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湖北省部分一线护士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3月12-17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73名湖北抗疫一线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并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发放电子问卷进行调查。利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分别为(42.02±9.02)分及(48.71±10.83)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调查对象焦虑阳性检出率为16.2%,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焦虑的调查对象占比分别为11.0%、4.6%及0.6%;调查对象抑郁阳性检出率为34.7%,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的调查对象占比分别为16.8%、16.2%及1.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疫情前处理过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对象发生焦虑的风险是未处理过类似事件者的3.57倍(OR=3.57,95%CI=1.16~11.44);担心自己会被病毒感染的调查对象发生焦虑的风险是不担心者的8.33倍(OR=8.33,95%CI=1.07~65.06);隔离病房的调查对象发生抑郁的风险是其他普通科室调查对象的6.13倍(OR=6.13,95%CI=2.80~13.44);担心自己会被病毒感染的调查对象发生抑郁的风险是不担心者的4.81倍(OR=4.81,95%CI=1.49~15.55)。此外,84.4%的调查对象知晓国家在疫情期间开通了心理援助渠道,但仅有6.4%的调查对象因为疫情原因咨询过相关心理机构,同时,70.5%的调查对象希望疫情期间通过网络在线咨询的方式获得心理援助。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湖北省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及援助,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增强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成年女性来电者的基本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接听的女性来电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主诉的问题、心理健康状况等,并根据年龄、婚姻状态进行分组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热线女性来电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25 174个女性来电者的来电记录纳入本研究,其中18~25岁来电者占58%,未婚者占73%。25岁及以下来电者主诉家庭外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精神疾病问题的比例更高(χ2值分别为313.29、544.22、40.40,P<0.05),而25岁以上来电者主诉家庭关系问题和经济问题的比例更高(χ2值分别为495.67和111.13,P<0.05)。现婚女性来电者咨询家庭关系问题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婚姻状态者(χ2=2 648.33,P<0.001),离婚/分居/丧偶女性来电者因经济问题而咨询的比例高于其他婚姻状态者(χ2=95.56,P<0.001)。已婚和受教育年限较高的女性来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65岁社区老年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认知情况及其对焦虑症状的影响,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4—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2019年实施全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的 818个社区完成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的188 407名≥65岁社区老年中抽取6 467人进行新冠肺炎认知及心理状况问卷调查,其中老年人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情况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焦虑症状采用两条目广泛性焦虑量表(GAD-2)评估。结果中国6 467名≥65岁社区老年人中,知晓新冠肺炎者6 270人,知晓率为97.0%;社区老年人获取疫情信息的主要途径分别为电视/报纸(76.9%)、朋友/家人(9.3%)、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6.4%)和网络(6.4%);社区老年人疫情期间日常生活遇到的最主要困难分别为购买口罩等防护用品困难(31.4%)、购买日常生活食物和用品不方便(21.8%)、与儿女和朋友等不能见面(12.7%)、慢性病等其他情况就医买药不方便(9.3%);排除320名疫情前存在焦虑症状者后的6 147名≥65岁社区老年人中,在疫情期间新发焦虑症状者576例,焦虑症状发生率为9.4%;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与子女关系、与朋友关系、兴趣爱好种数、慢性病患病种数、老化态度、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朋友或家人获取疫情信息的社区老年人发生焦虑症状风险为通过电视/报纸获取疫情信息老年人的1.50倍(OR=1.50,95%CI=1.14~1.98),疫情期间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的社区老年人发生焦虑症状风险为疫情期间日常生活未遇到困难社区老年人的3.72倍(OR=3.72,95%CI=3.07~4.51)。结论中国社区老年人对新冠肺炎预防措施的知晓率较高,疫情期间焦虑症状发生率较高,通过朋友或家人获取信息和疫情期间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的社区老年人更易发生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检疫隔离群体心理状况,为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调查纳入2020年4月7日-5月26日期间由境外或重点疫区进入深圳的定点酒店检疫隔离人员,隔离人员需在隔离开始24 h内完成心理筛查。共收集调查问卷2219份,最后得到1705人填写的合格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6.8%。采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检疫隔离人群进行心理问题筛查,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等。结果检疫隔离者抑郁、焦虑的检出率分别是15.8%、14.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526)和对隔离部分理解及不理解(OR=3.273;OR=3.148)是检疫隔离者焦虑的危险因素;经济条件一般及较好(OR=0.422;OR=0.305)是检疫隔离者焦虑的保护因素;女性(OR=1.323)和对隔离部分理解及不理解(OR=3.387;OR=3.153)是检疫隔离者出现抑郁的危险因素;经济条件一般及较好(OR=0.627;OR=0.373)是检疫隔离者抑郁的保护因素。结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检疫隔离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表现,需重点加强对女性、经济条件差、对隔离态度较差人群的心理疏导与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大学生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产生焦虑的影响因素,为提升该群体心理防护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2月下旬,采用方便抽样法和滚雪球抽样法抽取江苏、河南两省1196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问卷开展网络调查。结果 19.6%的调查对象有焦虑症状。是否采取调整生活方式、玩手机和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倾诉、学习提升自我和寻求专业心理健康帮助对不良情绪缓解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经常交流组相比,从不与家人朋友交流疫情相关信息(OR=3.160,95%CI:1.149~8.691)的大学生更易焦虑;规律作息(OR=0.301,95%CI:0.143~0.631)、一般关注(OR=0.326,95%CI:0.142~0.748)或很关注疫情(OR=0.584,95%CI:0.362~0.941)的大学生更不易焦虑;两周内外出1~6次(OR=2.746,95%CI:1.423~5.301)或外出6次以上(OR=1.950,95%CI:0.999~3.807)和偶尔暴露(OR=3.712,95%CI:2.076~6.638)或经常暴露于创伤信息中(OR=2.251,95%CI:1.350~3.752)是产生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出现焦虑症状比例较高,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可显著改善不良情绪,良好社会支持、居家防护等行为可有效降低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疫情期间志愿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3月,通过网络平台,采用整群抽样法对上海市金山区辖区内384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压力知觉量表(PSS-10)、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对受试者的应激状况、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进行评估,对研究对象的心理服务需求开展调查。结果收到有效问卷36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01%。检出应激症状阳性101人(占27.98%),焦虑症状阳性65人(占18.01%),抑郁症状阳性67人(占18.56%),同时具备两种及以上阳性症状的心理健康高危人群61人(占16.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周志愿服务时间12 h以上是应激发生的危险因素(OR=2.100,P<0.05),对新冠肺炎熟悉是发生焦虑(OR=2.507)、抑郁(OR=2.674)和高危心理状况(OR=2.742)的危险因素(P<0.05)。有应激、焦虑、抑郁症状和心理健康状况高危人群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更为强烈(P<0.05)。结论疫情发生初期,上海市金山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心理健康尚好。在开展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志愿服务时,要关心志愿者的身心健康,建立合理的休息制度、个人防护保障和社会支持制度,同时需要重视心理健康的宣教,提供必要的心理保健服务,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张艺 《健康向导》2020,26(3):16-17
正2020年初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大家的精神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根据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公布的职工心理援助热线相关数据显示,1月至6月热线接听主要问题分为疫情相关主题及日常心理主题两大类。其中疫情相关主题中"疫情焦虑"占比最高,为70%,这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担忧感染病毒或担心因乘坐公共交通引发感染等。其次是因疫情引发的睡眠问题,如失眠等,占比为9%。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非武汉地区居民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为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 于2020年3月14日―3月17日在网上发放自行编制的电子问卷, 内容包括一般个人信息、焦虑和抑郁症状等信息, 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湖北非武汉地区居民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  在483名调查对象中, 男性122人(25.26%), 女性361人(74.74%), 平均年龄(45.00±10.00)岁, 担心会被感染者388人(80.33%), 疫情期间做过心理咨询74人(7.04%), 焦虑症状检出率13.66%(66/483), 抑郁症状检出率26.29%(127/4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担心会被感染和疫情期间做过心理咨询是焦虑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5);女性、担心会被感染、疫情期间做过心理咨询是抑郁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 知道疫情期间国家有开通心理援助渠道是抑郁症状出现的保护因素(均有P < 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下湖北非武汉地区居民焦虑及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 相关部门需采取措施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 缓解该地区居民的焦虑及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北京市海淀区常住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网络问卷,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候群量表(PHQ-9),运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海淀区6个街道的2 185名常住居民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疫情期间,海淀区常住居民的焦虑阳性检出率为41.28%,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检出率分别为31.72%、6.22%和3.34%。海淀区居民的抑郁阳性检出率为49.75%,其中轻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检出率分别为35.47%、10.07%、3.02%和1.19%。抑郁焦虑共病占总调查人数的36.11%(789/2 185)。不同疫情风险等级的焦虑、抑郁及其共病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_(焦虑)~2=28.088,P0.001;χ_(抑郁)~2=11.283,P=0.004;χ_(共病)~2=24.30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风险街道、工作年限、饮酒情况和基础疾病是焦虑状态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居住高、中风险街道人员发生焦虑的风险高于低风险街道的人员,OR(95%CI)分别为2.034(1.479~2.797)和1.346(1.099~1.647);工作≤5年、6~10年、11~20年人员发生焦虑的风险高于其他年限,OR(95%CI)分别为4.917(2.967~8.149)、4.388(2.655~7.252)和3.643(2.221~5.974);饮酒人员发生焦虑的风险高于不饮酒人员(OR=1.448,95%CI:1.187~1.765);患有基础疾病人员发生焦虑的风险高于无基础疾病人员(OR=2.129,95%CI:1.572~2.884)。不同风险街道、工作年限和饮酒情况是抑郁状态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居住高风险街道人员发生抑郁风险高于低风险街道人员(OR=1.539,95%CI:1.121~2.112);工作年限在≤5年、6~10年、11~20年人员发生抑郁风险高于其他年限,OR(95%CI)分别为3.503(2.277~5.388)、2.902(1.893~4.449)和2.676(1.748~4.095);饮酒人员发生抑郁风险高于不饮酒人员(OR=1.384,1.113~1.722)。结论 COVID-2019疫情期间,海淀区成年居民的焦虑、抑郁及其共患情况的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有待改善,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援助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封控期间中国学生社会资本改变对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影响,为新冠肺炎疫情封控期间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所用数据均来自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为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调查(the COVID-19 impact on lifestyle change survey,COINLICS),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封控一月后,8 870名BMI不变/增加的学生中,BMI不变的学生5 939例,占比67.0%,BMI增加的学生2 931例,占比33.0%。个人社会资本、新冠肺炎疫情前BMI以及体力活动水平均是封控后BMI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个人社会资本的得分降低是学生BMI增加的危险因素(OR=1.005,95%CI:1.001~1.011);以新冠肺炎疫情前正常BMI的学生为参考,BMI为超重的学生封控一月后BMI增加风险更高(OR=1.123,95%CI:1.079~1.169);与体力活动不变相比,体力活动减少的学生(OR=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扬州某医院政务热线诉求量及投诉原因, 为疫情期间政务热线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20年7月28日至8月28日(常态化防控期)与2021年7月28日至8月28日(疫情封控期)受理的"12345"政务热线工单, 对投诉原因分类及被投诉科室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 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疫情发展累计病例数与投诉量的相关性。结果扬州某医院疫情封控期(659件)受理热线工单量较常态化防控期(76件)增加了7.7倍。疫情封控期投诉原因的一级分类中管理问题占比达96.7%(637件), 二级分类中工作流程问题占90.9%(599件), 分别较常态化防控期增加了28.3和27.7个百分点;疫情封控期投诉原因三级分类中占比最高者为行政管理, 占87.9%(579件)。疫情潜伏期、暴发期、恢复期投诉焦点分别为发热门诊、肿瘤科和出院中心。疫情发展累计病例数与投诉量呈正相关。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政务热线的处理应结合投诉原因分析, 聚焦患者诉求, 及时反馈, 制定协同管理措施, 实现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局部暴发期间封闭式管理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疫情应急状态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1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症状群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对1 816名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兰州某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大学生抑郁的发生率是38.76%,其中轻度抑郁和中重度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1.33%和7.43%;焦虑的发生率为16.36%,其中轻度焦虑和中重度焦虑发生率分别为13.33%和3.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困生(OR=1.29)、作息情况(基本规律OR=0.33、规律OR=0.18)、网络教学适应度(一般适应OR=0.45、很适应OR=0.25)、担心自己及家人感染(有些担心OR=1.73、非常担心OR=2.09)、男生(OR=0.78)、隔离方式(OR=1.70)等6个因素是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听音乐情况(有时OR=0.44、经常OR=0.41)、作息情况(基本规律OR=0.36、规律OR=0.19)、网络教学适应度(一般适应OR=0.42、很适应OR=0.28)、担心自己及家人感染(有些担心OR=1.87、非常担心OR=3.27)等4个因素是大学生焦虑状况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新冠肺炎局部暴发校园封闭式管理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状况检出率高,高校和有关部门应及时采取精准措施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下疾控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天津疾控系统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GAD-7和PHQ-9相关量表。结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疾控人员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焦虑情绪的人占比为33.87%,有抑郁情绪的人占比38.88%。从不同类别看,区级疾控人员中焦虑和抑郁情绪占比最高。男性的抑郁占比高于女性。不同岗位分组比较结果显示,物资保障组、信息组和流调组在焦虑和抑郁情绪两方面占比均为前三。结论新冠肺炎期间疾控人员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可针对疾控人员实施精准心理干预与人文关怀,保障疾控人员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应对疫情防治,打赢疫情防控持久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防控的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健康教育需求,为进一步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控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自行编制问卷,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对1 253名社区居民进行微信推送电子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2.78%,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有75.98%的人感觉不同程度的紧张,而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紧张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发生前后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46.16%和8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对给大部分居民造成了心理紧张的影响,但是对相关健康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区健康教育应除了利用电视和广播媒体之外还要积极利用新闻咨询APP等新媒体进行科学的宣传,以及实时开展社区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福州市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形势下一线核酸采样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进行健康心理干预。方法 对福州市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一线核酸采样人员开展问卷调查,评分按抑郁自评量表(SDS)、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自制简易焦虑抑郁相关因素自评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并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婚(OR=3.24)、亚健康(OR=7.14)、主观高强度工作(OR=8.75)、亲属不理解支持(OR=22.59)及新冠肺炎高暴露风险(OR=12.50),是一线核酸采样工作人员焦虑的危险因素;亚健康(OR=5.88)、亲属不理解支持(OR=28.10)和新冠肺炎高暴露风险(OR=3.98),是导致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福州市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时期一线核酸采样人员仍有一定程度焦虑和抑郁,主要与健康状况、亲属理解支持及暴露风险等因素有关,应积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冠疫情期间苏州市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抑郁症筛查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自行编制的睡眠状况量表,对滚雪球抽样的1 435名苏州市医务人员开展电子化问卷调查,利用多种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抑郁、焦虑、睡眠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冠疫情期间,存在抑郁和焦虑的医务人员分别占37.0%(531人)和21.3%(305人);存在难入睡、睡眠质量差和早醒睡眠问题的分别占25.9%(372人)、22.5%(323人)和16.5%(237人);抑郁、焦虑和睡眠问题两两之间均存在正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轻和高学历的医务人员容易抑郁;男性、每天了解疫情信息时间过少或过多、独居的医务人员易发生焦虑;三级医院较疾控中心的医务人员容易发生睡眠问题,主要工作与疫情有关更容易发生睡眠问题。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务人员出现了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抑郁、焦虑和睡眠问题之间存在正相关,但危险因素不完全相同,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冠疫情爆发对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患者睡眠及心理状况。方法 通过线上问卷形式横断面调查2022年12月中旬西安新冠疫情期间PD患者匹兹堡睡眠问卷(PSQI)及贝克抑郁量表(BAI)及贝克焦虑量表(BDI),以PSQI>7定义为睡眠障碍,明确疫情期间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析睡眠障碍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结果 共完成208例问卷,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8.9%,抑郁发生率26.9%,焦虑发生率8.7%。94.4%焦虑患者(χ2=25.529,P<0.001),62.5%抑郁患者出现睡眠障碍(χ2=17.886,P<0.001),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透析时间(OR=1.011,P=0.029),抑郁(OR=2.991,P=0.005)及焦虑(OR=18.469,P=0.008)是疫情期间PD患者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无关。吸烟量大(每日>20支)及被动吸烟的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62.5%,66.7%,明显高于不吸烟及偶尔吸烟患者(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新冠疫情)下陕西省(西安市)心理援助热线接线员的工作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形下为热线接线员开展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1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陕西省(西安市)心理援助热线接线员调查问卷、中国人压力知觉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scale,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9,PHQ-9)对128名热线接线员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西安市心理援助热线接线员CPSS得分为(27.13±6.59)分,GAD-7得分为(1.27±1.87)分,PHQ-9得分为(1.45±2.27)分,热线工作满意度得分为(8.61±1.06)分;不同的一次工作时间内接线数的接线员CPS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线员CPSS得分与GAD-7、PHQ-9得分呈正相关(r=0.539、0.567,均P<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研究生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社交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为研究生群体健康促进提供参考借鉴。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江苏省5所高校研究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疏离感量表(GAS)、社交焦虑量表(IAS)以及自编基本信息与居家生活状况调查表进行评估调查。  结果  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 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疏离感、社交焦虑得分分别为(2.58±0.50)(30.68±6.22)(47.55±8.77)分, 社交焦虑问题阳性症状检出率为43.9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对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依赖加重(OR=1.86, 95%CI=1.32~2.61)及较高的疏离感(中水平: OR=2.06, 95%CI=1.45~2.92;高水平: OR=5.19, 95%CI=1.00~27.00)均与社交焦虑呈正相关; 与好友交流增多(OR=0.65, 95%CI=0.47~0.90)、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中水平: OR=0.37, 95%CI=0.21~0.66;高水平: OR=0.15, 95%CI=0.08~0.30)均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  结论  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研究生社交焦虑问题仍较为严重。获得朋辈支持、缓解个体疏离、提升自我效能感与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有助于改善特殊时期研究生社交焦虑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急性应激反应与疫情常态化管理时期中学生同伴欺凌行为的关系, 为制定减少同伴欺凌行为的相关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皖南(宣城市)和皖北(淮北市)2所普通初级中学2 219名学生, 调查遭受欺凌和欺凌他人中言语欺凌、关系欺凌、躯体欺凌和网络欺凌行为发生情况, 并自我回顾性评价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社交隔离)期间急性应激反应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探讨中学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不同水平急性应激反应与同伴欺凌行为的关联。  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管理时期中学生同伴欺凌行为报告率为65.8%, 遭受他人欺凌和欺凌他人的报告率分别为63.8%和27.1%;遭受他人言语欺凌报告率最高(54.8%), 对他人网络欺凌报告率最低(4.6%)。疫情期间中学生急性应激反应得分为(6.50±1.67)分。除躯体欺凌他人外, 其他类型欺凌他人与遭受他人欺凌行为报告率在高水平应激反应组均最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 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 高水平急性应激反应与中学生遭受言语欺凌(OR=1.38)、关系欺凌(OR=2.28)、躯体欺凌(OR=1.87)和网络欺凌(OR=2.30)风险增加相关, 高水平急性应激反应组中学生言语(OR=1.80)、关系(OR=1.99)、躯体(OR=1.76)和网络(OR=2.32)欺凌他人的风险均高于低水平急性应激反应组(P值均 < 0.05)。  结论  中学生高水平急性应激反应与不同类型同伴欺凌行为之间均存在关联, 且与网络欺凌的关联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