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底核出血和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认知损害特点和差异。方法观察组共91例患者,其中基底核出血48例,基底核梗死43例。观察组在卒中后急性期(卒中后3周内)及卒中后恢复期(卒中后6~9个月)各完成一次神经心理学测验。健康对照组77名,完成一次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基底核出血组和梗死组在急性期的各个认知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执行功能(语义分类流畅性)外,基底核出血组恢复期的神经心理学测验评分与急性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基底核出血组的记忆力、执行功能(语义分类流畅性)、信息处理速度(数字符号测验)、视空间结构能力(积木测验和画钟测验)评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注意力、执行功能(Stroop测验C)和信息处理速度(Stroop测验A)评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注意力(数字广度顺背测验)、记忆力(再认)和执行功能(语义分类流畅性测验)外,基底核梗死组恢复期的神经心理学测验评分与急性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核梗死组恢复期记忆力、信息处理速度(数字符号测验)、视空间结构能力(积木测验和画钟测验)评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SE、执行功能(Stroop测验C)和信息处理速度(Stroop测验A)评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核卒中急性期出现多个认知领域的损害,恢复期大部分认知域得到改善,其中部分认知域可基本达到健康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基底神经节(BG)区梗死所致汉语失写症的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采用汉语失写检查法(CAB)测试40例BG区梗死患者的书写能力,计算各项书写得分和失写指数.对失写组和非失写组头颅CT或MRI进行标准化处理,显示病灶并进行二维平面叠加,直观显示其病灶的集中趋势.结果:在40例患者中,左侧BG区损害21例,失写17例;右侧损害19例,失写4例.神经影像学二维叠加显示,BG区梗死致失写的病灶多位于左侧BG区,包括左侧壳核、尾状核头部和尾状核体;而较少位于右侧壳核和右侧尾状核体.BG区梗死所致失写以失语性失写为主,其特点为构字障碍、字词错写和语法错误.结论:BG区梗死可导致失语性失写症,提示BG参与了书写加工过程,是书写这一高级神经功能的皮质下中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的认知障碍特点。方法对91例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1周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并与7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观察不同认知域的变化特点。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汉化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数字广度、图片排列、数字符号和积木测验)、世界卫生组织一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听觉词语学习测验、简化的Rey复杂图形测验、Stroop测验、语义分类流畅性测验、加利福尼亚卡片分类测验和画钟测验。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在注意力、记忆力、执行能力和视空间结构能力等认知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信息处理速度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认知障碍广泛。腔隙性脑梗死后的认知障碍应作为临床特征,进行早期重视和干预。  相似文献   

4.
额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额部入路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发性基底核出血患者154例,出血量均为50-80ml。按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额部入路组(79例)和颞部入路组(75例)。额部入路组经穿刺靶点定位后,采用经额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颞部入路组采用传统颞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7、14、3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残余血肿量以及脑疝、再出血、脑积水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①术后7d复查头部CT,示额部入路组残余血肿平均体积明显低于颞部入路组(t=9.17,P〈0.01);脑疝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颞部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χ^2=4.53,均P〈0.05);术后14及30d两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t=16.81,均P〈0.05);再出血、脑疝、脑积水、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0d内病例合并统计,额部入路组再出血、脑疝、脑积水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3.8%(3/79)、6.3%(5/79)、3.8%(3/79)、5.1%(4/79);颞部入路组分别为16.0%(12/75)、18.7%(14/75)、5.3%(4/75)、21.3%(16/75),除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部入路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疗效及安全性优于传统的颞部入路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脯梗死的痫灶数量和部位对患者从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1例,其中单发病灶56例(位于左侧25例,打侧31例),多发病灶35例(左侧21例,有侧14例)。于发病1例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汉化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数字广度、图片排列、数字符号和积木测验)、世界卫生组织-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听觉词语学习测验、简化的Rey复杂图形测验、Stroop测验、语义分类流畅性测验、加利福尼亚卡片分类测验和阃钟测验。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①单发病灶与多发病灶患者的神经心理学洲验结果显示,病灶位于左侧大脑半球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是反映执行能力中的语义分类流畅性(动物)、WAIS-RC罔片排列及加利福尼亚卡片分类积分,单发痫灶者分别为17±5、11±4、5.8±1.5,多发病灶者为13±4、7±5、4.7±2.0,均P〈0.05。病灶化于有恼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亦是反映执行能力中的WAIS-RC图片排列的积分,单发病灶者为11±4、多发病灶者为8±4,P〈0.05。②左、右侧单发病灶患者比较,右侧认知功能评分低于左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MMSE和执行能力中的语义分类流畅性(动物)、加利福尼亚卡片分类积分,均P〈0.05;而左、右侧多发病灶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多发病灶的初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障碍均较单发病灶更值得早期重视和干预。  相似文献   

6.
左侧基底节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评估左侧基底节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应用《基本认知能力测验》(2.0单机版)量表对28例左侧基底节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和30例正常被试(对照组)进行测试,比较两组被试的数字快速拷贝、汉字比较、心算、汉字旋转、数字工作记忆广度、双字词再认和无意义图形再认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卒中组的数字快速拷贝、汉字比较、心算、汉字旋转、数字工作记忆广度和无意义图形再认成绩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在双字词再认虚报数增加(P<0.05),再认成绩下降(P<0.01),再认正确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基底节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内容和效率均受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微创治疗策略对老年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神经功能和预后影响差异,比较2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20年11月无锡市太湖医院收治的老年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292例,根据患者微创治疗方案分为A组144例[神经内镜(或显微镜)下皮质穿刺行血肿清除术]和B组148例(早期微创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表现以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通过CT检测扫描获取患者的CT表现;同时把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检测扫描清晰地将患者的出血量大小、脑室受压状况、中线移位程度以及水肿程度呈现出来;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感染和再出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测扫描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是选择治疗前应急措施的重要依据;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对于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治疗疗效确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降低感染和再出血概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双侧大脑后动脉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变化与认知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基底动脉狭窄患者15例,并根据有无脑梗死分为狭窄无梗死组9例和狭窄梗死组6例,另选健康体检者10例为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屏气试验和倾斜试验评价双侧大脑后动脉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同时进行全面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执行能力、结构能力、记忆力(包括听觉记忆、视觉记忆和逻辑记忆)、信息处理速度及视空间能力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狭窄无梗死组信息处理速度和视空间能力明显降低,狭窄梗死组信息处理速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狭窄无梗死组比较,狭窄梗死组视空间能力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无梗死组大脑后动脉的呼吸抑制指数和前后循环血管运动反应性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梗死组前后循环血管运动反应性比值与视空间能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在发生脑梗死之前可能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创手术与活血化瘀疗法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上饶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活血化瘀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后5、10、15 d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有效32例(24.6%),无效98例(75.4%);观察组患者有效54例(41.5%),无效76例(58.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5 d血肿周围水肿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0、15 d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2例(1.54%)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10例(7.69%)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效果优于活血化瘀疗法,且起效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恢复患者意识,改善其精神状态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行血肿清除手术和常规传统经皮层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优劣。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汕尾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行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传统经皮层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炎症指标,以及临床预后的差异。 结果2组患者在术前GCS评分、术前血肿体积、血肿清楚率上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清醒时间、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癫痫、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再出血、颅内感染、应激性胃肠道出血、深静脉血栓上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第3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平均秩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6、12个月时的平均秩次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清除外科手术入路选择上,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较常规传统经皮层开颅入路能够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术后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炎性因子水平,节约医疗成本,以及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手术对早期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手术治疗的188例早期基底节区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95例)与显微镜组(93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颅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 结果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96.6±10.7)min vs(171.3±26.4)min],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32.8±6.2)mL vs(112.8.0±17.0)mL]、血肿清除率提高(95.9%±4.2% vs 87.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6个月mRs评分,神经内镜组的预后良好率(26.3%,25/95)高于显微镜组(15.1%,14/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内镜治疗早期基底节区HICH较显微镜手术快速安全、视野清晰,且患者的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对27例经CT检查证实的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量为50~100 ml,部分病例血肿经额角破入脑室铸型,行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呼吸机治疗。结果27例患者中20例术后立即复查CT,7例48 h复查CT,血肿清除率95%以上26例,1例术后再出血40 ml,并再次开颅手术,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良好14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可靠,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社区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在北京市5个城区各选一家二级医院所管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在此就诊的2003年1月-2004年12月首发或二次复发的缺廊性卒中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收集了卒中发病情况、PSCI危险因素等资料。结果共有993例患者完成MMSE评估,PSCI为7.9%(78/993)。卒中后6个月内、6个月〈卒中〈12个月、12~24个月的PSCI患病率分别为8.5%、10.1%和4.9%。〈60岁者的PSCI患病率为3.9%,60~、65~、≥70岁患者的患病率分别为5.1%、8.1%和11.4%,趋势检验,,=12.521,P〈0.0001。大专学历以上者PSCI患病率为3.6%,中学、小学和文盲卒中患者PSCI的患病危险分别是大专以上者的1.72、3.94、4.04倍(趋势检验,X^2=13.694,P〈0.0001)。影响PSCI的因素有多病灶卒中(OR=4.53,95%CI:2.26~9.06)、抑郁状态(OR=9.13,95%CI:3.35~24.83)、日常生活能力障碍(OR=2.53,95%CI:1.73~3.71)和非腔隙性梗死,其中前三项为PSCI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社区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PSCI与病程、文化程度、患病年龄等多种因素有关,多病灶卒中、抑郁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障碍为PSCI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和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青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青年基底节区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个月时采用格拉斯哥转归量表评价转归,4~5分定义为转归良好,1~3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