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中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对存活胎儿的监测和处理。方法分析13例双胎之一死亡临床经过和处理。结果自然受孕4例中,引产2例,其中一例孕24周B超提示一胎宫内死亡,另一胎儿羊水过多,为单卵双胎,另一例孕16+5周发现一胎儿宫内死亡,孕20周时存活胎儿脐带动脉血舒张期血流缺如,为双卵双胎,早产1例:孕27周发现一胎儿宫内死亡,孕30+2周早产,新生儿因呼吸窘迫死亡,同时娩出一浸软胎儿,为单卵双胎。剖宫产1例:孕37周胎动减少,孕37+4周B超确诊为一胎儿宫内死亡,即行剖宫产,新生儿轻度窒息为单卵双胎,死亡原因为双胎输血综合征。IVF9例:1例孕22+周时发现一胎儿宫内死亡,并发重度子痛前期,孕36周剖宫产,新生儿良好,1例孕足月顺产,新生儿良好,7例孕足月后,择期剖宫产,母婴良好。结论孕早期双胎之一胎儿死亡对存活胎儿无影响,孕晚期双胎之一死亡可行期待疗法;加强对母体和存活胎儿的监测以决定分娩时机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9年10年间我院收治的70例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妊娠结局.结果 12例<28周者3例放弃胎儿作引产术;其余9例平均观察时间113.2 d,平均分娩孕周为37+2周,剖宫产5例.存活新生儿平均体质量2 658 g,小于胎龄儿1个;Apgar评分8~10分.死胎为纸样儿9个.28例孕28~34周者在确诊一胎儿死亡后平均延长妊娠时间11.96 d,平均分娩孕周为32+2周.其中,23例自然发动,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3例羊水过多发现胎儿畸形而行人工破膜引产.存活新生儿平均体质量1 741 g,小于胎龄儿5个.新生儿重度窒息5例,轻度窒息4例,其余Apgar评分好.30例孕周>34周者在确诊一胎儿死亡后平均延长妊娠时间1.72 d.终止妊娠平均孕周为36+2周,22例剖宫产.存活新生儿平均体质量2 376 g,小于胎龄儿5个.新生儿重度窒息1例,轻度窒息1例,其余Apgar评分好.全部孕产妇均无出血倾向或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死胎主要原因为双胎输血综合征8例,胎儿畸形6例,脐带因素18例,胎盘因素30例,宫内感染12例,原因不明10例.结论 双胎妊娠之一胎儿死亡后的处理与胎儿死亡的时间有关.中孕期胎儿未骨化,死亡后可成为纸样儿,危害较小,可在加强孕期检查的情况下继续妊娠.孕28~34周间双胎妊娠之一胎儿死亡后需密切监护存活胎儿安危,适时促胎肺成熟和胎儿生长,尽量延长孕周;孕34周以后单卵双胎发现一胎儿死亡可考虑终止妊娠.这对改善存活胎儿的预后及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江  董旭东 《云南医药》2001,22(4):299-300
本文通过对本院及南方医院从 1992~ 1999年 7年收治的 14例双胎之一宫内死胎病例的分析 ,以了解病因、临床处理及预后。临床资料 孕妇年龄 2 2~ 38岁 ,孕产史 ,14例中 6例行体外授精 -胚胎移植 (IVF -ET) ,6例IVF-ET中有 3例曾行减胎术。 2例孕 10周时行减胎术 ,分别于孕 34 5周及 35 2 周剖宫产时发现 1例纸样儿。余 12例经B超诊断为双胎 ,其中之一为死胎。14例均无临床上的感染征象。 2例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 ,产后胎盘胎膜和新生儿口鼻分泌物细菌培养均阴性。 1例产后活胎胎盘、胎膜新生儿口鼻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 ,但…  相似文献   

4.
师艳 《云南医药》2005,26(3):247-248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因其对另一存活儿可能造成神经系统和肾损害,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胎等影响。而对母体可能诱发凝血功能障碍与DIC。故在处理上有些棘手,现对我院1999~2002年收治的10例双胎之一宫内死胎的病因,临床处理及预后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999年3月~2002年12月内我科  相似文献   

5.
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及处理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我院近14年来20例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诊断方法及处理原则等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双胎之一宫内死亡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梅  张玉英  贾苒 《河北医药》2003,25(2):148-149
妊娠中晚期双胎之一宫内死亡较少见 ,随着B超的广泛应用及孕期保健技术的提高 ,双胎之一宫内死亡可早期诊断 ,处理恰当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现将我院 1990年 1月至 2 0 0 2年1月收治的双胎之一宫内死亡 11例的病因、临床处理及预后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我院共收治双胎妊娠 2 5 6例 ,其中并发双胎之一宫内死亡 11例 ,发生率 4.3 %。年龄 2 3~ 3 6岁 ,平均 2 7.5岁 ,孕龄 2 4~ 3 9周 ,平均 3 4周。双胎类型中因性别不同肯定为双卵双胎者 3例 ,单绒毛膜单卵双胎者4例 ,另 4例为双绒毛膜双羊膜…  相似文献   

7.
46例双胎妊娠之一宫内死亡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之一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6例双胎妊娠之一宫内死亡的病例.结果 双胎妊娠之一宫内死亡主要原因:脐带因素12例,胎盘因素5例,双胎输血综合征5例,胎儿畸形10例,原因不明14例.期待治疗时间4+h~21周不等,无一例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结论 ...  相似文献   

8.
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的原因和处理及其对存活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96~2005年收治的13例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的发生率为5.53%.其主要原因:脐带因素4例,双胎输血综合征3例及纸样儿2例,胎儿畸形3例,胎盘因素2例,原因不明2例.2例孕早期双胎妊娠一胎死宫内孕妇,足月顺产死亡胎儿呈纸样儿.9例从确诊一个胎儿死亡至存活胎儿分娩时间8小时至10周不等.孕28周和孕(33 2)周2例,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孕妇行期待疗法,分别于孕(34 2)周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及(40 2)周顺产.结论孕早中期双胎儿之一胎儿死亡后存活的胎儿预后良好;对孕28~34周的病例在严密监测存活胎儿下行期待疗法,可适当延长存活儿的胎龄;而对孕龄≥34周应考虑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早、中期1胎死亡后期待治疗过程中的母儿监测及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本院收治的17例孕早、中期经B超确诊双胎妊娠1胎宫内死亡病例的期待治疗结果 及新生儿的转归.结果 期待治疗时间为3~147天,平均80天,平均分娩孕周为35周,无一例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羊水过少和胎膜早破是常见并发症,胎盘因素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结论 孕早、中期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后采取期待疗法,严密监测母儿的各项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的条件下,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尽可能延长存活胎儿在宫内生长的时间,提高存活胎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早、中期1胎死亡后期待治疗过程中的母儿监测及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本院收治的17例孕早、中期经B超确诊双胎妊娠1胎宫内死亡病例的期待治疗结果 及新生儿的转归.结果 期待治疗时间为3~147天,平均80天,平均分娩孕周为35周,无一例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羊水过少和胎膜早破是常见并发症,胎盘因素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结论 孕早、中期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后采取期待疗法,严密监测母儿的各项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的条件下,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尽可能延长存活胎儿在宫内生长的时间,提高存活胎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早、中期1胎死亡后期待治疗过程中的母儿监测及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本院收治的17例孕早、中期经B超确诊双胎妊娠1胎宫内死亡病例的期待治疗结果 及新生儿的转归.结果 期待治疗时间为3~147天,平均80天,平均分娩孕周为35周,无一例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羊水过少和胎膜早破是常见并发症,胎盘因素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结论 孕早、中期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后采取期待疗法,严密监测母儿的各项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的条件下,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尽可能延长存活胎儿在宫内生长的时间,提高存活胎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早、中期1胎死亡后期待治疗过程中的母儿监测及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本院收治的17例孕早、中期经B超确诊双胎妊娠1胎宫内死亡病例的期待治疗结果 及新生儿的转归.结果 期待治疗时间为3~147天,平均80天,平均分娩孕周为35周,无一例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羊水过少和胎膜早破是常见并发症,胎盘因素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结论 孕早、中期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后采取期待疗法,严密监测母儿的各项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的条件下,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尽可能延长存活胎儿在宫内生长的时间,提高存活胎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早、中期1胎死亡后期待治疗过程中的母儿监测及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本院收治的17例孕早、中期经B超确诊双胎妊娠1胎宫内死亡病例的期待治疗结果 及新生儿的转归.结果 期待治疗时间为3~147天,平均80天,平均分娩孕周为35周,无一例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羊水过少和胎膜早破是常见并发症,胎盘因素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结论 孕早、中期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后采取期待疗法,严密监测母儿的各项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的条件下,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尽可能延长存活胎儿在宫内生长的时间,提高存活胎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早、中期1胎死亡后期待治疗过程中的母儿监测及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本院收治的17例孕早、中期经B超确诊双胎妊娠1胎宫内死亡病例的期待治疗结果 及新生儿的转归.结果 期待治疗时间为3~147天,平均80天,平均分娩孕周为35周,无一例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羊水过少和胎膜早破是常见并发症,胎盘因素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结论 孕早、中期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后采取期待疗法,严密监测母儿的各项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的条件下,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尽可能延长存活胎儿在宫内生长的时间,提高存活胎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早、中期1胎死亡后期待治疗过程中的母儿监测及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本院收治的17例孕早、中期经B超确诊双胎妊娠1胎宫内死亡病例的期待治疗结果 及新生儿的转归.结果 期待治疗时间为3~147天,平均80天,平均分娩孕周为35周,无一例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羊水过少和胎膜早破是常见并发症,胎盘因素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结论 孕早、中期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后采取期待疗法,严密监测母儿的各项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的条件下,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尽可能延长存活胎儿在宫内生长的时间,提高存活胎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孕早、中期1胎死亡后期待治疗过程中的母儿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本院收治的17例孕早、中期经B超确诊双胎妊娠1胎宫内死亡病例的期待治疗结果及新生儿的转归。结果期待治疗时间为3,147天,平均80天,平均分娩孕周为35周,无一例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羊水过少和胎膜早破是常见并发症,胎盘因素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结论孕早、中期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后采取期待疗法,严密监测母儿的各项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的条件下,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尽可能延长存活胎儿在宫内生长的时间,提高存活胎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17例双胎之一宫内死亡的母儿监测及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早、中期1胎死亡后期待治疗过程中的母儿监测及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本院收治的17例孕早、中期经B超确诊双胎妊娠1胎宫内死亡病例的期待治疗结果 及新生儿的转归.结果 期待治疗时间为3~147天,平均80天,平均分娩孕周为35周,无一例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羊水过少和胎膜早破是常见并发症,胎盘因素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结论 孕早、中期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后采取期待疗法,严密监测母儿的各项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的条件下,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尽可能延长存活胎儿在宫内生长的时间,提高存活胎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早、中期1胎死亡后期待治疗过程中的母儿监测及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本院收治的17例孕早、中期经B超确诊双胎妊娠1胎宫内死亡病例的期待治疗结果 及新生儿的转归.结果 期待治疗时间为3~147天,平均80天,平均分娩孕周为35周,无一例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羊水过少和胎膜早破是常见并发症,胎盘因素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结论 孕早、中期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后采取期待疗法,严密监测母儿的各项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的条件下,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尽可能延长存活胎儿在宫内生长的时间,提高存活胎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笔者对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双胎产妇进行观察,发现1胎胎死宫内者27例,现对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有双胎产妇312例,其中因一胎死亡后入院或在院内发生一胎死亡者27例,发生率为8.65%,中位年龄25.48岁,一胎儿发生死亡的孕周为10~40(33±3)周.双胎类型中因性别不同肯定为双卵双胎者9例,单绒毛膜单卵双胎10例,双绒毛膜双羊膜双胎8例.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双胎产妇进行观察,发现1胎胎死宫内者27例,现对其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有双胎产妇312例,其中因一胎死亡后入院或在院内发生一胎死亡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