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1例职业性慢性重度中毒性肝病的诊断经过进行了回顾。本例死亡患者有明确的肝脏毒物(二甲基甲酰胺)职业接触史7年, 工作场所中二甲基甲酰胺浓度超过国家标准, 临床表现符合慢性重度中毒性肝病, 排除了其他原因肝脏损害, 故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度中毒性肝病(二甲基甲酰胺)。本次诊断过程提示企业应重视职业卫生管理, 做好一级和二级预防工作, 减少二甲基甲酰胺接触机会, 避免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一起职业性中毒性肝病鉴定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是在职业性接触中吸收化学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性肝脏疾病。常见的肝脏毒物有金属及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类、卤代烃类、芳香族氨基及硝基化合物类,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农药等化学物,近年来时有职业性中毒性肝病报道。剖析本起职业性中毒性肝病鉴定案例,从慢性中度中毒性肝病的诊断、首次鉴定排除慢性中度中毒性肝病到再鉴定为无职业病的过程中,有些经验教训值得反思,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职业性慢性重度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性肝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近年时有报道,然而,职业性慢性DMF中毒却未见报道。最近,我们根据患者长期、反复、高浓度DMF职业接触史,在临床检查排除其他肝病的基础上,诊断了1例职业性慢性重度DMF中毒性肝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一起群体性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肝病事故调查,判定事故性质,并对卫生应急处置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为职业卫生安全监管执法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工作状况、发病经过、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等开展个案调查,并对涉事企业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了解其工艺流程和生产情况、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措施等,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时采集的化学物样品送本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鉴定。结果从化学物样品中检测出三氯甲烷、二氯乙烷、氯苯等成分,未检出苯胺、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氯化碳。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个案调查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情况、实验室检测结果,参照GBZ59-2010《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附录B的常见肝脏毒物品种,判定本次中毒事故是三氯甲烷、二氯乙烷等物质经呼吸道吸入引起的群体性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肝病事故;建议出台相关法律规定,促使相关企业公布有毒化学物配方成分名称,使有毒化学物能得到有效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5.
采用作业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某化工公司晶体车间一中毒病例进行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和职业性丙烯酰胺接触史,患者被诊断为职业性慢性轻度丙烯酰胺中毒。提示相关企业应加强接触丙烯酰胺作业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防护,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一例二甲基乙酰胺所致的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 方法 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患者职业接触史询问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 结果 该病例为二甲基乙酰胺所致的职业性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 结论 该起事件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应采取综合的控制措施才能有效控制二甲基乙酰胺的职业危害,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例氧化镉和海绵镉致职业性慢性轻度镉中毒病例。方法 结合自述材料、临床资料、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等分析该病例发病原因。结果 该病例为中年男性,接触氧化镉和海绵镉2年,2018年10月出现反复全身浮肿,以双下肢明显,伴夜尿增多,休息后好转,尿镉、β2-MG及RBP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值。2019年4月10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出院诊断:肾病综合征、镉中毒。结论 本病例依照标准诊断为职业性慢性轻度镉中毒,长期密切接触镉及其化合物可导致慢性镉中毒,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1例二甲基乙酰胺(DMAC)职业中毒所致的急性重度中毒肝病。方法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患者职业接触史询问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某厂1例因二甲基乙酰胺暴露引起的急性肝病合并复发病例进行调查。结果该病例为中年男性,曾因短期接触二甲基乙酰胺后出现重度中毒性肝病症状,谷丙转氨酶高达474IU/L,且甲胎蛋白高达711.4ng/mL。经治疗后好转,回岗作业数天内肝功能再次受损,谷丙转氨酶升高至166.5IU/L。结论本病例依照标准诊断为职业性中毒性急性肝病。DMAC具有首次暴露出现肝损,再次暴露短期内即可出现肝损的特性,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一起职业中毒事故调查,明确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方法通过深入现场,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收集事故经过、中毒者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等资料,明确诊断,提出处理意见。结果根据事故发生经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病人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患者可诊断为急性职业性重度中毒性肝病。结论这是一起由于防护设施不达标,引起4名作业工人发生三氯甲烷职业中毒的事故。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6-7月,我院先后收治了某制鞋厂同一车间的4例周围神经损伤病例,结合患者的职业接触史,怀疑为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为明确诊断,对其所在制鞋厂工作场所进行了现场调查。现将中毒病例临床资料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为女性,刷胶工1例,缝纫工3例;年龄为20~41岁,平均年龄为(34.0±7.0)岁,接触毒物正己烷工龄为10~72个月,平均工龄为(40.0±16.5)个月。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GBZ/T 237-2011《职业性刺激性化学物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的应用情况,为其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职业性慢性甲醛中毒性阻塞性肺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患者长期甲醛职业接触史,相应呼吸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发病、病程与职业接触的关系,经综合分析,诊断为职业性慢性甲醛中毒性阻塞性肺病.结论 应不断完善职业病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方法 比较分析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与内科肝病专业相关诊断标准的差异.结果 急性肝病中,职业性中毒性肝病分轻、中、重3级,而肝病专业只有临床分型,无分级诊断,且两者判定病情轻重的指标相差甚远.慢性肝病中,两者分级形式上一致,但多处内涵上完全不同.职业性中毒性肝病分级诊断中缺少肝衰竭的诊断.结论 建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逐步与内科肝病专业相关诊断标准相一致,降低临床实施职业病诊断标准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1起职业性亚急性丙烯酰胺中毒事故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引起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的原因及诊治经验.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检测及临床资料分析的方法 分析中毒原因.结果 病例1、2、3均具有3个月的密切接触丙烯酰胺职业史,根据病例1、病例2"走路不稳,呈醉酒状"症状及"四肢远端浅感觉减退、腱反射减退、闭目难立阳性"的体征,诊断为"职业性亚急性中度丙烯酰胺中毒".病例3具有"头晕、头痛、皮肤潮红、双手蜕皮、红斑"症状,诊断为"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观察对象"、"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中毒原因:车间无通风换气设施;冬季门窗紧闭,工人防护意识差;目前检测结果 显示,胶板工、造粒工(西)接触丙烯酰胺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进行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时,需灵活运用GBz 50-2002<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做好职业史调查.建议增加因职业接触丙烯酰胺引起的"急性和亚急性中毒",诊断分级.  相似文献   

14.
患者因接触二甲基甲酰胺后出现中毒症状去医院就诊,入院时诊断为"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中毒性肝病",住院后一个月,出现发热、血白细胞增多,胸部CT检查检查提示多发肝脓肿。因病情复杂、难以控制,故多次转院治疗。出现病重、病危情况,最后肝部分切除。从疾病的程度和常人的理解能力来看似乎诊断重度中毒比较合理,且不容易与病人及家属发生矛盾。然而通过反复研究和对照GBZ59-2010,GBZ85-2002诊断标准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性中毒性肝病不包含有肝脓肿,而肝脏切除主要由于肝脓肿引起。故不符合职业性中度或重度肝中毒。但肝脓肿确实是在因为是在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为了更好的做好职业病诊断工作,保护好患者的健康权益,我们在职业病诊断后加上合并症的诊断,最终诊断结果为职业性急性轻度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职业性急性轻度中毒性肝病合并肝脓肿、末梢胆管扩张、继发感染。并告知患者做劳动能力鉴定,病情程度可以通过劳动能力鉴定得到反应,最后得到病人的认同和理解。从这里我们体会到职业病诊断的过程中,认真研究、反复对照并严格执行职业病诊断标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种毒物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职业环境中引起中毒性肝病的毒物种类很多,有金属及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类、卤代烃类、芳香族氨基及硝基化合物类和其他类(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农药等)。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诊断小组2007年确诊1例多种毒物所致职业性慢性中毒性肝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曾士典 《职业与健康》2007,23(7):506-507
氯丹是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和白蚁的杀虫剂,因职业性接触氯丹引起的中毒性肝病未见报道。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诊断小组近期确诊1例氯丹致职业性慢性中度中毒性肝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报道1例急性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致亚急性肝坏死的临床表现、救治措施及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CS2)中毒的临床特征和诊断分级。方法收集53例确诊职业性慢性CS2中毒的资料,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3例职业性慢性CS2轻度中毒病例的工作场所2001-2005年二硫化碳(CS2)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的要求[1];其临床表现以周围神经损伤为主,同时并存中枢神经、视觉系统、心电图等损害或异常表现。结论神经-肌电图改变是诊断职业性慢性CS中毒的重要依据,心电图异常可作为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职业性急性碘甲烷中毒的原因、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本院收治的11例职业性急性碘甲烷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与治疗情况,并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1例患者有明确的碘甲烷接触史,临床表现为以意识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明显的精神症状及脑疝形成为主的急性中毒性脑病.结论 急性碘甲烷中毒的脑水肿自小脑和胼胝体压部起始,最终发展成为脑疝.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体征是其临床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20.
田娇  朱志良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35-36,160
目的探讨镉电池厂职业性慢性镉中毒发病情况,尿镉、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微球蛋白(β2MG)与工龄的关系,为镉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45例职业性慢性镉中毒病例,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镉浓度0.001~0.848mg/m^3,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的要求;45例病例中,RBP与β2MG含量有直线相关关系,尿镉与RBP、β2MG及工龄之间均无直线相关关系;镉电池厂中毒病例并发肾结石的机率高。结论职业性慢性镉中毒病例RBP的诊断意义更大,β2MG诊断值有待降低。应加强镉的职业危害防治,用其他电池代替镉电池生产,从源头控制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