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早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将60例早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 mg,每天1次口服,同时使用激素。监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12周的HBV DNA水平,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2、4、12周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30.0%(9/30)、80.0%(24/30)、83.3%(25/30),对照组分别为0、3.3%(1/30)、10.0%(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PT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Tbil、PT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7%( 20/30),对照组为40.0%(1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早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能快速强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改善肝脏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8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7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液生化和病毒学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5.7%,高于对照组53.4%(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和谷丙转氨酶(ALT)下降以及PTA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3.8%和1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2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综合治疗;替比夫定组加用替比夫定600 mg/d,口服。疗程为12 w。治疗前后检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HBV-DNA并记录患者症状。结果治疗12 w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有所改善,替比夫定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但其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组患者TBIL、ALT、AST及PTA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显著,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替比夫定组治疗后血清HBV-DNA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替比夫定可明显抑制重型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基础综合治疗措施联合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患者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TC)、血氨(NH3)、HBV DN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除HBV DNA外,其他各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ST、ChE、PTA、TC、NH3、HBV DN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期、中期患者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晚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10例(25.0%),对照组死亡23例(6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能有效地改善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降低病死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3例于院外口服核苷类似物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后出现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保肝、减黄、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继续给予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死亡率、HBV-DNA阴转率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I)、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死亡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2%(X2=4.523,P=0.036),HBV-DNA阴转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7%(X2=16.408,P=0.000)。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LB、TBIL、P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ALT、TBIL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ALB、PTA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抗病毒药物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HBV-DNA阴转率,促进肝脏生化功能提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5例重型肝炎分为2组,治疗组24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每周2~3次;对照组21例:仅做一般内科治疗,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组乏力、纳差、腹胀、尿黄等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降低患者TBil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提高PT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短期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CSHB患者的病历资料:57例采用抗病毒治疗+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组1),26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组2),观察2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的好转情况。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组1患者ALT、TBIL、PTA、HBV DNA的下降值等与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1的治疗好转率为78.95%(45/57),组2为57.69%(15/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P<0.05)。在组1中,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2种药物治疗好转率分别为69.57%(16/23)和68.42%(1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提高CSHB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可改善早、中期CSHB患者的预后;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均可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公司)100 mg/次/日,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2、4、8周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并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短疗程糖皮激素治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可以提高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8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疗程为48周;观察2组乙肝病毒DNA定量(HBV DNA)变化、肝功能的恢复及e抗原/e抗体血清转换的情况.结果 在治疗12周时,治疗组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VFA)、e抗原、HBV DNA平均值分别为54.06,67.52,39.63,35.45,62.08,24.34,06.43;对照组分别为76.86,95.67,89.02,31.56,42.89,32.24,21.12;2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24周时,治疗组检测ALT,AST,TbiL,ALB,PTA,e抗原,HBV DNA平均值分别为50.06,65.02,38.97,36.45,65.08,4.67,2.40;对照组分别为70.86,80.52,67.02,33.06,45.76,30.78,10.12;2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2.5%和22.5%,表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48周时,治疗组检测ALT,AST,TbiL,ALB,PTA,e抗原,HBV DNA平均值分别为40.58,54.23,38.07,38.43,70.18,3.57,0;对照组分别为56.67,75.52,69.09,33.98,59.86,24.86,14.12;2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5%和32.5%,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作为抢救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征 《中国卫生产业》2014,(33):157-158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及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4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P〈0.05。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AST与ALT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血清AST与A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BV DNA定量及Child-Pugh分值下降更明显,且两组的HBV DNA定量及ChildPugh下降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病程进展,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联合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夏华  李可军  那妍  娄宪芝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39-2340,2343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51例。治疗组口服替比夫定600mg,每日1次,疗程48周;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1次,疗程48周。观察两组治疗12、24、36、48周时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24、36、48周时,两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服药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产妇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单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以及新生儿出生12个月后乙肝标志物阳性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2个月后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降低产妇血清中HBV DNA的承载量,降低新生儿乙肝标志物阳性率,提高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研究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转阴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0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该院收治的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150例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观察组15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不同时段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2.0%(123/150),对照组总有效率61.3%(92/15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的ALT、AST及TBIL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但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项肝功能指标,相较于单纯应用拉米夫定小更为显著,且HBV-DNA转阴率较单纯应用拉米夫定也有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孙希平  赵利 《现代保健》2009,(19):11-13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HBVDNA≥10^4拷贝/ml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7例,对照组38例给予一般保肝、利尿、白蛋白等基础治疗,治疗组39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mg/d。观察两组患者ALT、TBIL、ALB、PTA、HBVDNA定量、门静脉血流动力学、Child—Pugh评分的变化及并发症和存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ALT、TBIL、ALB及HBVDNA水平12周后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Child~Pugh评分下降≥2分者22例(73%),对照组Child—Pugh评分下降92分者12例(10%),治疗3年后两组Child—Pugh评分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年后肝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的累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存活率87.1%(34/39),明显高于对照组60.5%(23/38)(P〈0.05)。结论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门静脉直径,改善门静脉血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韦炜  黄智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9):4335-4336,4345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差异,为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42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恩替卡韦组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联合组),恩替卡韦组22例,联合组20例;记录不同治疗时间两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HBV-DNA低于检测值的患者例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恩替卡韦组在治疗第3、6个月时ALT复常率为36.4%、77.3%,联合组为30.0%、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两组ALT均恢复正常水平;治疗第3、6、12个月时,恩替卡韦组HBeAg的阴性率为45.5%、77.3%、90.9%,联合组为40.0%、80.0%、1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6、12、24个月时,恩替卡韦组HBV-DNA阴性率为0、4.5%、22.7%、36.4%,联合组为0、5.0%、25.0%、35.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在肝酶水平、HBV血清学和病毒学转变方面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评价联合应用氧化苦参碱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12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其中观察组62例联合应用氧化苦参碱与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均存在乏力、腹胀、纳差以及肝区不适等症状,且均于1个月内完全消失,两组病人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HBeAg转阴率以及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ALT复常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在整个治疗期内的血、尿常规以及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未显示存在异常。结论联合应用氧化苦参碱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同时整个治疗过程中基本未见不良反应;在短期内的疗效确切,但该疗法的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17.
方亮  周艳  王轶  厉新妍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7):1079-1081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HBVDNA阳性原发性肝癌(PHC)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将56例HBVDNA阳性PHC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在肝癌切除术后应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切除;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HBVDNA定量、AFP、Child-Pugh评分、无瘤生存率等。结果在术后3个月时,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明显下降(P〈0.05);在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显著下降,ALB显著升高,Child-Pugh评分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术前术后HBVD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ALT、AST、TBIL、ALB及Child-Pugh评分等指标虽有改善,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无瘤生存率1~,2~,3~年分别为76.82%、53.49%、36.11%和89.05%、70.04%、64.6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根治术后抗HBV治疗能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无瘤生存期,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对术前HBV-DNA阳性(HBVDAN≥1.0×103copies/mL)肝癌患者,宜尽早联合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