肺淡薄、斑片状阻影,药敏试验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派酮耐药率增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患有各种基础疾病,尤其是肺部疾病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而药率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在体外苦参水煎液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膜(Biofilm,BF)的影响及其与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FX)的协同杀菌作用.方法 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将不同浓度苦参水煎液作用于P.a,结晶紫染色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评价药物对菌株黏附力的影响;苦参水煎液单独或联合LFX作用于BF,采用连续稀释法计数及CLSM对BF进行分析.结果 苦参水煎液能抑制P.a的黏附力;与LFX联合作用后,BF内存活菌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苦参水煎液能抑制P.a生物膜的形成,并可增强LFX对BF内细菌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的状况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下呼吸道PAE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出79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十分突出。PAE感染与高龄、长期应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机械通气、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结论对PAE进行严密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呼吸机管道消毒等综合性措施,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的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分型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ICU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PA,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PA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CU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治疗前后痰细菌培养的变化及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ICU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者62例,分析其治疗前后的痰培养结果及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治疗前后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比例最高。在新定植的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的比例较高。肾功能不全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结论入住ICU的重症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比例最高,新定植的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的比例较高。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性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情况,对其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应用自动化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同时对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一季度分离出136株,进行药敏监测显示,其中敏感性前3名依次为阿米卡星(94.1%),妥布霉素(91.9%)和庆大霉素(91.2%);头孢曲松耐药率最高(98.5%),其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97.8%),复方新诺明(88.9%);第二季度分离出202株,其中敏感性前三名依次为阿米卡星(91.1%),妥布霉素(90.6%)和左旋氧氟沙星(86.6%);头孢曲松耐药性最高(97.0%),其次为复方新诺明(86.1%);第三季度分离出211株,药敏监测显示,其中敏感性前3名依次为阿米卡星(90.0%),妥布霉素(88.2%)和庆大霉素(83.4%);头孢曲松耐药率最高(97.6%)。结论对于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密切联系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合理抗生素的选用,预防院内感染导致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分布与耐药性。方法:搜集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分离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痰标本156份,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5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依据CLSI最新折点判读结果。结果:非MDR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头孢噻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性最高,耐药率达7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在20%以内,其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均达到100%。而MDR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高度耐药,耐药率达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性高达6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依旧敏感性较好,耐药性均低于20%。结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老年患者重症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如MDR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联合用药。同时应当加强医院的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方法比较我院近两年细菌室分离的44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12种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细菌室共分离出211株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敏感株占78.71%,其次为亚胺培南,敏感株占68.84%,再次为环丙沙星,敏感株占66.84%,头孢他啶占63.51%,头孢吡肟占59.80%,氨曲南占59.3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占58.46%,哌拉西林占50.97%;2005年1月至2005年11月我院细菌室共分离出230株铜绿假单胞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敏感性最高,敏感株占81.74%,其次为阿米卡星,敏感株占81.72%,再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株占69.23%,头孢吡肟占69.06%,氨曲南占66.83%,亚胺培南占66.38%,头孢他啶占65.65%,哌拉西林占57.7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以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及哌拉西林敏感,传统敏感药物如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啶敏感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但仍保持60%以上敏感性,另外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仍保持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