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静脉血管瘤(Cerebralvenousangioma,简称CVA),又称为脑静脉发育异常,是一种组织学上全部由静脉成分及散布其间的神经实质组成的脑血管畸形,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畸形,其临床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随着64排的临床应用.脑静脉血管瘤的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本文总结我院2013年2月1例脑静脉血管瘤的患者,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靶血管内造影剂浓度的高峰期进行连续性数据采集。尔后运用计算机的后处理功能重建靶血管。多层CT(MSCT)动脉血管造影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而静脉CT造影技术也已经逐渐走向临床。静脉CT造影技术可分为两种:一是间接下肢静脉造影。一是直接下肢静脉造影。间接下肢静脉造影。根据循环时间进行扫描。当静脉显影时造影剂已经被稀释.致使下肢静脉显影浅淡,不利于诊断。直接下肢静脉造影。不经过心脏循环。避免动脉伪影的干扰。经下肢静脉直接注入造影剂。显影效果良好。现将我院因下肢静脉血栓而行直接下肢静脉CT造影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CTA)成像对颈性眩晕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对46例颈性旋晕患者进行头颅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I)及CTA检查。结果: ①CT平扫显示脑梗塞4例,未见异常42例; ②CTPI脑血流灌注正常19例,异常27例;③CTA46例颈性眩晕患者中有21例存在椎动脉狭窄。18例患者脑血管存在局限性狭窄或部分血管未显影,未见异常7例;④CTPI显示的17例脑梗塞前期患者在CTA中均显示有相应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CTPI联合CTA能够清晰的显示椎基底动脉及脑供血情况,是判断颈性眩晕病因及脑缺血严重程度的一项较实用的客观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各影像诊断方法对脑发育性静脉畸形的诊断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的20例脑发育性静脉畸形患者,均行CT平扫、CT血管造影、CT增强容积重建(VR)、CT MIP成像诊断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选取的20例脑发育性静脉畸形患者,CT平扫可见19例患者颅内多发散在点片状略高密度影,主要位于右侧额叶,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确诊率达95%;CT血管造影可见所有患者右侧额叶多发异常强化血管影,呈"海蛇头样",周围无水肿,确诊率达100%;CT增强容积重建(VR)可见所有患者右侧额叶多发异常血管影,最终汇入下矢状窦,确诊率达100%;CT MIP成像清楚显示所有患者的粗大静脉血管汇入下矢状窦,血管未见血栓,确诊率达100%;由此可见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确认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血管造影、VR、CT MIP成像的诊断率高于CT平扫。结论诊断发现脑发育性静脉畸形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点,所以CT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脑发育性静脉畸形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脑发育性静脉畸形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是一种新的、少创性血管成像方法,对脑动脉(CTA)与脑静脉(CTV)的全脑血管的容积成像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搜集2001-06~2002-02月间进行的双层螺旋CT全脑血管造影18例完整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酰唑胺(ACZ)激发试验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CCCI患者52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8名为对照组。使用ACZ激发试验CT灌流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技术对所有受试者的神经系统进行全面检查;选取脑桥及基底核层面作为感兴趣层,选取椎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供血区进行标记,采用镜像法测量左右对称区达峰时间、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及平均通过时间。结果:在使用ACZ激发前,观察组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血容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动脉皮层支供血区达峰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激发后,2组各区域的脑区相关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ACZ激发后再采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可有效提高CCCI的临床检出率,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在早期即可有效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CT 灌注成像及 CT 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分析符合标准的40例患者 CT 灌注成像及 CT 血管造影资料。结果患侧 MTT 高于镜像区,CBF 低于镜像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BV 与镜像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Ⅰ期患者 MTT 低于Ⅱ期,CBF 高于Ⅱ期,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CBV 二者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T 血管造影显示责任血管狭窄31例,其中 CT 灌注成像异常27例,阳性率87.10%;CT 血管造影显示责任血管无狭窄9例,其中 CT 灌注成像异常3例,阳性率33.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T 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 TIA 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结合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对 TIA 病因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冠状静脉成像技术探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茅国群  陈瑶 《浙江医学》2010,32(4):593-595
近年来,随着电生理及心脏介入等新技术的逐步推广,冠状静脉系统的解剖应用也越来越受重视,其中多层螺旋CT(MSCT)技术的成熟又使得冠状静脉系统的成像成为可能。目前,冠状静脉的MSCT成像研究多采用8、16、64层,多数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方案进行冠状静脉成像,相关文献报道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正>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又称螺旋CTA或多层螺旋CTA(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作为一种无创、快捷、有效的血管影像学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愈趋普及,尤其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成为脑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外周血管疾病诊断或筛查的主要手段[1-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相似文献   

10.
刘巍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0,(4):101-10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在血管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98例病人进行了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顺利造影成像检查成功,能清晰显示血管分支和走形,病变部位、范围及重要的侧支循环路径。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快速、分辨率高、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脑血管容积成像的技术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临床怀疑脑血管性疾病患者的16层CT脑血管成像(CTA)资料,并与数字减影(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或手术病理对照.结果:52例中,脑动脉瘤33例,16层CT容积成像清晰显示所有动脉瘤的形态、大小、生长方向、瘤颈特征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瘤体与相邻血管和颅骨的三维结构关系,优于DSA.脑血管畸形8例,16层CT容积成像并显示畸形血管团的形态、范围大小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形态及数量.烟雾病2例,16层CT容积成像显示闭塞血管近段及颅底异常增生侧枝血管.结论: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我科64排螺旋CT在脑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影像表现44例,由诊断医师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进行图像综合评价.结果 64例患者中,60例图像显示成功,脑动脉狭窄38例(伴脑梗死12例),脑动脉瘤14例(脑动脉 狭窄伴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8例.与DSA相比,CT血管造影(CT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100%.结论 CTA与DSA的敏感性与特 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普查、筛查上可以选用CTA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AIS)患者脑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CTP-CTA)参数及其对脑损伤判断价值。方法 60例AIS患者进行CTP-CTA,分析CTP-CTA参数对脑损伤判断价值。结果 51例(85.0%)患者显示灌注异常。重度缺损组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强化峰值低于轻中度缺损组,峰始时间和达峰时间则高于轻中度缺损组(P<0.05)。结论 CTP-CTA参数对AIS患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CT血管成像(CT angioghphy,CTA)是使用薄层扫描及多种三维重建、重组等影像后处理技术获取血管影像。在许多临床应用中可以与传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像相媲美甚至略胜一筹。CTA不仅是评价多种血管病变的检查技术,而且由于它是CT与血管造影技术的结合,还可对腹部器官进行多期成像,动态观察血管与邻近脏器或病变的毗邻关系,对病变进行诊断及对治疗进行指导。近年来,关于胃CTA的应用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静脉血管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身体不同部位行CT静脉血管造影的病人12例,门静脉血管造影由上肢静脉注入造影剂.静脉血管造影由下肢静脉注入造影剂,行三维重建及多种重建方法处理,分析血管成像质量及诊断价值。结果:图像优质率达97.7%.解剖结构显示清晰.病灶显示准确。结论:多层螺旋CT静脉血管造影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已经成为观察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在某些血管疾病的诊断方面甚至超过了常规血管造影。MSCTA具有较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多角度观察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CT血管造影(CTA)及CT灌注成像(CTPI)技术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进行检查,同时选择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取CCCI患者39例,正常对照35例,均在相同技术参数下完成CTA及CTPI检查,对二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在慢性CCCI患者中颅内段前循环狭窄最常见。应用CTPI可对部分严重血管狭窄CCCI患者进行诊断,发现梗死前病灶,筛选高危患者。结论部分CCCI患者在无卒中发作时,也存在明显的局部脑低灌注区,且与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正相关,运用CTPI可早期发现异常低灌注。TTP是最为敏感的指标。为早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军克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5):86-87,10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的图像重建显示脑静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脑静脉显示正常的60例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A,减影软件图像处理后观察脑静脉。结果60例脑静脉经64排螺旋CTA显示清晰完整,较大静脉的显示率为100%,较小的静脉窦(如蝶顶窦、岩上窦等)显示率为95%。结论64排螺旋CTA对脑静脉系统显示清晰完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陈建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72-7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进行常规扫描、灌注成像及血管造影检查,并对重建成像进行分析,计算出患者缺血区脑血流参数,并与对侧相应区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40例患者中20例患者在常规CT扫描中发生早期脑梗死,其余患者无明显异常;灌注成像检查中均发现灌注异常区,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均有明显降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及对比剂峰值时间均有明显延迟,与对侧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血容量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脑灌注成像能够及时准确的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缺血部位及程度表现出来,血管造影可以准确显示病变血管的范围,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促进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20.
静脉肾盂造影是泌尿系最常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目前虽然有CT、磁共振成像(MRI)等高科技的影像技术广泛使用,但至今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代替静脉肾盂造影在泌尿系检查中的地位。如何提高静脉肾盂造影技术是有待于医务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