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169-2171
目的观察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应用于鉴别脑胶质瘤和脑单发转移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3例设为胶质瘤组,脑单发转移瘤患者14例设为转移瘤组,术前均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像,并对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的表现弥散系数(ADC)值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实质部分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水肿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可有效鉴别脑胶质瘤和脑单发转移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rADC值测量在高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高级胶质瘤与19例脑转移瘤,在术前接受了常规MRI检查及DWI.分别测定感兴趣区ROI的ADC值,并计算其rADC值.结果高级胶质瘤瘤体的rADC值(1.27±0.17)与单发脑转移瘤瘤体的rADC值(1.23±0.18)间无显著性差异(P>0.10);高级胶质瘤远瘤周区的rADC值(2.37±0.34)与单发脑转移瘤上述区域的rADC值(2.48±0.44)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10);但高级胶质瘤近瘤周区的rADC值(1.41±0.21)与单发脑转移瘤上述区域的rADC值(2.25±0.17)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测定高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瘤体及远瘤周区的rADC值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不大,测定二者近瘤周区的rADC值在二者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磁共振藻注加权成像(PWI)对Ⅲ-Ⅳ级胶质瘤、脑转移瘤及脑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本组31例病人行PWI,绘制出灶周区和对侧对称区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计算两兴趣区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之比值Q。并计算病变自身的rCBV。结果:Ⅲ-Ⅳ级胶质瘤、脑转移瘤和脑脓肿的QSRR分别为1.88、0.31、0.95,QrCBV为2.61、0.26、1.01,各组Q值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病变的灌注间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WI在Ⅲ-Ⅳ级胶质瘤、脑转移瘤及脑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及相对ADC值在脑脓肿和脑囊型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21例脑脓肿与29例脑囊型转移瘤病例的MRI常规平扫、增强及DWI检查的影像资料,并分别测量病灶坏死区、囊壁及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及相对ADC值.结果 21例脑脓肿与29例脑囊型转移瘤的MR平扫均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环形强化.而脑脓肿DWI呈高信号,坏死区、囊壁及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及相对ADC值分别为(0.63±0.15)×10-3mm2/s、(1.53±0.06)×10-3mm2/s、(1.70±0.21)×10-3mm2/ s、(0.74±0.18)×10-3mm2/s.囊型转移瘤DWI为低信号,坏死区、囊壁及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及相对ADC值分别为(2.07±0.31)×10-3mm2/s、(1.58±0.15)×10-3mm2/s、(1.62±0.16)10-3mm2/s、(2.29±0.25)×10-3mm2/s.脑脓肿和囊型转移瘤的坏死区的平均ADC值、相对ADC值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壁和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成像对脑脓肿和囊型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 DWI)在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9例单发脑转移瘤和10例高级别胶质瘤均进行了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经后处理重建获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分别测得其肿瘤实质部分及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9例单发脑转移瘤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病灶,瘤周水肿带范围较广。10例高级别胶质瘤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n=6)或类圆形(n=4),边界清(n=4)或不清(n=6),瘤周水肿带不如转移瘤明显。(2)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部分ADC值分别为(1.11±0.19)×10-3mm2/s和(1.43±0.33)×10-3mm2/s,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5,P=0.05)。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区ADC值分别为(1.69±0.22)×10-3mm2/s和(1.24±0.18)×10-3mm2/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P<0.01)。结论 MRI DWI序列显示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MRI-PWI)鉴别高级别脑胶质瘤及单发脑转移瘤的价值。方法:以80例高级别胶质瘤及同期80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为对象,均接受MRI-PWI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肿瘤的发病位置及大小分布等比较无差异(P>0.05)。CBV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肿瘤强化区、肿瘤旁区域、瘤周水肿区rCBV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检测正常组织rCBV值比较无差异(P>0.05)。肿瘤强化区rCBV值诊断单发脑转移瘤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52(95%CI:0.572-0.725)、45.00%、80.00%;肿瘤旁区域rCBV值诊断单发脑转移瘤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98(95%CI:0.976-1.000)、100.00%、98.75%;瘤周水肿区rCBV值诊断单发脑转移瘤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79(95%CI:0.819-0.925)、75.00%、91.25%。结论:MRI-PWI鉴别高级别脑胶质瘤及单发脑转移瘤的价值较高,利用rCBV值准确区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增强MRI和弥散加权(DWI)在肺癌脑转移瘤诊断和放疗疗效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肺癌并经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的27例患者,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包括T1WI、T2WI、T1WI增强及DWI扫描.结果 与其他序列相比T1WI增强检出率最高.转移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区和对侧正常脑实质区三者间ADC值差异显著.转移瘤放疗前后:瘤灶实质区ADC值差异显著,瘤周水肿区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增强T1WI是发现脑转移的最佳序列,DWI和ADC值有助于脑转移瘤的定性诊断和放疗前后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坏死性脑胶质瘤与脑脓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坏死性脑胶质瘤患者和16例脑脓肿患者,所有患者均在3.0 T磁共振成像仪上进行了常规磁共振成像和SWI,通过是否检出病灶内磁敏感信号(intralesional susceptibility signal,ILSS)来评价SWI对鉴别坏死性脑胶质瘤与脑脓肿的价值。结果 23例坏死性胶质瘤患者中,22例患者检出ILSS(95.7%),16例脑脓肿患者中6例检出ILSS(37.5%),利用ILSS区分坏死性胶质瘤和脑脓肿敏感性96%,特异性63%,坏死性脑胶质瘤患者ILSS检出率显著大于脑脓肿患者(OR=36.67,P=0.002)。结论 SWI在坏死性脑胶质瘤与脑脓肿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级别胶质瘤(high grade gliomas,HGG)及单发脑转移瘤(solitary brain metastases,SBM)是两种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单凭磁共振成像技术很难将两者准确区分.影像组学可以通过从多模式成像中提取高通量特征来反映肿瘤病变的异质性,可为二者的鉴别提供新方法 .笔者拟对影像组学与MR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 PWI鉴别诊断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内单发转移瘤患者18例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25例的MR PWI特征。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平扫、PWI及增强检查。分别测量瘤体、瘤周水肿区(瘤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脑血容量(CBV)值,得出瘤体、瘤周水肿区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同时测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肿瘤瘤体及瘤周水肿区的相对峰值(rPH)、瘤体的信号强度恢复百分比(PS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瘤体区的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周区rCBV大于单发脑转移瘤(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及瘤周区rPH均高于转移瘤组(P均<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区PSR大于转移瘤(P<0.05)。结论 MR PWI可提供瘤体、瘤周区的血流灌注特征以及瘤体血脑屏障破坏情况,有助于鉴别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  相似文献   

11.
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19例超急性脑梗塞患者均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的T1像(T1FLAIR)、T2(T2FLAIR)、T2加权像(T2WI)、及弥散加权像(DWI)检查。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率。结果:①DWI对病灶的检出率和敏感性均明显高于T1FLAIR、T2WI、T2FLAIR(P均<0.05);②所有病灶的DW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平均下降64.3%(35%~87%)。结论:DWI对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敏感性高,能准确、可靠地判断病灶的大小及部位,对诊断超急性脑梗塞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肿瘤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0肝脏肿瘤进行常规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b值)分别为0 s/mm2和1000 s/mm2,测量病变的表面扩散系数(ADC)值,65肝脏肿瘤同时进行了多期增强扫描。结果肝癌、肝脏转移瘤患者病变区的ADC值分别为(1.12±0.23)×10-3 mm2/s、(1.51±0.43)×10-3mm2/s;肝囊肿、肝脏血管瘤患者病变区的ADC值分别为(2.43±0.68)×10-3 mm2/s、(1.99±0.78)×10-3 mm2/s;肝脏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区域内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特别是对肝脏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放射科核磁室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磁室合作检查64例(91个病灶)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病灶61个、良性病灶30个。患者均行MRI DCEI及DWI检查,观察肝脏病灶在上述序列上的表现特征,评估MRI DCEI联合DWI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病灶中DCEI表现为快进快出、DWI呈高信号者占比大于良性病灶(P < 0.05)。DCEI联合DWI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高于DCEI、DWI单独诊断(P < 0.05);特异度与DCEI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DWI(P < 0.05)。结论良性、恶性肝肿瘤DCEI、DWI表现特征具有差异,DCEI联合DWI诊断肝肿瘤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度和灵敏度,对肝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研究端粒酶活性是否与其恶性程度相关。方法: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对48例胶质瘤标本和8例正常脑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8例正常脑组织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表达,48例胶质瘤标本中23例为表达阳性(47.92%),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胶质瘤之间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端粒酶活性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明显相关,端粒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灌注成像对脑内、外原发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评价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PWI)对脑内、外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43例原发性脑内肿瘤、2 6例原发性脑外肿瘤病人行双倍剂量T2PWI,求出肿瘤和脑白质的相对脑血流容积 (rCBV)和平均通过时间 (MTT) ,计算肿瘤与脑白质的rCBV之比QrCBV、肿瘤的MTT较白质的延长值rMTT ,比较两组间QrCBV和rMTT有无差异。结果 原发性脑内、外肿瘤的QrCBV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但原发性脑外肿瘤的rMTT较原发性脑内肿瘤延长 ,两者间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MRPWI在脑内、外原发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常人脑白质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正常人脑白质的ADC值的特点及规律,建立正常人脑不同部位白质的标准ADC值,为弥散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6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头颅常规MR检查及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获得各相同性弥散加权图。每个研究对象选16个感兴趣区,通过公式ADC=ln(S低/S高)/(b高-b低)计算每个感兴趣区的平均ADC值。结果正常人脑白质总的平均ADCave值为0.76±0.03(0.65~0.83)×10^-3mm^2/s,白质的平均ADC值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与年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6。结论不同年龄组正常人脑白质的ADC值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时要考虑到该变化,以免误诊和漏诊;弥散定量测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评价正常人脑随着年龄增长伴随微观水平的改变,弥散技术有可能在脑老化研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管内胚胎源性肿瘤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胚胎源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皮样囊肿11例,表皮样囊肿8例,畸胎瘤6例.MRI平扫病灶为混杂信号18例,较均匀囊性信号7例.MRI增强扫描,22例未见明显强化,2例见轻度强化,1例病灶内见结节状强化.结论:MRI对椎管内胚胎源性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