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补救性肝移植(salvage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或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16例,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3例,其中合并肾功能异常2例,均接受SLT。术前充分评估病情。手术方式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其中肾功能异常的2例采用股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肝动脉的重建采用供肝腹腔干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行端端吻合17例,采用供肝腹腔干动脉通过供者髂动脉间置搭桥与受者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2例。胆道的重建全部采用胆道端端吻合。术程始终遵循精细的无瘤操作,术后常规抗排斥和抗感染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结果围手术期19例SLT患者无死亡。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4%、84%;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89%、89%。结论采用SLT治疗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或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较好。采用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式、充分的术前评估以及遵循精细的无瘤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的手术技巧。方法总结近4年多来24例行再次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6例采用体外静脉转流,18例未转流。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应用附加腔静脉成形一改良背驮式。门静脉重建均为端端吻合。肝动脉的重建:7例为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术,余均为肝动脉端端吻合术。胆道的重建:6例为胆管、胆管端端吻合术,余均为胆管、空肠吻合术(Roux—en—Y或Warren术式)。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住院期间病死率为41.6%(10/24)。死亡原因:脓毒症7例;手术出血性休克2例;脑血管意外1例。痊愈率为58.4%(14/24)。痊愈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14),包括胆道并发症2例,伤口裂开1例。结论再次肝移植与初次肝移植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无显著差异。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难点在于下腔静脉的显露与游离。肝动脉搭桥及胆肠吻合机率高于初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二次肝移植受者手术死亡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84例二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二次移植采用经典非转流术式78例,背驮式6例.供、受者门静脉端端吻合83例,门静脉-腔静脉半转位1例;肝动脉端端吻合78例,供肝动脉与受者的脾动脉吻合4例,与腹主动脉搭桥2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10例,胆道端端吻合并留置T管72例,置管外引流2例.分析指标包括受者的性别、年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二次移植距初次移植时间和二次移植原因,供肝因素包括热缺血时间、冷保存时间,手术因素包括手术耗时、无肝期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注红细胞量、胆道重建方式和胆漏发生率.结果 84例中,72例术后恢复顺利,12例死亡.在所设定的分析指标中,经逐步回归模型检验,术中输注红细胞数量的相对危险度为1.000,95%可信区间为1.000~1.000,P=0.009;胆漏的相对危险度为3.935,95%可信区间为1.107~13.990,P=0.034.结论 术中输注红细胞数量和胆漏是二次肝移植受者手术死亡的风险因素,由经验丰富的移植医生来完成二次移植手术,尽量减少术中出血,选择合适的胆道重建方式,避免胆漏,可以降低二次移植受者的手术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降低肝移植术后手术技术相关胆道并发症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的手术技巧,以降低手术相关胆道并发症。方法 对89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腔静脉成形的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供肝肝总动脉与受者肝总动脉端端吻合,供肝肝总管或胆总管与受者胆总管端端吻合,未置T管。术后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了解移植肝是否出现胆道并发症。结果 1例术后5个月发生肝门分叉处胆管狭窄,经球囊扩张后效果不佳,再次手术行胆管狭窄成形术后治愈;其余患者未发生胆漏、吻合口狭窄、胆泥或胆道结石、肝门部胆管狭窄、胆管炎、胆汁瘤、粘液囊肿及十二指肠乳头功能异常等胆道并发症。结论 注重供肝的灌洗和修整,提高肝动脉吻合和胆道重建技巧,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技术性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50例次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回顾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总结背驮式肝移植术的经验,力求进一步完善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技术。方法:50例次背驮式肝移植中,17例次采用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SPBLT),24例次采用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APBLT,供受者的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或侧侧吻合),其它肝移植式的改良9例次。结果:17例次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均存在供,受者血管口径不匹配,供肝放置棘手,血管重建后肝静脉回流道易扭曲及压迫重建的回流血管等问题,而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中,下腔静脉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缺陷,而侧侧吻合术式则可完全改善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的技术并发症,结论: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修正了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存在的技术缺陷,减少了技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2001年1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中心共行尸体肝移植3100余例次.其中2例患者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和门静脉同时发生血栓形成,现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例1男性,38岁,因"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行原位肝移植.肝移植术后2个月,因胆道并发症(胆道感染、胆道坏死而至胆道铸型)而行二次肝移植.二次肝移植术中,采用5-0 prolene线端端连续吻合供、受者门静脉;供者端以腹腔动脉袢,受者端以肝总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形成动脉袢,采用6-0 prolene线行间断端端吻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成人活体肝移植后再次肝移植的体会。方法6例曾经接受活体肝移植者因胆道并发症(2例)、血管并发症(2例)、慢性排斥反应(1例)和肝炎复发(1例)而接受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均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除1例将供肝动脉改为与受者腹主动脉吻合外,其余均为同名血管的端端吻合。结果1例术后因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死亡;1例肝动脉吻合口狭窄,经介入治疗放置支架后缓解。随访至今,5例已分别存活12、9、6、4和3个月,目前肝功能良好。结论腹腔内粘连是成人活体肝移植后再次肝移植的手术难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提高再次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方法14例再次肝移植患者,其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缺血性胆道并发症(9例)、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慢性排斥反应(2例)及重度药物性肝损害(1例)。再次肝移植均采用改良背驮式,供、受者的门静脉均采用端端吻合;8例供、受者的肝动脉仍行端端吻合,6例供肝动脉经搭桥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吻合;2例的供肝胆管与受者的空肠行Roux-en-Y吻合,12例的胆管行端端吻合。结果14例患者首次和再次肝移植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分别为16.4±7.2和22.5±7.9(P〈0.05),手术耗时分别为(553.3±85.4)min和(796.4±125.2)min(P〈0.05),无肝期时间分别为(63.4±29.6)min和(102±32.8)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37.3±348.3)ml和(2589.3±429.7)ml(P〈0.05)。14例中,死亡4例,均为MELD评分≥25分者。结论术前科学评估患者的病情、把握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及防治术后感染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4月至2005年4月期间施行的9例再次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包括肝动脉血栓(2/9),门静脉血栓(1/9),胆道并发症(6/9);9例再次肝移植均为尸肝移植,3例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6例采用背驮式肝移植,6例采用Roux-en-Y胆肠内引流,1例供受体门静脉间用供体脾静脉搭桥,1例供体肝动脉与供体腹主动脉之问用供体脾动脉搭桥。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5例术后未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门静脉吻合口狭窄,3例术后6个月内死亡。结论 首次肝移植后由于胆道和血管并发症导致移植肝失功是再次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不失时机地进行再次肝移植是治疗移植肝失功惟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临床特点和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施行的34例再次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结果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18例)、移植术后肝癌复发(6例)、肝炎复发(6例)以及肝动脉并发症(4例)。34例均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全组无手术死亡。院内死亡9例(26.5%),明显高于首次肝移植的病死率(6.9%,46/671)(P<0.05)。死亡原因中感染占55.6%(5/9)。再次肝移植组术前感染率为32.4%(11/34),首次肝移植组为10.7%(72/67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再次肝移植组术后感染率为61.8%(21/34),首次肝移植组为46.3%(311/671),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感染是再移植的主要死亡原因,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针对再次肝移植特点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可以提高再次肝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ʽ����ֲ���������ĸ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背驮式肝移植时病肝切除及肝流出道重建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行67例背驮式肝移植时病肝切除及肝流出道重建的方法改进及效果。结果 肝移植病例围手术期死亡7例,手术死亡率为10.45%。2例存活超过3年,8例存活超过2年,19例存活超过1年。结论 病肝切除及肝流出道重建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提高背驮式肝移植的成功率、减少技术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及效果,并比较不同供肝来源与再移植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 429例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首次肝移植供肝来源分别为尸体供肝686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346例和活体供肝397例。其中31例受者接受再次肝移植(32例次,其中1例受者接受2次再移植),再移植率为2.24%(32/1 429),供肝来源分别为尸体供肝23例、DCD供肝6例、活体供3例。再移植间隔时间中位数为311 d(88~845 d),间隔1~7 d 3例,8~30 d 1例,31~365 d 15例,>1年13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肝脏再移植术后受者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Breslow法比较再移植间隔时间>1年及≤1年的受者1、5和10年生存率,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供肝来源的受者再移植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截至2018年5月,31例肝脏再移植受者术后12例存活(38.7%)、19例死亡(61.3%),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2~102个月)。尸体供肝、DCD供肝和活体供肝再移植率分别为3.4%(23/686)、1.7%(6/346)和0.8%(3/367)。尸体供肝再移植率高于活体肝移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DCD供肝再移植率与尸体供肝、活体供肝再移植率相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7和0.222)。其中18例再移植间隔时间<1年的受者,6例存活、12例死亡;13例再移植间隔时间≥1年的受者,6例存活、7例死亡。31例肝脏再移植受者术后1、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4.2%、51.2%和46.6%。再移植间隔时间<1年的受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9.4%、41.2%和30.9%,间隔时间≥1年的受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65.8%和65.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6,P>0.05)。 结论再移植是肝移植术后移植物失功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再移植术后受者往往病情危重,围手术期死亡率高,胆道并发症及排斥反应是再次肝移植的主要原因。应该慎重把握再移植手术时机,目前亟待更多的研究对再移植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91例肝移植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和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利弊。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3年8月实施的91例肝移植术式进行总结,其中经典原位肝移植术24例(A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43例和改良背驮加术中门鄄腔静脉端侧吻合转流8例(B组),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16例(C组);91例肝移植手术均未应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结果: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最短(P<0.05),且术中输血量较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少(P<0.05)。3组术后ICU留置天数无显著差异(P=0.542)。结论: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和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是肝移植的基本术式;从趋势上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将成为主流术式;对某一个具体病例选择何种术式需根据病情及术中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迟发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预后.方法 单中心3100例次尸体全肝移植中发生迟发性门静脉血栓形成12例,发生时间平均为移植术后29.8个月.12例中,2例合并严重胆道并发症(肝内胆道狭窄),2例表现为移植肝功能衰竭,1例影像学检查可见肝门部肿物致门静脉受压,均接受再次肝移植;2例表现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分别行经胃镜下套扎、注射硬化剂治疗;余5例无任何临床表现,口服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结果 12例中,除1例失访外,其他患者至随访结束时存活8例,包括2例行再次肝移植者.存活者肝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迟发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y therapeutic method for delayed portal vein thrombo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In 3100 cases undergoing cadaveric whole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a single center, there were 12 cases of delayed portal vein thrombo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Average occurring time was 29. 8 month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mong these 12 patients, 2 cases were complicated with severe biliary complication (intrahepatic stricture) , 2 cases presented with liver failure of transplanted liver, and one case had portal vein compression by hepatic hilum tumor under the image examination, who received liver re-transplantation; two patients presente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they experienced endoscopic ligation and sclerotherapy respectively; the rest five patients without any clinical presentation were subjected to anticoagulation and antiplatelet therapy. Results Among 12 cases, 8 patients survived by the time of follow-up, including two patients undergoing re-transplantation; one patient lost follow-up. The liver function tests of the patients who survived were all normal. Conclusion The individualized therapeutic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for the patients with delayed portal vein thrombo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5.
再次肝移植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病因、预后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实施的101例再次肝移植的病因、术前MELD评分、与首次肝移植的时间间隔、手术术式选择、1年生存率、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再次肝移植1年的生存率为71.6%;再次移植的主要原因是胆道并发症(45、5%);MELD值≤20的病例1年生存率(83.8%)明显高于MELD值为20—30和〉30的病例(57.1%和66.7%);首次移植术后超过1个月再次移植围手术期生存率(83.8%)明显高于首次移植术后8—30d接受再次移植患者(41.7%);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感染(54.2%)。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根据术中情况决定具体术式,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提高再次肝移植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内外多发缺血型胆道病变的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3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内外多发缺血型胆道病变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此类病例的治疗选择策略及相应预后.结果 31例病例中,男28例,女3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8.6+9.6)岁.平均发生时间在肝移植(271.29±149.32)d,合并严重肝动脉狭窄8例,合并胆漏1例,采用介入治疗8例、介入治疗+再移植术7例、再移植术5例.内科治疗8例,胆肠吻合术1例、2例病人放弃治疗.6例痊愈,均为再移植病人,好转7例,无效6例,死亡10例,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胆道感染(3例),非胆道病变(1例).总治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9.4%(6/31)和32.3%(10/31).反复介入治疗后无论施行肝移植与否,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53.3%,8/15).8例内科保守治疗病人有6例病情好转并相对稳定,1例胆肠吻合病人出现反复胆道感染.结论 对肝移植术后肝内外多发缺血型胆道病变,介入方法 的诊断价值高于治疗价值,合理的内科治疗有助于病情的稳定及推迟再移植的时间,而正确把握再移植的时机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能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能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施行22例再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讨论。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12例)、移植术后肝癌复发(4例)、肝动脉栓塞(2例)、肝动脉狭窄(2例)以及乙肝复发(2例)。再次移植率为3.62%,供肝植入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8例随访至今分别存活21、14、8、3个月各1例,12、1个月各2例;14例存活2周到28个月不等。首次肝移植术后8~30d行再次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病死率最高,为66.7%;1年内死亡10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60%)。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移植肝失功能的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及适应证,钻研手术技巧,合理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以及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提高再次肝移植病人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术后早期与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的36例再次肝移植的资料.根据再次肝移植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内)的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常用的15项临床或实验室指标作为可能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术后早期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再次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为25%(9/36),死亡原因为:严重感染5例(55.6%),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22.2%),心肌梗死和脑出血各1例(各11.1%).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和存活组间术前肌酐水平、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感染、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再次肝移植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ICU监护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是术后早期与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再次肝移植术前ICU监护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术后早期死亡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recipients, an increased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graft failure need retransplantation (re-OLT).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xamine our clinical experience of re-OLT for patients with poor graft function after primary transplantation at a single center. W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clinical data of 32 re-OLTs in 31 patients at our center from January 2004 to February 2007, including indications and causes of death, timing of retransplantation, and surgical techniques. The indications included bile leak (2 cases), biliary stricture (16 cases), recurr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5 cases), hepatic artery stenosis (4 cases),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HAT) (2 cases), and hepatitis B recurrence (3 cases). The rate of re-OLT was 4.29%. All patients underwent modified piggyback liver transplantations with cadaveric allografts. No intraoperative mortality and acute rejection occurred. Overall, 17 of 31 patients (54.8%) died after re-OLT with survival times ranging from 2 weeks to 28 months. Another 14 patients were cured with survival times of 4 to 32 months. The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rate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e-OLT between 8 and 30 days after their initial transplantation was highest (66.7%).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death after re-OLT was sepsis (47.1%), multiple-organ failure (17.6%), and recurrence of HCC (17.6%), whereas the majority of deaths posttransplantation were sepsis-related (54%) within 1 year. Re-OLT is the only therapeutic option for a failing liver graft. Proper indications and optimal operative time, advanced surgical procedures, reasonable individual immunosuppression regimens, and effective perioperative anti-infection treatments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d survival of patients after re-O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