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应用髂嵴游离复合瓣修复口腔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结合应用髂嵴游离复合瓣修复口腔下颌骨缺损的体会,对髂嵴游离瓣的解剖、制作、适应性及优缺点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方法:我科所用髂嵴游离瓣均以旋髂深血管为蒂进行移植,携带皮岛者,尚吻合旋髂浅静脉。制作时,采用顺行解剖法,由血管蒂的近心端向远心端解剖,截取大小合适的髂嵴块。结果:1979年10月~1997年8月,共进行髂嵴游离瓣移植手术110例,成功106例,4例失败,成功率96.3%。结论:髂嵴游离瓣适用于口腔肿瘤术后,口腔-下颌骨的一期重建。但由于皮岛的血供难以预测,因而即使吻合旋髂浅静脉,皮岛的成活率仍有限。髂嵴游离瓣近年来有被腓骨游离瓣取代之势。  相似文献   

2.
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修复下颌骨复合性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在下颌骨复合性缺损重建中的应用价值与优缺点。方法 2014年3-7月应用DCIAPF游离移植一期修复6例下颌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根据术前定位的旋髂深动脉皮肤穿支设计并逆行切取皮岛,随后于腹股沟区顺行解剖血管蒂并切取髂骨瓣,继续解剖旋髂深血管直至终末段与皮岛相续。完成DCIAPF切取后供区分层严密关闭以预防腹疝。结果 6例患者所制备的髂骨瓣长5.0~11.0 cm,皮岛3.5 cm×5.0 cm~7.0 cm×10.0 cm,供区均一期关闭未行植皮。1例皮岛穿支来自旋髂浅血管需另行吻合,其余5例成功制备为DCIAPF。移植的髂骨皮瓣均成活,仅1例因行皮岛修薄处理出现表皮剥脱和少量边缘坏死,经修剪及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牙槽嵴高度恢复满意,供区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DCIAPF血运丰富可靠,能提供足够的骨量供下颌骨重建并恢复牙槽嵴高度,为后期义齿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其皮肤穿支解剖较为恒定,携带皮岛组织量大,摆放灵活,供区隐蔽,是下颌骨复合性缺损修复重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腓骨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本文结合我科应用游离腓骨瓣重建口腔下颌骨缺损的体会,论述了腓骨瓣的解剖、制作、用途及优缺点等问题。方法:腓骨瓣均以腓动、静脉为蒂,制作时采取先断腓骨,后解剖血管蒂的方法,使手术操作更容易,更安全。切取骨皮瓣时,皮岛以穿支血管为蒂,修复粘膜或皮肤缺损,或充作“监测瓣”。结果:自1996年11月至1997年9月,我科共进行腓骨游离瓣移植术26例,全部获得成功,9例携带皮岛者亦无1例发生坏死。结论:腓骨可提供25cm长的皮质骨段,适于下颌骨缺损的即刻修复;还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牙,恢复口腔的咀嚼功能,是目前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541例临床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和分析,为下颌骨个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分析541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的一般情况、下颌骨缺损原因、缺损部位、修复重建方法及并发症。结果541例下颌骨缺损中,肿瘤是导致缺损的主要原因;缺损中以不超过中线的一侧缺损为主要类型(426例,占下颌骨体部缺损的82.4%)。修复方法包括直接关闭创口、单纯软组织瓣修复、单纯钛板修复、钛板+软组织瓣修复和骨瓣修复,其中骨瓣修复(234例)、钛板+软组织瓣修复(103例)及单纯软组织瓣修复(142例)是最常的修复方法。最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是感染或瘘道(55例),感染率10.2%。结论本组下颌骨缺损患者的年龄颁布与以往的有关报道相似,肿瘤是缺损主要原因,下颌骨体部是最容易累及的缺损部位,大部分缺损中包含软组织缺损下颌骨复合缺损,在诸多修复方法中,血管化的自体骨组织瓣移植已经成为下颌骨重建的主要方法。口腔颌面肿瘤患者在骨组织重建的同时,相邻软组织的重建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髂骨复合瓣与前臂皮瓣串联重建大型下颌骨复合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恶性肿瘤的根治性切除致下颌骨大型复合缺损3例,采用髂骨复合瓣与前臂皮瓣串联重建,其中1例切取双侧髂骨复合瓣。3例病人7块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月,供受区外形及功能结果较满意,经X摄片随访观察显示移植骨愈合改建过程迅速,骨吸收量少。结果表明,前臂皮瓣可弥补髂骨复合瓣携带皮岛的不足,两者串联应用是重建下颌骨大型复合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腓骨游离瓣是重建大型下颌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提供约25cm长的腓骨修复各种类型的大型下颌骨缺损;可携带皮岛修复口腔粘膜及面部皮肤缺损;血管口径大,蒂长,易于与颈部血管吻合。骨结合种植体及神经皮瓣的联合应用可使口腔功能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7.
口腔颌面部手术中应用的游离骨瓣,通常都是从髂嵴、肋骨或其它部位获得的软骨内成骨的骨。当骨的需要量大时,多选髂嵴作为供区;当受区因放射或软组织缺损以及存在其它问题时,就采用带血管蒂的骨瓣;如果骨需要量少时,常选择颅骨。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游离膜内骨骨瓣——下颌骨体部外侧骨皮质瓣(MBB)。这是一种简单、安全和迅速地获得膜内骨骨瓣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颌骨重建采用游离腓骨复合瓣时供区侧下肢的选择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5月至2007年4月期间完成的602例游离腓骨复合瓣下颌骨重建的病例,依据血管蒂和皮岛的位置将腓骨瓣的就位方式分成4类(Ⅰ~Ⅳ类)。结果602例中Ⅰ类424例、Ⅱ类71例、Ⅲ类63例、Ⅳ类44例。18例腓骨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8例经抢救获得成功,腓骨瓣的临床成功率为98.3%。结论术前评估下颌骨缺损的范围、受区血管的位置及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和范围,有助于正确设计腓骨瓣就位时血管蒂和皮岛的位置,从而选择合适的供区侧下肢。  相似文献   

9.
骨肌瓣重建下颌骨术后超声监测血供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技术对骨肌瓣(髂骨,腓骨)重建下颌骨术后的 血供进行观察,探讨该技术在术后观察血供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骨肌瓣(髂骨3例,腓骨12例)重建下颌骨的病例,术后均采用超声多普勒听诊器检测移植骨肌瓣动静脉的血供,其中4例腓骨肌皮瓣作为对照观察。结果:15例骨肌瓣全部存活,带皮瓣4例色泽良好,15例移植骨肌瓣动静脉超声多普勒听诊正常,部分病例术后2周彩超,同位素扫描结果移植骨生长良好。结论:超声检测技术在骨肌瓣重建下颌骨术后血供的监测中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方法,具有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应用血管化游离腓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下颌骨缺损患者采用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同期移植修复。结果5例腓骨肌瓣完全成活,1例腓骨肌皮瓣移植患者皮岛坏死,但腓骨瓣成活:所有患者术后外形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示移植骨无吸收,骨断端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行走正常,无1例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结论血管化游离腓骨瓣血供良好,骨量充足,易于塑形,适合于下颌骨缺损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应用腓骨肌(皮)瓣一期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根据7例患者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特征,对其腓骨进行截骨和塑形,以恢复其下颌骨的形态和功能,并以大钛板进行坚固内固定.结果:7例以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全部成功,伤口愈合良好.结论:腓骨肌(皮)瓣可根据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形态进行截骨和塑形,是用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双皮岛游离腓骨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复合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皮岛游离腓骨瓣在口腔颌面部复合缺损修复中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9月至2003年2月完成的12例双皮岛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分析缺损的类型、所采用腓骨瓣的设计、皮岛的大小、血供来源、皮岛的作用、皮岛的成活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2例腓骨瓣中,9例用于下颌骨缺损的修复,3例用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24块皮岛均由腓动脉的隔皮穿支供血,其中10块皮岛用于口内缺损的修复,6块用于口外缺损的修复,4块用于组织充填,2块用于鼻腔粘膜缺损的修复,2块用于腓骨瓣血供的监测。全部游离组织瓣均获得成活,无一例发生坏死和部分坏死,全部24块皮岛均获得100%成活,受区和供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结论双皮岛游离腓骨瓣提高了游离腓骨瓣的修复效能和效果,在口腔颌面部复合缺损的修复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安全可靠,制备简便,供区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20051986 下颌不对称畸形的正颌外科矫治;20051987 儿童患者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临床分析;20051988 应用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20051989 胶原基纳米骨结合胶原膜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研究;20051990口内牵引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扫描电镜研究;20051991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中细胞活力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选用旋肩胛血管为蒂的肩胛骨瓣修复部分下颌骨缺损8例,术后骨瓣全部成活。本文对肩胛骨瓣的设计,血管蒂的解剖,切取骨瓣及其转移方法作了介绍,应用肩钾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可视受区需要设计单纯骨瓣或骨肌皮瓣,骨瓣的长,宽,厚与下颌骨相似,外形恢复良好,骨瓣供区血管闰置恒定,易于寻找,血管口径与受区管接近,吻合后通畅率高,易成活。  相似文献   

15.
评述     
毛驰 《上海口腔医学》2005,14(4):358-358,369
游离腓骨瓣移植是目前节段性下颌骨缺损修复最常应用的方法,由于下颌骨具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而腓骨又无弧度,因此应用腓骨游离瓣再造下颌骨时,骨瓣的塑形与同定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要求。传统的下颌角成形方法有2种,其一是楔形去骨,其二是矩形去骨,以前者应用较多。该文报道采用Guyot等的轴向截骨技术(axial split osteotomy)进行下颌角塑形,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6.
带皮岛游离腓骨骨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骨皮瓣皮岛在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及可靠性。方法:对55 例携带皮岛的游离腓骨骨皮瓣,分析所采用皮岛的设计、大小、修复部位及存活情况。结果:55 例游离腓骨骨皮瓣共携带皮岛57 块,其中37 块由1 个穿支供血,18 块由2 个穿支供血,2 块由3 个穿支供血。57 块皮岛中,用于口内缺损修复28 块,口外缺损修复7 块,口内和口外软修复1 块,面部软组织充填2 块,单纯用于游离腓骨骨皮瓣术后血供监测19 块。55 例腓骨瓣中,除1 例因静脉血栓经抢救无效后去除外,其余的54 例56 块皮岛均获得100 %成活。结论:游离腓骨骨皮瓣皮岛的血供安全可靠,其在颌面部缺损的修复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外,还可以作为游离腓骨瓣术后的观察窗,用于腓骨瓣血供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该文旨在介绍UCLA游离骨瓣重建上、下颌骨的治疗指征。对1995—2012年间620例接受游离骨瓣颌骨重建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最常见的手术指征为鳞状细胞癌(n=442)和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RN,n=73)。  相似文献   

18.
下颌骨恶性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术往往造成下颌骨软硬组织的大型复合缺损 ,我院临床上采用的自体髂骨肌瓣与前臂皮瓣串联重建缺损的下颌骨无论在形态或功能上均获得了满意地效果。一方面 ,髂骨肌瓣取材简便 ,供区损伤小 ,修复范围大 ,髂嵴有一定的自然弯曲度和高度 ,骨量充足且便于塑形 ,但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能力有限 ;而另一方面 ,前臂皮瓣薄 ,质软蒂长 ,近远心端血管均较粗大 ,软组织修复能力强 ,但本身无硬组织修复能力 ,然而两者结合即与髂骨肌瓣形成串联皮瓣其修复能力大大提高。鉴于该手术的技术要求高、操作精细、配合讲究、时间较…  相似文献   

19.
游离腓骨瓣皮岛的血供来源及其可靠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瓣皮岛的血供来源及其可靠性。方法 对 1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 3月所完成的178例游离腓骨瓣作回顾性分析 ,分析腓骨瓣所携带皮岛穿支血管的类型及皮岛的成活情况。结果  178例游离腓骨瓣中 ,3例因术中未发现明确的皮肤穿支血管而未制备皮岛 ,其余的 175例术中均发现有明确的穿支血管 ,除3例为肌皮穿支外 ,其余均为隔皮穿支。 2例患者因术中损伤穿支血管而放弃皮岛 ,其余 173例均完成皮岛的制备和转移 ,其中 8例为双皮岛转移 ,皮岛最大面积 2 2cm× 8cm ,最小 2cm× 1cm。 178例腓骨瓣中 ,2例因术后腓静脉栓塞而将皮岛连同腓骨瓣一起去除 ,其余的 176例腓骨瓣的 179块皮岛均获得 10 0 %的成活。结论 绝大多数患者的游离腓骨瓣均可制备有明确穿支血管供应的皮岛 ,且绝大多数的穿支血管为隔皮穿支。只要有明确的穿支血管 ,游离腓骨瓣皮岛的血供十分可靠。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选用旋肩胛血管为蒂的肩胛骨瓣修复部分下颌骨缺损8例,术后骨瓣全部成活。本文对肩胛骨瓣的设计、血管蒂的解剖、切取骨瓣及其移植方法作了介绍。应用肩胛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可视受区需要设计为单纯骨瓣或骨肌皮瓣,骨瓣的长、宽、厚与下颌骨相似,外形恢复良好。骨瓣供区血管位置恒定,易于寻找,血管口径与受区血管接近,吻合后通畅率高,易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