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Wingspan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4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经血管内Gateway球囊扩张成功后,再行Wingspan支架置入术,分析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形态、Mori分型、狭窄程度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6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管腔狭窄率从术前84.7%±6.9%降至术后21.2%±14.4%(P<0.05);术中出现并发症者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者9例,M1段形态为S型、Mori C型及极重度狭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近期疗效差.结论 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内科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应用他汀类药物等,近年来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研究表明支架成形术可改善脑血流灌注,从而改善认知功能[1]。本研究将通过颅内支架置入术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干预,探讨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认知电位P300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血压控制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狭窄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病因有脑动脉粥样硬化、先天畸形、外伤、炎症、肿瘤、动脉瘤和手术损伤等,主要危害是责任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严重时可造成神经功能障碍。颅内动脉支架置人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重要方法,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确定血管狭窄部位、长度及程度,释放支架,使狭窄动脉再通,恢复脑组织供血,改善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介入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血管狭窄部位恢复正常血管直径和形态,残余狭窄率10%。2例患者颈动脉支架于球囊扩张后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7例患者使用保护伞收集到多枚淡黄色粥样硬化斑块,1例患者椎动脉起始部狭窄于手术中使用球扩支架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患者术后NIHSS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充分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准备工作,合理利用血管内支架介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狭窄支架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可降低有症状和无症状脑血管狭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随着支架置入术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日益增多,各种并发症逐渐被人们重视。文章就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支架成形术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方法对24例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造影,行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并根据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给予预扩张或后扩张。结果24例患者椎动脉狭窄和基底动脉狭窄的狭窄率从术前平均84%下降到24%,术后均没有缺血性卒中发作。随访13个月,22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2例患者遗有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与手术有关,1例与颅内血管远端病变有关。结论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内科治疗无效时,经皮血管内支架置人术可以缓解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缺血症状,预防卒中再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过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在预防与延迟致死性中风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置管行主动脉弓、颈动脉、椎动脉、颅内血管造影,于狭窄的颈动脉、椎动脉处置入Smart支架。结果所有支架置入准确位置,患者症状不同程度改善,少数患者有短时间轻度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支架和自膨式支架(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11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患者62例,对其中24例实施球囊扩张支架治疗,38例实施自膨式支架治疗。按Mori分型观察两组患者残留狭窄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①对62例患者全部成功进行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其中球囊扩张组术后的血管狭窄率从术前的(83±8)%降至术后即刻的(10±5)%,自膨式支架组术后狭窄率从术前的(81±11)%降至术后即刻的(17±10)%。②球囊扩张组24例患者中,有7例(29.2%)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自膨支架组有4例(10.5%)患者出现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但若剔除手术操作因素,仅比较支架相关缺血并发症,显示自膨式支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38,5.3%)明显低于球囊扩张组(7/24,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从病变特点观察,显示MoriC型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在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的治疗中,自膨式支架较球囊扩张支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但术后残余狭窄率,白膨式支架比球囊扩张支架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 选择11例伴随临床症状的颅外脑动脉狭窄患者实施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和全脑血管造影术评价其疗效,术后随访2~6个月.结果 11例支架植入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狭窄率由术前的88.91%±5.92%,下降到术后的7.73%±4.67%,下降了91.32%±5.17%.术后随访2~6个月,未见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经颅多普勒复查未见再狭窄. 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外脑动脉狭窄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经皮血管内支架术治疗颅外脑动脉狭窄1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选择11例伴随临床症状的颅外脑动脉狭窄患者实施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和全脑血管造影术评价其疗效,术后随访2~6个月。结果11例支架植入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狭窄率由术前的88.91%±5.92%,下降到术后的7.73%±4.67%,下降了91.32%±5.17%。术后随访2~6个月,未见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经颅多普勒复查未见再狭窄。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外脑动脉狭窄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对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参数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实施PTAS治疗的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且伴有症状的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搏动指数(PI)、脑血管储备能力(CVR)、动脉狭窄段直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结果术后3d复查,49例患者的MCV平均PSV值、PI值、CVR值较术前提高(P 0. 05),患者狭窄段颈动脉直径较手术前增大(P 0. 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患者的NIHSS评分较术前呈显著的降低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个月复查,49例患者的MMSE、MoCA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PTAS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对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参数及神经功能均具有显著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Wingspan支架治疗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Wingspan支架系统行血管成形术治疗30例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定治疗前后狭窄的部位狭窄程度改善情况,观察术后症状及并发症情况.记录随访期间的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动脉狭窄程度由(74.6±13.6)%降为(14.8±4.5)%(t=13.469,P <0.01),术后并发症比例为10%,随访期间共计出现5例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6.67%,均为无症状性再狭窄,无患者死亡.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临床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神经功能与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膨式支架治疗基底动脉症状性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3年1月,51例接受Gateway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Wing-span支架37例、Enterprise支架8例、Solitaire支架5例、Neuroform支架1例)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技术成功率为100%。基底动脉病变部位的平均狭窄率[中位数(M),范围]从术前的74(50~95)%下降至术后的26(0~48)%。4例(7.8%)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言语不清、一侧肢体肌力减退等缺血症状,MRI检查提示桥脑新发梗死,考虑为穿支动脉闭塞引发的缺血事件。积极治疗后2例术后1个月症状缓解,2例仍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②51例患者中有49%的狭窄部位在基底动脉下段,33.3%在中段,17.6%在上段。基底动脉上段狭窄支架置入治疗后,缺血并发症率高于基底动脉中下段(22.2%比4.8%),但因例数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5,P>0.05)。结论自膨式支架治疗基底动脉狭窄安全可行,但穿支动脉缺血事件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而且以基底动脉上段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颅内血管侧枝循环开放程度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AS术的111例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资料,评估术前及术后脑血管侧枝循环的建立程度,以及对术后短期随访结果的影响。结果侧枝循环良好组为53例,侧枝循环差组为58例。侧枝循环良好组中,颈动脉严重狭窄、前交通动脉开放以及软脑膜动脉开放的比率明显高于侧枝循环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侧枝循环差组(P0.05);CAS术后出现2例脑出血患者,均在侧枝循环良好组,所有患者随访1年,有3例患者再发脑梗死,均为侧枝循环差组病例。侧枝循环良好组术前及术后1年的NIHSS及mRS评分均明显低于侧枝循环差组。结论良好的侧枝循环可明显改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的神经功能,可能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脑梗死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新型Pul-Stent支架治疗肺动脉分支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的肺动脉分支狭窄行新型Pul-Stent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6例,男性10例,年龄18个月~33岁(112.1±101.7个月);体重9.2~78.0(29.0±20.4)kg。其中法乐四联症术后6例,肺动脉闭锁术后7例,右心室双出口术后2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1例。结果:16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6枚支架,其中8例置入左肺动脉,8例置入右肺动脉。支架置入后,狭窄处血管内径由术前(3.7±1.7)mm增加至(9.5±1.8)mm (P0.01);跨狭窄压力阶差由术前(58.6±28.1)mmHg(1 mmHg=0.133 kPa)降至(9.9±18.3)mmHg(P0.01);右心室收缩压/主动脉收缩压比值由术前0.91±0.22降为0.72±0.18 (P0.01)。术中1例气管内出血,1例支架脱载重新放置成功。术后随访12个月,2例支架内血管再狭窄,再次球囊扩张成功,1例支架阻塞对侧肺动脉血流行外科肺动脉成形术,其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新型Pul-Stent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扩张效果良好、并且可再次进一步扩张。初步临床实践表明,PulStent支架置入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的肺动脉分支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正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已成为动脉狭窄复发脑卒中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1-2]。然而,再狭窄是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并且与相应脑动脉供血区域的脑卒中发病显著相关[3]。研究显示,重度脑血管狭窄患者即使规范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2年内同侧脑卒中累计复发率高达38.2%[4-5]。既往的临床研究发现,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中位随访期再狭窄的概率为30%[6]。自膨式支架的再狭窄率更高[7-8]。因此,对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动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动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例,若治疗后残余狭窄率≥50%则同时行支架成形术。分析其即时取栓效果,术后出血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 (1)6例患者经l~3次取栓后动脉均获得再通,对其中4例有残余狭窄者联合使用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2)6例患者术后3~7d复查颅脑MRI,均未见脑梗死灶扩大。(3)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2~16分。结论动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联合其他术式(一站式复合手术)在治疗复杂性颈动脉狭窄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10月因复杂缺血性颈动脉病变(包括颈动脉颅外段多处重度狭窄、单支颈动脉颅外段串联狭窄、支架内再狭窄、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行一站式复合手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复合手术方式分为3类,①病变侧CEA+支架置入术;②颈动脉直视下支架置入术;③CEA+透视下球囊导管取栓术。结果①2例接受CEA+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示闭塞或重度狭窄的血管管腔狭窄消失、血运恢复,头晕、肢体麻木、乏力、黑蒙等症状明显改善;②2例接受颈动脉直视下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示狭窄的血管重新成形,血运良好,患者头痛、头晕等症状得以改善或未再加重;③6例接受CEA+透视下球囊导管取栓术的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示闭塞或重度狭窄的颈动脉开通、血运恢复,患者一侧肢体乏力、头晕、发作性头痛等症状得以缓解或未再加重。④随访患者6~24个月,影像学复查显示无再狭窄发生,再通血管血流通畅,颅内血供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一站式复合手术可有效解除颈动脉分又过高或斑块远端过高、颈动脉串联样狭窄、颈内动脉合并颈总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等单一传统手术无法完成的复杂的狭窄性颈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9.
黄友发  孙平  杨言府 《内科》2014,(2):195-197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23例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患者术后狭窄率及脑血管狭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患者狭窄率由术前(81.6±9.2)%下降为术后的(21.9±8.4)%。术后随访2~10个月,1例患者再发血管狭窄,与未正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关;其余患者脑血管狭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但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及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1例支架置入术患者由于血管扭曲支架无法到位而手术终止,其余病例均获手术成功。2例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术后出现了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给予提高心率、升血压等措施,1周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穿刺部位出现了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止血而治愈;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加强抗感染及护理后治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