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混苯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结构的影响.[方法]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78名混苯作业工人(接触组)和78名食品加工厂工人(对照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微核率进行测定.[结果]接触组染色体畸变、总畸变率及细胞畸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畸变类型以染色体裂隙和断裂为主,而两者的非整体检出率、姊妹染色体单体互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无论是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发现,饮酒可能增加混苯的吸收,进而增加对混苯接触者的遗传毒性.[结论]职业性混苯接触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2.
油漆工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居室装饰油漆工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发生率的变化。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苯等有机溶剂浓度 ,按常规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发生率。结果 在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等有机溶剂浓度超标 2~ 2 5倍 ,接触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为 7 12‰ ,对照组为 1 5 6‰ ;染色体畸变率接触组为 2 62 % ,对照组为 0 62 % ,接触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油漆工作业场所苯等有机溶剂浓度严重超标 ,致使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3.
长期职业性接触混苯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长期低浓度接触混苯工人的遗传毒性,对78名本作业工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微核率等进行分析,发现接触组染色体各型畸变、总畸变率及细胞畸变率均高于对照组,畸变类型以染色体裂少断鲜明为主,而两者的非整倍体检出率,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差别均无显著意义。接触组与对照组无论是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混苯接触组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发现,饮酒可能增加苯的吸收,进而增另对苯接触者的遗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混苯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结构的影响。[方法]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78名混苯作业工人(接触组)和78名食品加工厂工人(对照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微核率进行测定。[结果]接触组染色体畸变、总畸变率及细胞畸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畸变类型以染色体裂隙和断裂为主,而两组的非整倍体检出率、姊妹染色体单体互换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接触组无论是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同时发现,饮酒可能增加混苯的吸收,进而增加对混苯接触者的遗传毒性。[结论]职业性混苯接触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5.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场所辐射剂量、个人剂量、细胞遗传学指标检测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结果 射线接触组染色体畸变率(0.16%)高于对照组(0.04%),染色体畸变检出率(17.05%)高于对照组(5.1%),微核率(1.0‰)高于对照组(0.2‰),微核检出率(48.06%)高于对照组(1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45,P<0.01;x2=7.59,P<0.01;x2=57.23,P<0.01;x2=32.52,P<0.01);不同年剂量、累积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个人年剂量、累积剂量水平的增加,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微核阳性检出率有增高趋势.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淋巴细胞产生的辐射效应导致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的增加并与放射人员个人累积吸收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沙焱  杨震宇  香映平  何家禧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476-1477
目的探讨口腔脱落细胞微核技术在探测铅暴露人群遗传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生产过程中接触不同浓度铅的某铅酸电池厂工人为接触组,按空气中铅浓度高低分为低浓度组(76名男性工人)和中浓度组(89名男性工人),同厂男性管理人员78名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试。结果 2种浓度的铅暴露组的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率[低浓度组:(3.58±2.49)‰;中浓度组:(4.16±2.32)‰]明显高于对照组[(2.85±2.03)‰],两种浓度铅接触组人员的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低浓度组:(3.38±2.16)‰;中浓度组:(4.37±2.43)‰]明显高于对照组[(2.17±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业性铅暴露人群中,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试验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有相关关系(r=0.227~0.361,P0.05)。结论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试验可以作为简易的检测手段,用于对铅暴露作业人员遗传损伤的检测的筛查。  相似文献   

7.
铀矿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某铀矿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及其变化.方法 选取广东省某铀矿接受放射卫生监护健康体检的放射工作人员269人(放射组),未接触放射线的健康成人219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采用常规培养法检测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比较2组以及放射组不同工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 放射组染色体总畸变率为0.68%,染色体型畸变率为0.25%,微核率为2.54‰,微核细胞率为2.44‰,均高于对照组(P<0.05);放射组工龄≤5年组及工龄≥30年组染色体总畸变率高于工龄5~30年组(P<0.05).结论 铀矿放射工作人员接触的电离辐射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升高;从事放射工作工龄较短或较长者染色体总畸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医务人员职业接触抗癌药是否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增高。方法检索2000—2017年有关职业接触抗癌药与淋巴细胞微核的文献,采用Meta方法并提供接触后遗传毒性效应值。结果共纳入研究文献10篇,其中8篇暴露组的微核率高于对照组,总的Meta估计值SMD为1.18‰[95%CI:0.66‰~1.71‰]。结论医务人员职业接触微量抗癌药可引起有害遗传毒性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能用于职业接触抗癌药的生物效应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对操作工淋巴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探索减少电离辐射职业危害的措施。方法选取某钢铁企业从事射线装置操作的342名工人为暴露组,做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检查,选取本企业食堂280名厨师作对照组比较;对接触射线的工人做岗位年受照剂量测定,结合工龄、岗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暴露组,微核率阳性(>4‰)者4人,阳性检出率12.87%;染色体畸变率阳性者12人,阳性率3.51%。对照组:微核率阳性人数3人,阳性检出率1.07%;畸变率阳性人数2人,阳性检出率0.72%。两组阳性率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监测暴露组人均年受照剂量为6.73mSv/a,微核细胞阳性检出率、染色体畸变阳性率均与人均年受照剂量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且阳性率随着工龄增加而升高,核子秤、料位计、医用X射线机岗位的阳性率较高。结论在钢铁企业,工人长期接触电离辐射,易造成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升高。企业应对重点岗位的射线装置加强卫生防护,以减少电离辐射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0.
苯乙烯对青年男性工人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苯乙烯对青年男性工人的遗传毒性。 [方法 ]根据苯乙烯的平均浓度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 ,测其苯乙烯代谢产物尿中苯乙醛酸 (PGA)、苯乙醇酸 (MA)浓度 ,以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作为遗传毒性指标 ,并与其有关因素进行相关回归分析。 [结果 ]高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微核率的结果则是 :当苯乙烯浓度为 5 7 2mg/m3 时 ,或班后尿中PGA +MA浓度为 0 442 g/L± 0 0 5 6g/L时 ,微核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随苯乙烯浓度的增高而增加。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与苯乙烯平均浓度、班后尿中MA +PGA浓度、工龄和吸烟量呈正相关 ,与饮酒和年龄无相关。 [结论 ]苯乙烯对接触男工具有遗传毒性 ,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班后尿中MA +PGA浓度可以考虑作为苯乙烯接触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低浓度环氧丙烷的细胞遗传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探讨低浓度环氧丙烷的细胞跗学效应,对46名环氧丙烷作业工人和74名对照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环氧丙烷接触组工人外周因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低浓度环氧丙烷具有细胞遗传学毒性,可导致DNA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射线对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微核率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危害。方法 2018年选取1 199名沈阳市放射工作人员作为放射组,选取435名未接触射线的健康从业人员作为对照组。使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微核率进行培养和检测分析。结果放射组染色体畸变率(0.065%)和异常检出率(3.42%)高于对照组(0.014%、0.23%,均P0.01),放射组微核率(0.48‰)高于对照组(0.39‰)(P0.05);不同工龄组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异常检出率均随放射工龄的增加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岗位放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工作人员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电离辐射,易造成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明显升高,并随着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杭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发生情况。方法通过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体检管理系统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工种和工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共调查1 704人,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分别为0.02%和0.12‰。男性染色体畸变率为0.02%,女性为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微核率为0.10‰,低于女性的0.17‰(P0.05)。不同年龄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0岁人员较高。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不高,但应重视高年资、从事核医学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慢性苯接触对作业工人的血细胞与微核形成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长期慢性苯接触对作业工人的血液与遗传毒性作用。 [方法 ]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 ,检查苯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外周血白细胞 (WBC)、血红蛋白 (Hb)、血小板 (Pt)和淋巴细胞微核率 (MN)。 [结果 ]苯接触组工人具有一定的神经系统症状与出血倾向 ,外周血WBC、Hb、Pt下降人数分别占 10 1%、13 %和 2 9%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苯接触组微核率 2 64‰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长期慢性接触苯作业可损害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 ,并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长期接触低浓度环氧丙烷(PO)对职业人群的遗传毒性。方法对PO作业现场进行环境监测的同时,采集接触组和对照组工人的血样.对染色体畸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DNA加合物(1-HP-腺嘌呤)和血红蛋白加合物(HP-缬氨酸)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PO车间两个岗位作业工人PO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分别为2.6mg/m^3和6.9mg/m^3;PO接触组工人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DNA加合物、血红蛋白加合物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染色体畸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PO对职业人群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6.
煤焦沥青对作业工人细胞遗传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焦沥青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调查结果发现:细胞微核检出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接触者均高于非接触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和调查证实煤焦沥青对人体有致突变作用。29例染色体与微核检测的配对卡方检验,X~2=5.06,P相似文献   

17.
朱宗铭 《职业与健康》2012,28(3):310-311
目的对接触放射线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保护放射线作业工人健康。方法检查项目按照国家卫生部统一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项目进行。结果接触放射线人719人员,其中发生白细胞减少27人,晶状体浑浊48人,染色体畸变率0.40‰,淋巴细胞微核率0.49‰。结论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发生染色体畸变以及晶状体浑浊的概率高于不接触者。  相似文献   

18.
鞣革工人接触许多化学物质如铬盐(三价或四价)、强酸、丁基醋酸乙酯、环己烷和苯胺等,其中有些物质对人体或实验动物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为了探讨制革工人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后,是否产生明显的遗传毒性,本实验采用两个生物指标进行观察,即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和尿脱落上皮率。血样采自某制革厂26名男性工人,另设对照组20人(不接触制革所用化学物质)。MEM培养液培养48小时,常规制片,每人  相似文献   

19.
对某研究所接触脉冲微波作业的高功率组42人、低功率组(元件组)60人和无微波接触的对照组51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两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异常率、高功率组微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功率组染色体畸变率异常者检出率、畸变细胞率、染色体型畸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元件组(P<0.01);而染色单体型畸变率两接触组与对照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因素后,两接触组微核率、染色体型畸变率与工龄无相关性(P=0.451,P=0.270)。说明小功率脉冲微波辐射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及微核形成具有一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报道:对从事丙烯腈作业,工龄8年以上的22名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作了分析,同时选择不接触丙烯腈的机械厂工人13名作对照。分别按照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查和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制片。结果表明,丙烯腈接触组工人淋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