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少见的前列腺混合型肿瘤的认识。方法:分析5例前列腺混合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前列腺混合型恶性肿瘤的诊疗方法。结果:前列腺混合型小细胞癌和腺癌1例,予以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术及氟他胺治疗,7个月后死于肺转移。前列腺混合型小细胞癌和腺癌1例,予以TUVP术及睾丸切除术,10个月后死于肺转移。前列腺腺鳞癌1例,予以TUVP术、放疗及氟他胺治疗,8个月后肺、肝、骨多处转移,死于多脏器衰竭。前列腺腺鳞癌1例,予以膀胱、前列腺切除并尿路改道,已生存1年,仍处于随访中。前列腺癌肉瘤1例,患者行膀胱、前列腺切除并尿路改道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予以放疗,13个月后出现广泛肺转移, 死于肺部并发症。结论:前列腺混合型恶性肿瘤预后差,确诊需经详细病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应及时随访经过内分泌或放疗的前列腺腺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混合型肿瘤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意外癌的发病率、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84年1月至2004年5月因前列腺增生症手术病理检出的前列腺癌19例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后6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 雌激素治疗、7例单纯双侧睾丸切除术、6例未做任何治疗。结果A1期5例、A2期14例。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0年。其中1例术后未做任何治疗者,1年后发生耻骨及腰椎成骨性转移而死亡。结论前列腺意外癌大多属于A期,预后较好,双侧睾丸切除 雌激素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庄泽平 《华夏医学》2005,18(3):394-395
目的:提高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因前列腺增生症手术而病理检出前列腺癌1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均行双侧睾丸切除术,6例术后附加非类固醇抗雄激素治疗,随访10个月至8年,1例失访,2例于术后21个月、32个月死于广泛转移,3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12例无瘤生存。结论:对前列腺偶发癌双侧睾丸切除术或附加非类固醇抗雄激素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偶发癌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1982年~1998年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及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726例资料。结果:术后病理检出前列腺癌为22例,检出率为3.3%。其中A1期6例,A2期16例。高中分化腺癌占77.2%。病理学特征为在增生组织中存在单个或多个腺癌病灶。癌灶与增生组织分界不清,多数可见不典型增生。治疗:16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3年存活率为90%(20/22)。结论:偶发癌检出率低于国内其他报道。通过病理资料观察,提示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可以使其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EVP)加双侧睾丸切除,联合应用氟他胺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总结分析27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TUEVP加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用氟他胺治疗(口服0.25g,3次/d),观察术后PSA、I-PSS、QOL、QMAX及转移情况.结果 随访1~36月,PSA大部分恢复正常,I-PSS、QOL、QMAX明显改善,转移灶缩小.结论 TUEVP加双侧睾丸切除术及氟他胺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临床病理特点并提高诊疗认识。通过报道3例B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疗经过,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BCC诊疗特点的认识。3例BCC患者年龄为57~83岁,其中1例因血尿就诊,2例因排尿困难就诊。3例患者均合并前列腺增生,其中2例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增高,1例PSA正常。病例1前列腺癌侵及膀胱、直肠前筋膜,伴淋巴结转移、骨转移、双肺多发转移,2014年11月2日行膀胱全切+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双侧闭孔及髂内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BCC,2015年1月8日复查盆腔增强MRI提示盆腔内复发,2015年7月11日复查腹部增强CT提示肝多发转移,胰腺转移,2015年10月因前列腺癌死亡。病例2于2015年3月27日行前列腺穿刺病理诊断为BCC,伴肺转移及骨转移,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行局部放射治疗,2016年1月11日复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示患者肺转移瘤及骨转移瘤直径较前增大,数量增多,随访至2016年1月10日患者带瘤生存。病例3外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术后病理考虑BCC可能,行PET-CT提示残余前列腺恶性肿瘤,伴双侧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能,2016年4月20日复查PET-CT提示盆腔可见巨大不规则混杂密度影,临床考虑肿瘤复发,遂予局部放射治疗,随访至2016年1月10日患者带瘤生存。BCC临床罕见,是一种侵袭能力强、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转移的肿瘤,需要给予积极的治疗和密切的随访。  相似文献   

7.
杜春  郭亮 《甘肃医药》2013,(9):700-702
目的:探讨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为包茎,2例肿瘤局限于阴茎头且未有阴茎海绵体侵犯者行阴茎头切术,1例肿瘤局限于阴茎头且有阴茎海绵体侵犯者及合并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3~6年,平均4.6年,肿瘤均无复发。结论:包茎与阴茎疣状癌发生相关。阴茎疣状癌多表现为局部侵袭性生长,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MRI增强可判断有无阴茎海绵体侵犯,并据此采用阴茎头切除或阴茎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偶发癌5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1993年1月-2005年12月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在本院行耻骨上(后)前列腺切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患者1 473例,其中检出前列腺偶发癌51例.35例行内分泌治疗,16例未予治疗,随访观察.结果 1 473例患者中,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为3.46%;行耻骨上(后)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检出率为3.61%,与行TURP患者(3.1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05);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μg/L者的检出率为2.75%,显著低于PSA≥4μg/L者(6.11%,χ2=8.26,P<0.05).43例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5±23)个月.32例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中,14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前列腺癌复发转移;11例未予治疗的患者中,6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前列腺癌复发转移.结论 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为3.46%,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内分泌治疗、放疗及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等,多数患者可选择观察等待或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9.
许祥飞  罗洪 《吉林医学》2011,(32):6848-6849
目的:探讨小儿睾丸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20例小儿睾丸肿瘤,9例卵黄囊瘤,I期7例行单纯高位精索切断睾丸切除术,其中4例化疗,3例术后未化疗;II期2例行高位精索切断睾丸切除术及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并辅以化疗;10例畸胎瘤,4例行睾丸肿瘤摘除术,6例行单纯高位精索切断睾丸切除术,表皮样囊肿1例行睾丸切除术。结果:9例卵黄囊瘤中6例获随访,3例失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月~6年,1例I期患儿术后1年死于周身转移。10例睾丸良性肿瘤随访1~9年,无复发。4例行睾丸肿瘤摘除术患儿随访患侧睾丸与健侧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有睾丸肿瘤均需手术治疗,卵黄囊瘤I期行高位精索睾丸切除术,Ⅱ期以上需要联合PVB化疗。良性睾丸畸胎瘤可单独行睾丸肿瘤摘除术,冻提示为畸胎瘤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UVP)加双侧睾丸切除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Pca)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对32例中晚期前列腺癌病人应用TUVP加双侧睾丸切除术。结果:32例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90~145min,平均105min,未发生大出血和TURS。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其中1例死亡,其余31例排尿通畅。手术前后对比,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从(23.5±5.5)降至(8.1±2.0),最大尿流率(MFR)由(5.8±3.0)上升到(16.8±4.4)mL/s,1例后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治愈,无尿失禁。未发现血行转移。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UVP)加双侧睾丸切除术可作为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Pca)的姑息性治疗措施,并能迅速、安全、有效的解除前列腺癌所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本文报道1例因宫颈腺癌行阴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后7年出现骨盆中央部复发的病例。1996年,1例30岁宫颈癌患者接受阴式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和骨盆双侧淋巴结清扫术(保留生育能力的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IB1腺癌。该患者于术后7年被检查出骨盆中央部出现一个宽度为30m m的复发肿瘤,随后为清除此中央部复发肿瘤接受了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术后无需辅助放疗。结论:对于那些最初因早期宫颈癌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特殊患者,尤其是腺癌(据报道此类患者的复发率为50%)患者,在其分娩后,是否对其推荐实施子宫切除术仍需进一步研究。阴式根治性宫颈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偶发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1993年7月~2010年4月前列腺增生行开放前列腺切除术及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957例,其中术后病理检出前列腺癌31例,27例行睾丸切除术,2例内分泌治疗,2例未行特殊处理。结果:31例均获随访,时间6月~7年,存活28例,死亡3例。结论:适当的治疗方法可提高偶发前列腺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微小癌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及手术切除范围.方法总结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癌76例.结果行甲状腺一侧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除术35例,甲状腺双侧叶次全切除术12例,甲状腺一侧叶次全切除术6例,甲状腺一侧全切除加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加对侧次全切除术23例,随访1~13年,3例复发,其余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发病率较高,术前诊断准确率较低,多数因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中或术后偶然发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 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2例睾丸卵黄囊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儿童10例,成人2例;均行患侧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睾丸单纯性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分期Ⅰ期者9例,术后未常规进行化疗,2例复发;Ⅱ期者3例, 1例儿童患者术后行PVB方案化疗1个疗程,未复发;2例成人患者术后化疗2个疗程,其中1例术后4个月阴囊壁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另1例术后9个月出现腹膜后转移,患者拒绝手术后失访。结论 儿童的Ⅰ期睾丸卵黄囊瘤可仅行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术,不需行腹膜后淋巴清扫术,>3岁或(和)≥Ⅱ期的患儿存在血行转移倾向,术后可根据病情选择化疗。成人睾丸卵黄囊瘤由于预后不良,需行睾丸切除术+腹膜后淋巴清扫术+术后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睾丸间质细胞瘤(leydig cell tumors,LC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LC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79岁,平均59岁。常见症状为阴囊肿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片状分布的大的多角形细胞,胞浆嗜酸性,细胞核呈圆形或者卵圆形,可见一个或多个核仁,未见Reinke结晶。免疫组化标记显示肿瘤细胞表达a-inhibin、Melan A、Calretinin等。6例患者中5例行根治性切除,另1例因前列腺增大行前列腺及睾丸切除术。4例患者随访至今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睾丸LC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以良性为主,诊断及鉴别诊断依赖镜下形态及免疫组化化学染色。治疗主要采取睾丸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吴宏  莫德纯 《广东医学》1997,18(5):343-343
自1994年8月一1996年11月,我们用缓退瘤(Flutaxnide)治疗前列腺癌刀例,疗效满意,副作用少,现将资料完整的25例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25例前列腺腺癌患者,年龄对一83岁,平均71.5岁。均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其中A期1例,B期6例,C期11例,D期7例。对例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4例为前列腺偶发癌,25例中1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十睾丸切除术,22例行睾丸切除,2例拒绝手术。17例在手术后2周内开始用缓退瘤治疗,其余8例曾用其它内分泌治疗。2例曾作局部放疗,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而改用缓退瘤,剂量为250mg,每日3次n用药后定期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探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对分别采用前列腺癌根除术、姑息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双侧睾丸摘除术、放疗及药物等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16例中,围手术期死亡1例(心衰),不完全尿失禁6例(37.5%),阳瘘3例(18.75%),性功能减退4例(25%)。1例于术后2年死于脑溢血。前列腺摘除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去势6例中,发生排尿困难2例,行膀胱造瘘术1例。未行减瘤术的12例中,3例6个月~1.5年死于肿瘤本身。5例出现脊髓压迫会阴骶尾部感觉障碍和放射性疼痛,3例出现直肠梗阻,发生直肠转移行结肠造痿1例,出现血尿及便血5例。结论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年龄、全身情况、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等综合考虑。为兼顾生活质量和延期寿命,预防晚期肿瘤所致临床症状与治疗所带来的并发症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合理切除范围。方法总结46例甲状腺微小癌切除范围。其中行甲状腺一侧全切+对侧次全切28例,甲状腺双侧叶次全切8例,甲状腺一侧叶全切及部分切除术3例,甲状腺一侧叶全切+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对侧次全切7例。结果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5年,2例分别于术后3年及4年复发,余均未见复发及转移,无1例死亡。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合理的手术范围是患侧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叶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局部切除术在Vater壶腹癌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Vater壶腹癌局部切除术的依据。适应证,手术要点,疗效评价。方法:结合献回顾性地分析局部切除治疗壶腹癌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术后均无并发症及手术死亡。1例直径2.5cm的腺癌浸润至胰腺边缘于术后1年4个月复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后于2年6个月后死亡,2例乳头状腺癌已无瘤健存2年9个月和1年3个月,1例高,中分化腺癌已无瘤健存9个月,3例健存均无复发征象。结论:局部切除的预后与肿瘤大小,浸润范围,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更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有关;对高龄,一般情况差,有严重合并症等不能耐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早期Vater壶腹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睾丸切除联合非那雄胺、盐酸坦洛新治疗老年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108例本院2013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老年性BPH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睾丸切除术治疗。按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其中54例患者采用睾丸切除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4例患者在睾丸切除术基础上联合非那雄胺、盐酸坦洛新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大尿流率(MFR)、残余尿量(Ur)、前列腺体积(Vp)、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FR、Ur、Vp、IPSS及QOL评分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FR、Ur、Vp、IPSS及QOL评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BPH患者行睾丸切除联合非那雄胺、盐酸坦洛新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睾丸切除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