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30例心衰患者及门诊30名健康对照者均接受24 h Holter检查,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TO)、HRT的斜率(TS),并进行TO、TS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室性期前收缩数目、室性期前收缩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的相关分析及不同起源室性期前收缩TO、TS的组间比较.结果 心衰者与健康者HRT间存在明显差别:心衰者TO明显高于对照者(0.57±4.71)%与(-1.56±2.60)%,P<0.025;心衰者TS明显低于对照者(3.17±2.03) ms/RR间期与(9.64±6.47) ms/RR间期,P<0.001.TO、TS与年龄、LVEF、LVED、室性期前收缩数目相关,与室性期前收缩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不相关,起源不同室性期前收缩的TO、TS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中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由于TO、TS与LVEF、LVED相关,可凭借TO、TS对心衰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但它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有待于大样本长期随访来证实.  相似文献   

2.
赖丽娅  刘涛 《重庆医学》2007,36(14):1426-1428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 选择DCM患者12例,正常健康对照者12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计算TO、TS与LVEF、LVE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CM组TO值(3.84±5.65)显著高于对照组(-5.78±4.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M组TS值(5.49±5.47)ms/RR间期显著低于对照组(12.98±6.02)ms/RR间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O、TS与SDNN、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 DCM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HRT可作为评价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心率震荡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开烈  汤艳  张宏伟 《医学综述》2013,19(5):929-931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HRT)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2例CHF患者(观察组)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其HRT、心率变异性指标和心功能指标,并与50例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震荡初始值(TO)明显高于对照组,震荡斜率值(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O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呈负相关,TS与LVEF、LVED、SDNN呈正相关(P<0.05)。TO越高、TS越低,其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就越高。结论 CHF患者的HRT现象明显减弱,HRT检测有利于进行CHF危险分层和评价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价值。方法:比较78例CHF患者与80例健康者HRT的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的差异,并观察CHF患者的TO、T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性早博(VPB)数目及是否伴有室性心动过速(VT)的相关性。结果:CHF组的TO、TS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HF患者的TO、TS与LVEF、LVEDD有相关性,而TO与VPB数目无相关性,TS与VPB数目有相关性,TO、TS与是否伴有VT无相关性。结论:CHF患者HRT明显减弱。通过分析CHF患者的TO、TS,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指导临床并及时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震荡(HRT)的关系,以及比索洛尔干预后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病人68例,分为DCM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斜率(TS);DCM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口服2月后复查24h DCG监测。结果DCM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O升高,TS降低;DCM患者口服比索洛尔2个月后,HRT有明显改善,表现为TO下降,TS升高。结论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损是DCM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HRT可作为DCM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比索洛尔能改善DCM患者HRT的异常。  相似文献   

6.
徐桂冬  李渊  王琳  马雪兴  姚金良  陈璐  韩震  王熙 《浙江医学》2015,37(24):2004-2006
目的观察不同联律间期室性期前收缩刺激对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对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分别通过动态心电图行自发性心率震荡检测和通过心室程序刺激行诱发性心率震荡检测,比较不同联律间期室性期前收缩刺激所诱发的窦性心率震荡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的差异。结果自发性窦性心率震荡[(-2.29±1.47)%、(10.14±5.71)ms/R-R]与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1.71±1.36)%、(7.12±4.68)ms/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心室心尖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与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参数TO和TS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0.825、-0.793、-0.712、-0.689,P<0.01)。结论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与自发性窦性心率震荡具有一致性,心室不同刺激部位对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结果无明显影响,室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与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参数有相关性,动态心电图记录中心室不同部位和不同联律间期的室性期前收缩所计算的心率震荡参数值均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120例患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进行窦性心律震荡分析,揭示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加速即震荡(TO):TO<0正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有加速现象;T0>0异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无加速现象。测定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减速即震荡斜率(TS):TS>2.5ms/R-R间期为正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有逐渐减速现象;TS<2.5ms/R-R间期为异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无减速现象。结果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病情严重患者的TO、TS明显异常。结论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震荡的测定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RT)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40例和有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2例,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其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测定动脉血气、吸烟指数、体质量指数及肺功能等。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期前收缩组TO高于对照组(P〈0.01),TS低于对照组(P〈0.01),TO与吸烟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RV/TLC密切相关(r=0.7829、0.7371、-0.6809、-0.7023、0.6245,均P〈0.01)。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律期前收缩患者HRT减低,可以较好地用于判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源性猝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2例CHF患者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HRT组:TO和TS均异常,即TO>0,和TS<2.5 ms/RR;对照组:TO或T5中1项异常或均无异常.终点事件是心源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结果 HRT组占入选患者总数的39.0%,HRT异常组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HRT与LVEF具有相关性;在18月的随访时间内,6例死亡,10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共占19.5%,与HRT异常密切相关.结论 HRT与LVEF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CHF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比索洛尔对HRT的影响。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UAP患者60例,及健康对照60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分别对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进行分析,UAP组患者每日服用比索洛尔4周后复查DCG及TO、TS。结果UAP组与对照组比较,TO明显升高,TS明显降低;UAP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对比,TO升高、TS下降;UAP患者服用比索洛尔前后对比,TO降低、TS增加,HRT明显改善。结论UAP组HRT明显异常,HRT异常可作为预测UAP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比索洛尔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HR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心内科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同期住院存在室性期前收缩的非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对照组)的24h动态心电图,计算窦性心律震荡的两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TO、TS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TO值高、TS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性心肌梗死存活组TO、TS比较,死亡组TO值高、TS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T的减弱或消失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王军  黄紫娟  钱斐鸿 《吉林医学》2011,(36):7659-766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窦性心率震荡(HRT)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入选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计算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按室性期前收缩的Lown分级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30例。根据HRT表现形式(异常及明显异常)分析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O 2.52(1.97,3.21)%、TS 0.81(0.39,1.28)ms/RR与对照组TO 1.01(0.46,1.71)%、TS 1.89(1.48,2.12)ms/R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T明显异常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概率(82.35%)明显高于HRT异常者(14.63%)(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RT明显异常,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增高。  相似文献   

13.
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率震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PA)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UPA患者43例,在患者开始服用卡维地洛前24 h和每日服用25 mg 4周后分别行24 h Holter检查,计算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斜率(TS)以及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数.结果:UPA患者口服卡维地洛前后对比,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16.3%,T0降低,TS增加,HRT明显改善.结论:卡维地洛能够减少UPA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HRT.TO、TS可以作为评价β-受体阻滞剂预防心源性猝死疗效的新的心电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PA)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患者,分为不稳定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其中6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又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和对照组进行亚组分析.所有患者人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斜率(TS)以及宣性心律失常的数目、形态.结果:UPA组TO>0,对照组患者TO<0;UPA患者的TS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亚组分析,UPA患者中恶性心律失常组与对照组对比,TO、TS均有明显异常.结论:HRT降低可作为预测UPA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之一,可作为UPA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田长明 《中原医刊》2011,(16):67-68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根据有效24h动态心电图表现,分析比较3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20例冠心痛心力衰竭猝死及36名健康者的HRT的初始值(TO)、HRT的斜率(TS),并进行TO、TS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组间比较。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组与健康组HRT间存在明显差别: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TO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冠心病心力衰竭组TO明显低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猝死组(P〉0.05):冠心病心力衰竭组T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20±2.01)%与(9.62±6.64)%,P〈0.01];冠心病心力衰竭组TS明显高于猝死组(P〉0.05);TO、TS与年龄、LVEF、LVED相关。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明显减弱,由于TO、TS与LVEF、LVED相关,可应用TO、TS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危险分析,作为冠心痛心力衰竭猝死率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王利亚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152-153
目的探讨男性高血压患者室性期前收缩(PVS)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男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出现PVS者50例,对照组选择为无高血压24h动态心电图出现PVS健康者30例,从两组各自记录的24h动态心电图中分别计算HRT的起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男性高血压组TO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而TS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男性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减弱,提示存在心脏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I)新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HRT各指标与传统高危预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MI后3-4周的患者97例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体检者65例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入选者经24 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HRT的三个参数: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和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其中AMI组按Killip心功能分级分为合并心衰组与未合并心衰组,按发生持续性室速、室颤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AMI组与对照组及AMI各亚组之间HRT等指标的差异,及其与传统预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TT、TO高于对照组,TS低于对照组(P<0.05);心衰组TS低于非心衰组(P<0.05),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TT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01),TS低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AMI组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TO正相关,与TS负相关,平均心率与TS负相关(P<0.05);HRT各指标中TO与TS负相关(P=0.002);TT与各指标及HRT与SDNN、LVEF等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AMI组HRT明显减弱,心衰组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减弱更甚,尤以TT和TS变化显著;TT新指标在测量时不受年龄、平均心率等因素影响,提示与TO、TS相比,TT可提供更客观预测价值;HRT可作为独立于SDNN及LVEF的又一项新的高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Guo HP  Tang QZ  Deng W  Zhou H  Qiu TY  Yan L  Shen DF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6):3255-3258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及QT离散度(QTa)与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81例临床诊断DCM伴室性早搏患者,按心功能分级分组:A组(心功能Ⅰ~Ⅱ级)34例,B组(心功能Ⅲ~Ⅳ级)47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人群30名为对照.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各组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d,同时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E、A峰值及E/A比值;各组间比较且对TO、TS、QTd与心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CM A、B两组患者TO值显著增高[0.38(-0.99~1.85)%比1.82(0.02~3.92)%比(-4.03±3.48)%,P<0.01];TS值明显降低(P<0.01),QTd增加[(54±15)ms比(71±18)ms比(32±13)ms];且随着心功能恶化QTd增加越趋明显.TO与LVEF呈负相关(r=-0.701,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621,P<0.05),与E峰及A峰值无相关性;TS和QTd与LVEF、LVEDD也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DCM患者HRT现象减弱,HRT和QTd变化与患者心功能恶化相一致,联合检测对评价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及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长垣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脑梗死组,其中存活患者62例(存活组),死亡患者18例(死亡组),并选择同期住院的存在室性期前收缩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并比较2组患者HRT指标中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情况以及脑梗死组不同预后患者的TO、TS。结果对照组患者HRT指标中TO为(-6.14±3.58)%,TS为(13.62±5.46)ms/RR;脑梗死组患者TO为(-3.26±5.47)%,TS为(5.91±4.37)ms/RR;脑梗死组患者TO显著高于对照组,T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存活组患者HRT指标中TO为(-5.08±4.93)%,TS为(6.81±2.24)ms/RR;死亡组患者TO为(-2.17±4.35)%,TS为(4.89±3.63)ms/RR;死亡组患者TO显著高于存活组,TS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RT明显减弱,尤其是脑梗死死亡患者HRT减弱更显著,自主神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其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A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B组)、正常健康对照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记录资料,计算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各组之间的TO、TS、LVEF、LVEDD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LVEDD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TS、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5);B组TO值、LVED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S值、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TO值、LVEDD值高于A组(P<0.05),而TS值、LVEF值低于A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T现象减弱,而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更明显.HRT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