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景柳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1255-1256
当前,糖尿病已成为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药作为口服降糖药中的一个种类,在糖尿病治疗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药的活性成分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疗效稳定、毒性小、不良反应少,可长期使用。关于中药降糖活性成分已有很多的相关研究,但对此做全面总结归类的却不多。为此,作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作一总结,以期能对中药在临床糖尿病治疗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六神丸是我国传统名方,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尤其对急性鼻咽疾病有奇特效果。同时,六神丸在其他炎症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就六神丸的抗炎临床应用及机制作一综述:1六神丸在各类炎症疾病中的应用1.1耳鼻喉科疾病王国强[1]应用六神纱条敷于外  相似文献   

3.
肝素抗炎抗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素作为一种抗凝剂,不仅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或途径起到抗炎作用,还可以起到治疗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作用,本文就目前国内外肝素抗炎抗纤维化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香气是经由人们的嗅觉器官感受到的一种使人感觉愉悦的气味的总称。从古至今,香气总是充满魅力和神秘的色彩,人们对香气的追溯和研究从未停下过步伐。早在距今5 000年前的炎黄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将芳香植物用于日常生活,使精神振奋和愉悦,使食物更加可口。由于香气与快乐相伴并且香料的研究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5.
郑伟  周虹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2):910-912
炎症反应是机体在外界刺激(如严重创伤、病原微生物感染、大面积烧伤等)条件下,体内稳态被打乱后所产生的一种正常的保护和防御反应。传统的观点认为,免疫系统接受刺激迅速发生免疫应答,同时将免疫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CNS通过体液调节,进一步增强免疫保护反应,消灭病原微生物、清除坏死组织、促进机体的修复和伤口的愈合。但是,当受到急性损伤时,机体往往会产生免疫应激过度反应,引发全身性炎症“瀑布反应”,机体重要脏器将受到严重的损伤甚至功能衰竭,此时抑制免疫应激过度就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外周神经系统在抑制免疫应激过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神经-内分泌”抗炎通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正芦荟(aloe)是百合科芦荟属的一种常见的多功能药用植物。叶呈莲座状簇生于茎顶,叶片肥厚多汁呈狭长披针形,边缘有尖齿状刺,叶色常绿,有的品种叶片有白色斑纹[1]。其使用时间长、用途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对芦荟功效的记载。它是一种集美容、医药、保健、食用和观赏作用于一体的经济类作物。生物学活性成分是指具有特殊生物学  相似文献   

7.
王瑞  李孟秦  蒋智  曹小平 《华西医学》2021,36(11):1591-1597
脓毒症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虽然经历许多相关研究及动物实验,其致死率仍旧居高不下.在脓毒症早期病原菌侵入机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促使一系列的细胞因子的合成与分泌,其中有促进炎症反应的促炎细胞因子,也有抑制炎症反应的抗炎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错综复杂的细胞网格中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共同抵御和消灭入侵者后恢复机体稳...  相似文献   

8.
炎症反应是免疫系统对创伤和外源物质入侵的保护和防御反应,神经系统可能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但是对迷走神经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知之甚少。本文综述了胆碱能抗炎效应及其机制,同时也讨论了应用药物或电刺激迷走神经对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由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引发的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类风湿性因子产生,从而使关节腔滑膜产生慢性炎症,进而发展成为多系统性疾病。该病最终将导致关节部位的严重损伤,导致致畸致残等。RA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目前国内外研究多认为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但仍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现代医学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0.
白茅根抗炎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白茅根的抗炎药理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5在河南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河南大学药学院药理实验室进行。选择NIH纯种健康小白鼠72只,清洁级,体质量(20&;#177;2)g;昆明种小鼠112只,清洁级,体质量(20&;#177;2)g;均由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医动宇第520002号。SD大鼠80只,体质量150~200g。由河南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医动字第510005号。分5步进行实验,各步实验动物分别为NIH小鼠72只、SD大鼠40只、昆明种小鼠60只、SD大鼠40只、昆明种小鼠52只。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10mL/kg),白茅根水煎液1组(灌胃白茅根水煎液2.5g/kg),白茅根水煎液2组(灌胃白茅根水煎液5.0g/kg),抗炎药组(灌胃消炎痛或泼尼松)。灌胃给药后分别用二甲苯致小鼠廓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酵母多糖A、角叉菜胶、制霉菌素致大鼠或小鼠足趾肿胀,观察白茅根的抗炎作用。 结果:本实验共纳入小鼠184只,182只进入结果分析;纳入大鼠8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白茅根水煎液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t=1.7960,P〈0.05),大剂量效果更加明显(t=2.8589,P〈0.01)。②能减轻角叉菜胶所致大鼠后足跖的肿胀(t=0.7517~2.7175,P〈0.05),大剂量效果更加明显(t=3.2727-6.7311,P〈0.01)。③能明显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t=1.5752,t=2.7615,P〈0.05)。④能有救对抗酵母多糖A所致大鼠足趾肿胀(t=0.4295~2.3357,P〈0.05);大剂量效果更加明显(t=0.4409~3.4208,P〈0.01)。⑤对制霉菌素所致的小鼠足跖炎症模型无明显作用(P〉0.05),消炎痛则能明显对抗制霉菌素所致的小鼠足跖炎症(P〈0.01)。 结论:白茅根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机制涉及对多种炎症介质的抑制。抗炎作用能部分解释白茅根生药的传统功效。  相似文献   

11.
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多个方面,具有发病率、漏诊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由脑卒中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重要脑区功能缺失及神经递质缺乏均可引发抑郁情绪,而卒中后炎症反应导致的脑损害亦可加重病情,导致卒中后抑郁的产生.近年来,科学提供的便利使卒中后抑郁的遗传易感性得到深入研究,敏感基因的发现为卒中后抑郁预测提供了可能性,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本文对其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解剖等神经生物学方面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旨在为提高对卒中后抑郁的认识、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乌司他丁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常用药物,本文系统阐述了乌司他丁对人体器官潜在的保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如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及抗凋亡作用等,以期为合理应用乌司他丁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系统回顾及总结了近年来有关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中枢神经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主要分为3个部分进行论述即针刺对下丘脑的作用、针刺对低位脑干的作用以及针刺对大脑的作用,内容涉及各脑区的相关核团、神经元、神经递质、神经肽、活性酶等。其中,下丘脑因为其特殊的神经内分泌功能而成为研究的重点。最后总结阐明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进食行为和能量代谢的调节,并不仅限于以上3个孤立的部分,而是由各不同脑区中的多个核团和多个神经元共同形成的一个网络系统所整体调控的。肥胖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则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异常,而针刺通过对肥胖机体中枢神经系统不同脑区、核团、神经元、神经递质、神经肽、活性酶、相关基因组成的信息网络系统的整合作用,调整摄食行为、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从而达到减肥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不动杆菌属是一种非发酵糖的革兰阴性球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健康人的皮肤表面,耐受干燥及普通消毒剂,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败血症、尿道感染,以及免疫缺陷患者、术后患者感染。近年来,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不动杆菌已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因为一旦亚胺培南耐药,就意味着对现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如今已出现越来越多的泛耐药不动杆菌造成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报道,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生有关。有研究发现人类CRC中有过量的Fn,并阐明了Fn在体外和小鼠模型中参与CRC发生可能的机制。Fn参与CRC癌变的机制主要包括:通过增加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和减少自然杀伤细胞等发挥的免疫调节;由FadA、Fap2和脂多糖介导的毒力作用;促进肿瘤相关microRNA(如miR-21)表达;代谢作用。本文就Fn在CRC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神经电刺激是一种利用电流刺激神经系统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的神经调控技术,近年来已被成功应用于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难治性抑郁症和强迫症等的治疗中,并因其安全、经济、耐受性好、副作用少等优势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神经电刺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动物和实验临床研究发现其可能通过激活胆碱能通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通路等在炎性疾病中发挥抗炎作用.现将神经电刺激在抗炎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综述如下,以期为抗炎治疗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机体感染EB病毒(EBV)后,可以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发热,肝、脾、淋巴结大,以及肝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异常增高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样症状.伴随EBV特异性抗体谱表达与外周血EBV-DNA拷贝数显著增高的EBV感染,称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CAEBV为一种临床少见的致命性疾病,预后凶险,导致的患者病死率极高.目前,CAEBV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亦无标准治疗方案.笔者拟就CAEBV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CAEBV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睡眠障碍患病率高,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失眠、日间过度思睡、睡眠呼吸障碍、异态睡、不宁腿综合征、睡眠节律紊乱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认知损害类型。73%的中国汉族AD患者伴有睡眠障碍,其中53%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节律紊乱。AD患者睡眠障碍在病程后期较为突出,因此睡眠节律紊乱一直被认为是AD相关神经退行性变的结果,如"日落现象"。但近期研究表明,睡眠节律紊乱很可能参与AD发生的始动环节。国外前瞻性随访研究发现,认知正常老年人群睡眠节律紊乱发生5年后更易发生AD。目前,关于睡眠节律紊乱通过何种途径促使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发生的研究尚不深入。本文对睡眠节律紊乱引发AD相关病理、生物标志物变化进而导致AD发生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感染与传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CRE感染是应对这种威胁的关键。住院患者肠道是耐药菌的储存库,这些定植的耐药菌具有引发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潜在风险。CRE的定植常先于CRE的感染或与感染并存,对入院患者进行CRE的主动筛查并对阳性患者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预防CRE感染与传播的有效途径。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CRE的主动筛查。本文就CRE的流行现状、CRE主动筛查的人群及样本、筛查的方法等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