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豆灵(GDL)对肝豆状核变性(WD)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及肝脂肪变性预测模型与WD脂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6例WD脂代谢异常患者,统计治疗前患者24 h尿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汁酸(BA)、γ-谷氨酰转移酶(GGT)、肝脂肪变性预测模型[肝脂肪变性指数(HSI)、浙江大学指数(ZJU指数)]、超声衰减系数成像(ATT)及中医证候积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探讨TG、TC、LDL-C、ApoB、ALT、AST、ALT/AST、BA、GGT、中医证候积分及ATT与HSI及ZJU指数的相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肝豆灵联合二巯丙磺钠(DMPS)治疗,对照组仅给予DMPS作为对照。经6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尿铜、TC、TG、LDL-C、ApoB、HSI、ZJU指数、ATT、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有效率,并分析HSI、ZJU指数与血清TC、TG、LDL-C、ApoB、ALT、AST、ALT/AST、BA、GGT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ATT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 WD脂代谢异常患者血清TC(r=0.811)、TG(r=0.826)、LDL-C(r=0.802)、ApoB(r=0.820)、ALT(r=0.497)、ALT/AST(r=0.826)、中医证候积分(r=0.716)、ATT(r=0.736)与HSI呈正相关(P<0.01),AST、BA、GGT与HSI无明显相关性。TC(r=0.718)、TG(r=0.765)、LDL-C(r=0.667)、ApoB(r=0.699)、ALT/AST(r=0.403)、中医证候积分(r=0.666)、ATT(r=0.684)与ZJU指数呈正相关(P<0.01),ALT、AST、BA、GGT与ZJU指数无明显相关性。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5%(37/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9%(31/4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Z=-2.301,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24 h尿铜显著增加,TC、TG、LDL-C、ApoB水平显著下降,HSI、ZJU指数、ATT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更优(P<0.05,P<0.01)。结论 肝豆灵能够有效改善WD患者铜、脂代谢水平,临床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肝脂肪变性预测模型可有效地反映WD脂代谢异常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清化方治疗痰浊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痰浊内阻证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予清化方联合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调理加运动锻炼),对照组予强肝胶囊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时间为24周,分别在12周和24周时观察两组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和影像学改变、血清ALT、AST、GGT、TC、TG水平,并评估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24周时,肝脂肪变性程度测定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8% vs 52.8%,P < 0.05)。治疗组ALT、AST、GGT、TG下降程度均显著大于同期对照组(P < 0.01),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清化方对痰浊内阻型NAFLD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明显降低了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减轻肝细胞炎症。  相似文献   

3.
葛根通脉饮下调NF-κB表达干预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葛根通脉饮对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核转录因子(NF-κB)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AS的防治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9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葛根通脉饮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通脉饮每日1剂,水煎服。8周后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ApoB,脂蛋白a(Lp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外周血NF-κB水平;飞利浦ie33超声机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AS斑块积分。结果:葛根通脉饮治疗后,血清TC,TG,LDL-C,ApoB,LPa 水平降低,血清HDL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C,LDL-C,ApoB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联合使用葛根通脉饮改善血脂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检测及斑块积分情况显示,治疗组治疗后AS斑块明显消退,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F-κB表达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葛根通脉饮能有效的调节血脂水平,干预颈动脉AS斑块的发生发展,下调NF-κB水平是其抗AS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绞股蓝皂苷改善ApoE-/-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4只健康ApoE-/-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绞股蓝皂苷组、辛伐他汀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将8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绞股蓝皂苷组、辛伐他汀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喂养8周。8周后,绞股蓝皂苷组给予绞股蓝皂苷灌胃,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使用0.2 mL/10 g生理盐水灌胃,灌胃4周。灌胃期间正常对照组继续给予正常饲料喂养,模型组、绞股蓝皂苷组、辛伐他汀组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脏TC、TG水平;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形态变化与脂质沉积 情况;ELISA法检测肝脏组织过氧化脂质(LPO)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Wes全自动蛋白质印迹定量分析系统检测GPX4、xCT和p53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GPX4、xCT和p5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血脂TC、LDL-C、TG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1);血清肝功能AST、ALT水平升高(P<0.01);肝细胞体积变大,细胞内可见大量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脂质沉积明显, 肝窦狭窄或消失;肝脏组织TC、TG和LPO水平显著升高,GSH水平显著下降(P<0.01);p53蛋白和mRNA表达增高,GPX4、xCT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绞股蓝皂苷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血清血脂TG、LDL-C、TC水平降低(P<0.01),HDL-C水平没有显著变化(P>0.05);血清肝功能AST、ALT水平降低(P<0.01);肝细胞体积大小有所恢复,细胞内脂肪空泡显著减少,脂质沉积情况减轻,肝窦狭窄有所缓解;肝脏组织TC、TG和LPO水平显著降低,GSH水平显著升高(P<0.01);p53蛋白和mRNA的表达降低,GPX4、xCT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绞股蓝皂苷能明显改善肝脏脂质沉积和降低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细胞铁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当归芍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0.144 g·kg-1)及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2.44,4.88,9.76 g·kg-1)。通过喂饲高脂饲料复制NAFLD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后,采集血清和肝组织标本,检测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或活性变化及肝脏TC,TG,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及l磷酸化JNK(p-JNK)的蛋白表达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TNF-α以及肝组织中TC,TG,FFA的含量或活性、肝脏中TLR4,MyD88和JNK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p-JNK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IL-10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TNF-α和肝组织中TC,TG,FFA的含量或活性、肝脏中TLR4,MyD88,JNK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p-JNK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IL-10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HE染色和油红O染色结果提示其能明显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结论 当归芍药散可能通过抑制TLR4/MyD88/JNK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来治疗NAFLD。  相似文献   

6.
余松  何杰  张颖 《江苏中医药》2022,54(11):36-39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辨证属肝郁脾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最终治疗组完成42例,对照组完成45例。对照组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服用至肝功能指标正常)、恩替卡韦分散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颗粒剂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味方,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病毒学指标[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肝纤维化分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ALT、AST、GGT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ALT、AST、GGT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HBV-DNA阴转率均为100%,HBeAg阴转率分别为7.1%、4.4%,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PC-Ⅲ、Ⅳ-C、LN、H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纤维化分期构成比与治疗前比较,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肝纤维化分期构成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PRI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郁脾虚证患者,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细胞损伤,加用中药能有效减轻肝纤维化程度甚至逆转进程,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三七脂肝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肝功能异常5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七脂肝丸治疗肝功能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9例。两组均参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进行非药物干预,对照组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粒/次,3次/d,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200 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服用三七脂肝丸,5 g/次,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监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前后肝脾B超检查;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治疗后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3.22%优于对照组的77.19%(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两组ALT,AST复常率相当;观察组TC,TG,LDL-C和HDL-C复常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B超检查脂肪肝程度均有好转,观察组的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OD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和IL-18水平均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七脂肝丸对肝功能异常NAFLD患者的肝功能有保护作用,能促使患者血脂好转,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患者血清SOD水平,降低TNF-α和IL-18水平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病门诊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柴胡疏肝散组,n=40)和对照组(安慰剂组,n=40)。两组患者予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方案。治疗组予口服柴胡疏肝散辨证加减;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每次1剂,分早晚服,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脂肪肝疗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IL-1β,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彩超评估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1.08%(30/37),对照组总有效率68.57%(24/35)(Z=2.67,P<0.05)。两组治疗后与基线的差值比较,治疗组治疗后BMI,ALT,AST,TC,LDL-C,γ-GT与基线的差值低于对照组,而HDL-C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G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症因子、肝脏受控衰减系数(CAP)及肝脏硬度值(LSM)比较,两组治疗后与基线的差值比较,治疗组在IL-6,TNF-α,IL-1β,TLR-4,CAP及LSM与基线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肠道菌群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双歧杆菌及乳杆菌丰度显著升高,而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丰度则显著下降(P<0.01)。结论 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柴胡疏肝散可以更好地改善NAFLD患者血脂代谢及肝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祛痰活血汤联合奥美沙坦酯片治疗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痰瘀互结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奥美沙坦酯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祛痰活血汤,2组均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左心室肥厚指标[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变化情况,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评估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SBP、DB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C、TG、LD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血清TG、LD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IVST、LVPWT、LVEDD、LVMI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LVM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BNP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BNP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0%(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明显的不良事件,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在口服奥美沙坦酯片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祛痰活血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血压、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因子水平和患者左心室肥厚严重程度,改善心功能,且未发生明显的不良事件,值得进一步研究并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及对胰岛素抵抗(IR)调节效果。方法 将140例患者按1∶1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脱落/失访4例,违背方案剔除3例,完成63例;观察组脱落/失访5例,完成65例。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保肝和调脂等处理。对照组口服化滞柔肝颗粒,1袋/次,3次/d;观察组内服半夏泻心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治疗12周,并随访12周。采用瞬时弹性记录仪测量肝脏脂肪含量,测量空腹血糖(FGP)和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时各评价1次;进行治疗前后腹部B超检查;测量肝/脾CT;检测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联素、瘦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和随访期CAP和HOMA-IR均低于对照组(P<0.01),ISI和HOMA-β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脂各指标的改善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LT,AST,FBG和FINS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肝/脾CT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NF-α,IL-6,Vaspin和瘦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腹部B超疗效和肝脏脂肪含量测定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试验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没有发现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NAFLD肝胃不和、湿浊内停型患者,可调节糖、脂代谢,提高了胰岛素敏感性和HOMA-β细胞功能,改善了IR,并能调节脂肪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减轻了临床症状和肝脏脂肪含量,提高了肝/脾CT,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康良石教授“苓荷方”治疗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肥胖型NAFLD痰浊内阻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苓荷方组与生活方式干预组,每组40例。生活方式干预组给予膳食控制及有氧运动的生活方式指导干预,苓荷方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康老经验方“苓荷方”煎剂口服,疗程24 w。比较组内及两组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脏脂肪含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葡萄糖(GLU)]、身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变化,以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苓荷方组中医证候总积分、CAP值和BMI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72.5%、67.3%和50.0%,生活方式干预组分别为41.7%、33.3%和22.2%,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活方式干预组比较,苓荷方组BMI、ALT、AST、GGT、TG、LDL-C、CAP值、HOMA-IR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更大(P<0.05),且ALT、AST、LDL-C的复常率较生活方式干预组显著升高,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苓荷方”较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能更好地提升NAFL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血脂、HOMA-IR,减轻肝脏脂肪沉积及身体质量指数,对本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E(ApoE)在不同病情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健康献血员以及5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55例乙肝肝硬化(LC)及50例原发性肝癌(HCC-HBSAg阳性)患者血清,检测载脂蛋白E(ApoE)、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l)、载脂蛋白B(ApoB)及肝功能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疾病组(包括CHB、LC、HCC)血清ApoE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随着疾病的进展ApoE含量逐渐升高,但组问差异不大(均P〉0.05);而疾病组的其它血脂指标(TCHO、HDL—C、LDL—C、ApoAl、ApoB)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APOE与多个指标相关,特别是与1-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亮氨酰氨基肤酶(LAP)的相关性较高(均r〉0.30,均P〈0.01)。高GGT值(大于100U/L)组血清APOE水平显著高于低GGT值(小于100U/L)组(t=-4.926,P=0.000)。高HBV载量(大于10。IU/mL)组血清APOE水平显著高于低HBV载量(小于10^3IU/mL)组(t=-2.239,P=0.026)。结论:血清ApoE在不同病情HBV感染患者中的水平普遍升高,其表达可能受肝脏合成功能、淤胆因素以及HBV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消痞方联合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中虚络阻证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胃轻瘫中虚络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益气消痞方,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轻瘫症状指数(GCSI)评分、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 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胃肠道激素指标[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ANO1(即跨膜蛋白16A)]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GCSI量表中餐后饱胀/早饱、腹胀、恶心呕吐等3个子项评分及GCSI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FBG、2?hPG、HbA1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G-17、PGⅠ、PGⅠ/Ⅱ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ANO1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78%(P<0.05)。结论:在枸橼酸莫沙比利片基础上加用益气消痞方可显著缓解糖尿病胃轻瘫中虚络阻证患者临床症状,并能进一步改善糖代谢紊乱,调节胃肠道激素,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miR-182及叉头转录因子-1(FOXO1)介导的高密度脂蛋白(HDL)代谢在脾虚高脂血症大鼠肝脏中及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后大鼠肝脏中的变化,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干预肝脏HDL代谢进而影响脂代谢的机制。方法 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正常组、高脂血症对照组、脾虚高脂血症组、香砂六君子汤组。从造模开始起饲喂14周,常规饲料饲喂正常组,高脂饲料饲喂剩余其他各组;饲喂开始前15天,脾虚高脂血症组、香砂六君子汤组建立常规脾虚模型(饮食不节加劳倦过度复合方法);饲喂10周后,开始进行灌胃给药:香砂六君子汤11.34 g/kg/天,其他各组生理盐水(同体积)。14周后进行取材检测:血脂水平常规件检测;病理学技术检测肝脏病理变化;ELISA法进行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检测;表达由免疫组化一体机进行上机检测;肝脏miR-182、FOXO1、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I)、肝脂酶(HL)、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mRNA含量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结果 高脂血症对照组及脾虚高脂血症组大鼠血脂及ApoA-I、ApoB水平变化显著;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含量上升显著(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I含量降低显著(P<0.01);肝脏出现油脂沉积及空泡;FOXO1 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增加;miR-182 mRNA含量显著下降(P<0.01),miR-182/FOXO1介导的HDL代谢下游基因HL、SR-BI、SREBP-2mRNA表达降低(P<0.01);脾虚引起以上指标变化程度加深(P<0.05,P<0.01);干预给药后,各指标得到不同缓解(P<0.01)。结论 脾运化功能失常可能与miR-182/FOXO1介导HDL代谢途径异常有关,香砂六君子汤干预机制可能与上述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宣肺续骨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滞血瘀型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最终治疗组完成37例,对照组完成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措施如常规护理、止痛、雾化吸入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宣肺续骨汤口服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肿胀指数评分、胸腔积液发生情况、凝血指标、钙磷乘积值等改变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1、2、4周后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P< 0.01)。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者肿胀指数评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1)和同期对照组(P< 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出现胸腔积液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各项凝血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1),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 0.01,P< 0.05),D-二聚体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2、4周后2组患者钙磷乘积值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 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P< 0.01)。治疗组愈显率为81.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29%(P< 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宣肺续骨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单纯性肋骨骨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较早改善肿胀情况,促进胸腔积液吸收,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栓风险,促进骨折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健脾固肾化瘀方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脾肾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脏病(DKD)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9 年 1 月—2021 年 5 月纳入 80 例脾肾两虚夹瘀型 DK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观察组给予健脾固肾化瘀方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对照组单用氯沙坦钾片治疗,连续治疗 12 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受试者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 2h 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肾功能指标[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肌酐(SCr)和尿素氮(BUN)]。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 MMP-9、MCP-1 和 VEGF 水平。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2.50%(37/40),较对照组 72.50%(29/40)有所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 FPG、2h PG 和 HbA1c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以观察组的改善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 TC、TG 和 LDL-C 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均以观察组的改善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 UAER 和血清 SCr、BUN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以观察组的改善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 MMP-9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 MCP-1、VEGF 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对血清 MMP-9 水平的升高作用及对血清 MCP-1、VEGF 水平的降低作用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应用健脾固肾化瘀方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脾肾两虚夹瘀型 DKD 能安全有效地上调患者 MMP-9 表达水平,下调MCP-1、VEGF 表达水平,改善肾功能,整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肾灵汤辅助小剂量激素+环孢素A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肾病综合征患者85例随机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均给予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剂量激素+环孢素A,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灵汤辨证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水平,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前后血清血栓素(TXB2)和6-酮-前列腺素F_(1a)(6-Keto-PGF_1a)水平;监测肝、肾功能,记录研究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的83.3%;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TC,TG均低于组(P<0.01),观察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LT和C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全血还原黏度(低切、高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XB2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6-keto-PGF_1a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柯兴氏综合征、肝肾功能异常、感染及胃肠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灵汤辅助小剂量激素+环孢素A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起到增效减毒作用,并且能调节患者血脂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者血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脂肝合剂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痰湿内阻型N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剔除1例,治疗组剔除4例,最终纳入研究对照组37例,治疗组34例。2组均给予饮食控制加适量锻炼,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脂肝合剂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受控衰减参数(CAP)及肝/脾CT比值。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72.97%(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ALT、AST、GGT、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ALT、AST、GGT、TG、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CA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肉苁蓉苯乙醇苷(CHPhGs)对酒精性肝病(ALD)小鼠肠道黏膜屏障和肠道菌群影响。方法 将36只C57BL/6N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给药组、模型组和CHPhGs低、中、高剂量组(175、350、700 mg·kg-1),每组6只。采用利伯-德卡利(Lieber-Decarli)乙醇液体饲料建立ALD小鼠模型。正常给药组和CHPhGs低、中、高剂量组按相应剂量每天灌胃给予CHPhGs。生化仪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脂多糖(LPS)、脂多糖结合蛋白(LBP)、D-乳酸(D-LA)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肝脏LBP水平;比色法检测肝脏中TG和TC水平;肝脏行油红O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电镜观察空肠上皮细胞微观结构;空肠和结肠道行HE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及黏蛋白2(Muc2)免疫组化。收集正常组、正常给药组、模型组和CHPhGs高剂量组肠道内容物,进行测序。结果 ALD模型建立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ALT、AST和TG水平,以及肝脏TG和T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病理结果提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脏细胞出现了明显的脂肪变性。与模型组比较,CHPhGs低、中、高剂量组的血清中TG和肝脏TG和T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CHPhGs高剂量组血清中ALT、AST、TNF-α、IL-1β、LPS和LBP明显降低(P<0.05);CHPhGs高剂量组脂肪变性肝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空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结构基本完整,结肠Muc2表达减少,肠道菌群出现了明显改变(P<0.05)。与正常组比较,异杆菌(Allobaculum)在模型组出现了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在CHPhGs高剂量组中明显上调(P<0.05)。AkkermansiaAllobaculum的丰度呈负相关(r=-0.701,P<0.01)。结论 CHPhGs对ALD的肠道屏障损伤有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有益菌Akkermansia和潜在有害菌Allobaculum的丰度和结构,影响肠道黏液稳态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中的动态表达,探讨L-FABP在大鼠NAFLD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分别于4,8,12周处死。测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并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ISI。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组织病理变化。并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大鼠的肝脏组织中L-FABPmRNA的表达。结果:4周、8周1、2周模型组大鼠肝脏中L-FABPmRNA表达增强(P<0.01),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L-FABP的表达逐渐增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血清ALT、AST、TC、TG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ISI明显降低(P<0.01)。结论:持续12周的高脂饮食可以成功复制大鼠NAFLD模型,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可引起L-FABP表达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