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瘢痕子宫产妇进行预防干预,并将其产后出血情况与非瘢痕子宫产妇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组研究对象有13例产后出血,比例为3.74%;对照组研究对象有12例产后出血,比例为3.45%.两组研究对象产后出血发生率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研究对象产后24小时平均出血量为(604.1±346.8) ml,对照组为(602.7±371.5) ml,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临床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200例,将100例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将100例首次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00(16/1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25例胎盘粘连产妇巾,8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占32.00%;4例胎盘植入产妇巾3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占75.00%:9例前置胎盘产妇中5例出现产后出血,占55.56%;5例子宫破裂全部出现产后山血。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增加了剖宫产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子宫破裂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前置胎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2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进行前瞻性研究,统计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前置胎盘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前置胎盘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前置胎盘62例,发生率为31.00%,设为发生组,其余设为未发生组;两组瘢痕子宫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年龄≥35岁、再次妊娠间隔时间<20个月、首次剖宫产术式为子宫下段、宫腔操作次数≥2次、未接受孕前检查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再次妊娠间隔时间<20个月、首次剖宫产术式为子宫下段、宫腔操作次数≥2次、未接受孕前检查均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前置胎盘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35岁、再次妊娠间隔时间<20个月、首次剖宫产术式为子宫下段、宫腔操作次数≥2次、未接受孕前检查均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前置胎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减少产后出血的应对方式。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于本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孕妇426例为研究组,同期初次剖宫产孕妇15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产后出血情况及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率为11.9%,明显高于同期初次行剖宫产的产后出血率(P<0.05)。对照组初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均为子宫收缩乏力,将对照组与研究组致产后出血因素作统计分析:瘢痕厚度(<3 mm)、前置胎盘、胎盘因素(胎盘黏连胎盘植入)、子宫过度膨大(羊水过多、巨大儿、多胎妊娠等)及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均为瘢痕子宫妊娠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明显增加,与瘢痕厚度(<3 mm)、前置胎盘、胎盘黏连胎盘植入、子宫过度膨大(羊水过多、巨大儿、多胎妊娠等)及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因素密切相关,孕期及产时需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产后出血,预防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干预措施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方法 对本院436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与436例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发生产后出血1 6例,占3.67%,对照组产后出血1 5例,占3.44%.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平均产后出血比较:干预组24小时平均出血量604.1±346.8ml.对照组24小时平均出血量602.7±371.5ml,两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实施临床干预措施是能够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刁俊春  干宁 《安徽医学》2014,(4):499-501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及临床危害,提高对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认识及处理。方法选取92例前置胎盘患者,其中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患者16例(研究组),非瘢痕子宫前置胎盘7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前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年龄≥35岁、孕产次≥3次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初次出血孕周〈34周及产前出血次数/〉2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凶险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即剖宫产率、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围生儿结局影响不大,仅新生儿早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而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易并发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多表现凶险,产前需做好抢救准备,积极控制产后出血是治疗成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22例瘢痕子宫妊娠者中,剖宫产瘢痕20例,肌瘤核除及子宫穿孔各1例。瘢痕时间4个月到7年。妊娠少于和等于28周者12例(均行雷夫奴尔引产-流产,时间平均41°45’,胎盘残留需刮宫者6例),平均失血量为267ml。大于28周者10例,均经阴道分娩,其中4例阴道助产,总产程平均19°18’,胎盘均自然娩出,第三产程平均7′,产后出血50~350ml,平均190ml。新生儿体重1400~4 200g,2例早产儿分别为1 400g和2 250g,足月7例,体重3 165~3 780g,过期产1例,体重为4 200g,产钳助产。6例自然分娩新生儿中有3例不足3 750g。超过28周者无胎盘残留或植入,而小于28周者为50%。本组22例未发生子宫破裂,无孕妇及围产儿死亡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并发前置胎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68例前置胎盘患者根据是否存在瘢痕子宫分为瘢痕子宫组32例和非瘢痕子宫组36例,比较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瘢痕子宫组患者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子宫切除率、新生儿早产发生率、窒息发生率和围生儿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瘢痕子宫组(P<0.05),瘢痕子宫组患者产后24 h出血量显著大于非瘢痕子宫组(P<0.05),瘢痕子宫组新生儿体质量显著低于非瘢痕子宫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并发前置胎盘可增加产妇剖宫产及新生儿早产、窒息、死亡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合并植入性前置胎盘的病因、诊治措施。方法:14例均以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术中尽量避开胎盘组织选择子宫切口,迅速娩出胎儿,胎盘不能强行剥离,对于短时间内出血达2000 ml以上者,果断行子宫切除术;对于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者,先采取局部缝合及子宫B-lynch缝合术后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若有效,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予米非司酮口服,超声随访子宫恢复情况,无效则行子宫切除术。结果:14例患者均发生产后出血,6例术中直接行子宫切除,8例行保守性治疗,其中1例术后20 d发生晚期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14例患者均安全出院。结论:瘢痕子宫合并植入性前置胎盘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产后出血,甚至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切除、脏器损伤、产褥期感染等。要尽量避免多次流产刮宫,做好围生期保健,大力提倡自然分娩,严格把握剖宫产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前置胎盘的危险程度。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8月本院的16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为观察组,同期的160例初次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产妇的不同类型及总的前置胎盘发生率、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产后出血量进行统计及比较,然后将观察组中存在前置胎盘与不存在前置胎盘者的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不同类型及总的前置胎盘发生率、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大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中存在前置胎盘者的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高于不存在前置胎盘者,产后出血量大于不存在前置胎盘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前置胎盘的发生率较高,且产后发生不良情况的比例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行阴道分娩方式的临床产程进行观察,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从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34例,对两组产妇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两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住院时间、生产时间以及出血量等指标以及患者手术后子宫破裂和产后发热的情况,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子宫破裂率为0,产后发热率为3.03%;参照组子宫破裂率为11.76%,产后发热率为20.58%,实验组产后发热率和子宫破裂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阴道分娩应用在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生产中可以明显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和产后出血量,减少生产时间和住院时间,能够提高患者和家属生活质量,降低产妇遭受再次剖宫产的危险和负担。  相似文献   

12.
13.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产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索前列醇、垂体后叶素宫体注射治疗。结果:产后2h、4h出血量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1.91%,两组对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患者2例(5%),输血患者10例(2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没有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有2例行子宫切除术,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2例。结论: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输血率,缩短止血时间,减少近远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贺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38-39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改善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30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从出血原因、分娩方式、分娩史、妊娠合并症分析产后出血原因。结果不同产后出血影响因素中出血原因类型、分娩方式、分娩史、妊娠合并症等因素内不同因子的产后出血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1),表明产后出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结论针对各种高危因素及其因子,采取早期综合药物预防及监测、积极治疗等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是降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键,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卡贝缩宫素联合麦角新碱预防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瘢痕子宫产妇200例,根据术中用药情况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为卡贝缩宫素联合麦角新碱组,对照组(100例)为单用缩宫素组。结果:两组产妇术后2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低于对照组的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额外用药率观察组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的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其发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贝缩宫素联合麦角新碱可降低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出血量及术中额外使用宫缩剂的概率,预防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妇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自制的调查问卷对280例孕妇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孕妇的积极应对水平与消极应对水平均比常模低;孕妇的文化程度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丈夫期盼生男孩、孕妇怀孕前健康状况、孕妇是否为独生女与积极应对相关;婚龄和年龄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呈正相关。结论孕妇的应对方式有待于进一步积极引导。护理工作中应关注孕妇的应对方式,并协助孕妇进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学创新》2016,(21):101-103
目的:探讨Bakri球囊填塞术治疗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分娩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大于1000 m L)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Bakri球囊止血分为应用Bakri球囊组(A组)和未应用Bakri球囊组(B组),每组27例。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原因、产后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及手术相关资料。结果:A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B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kri球囊放置操作简便,可有效治疗因瘢痕子宫行剖宫产术发生的产后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67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要求引产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患者39例,B组患者28例。两组均先服用米非司酮150 mg(分5次服用),A组给予米索前列醇0.4 mg阴道后穹窿上药,以后每4~6小时根据宫缩情况上药0.2 mg。B组给予乳酸依沙吖啶100 mg经腹壁羊膜腔内注药。比较两种方法用药后宫缩开始时间、胎儿娩出时间、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引产成功率、阴道出血情况、胎盘胎膜残留率及引产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A组用药至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和用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分别为(5.1±2.6)h、(4.4±2.1)h和(9.5±4.0)h,均较B组(19.6±5.4)h、(7.0±2.2)h和(26.7±7.3)h短(t=13.098,t=5.039,t=11.348,均P<0.01)。A、B两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9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出血、胎盘胎膜残留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配伍乳酸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均安全有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产程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我国导致孕产妇产后出血患者输血概率增加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间在我国37家医院分娩的112 441例产妇的住院病历资料,获取4 131例产后出血产妇基本信息、医院级别、妊娠相关并发症、产前血红蛋白(Hb)水平、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详情、输血情况、母胎结局等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输血治疗概率增加的危险因素。结果 112 441例分娩产妇中剖宫产61 339例,占54.6%,4 131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妇中有637例进行了输血治疗,输血率为15.4%,多数产妇输注1~4单位红细胞。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医院级别为非三甲医院、多胎、合并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早剥、合并先兆子痫或子痫、分娩前贫血、早产、剖宫产是增加产后出血输血概率的危险因素。结论 有合并症、剖宫产等产后出血孕产妇是输血概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建议其分娩方式谨慎选用剖宫产,并做好输血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