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后血管重构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45例(53条)颈动脉狭窄行自膨胀式支架植入术患者,在术后3 d内、3、6、12、24个月分别测量支架近心端、中间段、远心端内径,支架内新生内膜厚度,支架颈内动脉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ICA)及舒张末期流速(EDV\=ICA)、颈总动脉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术前根据斑块的病理成分和相应的组织回声,分为软斑块(12条)、混合斑块(29条)和钙化斑块(12条).结果 支架的各节段内径在术后2年中持续增加(P<0.01),以中间段最明显;支架内新生内膜在术后3~12个月持续增生(P<0.01),第2年增长趋势缓慢(P>0.05),PSV\=ICA/PSV\=CCA在术后12个月亦持续增加(P<0.05),第2年有所下降;支架自膨胀程度与术前斑块的性质密切相关: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钙化斑块组(P<0.01).结论 支架内新生内膜增生(负重构)主要表现在术后第1年,并有可能发展为支架内再狭窄;支架的自膨胀(正重构)在第2年占优势,特别表现在支架中间段;术前颈动脉狭窄为严重钙化斑的支架术后自膨胀相对较差,还是首选外科手术为佳(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自膨胀支架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 3例临床表现为反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或脑梗塞患者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颈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内容包括 :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径、最狭窄处内径、最大血流速度 (Vmax)、阻力指数 (RI)、搏动指数 (PI)、斑块的大小 ,计算狭窄的程度。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并行自膨胀支架置入成形术治疗 1 7例 ,术后 1周和 5~ 1 3个月(平均 9.3个月 )复查上述指标 ,并与 DSA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总准确率为 70 .97% ,超声测量颈动脉内径和狭窄程度与 DSA测值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术后超声显示支架定位准确 ,与术前相比 Vmax减低、RI降低、PI无明显变化。超声及 DSA随访 1 0例患者均无再狭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有无狭窄和狭窄程度的判断 ) ,可用于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初选、疗效评价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软斑块近心端角度测量的价值.方法 176例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分为脑梗死组(67例)与非脑梗死组(109例),运用线阵探头分别对颈动脉粥样软斑块进行检查,于颈动脉短轴观测量血管面积和残存管腔面积,计算颈动脉面积狭窄率,于颈动脉长轴观分别测量软斑块的厚度和近心端斑块角度,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软斑块近心端的角度明显大于非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近心端角度13.0°作为判断标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1%、71.6%.而颈动脉面积狭窄率和斑块厚度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近心端角度可作为反映斑块稳定性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支架置人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作用。方法49例因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行自膨胀式颈动脉支架置人术的患者,在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狭窄处内径、狭窄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在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测量狭窄处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并与术前比较。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的狭窄处内径及狭窄率与DSA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12个月比较,狭窄处内径、PSV、EDV及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狭窄处内径均显著增大(P〈0.05),PSV、EDV及RT均显著减小(P〈0.05)。1例患者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经DSA证实后再次行支架治疗。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用于支架置入术前颈动脉狭窄的初选和术后的疗效评价及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例经超声显示颈动脉狭窄的TIA患者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和IVUS检查,比较二者测定的管腔狭窄程度的差异,通过IVUS引导支架植入,术后再行IVUS检查评价支架植入是否合适。结果 IVUS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斑块的性质,精确测量斑块面积、管腔面积和面积狭窄率,IVUS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测量值及斑块检出率高于DSA。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颈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结论 DSA低估了病变的程度,IVUS比DSA更能精确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性质,并可引导颈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观察粥样斑块的部位、性质,比较两组管腔内径、SPV、EDV以及RI.结果 BIF、CCA、ICA斑块的发生率依次是60.4%、29.2%和10.4%;软斑、硬斑及扁平斑、溃疡斑的发生率依次是58.3%、34.4%和7.3%.两组CCA和ICA内径及SPV无显著性差异:在CCA有斑块组EDV显著低于无斑块组,而RI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在ICA两组EDV及RI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祥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依次是BIF,CCA,ICA;斑块性质依次为软斑,硬斑及扁平斑,溃疡斑.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导致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锁骨下动脉支架(SAS)植入术后残余狭窄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SAS植入术的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或闭塞患者,共201例(204枚支架)。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内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DFI显示SAS后狭窄率≥20%定义为残余狭窄。分析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病变特征、支架类型与长度等对SAS残余狭窄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本组204枚支架中有67枚(32.8%)发生SAS≥20%残余狭窄;其中有2枚SAS残余狭窄为≥50%。残余狭窄组与无残余狭窄组患者年龄、性别、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吸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残余狭窄组高血压患者比例高于无残余狭窄组[68.7%(46/67) vs 48.5%(65/13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残余狭窄组斑块钙化面积≥1/2者所占比例、自膨式支架所占比例、支架原始长度均高于或大于无残余狭窄组[34.3%(23/67) vs 9.5%(13/137),28.4%(19/67) vs 4.4%(6/137),(26.7±7.7)mm vs (23.8±6.3)m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103,P<0.001;χ2=24.059,P<0.001;t=2.601,P=0.011);残余狭窄组术前SA闭塞者所占比例高于无残余狭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SA病变长度、病变原始内径、支架原始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钙化程度、支架类型(OR=7.205,95%CI:3.175~16.348,P=0.000;OR=8.591,95%CI:2.825~26.131,P=0.000)均是SAS术后残余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超声能够准确评价SAS的效果,及时发现残余狭窄,术前斑块钙化面积和支架类型是影响SAS术后残余狭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是近年来国内兴起的治疗脑供血不足和预防脑卒中的新技术,其治疗方法是在X线监视下,在颈动脉狭窄段植入支架,达到扩张狭窄血管改善脑供血不足并预防狭窄段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的作用,其临床疗效类同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但是,部分患者术后易出现心率、血压下降、高灌注及脑栓塞等并发症.只有积极加强护理,准确识别判断术后并发症,才能有效配合介入医生及时处理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文收集2004年9月-2006年12月共24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 33例患者中,常规超声发现斑块45处,并将其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混合性斑块及钙化斑块;观察不同斑块的弹性图像特点并计算颈总动脉内血液组织与斑块的应变对比度(即硬度比值).结果 ①二维超声发现软斑块17处,纤维性斑块0处,混合性斑块15处.钙化斑块13处.②超声弹性图像中,软斑块主要表现为绿色,混合性斑块表现为蓝绿相间,而钙化斑块则完全为蓝色所覆盖.③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性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软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钙化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混合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价颈动脉斑块.不同组织声学特性的斑块弹性图像表现及应变对比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患者疗效及术后残余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池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10例CAS患者,对比手术前后超声相关测量指标。依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统计术后残余狭窄发生率,并分为残余狭窄组与正常组(未发生残余狭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超声相关指标,并分析CAS术后残余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CAS术后狭窄部位狭窄程度[(26.51±5.78)%]低于术前[(83.57±10.20)%],术后颈动脉近中端、颈动脉远端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末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也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术后残余狭窄发生率为22.73%。残余狭窄组CAS术后颈动脉近中端PSV[(131.48±11.92)cm/s]、EDV[(47.20±5.24)cm/s]均高于正常组[(98.86±10.26)cm/s、(38.14±5.06)cm/s],斑块形态不规则(76.00%)、斑块钙化(72.00%)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38.82%、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形态不规则(OR=1.572,95%CI:1.021~2.256)、斑块钙化(OR=2.380,95%CI:1.364~3.527)均是CAS患者发生术后残余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评估CAS血管再通的疗效和观察有无残余狭窄,斑块形态不规则和斑块钙化是CAS术后残余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 33例患者中,常规超声发现斑块45处,并将其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混合性斑块及钙化斑块;观察不同斑块的弹性图像特点并计算颈总动脉内血液组织与斑块的应变对比度(即硬度比值).结果 ①二维超声发现软斑块17处,纤维性斑块0处,混合性斑块15处.钙化斑块13处.②超声弹性图像中,软斑块主要表现为绿色,混合性斑块表现为蓝绿相间,而钙化斑块则完全为蓝色所覆盖.③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性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软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钙化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混合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价颈动脉斑块.不同组织声学特性的斑块弹性图像表现及应变对比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能谱CT血管成像(CTA)区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可行性,并分析斑块类型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经超声检出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头颈部能谱CTA和颅脑MRI。分别测量斑块、脂肪、肌肉和骨骼组织的CT值及有效原子序数,获得40~140 keV单能量图像平均CT值的特征能谱曲线,计算能谱曲线斜率。根据MRI结果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脑梗死;根据能谱CTA结果将斑块分为脂质斑块、脂质核心为主的混合斑块、纤维成分为主的混合斑块、纤维斑块及钙化斑块,将脂质斑块和脂质/纤维混合斑块归为不稳定斑块,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归为稳定斑块。比较各斑块的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差异;计算存在各类型斑块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109个斑块,包括21个脂质斑块、11个脂质核心为主混合斑块、30个纤维成分为主混合斑块、15个纤维斑块及32个钙化斑块。各斑块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494.83、2 108.74,P均<0.01)。19例存在脂质斑块,11例见脂质核心为主混合斑块,19例存在纤维成分为主混合斑块,10例见纤维斑块,20例见钙化斑块。MRI于各类型斑块患者中分别检出13例、6例、7例、2例及1例脑梗死,相应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68.42%(13/19)、54.55%(6/11)、36.84%(7/19)、11.11%(1/9)及0(0/20);60例总体脑梗死发生率为45.00%(27/60),其中存在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53.06%(26/49)和3.33%(1/30)。结论 能谱CTA可用于细化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及类型。斑块脂质成分越多,稳定性越差,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例(对照组)正常颈动脉和66例颈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组)分别行常规超声检查(二维灰阶、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内镜导航超声成像,将两种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管壁和管腔显示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正常颈动脉内壁均匀、光滑,呈整齐环状结构;颈动脉硬化表现为局部内壁不光滑,颈动脉斑块显示为大小不等的团块向腔内突出,表面不光滑,管腔不规则变窄;颈动脉狭窄支架表现为凸凹不平的支架与血管壁紧密贴合,表面不光滑.2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中,常规超声检出38个斑块,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检出48个斑块;常规超声显示颈动脉斑块伴50%以上狭窄20例,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其中3例狭窄不足50%;颈动脉狭窄支架后常规超声复查正常6例,未见明显狭窄,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其中2例支架内可见小斑块.结论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能够动态、直观地显示颈动脉管腔内结构,提高前壁及侧壁的斑块显示率,更准确地确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可作为常规超声有益的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的不同类型与冠心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关系。方法j8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伴明显临床症状者,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宽块类型、数量、厚度情况,并随访观察4—8个月,分析斑块类型与随访期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关系。结果颈动脉血管超声显示以软斑块及含有软斑块为主的混合性斑块的患者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95.3%(41/43)显著高于以硬斑块为主的患者6.7%(1/15),P〈0.01)斑块数量及斑块厚度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无关。相关分析显示,只有斑块类型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性质可能具有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应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声学特性的关系。方法104例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行颈动脉常规及超声造影检查,通过肉眼观测及定量分析斑块造影增强情况。结果软斑造影增强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斑块(P〈0.001);软斑的增强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斑块(P〈0.001);软斑的斑块增强强度与颈动脉管腔内造影增强强度比值也高于其他类型斑块(P〈0.001)。结论研究表明软斑造影增强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斑块。超声造影技术为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特点及其与斑块声学特性的关系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RT-3DU)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检测和体积定量的可行性。方法自29例患者中分别应用外周血管探头和实时三维超声探头扫查颈动脉,共检测到35个AS斑块,分别在二维(2D)和RT-3DU图像中判定斑块的类型;并将获取的全容积数据转入TomTec图像工作站由两名超声医师双盲、随机的在8切面模式下测量体积,其中一位医师在1个月后再次进行体积定量。结果应用RT-3DU可获取满意的颈动脉AS斑块图像,RT-3DU和2D技术对斑块类型判定的一致率为89%,Kappa值=0.83;TomTec工作站可对斑块进行体积定量,35个斑块平均体积为(233±206)mm3,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部测量值的变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3DU可用于颈动脉AS斑块的检测,尤其是空间几何形状的显示;斑块体积定量在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部均有较高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7.
Ulcerations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s are thought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in carotid artery stenoses. To assess the ability of duplex scanning to predict plaque morphology we compared different sonographic criteria (plaque border, plaque density, plaque structure) with the morphological findings in 169 consecutive carotid endarterectomies (144 cases with diameter reduction greater than 50%). Two percent of the sonograms were inadequate, and 20% showed poor image quality. Regular plaque borders revealed a smooth or at most minimally ulcerated surface in 92%. Grossly ulcerated stenoses, however, were only found in 27% of the irregular plaques. Moreover, the plaque border was nonvisible in 35% of all cases. Simple, fibro-atheromatous plaques were found to be echogenic in 72% and echolucency was present in 80% of the stenoses with relevant intraplaque hemorrhage. In conclusion, duplex scanning proved to be capable of detecting smooth, fibro-atheromatous stenoses with high accuracy. Ulcerations, however, cannot be predicted reliably,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 cannot be differentiated from atheromatous debr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与脑血管造影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10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53例无脑梗死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和(或)高脂血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颈部血管彩超和TCD对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中重度以上狭窄、不稳定型斑块的检出率。以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颈部血管彩超和TCD的诊断一致性。结果观察组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 < 0.05)。颈部血管彩超联合TCD对中重度以上狭窄检出的敏感度为93.75%,特异性为88.46%,准确率为92.45%,一致性较高(Kappa=0.801);对不稳定型斑块检出的敏感度为87.67%,特异性为87.88%,准确率为87.74%,一致性较高(Kappa= 0.72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和TCD诊断颈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准确、无创、便捷,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断、病因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89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80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类型;对冠心病组不同支病变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冠心病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7.64%,显著高于对照组(33.75%,P〈0.01)。②两组颈动脉斑块以软斑最多见,冠心病组软斑占37.12%,扁平斑占16.59%,混合斑占25.76%,硬斑块占20.53%;对照组软斑占34.09%,扁平斑占22.73%,混合斑占25.00%,硬斑占18.18%。③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者之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超声了解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