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kidney diseases, DKD) 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在糖尿病中的发病率高达 30%~40%[1],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 (ESRD) 及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DKD 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和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早期发病隐匿,表现为微量蛋白尿,随着病程发展逐渐出现显著蛋白尿和肾功能严重减退[3-4]。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常见的微循环障碍并发症,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升高,DKD目前已成为我国新发慢性肾脏病的首位病因[1],流行病研究显示糖尿病人群的20%~40%会并发DKD[2]。DKD早期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通过筛查确诊。该病是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损害,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eGFR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近几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儿童和青少年的发病占比增加[1]。目前糖尿病患者的人数预计有4亿多人,而且预计到2045年患病人数将增加到6亿多人[2]。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高血糖、肾功能不全和蛋白尿等[1]。若DKD患者未得到有效控制,肾小球滤过率将进行性下降,可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目前西医尚无精准的DKD治疗药物,以控糖、降压、减少蛋白尿和纠正脂代谢紊乱等对症处理为主,若发展为ESRD,则需肾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的最主要原因,临床上以持续性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1]。  相似文献   

6.
<正>IgA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无症状性血尿与进行性肾功能不全[1]。中医学对IgA肾病并无特定阐述,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归属于“血尿”“尿浊”等范畴,若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癃闭”“关格”等[2]。中医药治疗IgA肾病优势独特,疗效显著,但不同医家对IgA肾病的病情认识不同,因此缺乏系统的中医治疗方案[2]。  相似文献   

7.
<正>糖尿病相关肾脏损害是不可逆的,因糖尿病患病人群逐年升高[1],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2]。目前由糖尿病导致的ESRD已占ESRD总人数的50%左右[3]。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其早期发病比较隐匿,表现为不稳定微量蛋白尿的排泄,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发展为持续大量蛋白尿,随着蛋白尿量逐渐增加,后期可出现血肌酐的升高,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阶段,可能需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维持。早期中医治疗,对于减少尿蛋白,稳定和改善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的全肾,临床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1]。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高居世界第一[2],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约 20% ~ 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现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1]。西医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减少蛋白尿及对症治疗为主,但效果不甚理想限,难以阻止肾脏损害的继续进展[2]。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经验丰富,可通过整体调节、辨证施治发挥独特的作用[3-5]。笔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了自拟益气养阴化瘀方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效果,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作为糖尿病临床上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一种由多因素介导的病理、生理性疾病[1]。流行病学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在2040年将增长到6亿[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占其中1/3[3]。  相似文献   

11.
<正>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多发的慢性肾脏疾病,主要是因炎症、免疫反应等引发,可导致患者出现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1]。现阶段,临床主要给予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等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短期内虽具有一定疗效,但长期应用可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不利于病情控制,需寻求其他治疗药物治疗[2]。传统医学认为,肾病综合征属于“虚劳”“尿浊”等范围,主要因外邪入体、情志过极促使湿、邪等阻塞经络,损伤脏腑,临床治疗需以活血化瘀、健脾祛湿为主要原则[3]。  相似文献   

12.
<正>2型糖尿病是好发于成人的慢性代谢病,发病率约占糖尿病的90%以上,可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共病,也可诱发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1]。阿卡波糖作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肠道葡萄糖的吸收,缓解餐后高血糖,长期服用还可降低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延缓神经血管病变[2];但存在作用靶点单一,不能理想控制病情进展及用药依从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3-5]。  相似文献   

13.
<正>高催乳素血症为现代临床常见妇科疾病,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甚则闭经,可伴随出现嗜睡、骨质疏松、肥胖及尿崩症临床表现[1],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1]。目前西医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主进行治疗[2],其不良反应较为明显且容易反复发作,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3],对患者影响较大。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催乳血症引发的月经紊乱疗效确切[4-6],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对近年来在中医“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理论指导下,应用循时调周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文章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邓越  李宝珍  王桂玲 《北京中医药》2023,(12):1393-1395
<正>舌咽神经为第九对颅神经,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PN)是临床少见的顽固性疼痛综合征[1],也称迷走-舌咽神经痛[2],表现为舌咽神经或迷走神经耳、咽支支配区的阵发性剧烈疼痛[3-4],位置较深,程度强于三叉神经痛[5]。GPN发病率为(0.7~0.8)/10万[6-8]。存在泛化痛现象(或为“溢流痛”),扳机点位于咽喉部,  相似文献   

15.
<正>尿毒症是各种慢性肾病的终末阶段即终末期肾病(ESRD),尿毒症患者的肾功能已经严重受损[1],导致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严重不足[2],或因肾脏难以将机体内毒素排至体外,在毒素的干扰下红细胞生成和铁代谢异常,患者缺乏红细胞生成所需营养物质等原因[3],影响机体造血机能易诱发肾性贫血(RA)。RA是尿毒症的常见并发症,临床常见眼结膜苍白、面色萎黄、唇甲苍白无光泽、疲乏、心悸、气短、胃口差等症状[4]。  相似文献   

16.
<正>小儿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BP)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是儿童住院的常见原因[1]。引起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主要有细菌、病毒、支原体、霉菌等[2],临床中由病毒、细菌及“混合感染”导致的小儿支气管肺炎较为常见[3]。其病理特征为肺间质与肺实质损害,造成呼吸膜增厚和下呼吸道阻塞,引起肺通气/换气功能异常[4]。临床常表现为发热、气促、咳嗽、肺部细湿啰音、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泪小管炎是眼科少见泪窍疾病,在泪器疾病中的临床发病率仅为2%[1],主要症状为按压时泪小点有脓样物质流出。但因其发病隐匿,容易误诊为结膜炎、泪囊炎、睑腺炎等[2],误诊率高达88%[3]。尽早明确诊断,并予以有效的治疗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泪小管功能[4]。西医主要治疗手段为冲洗、切开、置管等方式[5],但存在破坏泪小点、泪小管反应增生等弊端[6]。该病属中医“漏睛疮”范畴,也称“眦漏症”。本例患者根据中医“内眦属心”理论辨治,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荨麻疹中医属“瘾疹”范畴,属自限性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突起风团和瘙痒时作,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性水肿,若风团每日或间断发作,其病程超过6 周则为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 CU)[1]。中医一般将瘾疹分为风热证、风寒证、肠胃湿热证、毒热炽盛证和气血亏虚证5个证型[2],其中风寒型荨麻疹属于比较顽固的荨麻疹类型[3]。针灸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法,其直达病所,标本兼治,副作用小,可快速提高皮肤病的临床疗效[4]。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研究显示DPN的发与T2DM导致的糖脂代谢紊乱[1]、微血管损伤、营养神经因子减少、氧化应激反应[2]、代谢紊乱性炎症和自身免疫[3]等因素相关,其临床以对称性的肢体麻木、疼痛、发凉等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在安静时或夜间时症状明显加重,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感觉缺失,四肢远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严重者可发生足部感染和溃疡[4],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劳动能力的丧失。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1]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临床综合征,201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6%。糖尿病发病率[2]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疾病负担较重。西医予以[3]降糖药如双胍类药、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糖苷酶抑制剂、TZDs及DPP-4抑制剂口服,及GLP-1受体激动剂、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等皮下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