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ndometrial stromal tumors,EST)是一种少见的女性生殖道肿瘤,低度恶性EST伴性索分化少见[1].本文报告1例息肉状低度恶性EST伴性索分化,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环管状性索间质瘤(sexcordtumorwithannulartubules)十分罕见 ,在卵巢肿瘤中占0.06 % ,其生物学行为不太明确,肿瘤较大时偶可显示恶性的行为,有卵巢外浸润或转移,较小的肿瘤行为比较良性。近年来认为此瘤类似粒层细胞 ,属于低度恶性。本文收集两例报道如下 :例1 ,女性 ,39岁 ,以腹胀2年 ,加重伴气短1周入院治疗。于3年前绝经 ,绝经前2年月经不规则 ,4年前曾做乳腺包块切除术 ,病理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 ,12年前曾做过结肠息肉摘除术 ,但未做病理检查。临床检查 :肝脏轻度增大 ,血清碱性磷…  相似文献   

3.
4.
高福平  夏月华  魏谨  马平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1):2408-2409
目的:探讨伴性索分化的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对1例伴性索分化的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学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结合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伴性索分化的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结论:伴性索分化的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一种极其少见的现象。其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并须结合其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标本做常规HE切片、PAS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肿瘤具有典型的简单和复杂的环状小管结构,部分区域瘤细胞轻度异型,呈小梁状及弥散性分布。肿瘤在腹腔内广泛转移,临床随访远处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复发在术后两年。结论此瘤是一种真性肿瘤,个别病例恶性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卵巢未分类性索间质细胞肿瘤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未分类性索间质细胞肿瘤临床少见,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Liu AJ  Li ZJ  Lu YL  Chen LZ  Zhao P 《癌症》2002,21(1):87-90
  相似文献   

8.
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2例罕见的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SCTAT),讨论该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通过临床和随访资料复习、光镜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对2例SCTAT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复习文献。临床表现均为月经紊乱和腹部包块。病理检查2例均为单侧卵巢肿块,最大径分别为29cm和9cm,镜下肿瘤均由简单和复杂的环状小管组成,瘤细胞α-抑制素( ),其中1例有盆腔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且于2年内复发并死亡。回顾分析显示,SCTAT在1994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我国文献(清华同方: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并列图书馆查阅及后参考文献核实病例无重复)中共有79例报道,包括我们的2例共约81例,但有Peutz-Jegher’s综合征(PJS)肿瘤仅1例,远低于国外报道。无PJS的肿瘤中约22.5%为恶性,较国外报道相近。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与PJS无关的SCTAT中约1/5有恶性生物学行为。α-抑制素是SCTAT首选的免疫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1例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对1例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文献。结果:光镜下肿瘤组织由类似于子宫内膜样间质细胞的小细胞构成。肿瘤细胞核呈卵圆形或短梭形,胞浆稀少,围绕着厚壁小血管生长。这种小血管与分泌晚期子宫内膜的螺旋小动脉相似,弥散分布于肿瘤细胞之间。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10、vimentin、ER、PR阳性,desmin灶性阳性,Ki-67〈20%,α-inhibin、SMA、S-100阴性。结论: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需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卵巢其他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30例(国内文献28例及本院2例)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进行分析。年龄6~59岁,平均2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性激素紊乱(月经不规、经后出血及性早熟)和腹部肿块,仅1例伴有胃肠道息肉病和皮肤粘膜色素斑。组织学特征为单层和复层小管,管周有基底膜样物环绕,瘤细胞呈条索状或巢状并见核分裂相,可能是形态学恶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伴性索分化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振业  杨焕婷 《癌症进展》2004,2(6):511-513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有性索分化是罕见的子宫恶性肿瘤,属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一种亚型.间质肉瘤发病率占子宫恶性肿瘤的1%~2%,占子宫肉瘤的16%~20%[1,2].2001年9月至2004年2月我院收治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伴有性索分化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卵巢性索样肿瘤的组织发生学。[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18例子宫卵巢性索样肿瘤石蜡切片中Keratin、EMA、CEA、Vimentin、Actin、Desmin、Myoglobin、CD34、S-100和NSE10种标记。[结果]性索上皮样细胞团Vimentin、Actin18例阳性,Desmin16例阳性,NSE4例阳性,CK和EMA各2例阳性。子宫内膜间质样细胞区Vimentin、Actin和desmin18例均为阳性,余则为阴性。[结论]子宫卵巢性索样肿瘤系由子宫多潜能间质细胞起源,向性索上皮样、子宫内膜间质样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化,而又不同于子宫体上皮和间叶成份混合性肿瘤、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和平滑肌肿瘤,建议独立分类。  相似文献   

13.
子宫卵巢性索样肿瘤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志勇  章宜芬 《浙江肿瘤》1999,5(4):213-214
(目的)探讨子宫卵巢性索样肿瘤的组织发生学。(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18例子宫卵巢性索样肿瘤石蜡切片中Keratin,EMA,CEA,Vimertin,Actin,Desmin,Myoglobin,CD34,S-100和NSE10种标记。(结果)性索上皮样细胞团VimertinActin18例阳性,Desmin16例阳性,NSE4例阳性,CK和EMA各2例阳性,子宫内膜间质样细胞区V  相似文献   

14.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误诊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硬化性问质瘤少见,病理均为良性,术前误诊率高,采用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R 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表达与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 对42 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和36 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进行了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分析。结果:42 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ER 表达13 例为阳性,占总数的30.95 % ;36 例卵巢上皮性癌ER 表达25 例为阳性,占总数的69 .44% 。结论:ER 的阳性表达在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中有显著的差异。卵巢上皮性肿瘤可分为雌激素依赖性和非雌激素依赖性,这两类肿瘤的治疗效果有差异,提示ER阳性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涂小予 《中国癌症杂志》1999,9(4):350-351,I005
子宫的卵巢性索样肿瘤(Uterinetumorresemblingovariansexcordtumor)非常罕见,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在门诊会诊中曾遇见两例:病例1患者沈××,女,42岁。普查发现子宫增大。标本大体检查示:全子宫切除标本,总体积13cm×10cm×5cm,宫腔深8-5cm,内膜厚0-4cm,肌层内见边界清晰的圆形肿块4个,大者直径6-5cm小者直径1cm。切面灰白色,旋涡状,质地偏软。镜下所见:镜下图象复杂,部分区由弥漫分布的卵圆形、短梭形细胞组成。瘤细胞胞浆少,核呈圆形或卵…  相似文献   

17.
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附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例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肿瘤组织由形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小细胞组成,卵圆形或梭形,胞浆稀少,其间满布厚壁小血管类似子宫内膜螺旋小动脉,肿瘤细胞呈漩涡状围绕小血管。免疫组化CD10( ),CD99( ),ER( ),PR( ),α-inhibin(-),SMA(-)。网状纤维染色:网状纤维密布于肿瘤细胞之间。结论: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需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和卵巢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8.
卵巢上皮性肿瘤雌、孕激素受体亚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上皮性卵巢癌雌激素受体α、β亚型和孕激素受体A、B亚型表达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985年1月-2000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51例卵巢上皮性癌,1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患者的石蜡病理切片,用SP-ABC法测定ERα、ERβ和PR-AB、PR-B蛋白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ERα、ERβ阳性染色均位于细胞核内。卵巢上皮性癌中,ERα( )54.9%(28/51),与良性肿瘤接近(60.0%)。ERβ( )90.2%(46/51),显著高于良性肿瘤(60.0%),ERβ阳性率在卵巢粘液癌、子宫内膜样癌以及中低分化癌中显著高于ERα(P<0.05)。2)PR-AB和PR-B亦为细胞核表达。良性肿瘤中PR-AB及PR-B均阳性90.0%。51例恶性肿瘤中PR-AB阳性11例(21.6%),PR-B阳性9例(17.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PR-AB和PR-B阳性表达在Ⅰ、Ⅱ期显著高于Ⅲ、Ⅳ期(P<0.01),在高分化者显著高于中、低分化者(P<0.05)。结论:ERα、ERβ和PR-AB与PR-B均为核受体。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ERβ阳性率显著增高,可能为卵巢癌发生过程中的一个标志,PR-AB和PR-B高表达与肿瘤期别较早、分化较好有关,可提示预后,并可能与内分泌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19.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是一种卵巢良性肿瘤,属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的卵泡膜-纤维瘤的一种亚型,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多以月经不调为首发临床症状。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种可靠的方法对其进行术前诊断,个别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病例在术前与卵巢恶性肿瘤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子宫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子宫囊性淋巴管瘤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子宫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45岁,因“间歇性腹部胀痛2年,发现腹部肿块1年余”入院,结合入院相关检查,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囊性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病理检查:子宫体前壁可见一囊性肿瘤,囊液呈淡黄色、清亮,囊内壁光滑,囊腔与子宫腔不通;镜下见囊壁内衬一层被覆单层扁平细胞,囊壁平滑肌间见淋巴网状结构,囊腔内见纤维蛋白物及少许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示D2-40阳性、CKpan弱阳性。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囊性淋巴管瘤。术后未行特殊治疗,随访6个月未见异常征象。结论 子宫囊性淋巴管瘤少见,临床以阴道不规则流血及盆腔包块多见,影像学无特异性表现,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升高,治疗以手术为主,确诊需要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